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河畔小城
内容
编辑推荐

《河畔小城》这部作品,由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三部长篇小说构成。在三部曲《河畔小城》中,作家以清新的笔调,富有情趣地记叙了他在故乡小城度过的幸福童年。《一缕秀发》和《哈乐根的数百万》写他美丽、活泼、热爱戏剧表演的母亲。《甜甜的忧伤》则是他本人的童年回忆,透过一双天真、好奇的孩子的眼睛,观看世态人情。

内容推荐

《河畔小城》这部作品,由作家的三部长篇小说构成。在这三部“自传体”小说中,头尾的《一缕秀发》和《哈乐根的数百万》,都是以作家母亲的视角和口吻书写。而夹在中间的《甜甜的忧伤》,则是作家本人的童年自传。三部作品,无论作者本人自传,还是为母亲“代笔”,全都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我”(母亲或作家本人)所生活的小城的人情世故和风俗景象。作品以零碎细小的场景和普通平凡的人物,映衬出捷克民族二十世纪的生动历史,可以比喻为一卷捷克风格的“清明上河图”。

这部译文,是翻译家万世荣、星灿、劳白、杨乐云诸位老先生由捷克文本译出,全部文字经过杨乐云审校。整部译文,忠于原作,文字流畅,通篇笼罩着亲切、诙谐的气氛,也不乏一缕如烟似雾的忧郁,正在被风吹散。相信本书出版,是对作家逝世十周年、发自遥远中国的最好纪念。也希望为今日中国作家,提供一个参照、一种借鉴、一次启发。

目录

译本序

一缕秀发

甜甜的忧伤

哈乐根的数百万

赫拉巴尔生平及作品年谱

试读章节

但是,我的肖像仿佛也是四头小猪。啤酒厂的小猪,是用酒糟和土豆喂养的。夏天,甜菜熟了,我去采它的叶子,把叶子砍下来,加上酵母和陈啤酒,小猪吃了就睡上二十小时,一天长一公斤。我去给羊挤奶的时候,我那些小猪仔听到了,高兴得叫起来。因为它们不知道,我将它们中的两头卖出去做火腿,另两头留在家里宰杀。我挤完了羊奶,小猪们高兴得直哼哼。因为它们明白,我挤的奶,全都是用来喂它们的。崔茨瓦雷克先生刚刚看了一下小猪,马上就问,那些小猪有多重。他总是这么问。随后,将两头小猪抱起来,扔进屠宰用的小车里。上面拉开网罩着。他说:“那些坏家伙像我老伴年轻时一样,我给她第一次吻,她还反抗哩!”

我同小猪们告别说:“再见了,再见!我的小猪仔,人们将把你们做成美味的火腿啊!”

但是,小猪仔们并不期待这种荣耀,这我很清楚。但我们大家都必有一死,大自然是无情的,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所有活着的东西,到时候就会死去,像断了保险丝一样,恐怖是会过去的。人一死,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也不痛,恐怖也会像抽掉了灯芯。人生只是闪耀一刹那,不因为恐怖而懂得什么。对于屠夫,我可没有好运。第一个屠夫在内脏里给我放了那么多姜,我不得不吃大量的甜食。第二个屠夫从一大早起,就猛喝酒,结果举起锤子打闷小猪的时候,打到他自己的脚上了。我手拿刀站着,因为生气,差点儿没把他给宰了。只好用推车送他上医院,另外找了个替手。第三个屠夫可带来了他的发明:不用热水烫,而是用漆来浇猪鬃。我则不给这个屠夫喝汤,而是将他扔到厕所里。因为猪毛还留在皮里,散发出汽油味道。我们只好连汤水也倒进水沟里,要知道剩下的东西连猪也不尝。

只有米茨利克先生才是适合我口味的屠夫。他要了用大理石板压磨的饼和白咖啡,锅里煮肉肠时,他才喝郎姆酒。他将所有的用具包在一块抹布里。屠夫一共带了三条围裙,一条用于宰杀和剔毛。第二条用在将杂碎倒在木板上。第三条围裙呢,是干完了活用的。米茨利克先生也这么教我,要我买一个大锅备用。这个锅只用来煮肉肠、血肠、杂碎和炼猪油。因为平底锅煮的东西会变样。而宰猪节,夫人,却像神甫做弥撒,关键是血和肉。

我们烤制配肉肠和血肠吃的小面包,准备好盆子。晚上烤麦粒,往盘里放充足的盐、胡椒、姜和各种香料,从中午就没有喂食的小猪,已经闻到屠夫围裙的气味。別的牲畜也是伤心和沉默,像白杨的叶子似的抖动,其他的树都寂静无声。风暴远在喀尔巴阡山或阿尔卑斯山,可是白杨的叶子却在颤抖和摇晃,像我那明天要遭宰杀的猪一样。

猪总是由我从圈里赶出来。我不喜欢用绳子捆着小猪的嘴,何必让它们痛苦呢。我用哄骗的方法把它们引向屠夫:抚摸它们的小尾巴,然后摸它们的头和背部。米茨利克先生手持斧头从后面走过来,举起斧头死劲地一击,将猪击倒在地。为了保险,又朝猪开花的头部打两三下。我将刀递给米茨利克先生。他将身子一蹲,用刀捅猪的咽喉,用刀尖探寻动脉,接着,血就涌出来了。我用缸子、盆子接着。我换容器的时候,米茨利克先生总是显得十分文静,用手掌堵住流出的血,过一会儿再放开。我用棍子搅动血液,不让它凝固。一会儿换一只手搅。或者两只手同时在冒气的美丽的血液中搅动。米茨利克先生同帮手马夫马尔丁先生把猪抬到盆里,从大罐里往盆中倒开水。我也得卷起袖子,伸手搅拌正在冷却的血。已经凝聚的血片,我就扔给小鸡。我的手在渐渐冷却的血中,也感到凉上了胳膊,没有了力气。但我还在搅动,仿佛要与猪同归于尽,最后收拾完毕那凝聚的血。血渐渐地松软了,冷却了。我将手从盆里抽出来,而烫完了的剃过毛的猪被慢慢地抬到小车里,送往敞开的小棚的梁柱上。

被砍下的猪头和猪尾还摆在案板上。我刚好搬过来两块前腿肉。我跑过院子,头发散披在头巾下面,为的是不耽误一点儿时间,因为米茨利克先生已经把猪肠子掏出来了,并且吩咐助手,把肠子翻过来,洗干净。他自己则像盲人哈努什操纵自鸣钟那样,凭记忆拾掇猪的内脏。只要在什么地方割个口子,脾、肝和肚就出来,连肺和心脏也是如此。我摆好盆子,那一串漂亮的肺就溜出来了,像色彩缤纷和形式多样的交响乐。再没有什么比那红得发亮的猪心更让我充满激情了。它圓鼓鼓的,如同一个橡皮球。没有什么比那深褐色的猪肝更令人亢奋了。它好像装饰着黄绿色的宝石,像暴风雨前的乌云,像温柔的小绵羊。还有那大肠上油腻腻的一长条猪油,黄得像点燃的蜡烛,像蜜蜂的窝。连那喉头,也像由蓝色和浅红色的小圈圈组成,如同彩色的吸尘器的管道。当我们将所有那些漂亮的东西倒在案板上时,米茨利克先生拿起刀子,擦磨了几下,割下一小块还热乎的肉,一小块肝,整个的肾和半个脾。我将装有煎洋葱的大盆摆好,将猪的内脏塞进烤箱。事先我已放好了盐和胡椒,好让中午就吃上刚刚宰杀的碎肉。

我将收拾煮好的碎肉、前腿肉、猪头肉一块一块摆在案板上,米茨利克先生将骨头剔出来。肉凉了,我拣了一点儿猪尾和猪肺夹在指头上,不用面包,而是加上一片猪耳朵。弗朗茨走进了厨房,他从来不尝,也不能吃这些玩艺儿,只是站在灶旁啃干面包,加上一点儿牛奶咖啡。他注视着我,为我感到难为情。可是我吃得津津有味,直接抱着大瓶喝啤酒。米茨利克先生笑了,他只是出于礼貌,才拿起一块肉,沉思片刻,就只喝了牛奶咖啡,尝了一点儿大理石样的圆面包。接着就卷起袖子,拿起刀来,几下有力的动作,一块一块的肉就变了形状。他用半月形的刀,使肉成了肉馅。米茨利克先生伸出手掌,我往他手上撒炒过的胡椒。他是惟一一位要我往作料上加开水的屠夫。正如他讲的,我非常具体地了解到,那些香料将更好地弥散,味道更加柔和。然后,他加上浸湿了的小甜面包,再一次将所有的东西混在一起,用宽大的手掌和手指搅拌,用手捏馅儿,抠出一点儿尝一尝,望望天花板。这个时刻,他像诗人一样美,望着天花板,有点儿喜不自禁。他重复说:要有胡椒、盐、姜、香料、小面包、蒜头。当他快速念完他那一套屠宰经之后,把手伸到馅里,要我也尝一尝。我用指头抠了一点儿,放进嘴里品一品,也望着天花板,两眼睁得大大的,也有点儿欣喜若狂了。舌尖上领略着所有香味的精华,然后点点头。作为女主人,我赞同这样的调味,一点儿也不反对开始制作泥肠。米茨利克先生拿起割断的肠子,一端用扦子穿起来,右手的两指撑着洞孔,另一只手进行挤压。漂亮的血泥肠就从他手掌里出来了。我拿起肠子,用木扦穿着。我们就这样干活,干得肉馅不断减少,各个盆里的血肠相应地增加。P7-10

序言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捷克最重要的作家。他踏上文坛起步较晚,一九六三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底层的珍珠》出版时,已四十九岁。但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评论界的看重,普遍认为这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成熟作家。次年,随着他的代表作《巴比代尔》出版,赫拉巴尔的声望便已确立。

赫拉巴尔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布尔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小城尼姆布尔克度过。父亲是该市啤酒酿造厂的经理,母亲为业余演员,家庭生活优裕。他一九三五年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攻读法律。一九三九年德国纳粹占领军关闭了捷克高等学府,赫拉巴尔因而辍学,战后回校完成学业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自一九三九年起,有二十余年时间,他先后从事过十多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当过公证处职员、商业学校行政人员、仓库管理员、铁路工人、列车调度员、保险公司职员、商品推销员、钢铁厂临时工、废纸回收站打包工、剧院布景工和跑龙套演员等等,一九六二年以后,专门从事写作。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说过:“我的作品实际上是我生活的注释。”也正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底层劳动者中间,他的小说才有那样浓厚的世俗气息,被誉为“最有捷克味儿”的捷克作家。

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文坛在摆脱了僵硬的教条主义文艺政策束缚之后,作家们都在寻找和探索新的创作道路,赫拉巴尔也不例外。他思考“小说能否以另一种形式写成”,“写出从形式到内容都一反传统的作品来”。他为自己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捷克语新词:pabitele(巴比代尔们),他用这个词来概括自己小说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善于从眼前的现实生活中十分浪漫地找到欢乐”,他们透过“灵感的钻石孔眼”观看世界,他们因看到的汪洋大海般的生活幻景而使自己兴奋万状,赞叹不已,于是滔滔不绝地神聊起来,在没有人听他们说话时,他们便说给自己听。他们说的那些事情,既来自现实,又充满夸张、戏谑、怪诞和幻想。这些人表面上豪放开朗、诙谐风趣,但他们透过“灵感的钻石孔眼”所展示的世界,跟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映衬出主人公处境的悲惨,带有悲剧色彩。

赫拉巴尔的作品以生动、独特的语言取胜。他的小说没有多少情节,结构一般都较松散,主人公都是平凡百姓。赫拉巴尔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是布拉格的小酒馆,“小酒馆故事”成为他创作的一大源泉。他的语言夹杂着许多布拉格的俚语和隐语,捷克读者读来心领神会,感到亲切生动,富有魅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社会动荡,风云多变,有些作家流亡国外,但赫拉巴尔没有离开祖国,在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还有回忆录三部曲《一缕秀发》、《甜甜的忧伤》和《哈乐根的数百万》等一系列重要作品。一九八七年,赫拉巴尔将这三部曲合成一册,取名<河畔小城》。

在三部曲《河畔小城》中,作家以清新的笔调,富有情趣地记叙了他在故乡小城度过的幸福童年。《一缕秀发》和《哈乐根的数百万》写他美丽、活泼、热爱戏剧表演的母亲。《甜甜的忧伤》则是他本人的童年回忆,透过一双天真、好奇的孩子的眼睛,观看世态人情。赫拉巴尔在小说中也常写动物,借动物以喻人生。猫是他常写的宠物。《河畔小城》中,除了猫,他还写了人的另一忠实朋友马。啤酒厂两匹几十年拉车送货的老马即将被送往屠宰场去宰杀,老马深夜_来到主人门前嘶鸣。这样的篇章,作者写得细膩生动,读来不免令人心悸,让人浮想联翩,怅然若失。

杨乐云

二00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无人比赫拉巴尔更能具体呈现迷人的布拉格。

——米兰·昆德拉

赫拉巴尔是当代最伟大的捷克文学家……他的作品是想象力超凡的创作,充满幽默、诗意与悖论、荒谬,以及对于人类个体与生活极为动人的洞察观照。我毫不怀疑,如果赫拉巴尔写作用的是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他的作品早已获得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了。

——伊凡·克里玛

赫拉巴尔,他是乡愁的作家,他属于闪亮慧黠的布拉格,他是日常生活的诗人。

——法国《观点周刊》(Le Point)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河畔小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万世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6751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4.45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