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大运河(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我们的大运河》大型系列报道活动中的124篇系列报道、三集系列专题片以及记者的拍摄手记,真实地记录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运河儿女对母亲河的深情。本书还附赠了DVD光盘一张,其中收录了《我们的大运河》三集系列专题片,以供赏析和收藏。

内容推荐

《我们的大运河》大型系列报道活动,由嘉兴广播电视总台于2006年9月启动,从杭州到北京,历时三个月,拍摄,制作、播出了近300篇系列报道和三集系列专题片。其中,系列专题片荣获2006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奖、200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本书收录了其中的124篇系列报道、三集系列专题片以及记者的拍摄手记,真实地记录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运河儿女对母亲河的深情。

本书附赠的DVD光盘收录了《我们的大运河》三集系列专题片,以供赏析和收藏。

目录

神奇的大运河

勇担弘扬运河文化的责任

系列报道/1

浙江运河

双流齐汇三堡船闸/2

“盛世”御码头“殷实”富义仓/4

拱宸桥/6

给运河写歌的人/8

五百年沧桑广济桥/10

大堵航引发大改造/12

长安坝/14

运河上“漂”来的海神庙/18

乌镇:枕水人家/21

崇福:一镇三运河/24

垒石为界的石门古镇/25

三塔:嘉兴运河的标志/28

嘉必岳王祠/30

传奇血印梓/33

“繁华”西水驿悠然范蠡湖/34

嘉兴人的闲情逸致/36

水乡船韵/38

北丽桥分水墩/40

秀城桥望云里/42

南湖烟雨楼/44

双魁巷/46

文生修道院/47

杉闸风帆/49

长虹桥/51

从运河走向滨海/53

江苏运河

苏州运河/54

南濠街的变迁/56

七里山塘街/58

东方水城/60

寻访桃花坞年画/62

运河边的“船模专家”/64

苏州运河改造为文物保护改道/66

无锡:因河而尘的城市/68

水弄堂/71

锡商精神百年流传/73

漕运带来的米市之埠/75

惠山泥人/77

运河环抱的东坡公同/79

常州运河的改造/80

走进篦箕巷/82

常州乱针绣/84

西津古渡:运河与长江的交叉口/86

从领事馆到博物馆/89

镇江小刀面/91

从京口闸到谏壁闸/92

丹徒田歌/94

飞跨长江南北的润扬大桥/96

瓜洲古渡/98

运河三湾/100

宝塔湾畔的文峰塔/101

卢氏盐商住宅/102

扬州早茶/104

漕河风光带/105

扬州夜游/106

古邗沟/108

扬州蜀冈上的唐城遗址/109

苏北平原的“生命线”/110

高邮盂城驿/111

古运河畔的优质稻米基地/113

淮安:打造“清水走廊”/114

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115

漕运总督部院遗址/116

清江浦石码头/118

清晏园:河道总督的后花园/120

苏北十道闸/121

乾隆行宫龙王庙/122

河在骆马湖中走/124

百米长卷画运河/125

万寨港:京杭运河第一港/126

山东运河

韩庄运河的四百年兴衰/128

枣庄寻访铁道游击队队员/130

道北羊汤/132

曾经繁华的古镇南阳/133

运河通济宁兴/135

济宁玉堂酱园/138

济宁小吃:甏肉干饭/140

南旺分水工程/141

被人遗忘的运河穿黄/144

阳谷运河民谣王/146

千年聊城/148

山陕会馆/150

海源阁藏书楼/152

临清鳌头矶/153

运河古钞关/154

舍利宝塔/156

临清:宗教文化犬交融/157

寻访贡砖窑/158

武城:船工号子唱响运河岸/160

四女寺水利枢纽/16l

九达天衢的昨天和今大/163

德州人记忆中的运河水/164

见证中外友好的苏禄王墓/165

河北运河

吴桥人的运河情结/167

吴桥杂技/170

杂技世家/172

东光码头/174

泊头清真寺/176

盼水的捷地分洪闸/179

沧州铁狮子/18l

寻访纪晓岚故居/182

沧州小吃:驴肉火烧/183

沧州人的运河梦/184

子牙新河穿运工程/186

饱经战火的马厂炮台/187

天津运河

因运河而生的天津/188

津南小站与小站稻/190

杨柳青年画/192

石家大院:华北第一宅/194

三岔河口:天津的发源地/196

泥人张:保留还是创新/200

面临失传的天津民间剪纸/20l

津门三绝/202

浙江人在天津/203

嘉兴之子李叔同和陈省身/204

天下皇仓北仓廒/206

北京运河

张家湾:大运河第一码头/208

燃灯塔:大运河北端的标志/21O

通州三教庙/212

运河号子传人/214

毛猴艺人王中山/215

进京要塞八里桥/2 16

画运河的人/218

古今南新仓历史时尚中/219

结束语/220

系列专题片/221

运河水长/223

运河情深/228

运河念想/233

记者手记/237

我的运河之旅

感动

运河保护的思考

运河纪行

运河水甜

守望运河的老人

寻访老船工

破败而寂寞的分水龙王庙

期盼

大运河散记

一路走过

我们能为大运河做些什么

成长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运河之旅

历时三个多月的“我们的大运河”大型系列报道结束了,每当我回想起这几个月拍摄大运河的经历,总是心潮澎湃。对我来说,那是一次充满挑战和艰辛、感动和快乐的创作历程。

在这次贯穿南北、跨越1700多公里的采访任务中,我是负责报道京杭运河一头一尾、也就是浙江段和河北谇京段运河的。在接到这个仟务之前,我对运河可以说是完令不了解,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感情,因为我是外地人,既没有在运河边长人的经历,之前也没有参与过有关运河的报道。事实上,即便是存嘉兴土生十长的同事,对运河的了解也仅限于家门口的这段,而对整个京杭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知道得也不多,可以说很多人对运河深层次的了解都是从零丌始的。记得任务确定后的那个月,就存台里的小型会议室里,频道邀请了市图书馆馆长崔泉森老师给我们参与大运河报道的全体记者、摄像上了一堂有关运河的历史文化课,从那以后,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四处搜集有关运河的资料。那段时间,频道里开会讨论的是运河,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淡论的是运河,就连在食堂吃饭人家聊的也是运河,整个频道都弥漫着运河的气息,那种氛罔让人不由白主地想去关心运河、了解运河。而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魔力,对所有和运河有关的知识,不管是历史的、文化的,还是水利的、航运的郜特别有兴趣。我记得,当时为了反映嘉兴运河的变辽,我们请港冉亢局的朋友给我们绘制了儿张航道图,说实话,江南的水网非常复杂,嘉必从隋朝开始丌凿运河,到现在已经历经了无数的变迁,而平时地理概念特差的我,最后竟然能把几次变迁的航道搞得清清楚楚,而且说得头头是道,真的连自己都感到很吃惊。而且慢慢地投入进去之后,我发现,越走近运河,就越被她2000多年的历史所吸引,越了解运河,越为她生生不息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当我先行去到海宁长安,找到历史上有名的“长安坝”时,那个上下河之间落差有两米多,可是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想出了修一个坝、拔船过河来保证运河畅通的办法,真的是很了不起。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真切地意识到,运河给予世人的不仪仅是一个航运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战胜自然的力量,而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是我们的使命。

应该说整个浙江段运河的报道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总的来说,我感觉还是比较愉快的,因为这一段运河保护和利用得还比较好,有很多历史的、文化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和表现。可当我们进入河北段以后,心情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在那里,100多米宽的运河河床裸露、河道干涸,路面尘土飞扬,路边树叶枯黄;而跟这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地老百姓对曾经的运河的赞美和思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在沧州的捷地,这个地方曾经因为水灾泛滥而成为历朝历代治理的关口,当年乾隆皇帝路过此地,看到分水减河的捷地闸在发挥作用,还即兴赋诗一首称赞它的功用,可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河道上却没有一滴水。因为现在运河没有水,曾经盛产的优质水稻种不了,田里只能种玉米;因为喝不上运河水,老百姓只能喝含氟过高的地下水,牙质都变脆了;因为没有水,环境得不到改善,经济得不到发展。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我采访的那些老乡们每每说到运河水的时候,眼里都会闪过一丝亮光。可以说每一天都会有一些情景和故事触动我们的心,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每到一地都能受到当地群众如此热情的欢迎;为什么当地很多专家哪怕修改自己的日程,甚至延期出差,也要陪我们走完重要的运河节点。运河水一直流淌在他们的心中,我们的采访打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梦想,我们的行动让他们的心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采访就在这样的感动和感慨中进行着,虽然连续的奔波让我们的身心极度疲惫,但我们不敢有仟何懈怠,每天晚上哪怕再晚,几个组的人员也要聚在一起,总结当天的拍摄情况、商量第二天的采访任务;为了方便采访、拍摄,饿肚子、赶夜路那是常有的事;有的时候为了找一个最佳的拍摄点,我们要扛着三脚架走很长一段河堤再下到几十米深的河床……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可不管是年轻的记者,还是年长的摄像,没有一个有怨言,每一个摄制组的成员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样用镜头寻找运河昨天的印记、记录运河今天的现状,用话筒采集运河两岸人民的心声,用报道唤起人们对运河的关注。

三个多月的拍摄时间,对每一个参与火运河报道的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曾经的艰辛现在想来是对我们最好的磨练,从中我们收获了感动和成长,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记者牛涯中最难忘的记忆。感谢大运河,感谢运河边所有热情、朴实的人们!

感动

去年9月,我揣着一颗略带兴奋又稍稍不安的心,随着新闻综合频道“我们的大运河”系列报道摄制组,踏上了天运河江苏南段的采访之路,寻访运河从苏州到镇江沿岸的人文历史,展现大运河苏南段的经济活力,了解苏南段运河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从镇江到苏州,我接触的采访对象并不是很多,苏州的民间工艺家汪筱文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何。在苏州喧闹的南浩商业街上,我一路找寻合适的采访对象,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一家民间工艺店的店主汪师傅身上。汪师傅的店里悬挂着各色各样的纸灯笼,这些灯笼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具有典型的苏式灯彩风格,无骨灯、折替灯,玲珑精致,甚至还有现代造型的卡通灯,价格大多在10元左右。

南浩街临近大运河,在以烛灯照明的漫长岁月里,苏灯曾是一朵民间的奇葩,成为南浩街的一道风景,如同流淌了2000年的运河水一样,曾以娟秀精美的灯彩工艺享誉海内,在宫廷官府显露华贵,给平民百姓带来吉祥喜庆。听汪师傅说,早年的南浩街,像他这样的民间工艺品店可谓数不胜数,而眼下的南浩街已充斥着时尚气息,精品服装店、饰品店比比皆是。相形之下,汪师傅的小店和曾经闻名遐迩的十八景图一样,与整条街十足的商业味格格不入,显得有点冷清。不过,老两口也蛮能自得其乐,一个织着毛衣,一个在看报纸。当我跨进店里的时候,两位老人并没有停下手中的事,也没有开口招呼生意,想来是每日光顾的人实在不多,亦或就算有人光顾也只是看的多问的少,想买的更少,渐渐地他们也习惯了这种待客方式。

闲聊中我得知,汪师傅曾是一家苏灯厂的厂长,还是现在苏州灯彩业艺术研究会的会长。可眼下他的这家店己入不敷出,想靠店里的生意养家糊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南浩街上原先和汪师傅一样的民问工艺品店,早在几年前就搬往地段较偏、新修缮完毕的山塘街继续各家的生意,唯有汪师傅的店依然留在南浩街。个中原因汪师傅并未诉说,我只听他说,坚持开着店门,就算一天剑晚卖不出去一盏灯笼,他还是在固定的时间开市、收市。这份执著完全缘于他对苏州灯彩这门手艺的喜爱。

这让我想起采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时碰到的两位年轻姑娘。从学校毕业后,她们一直呆在年画社学习,年复一年,陪伴她们的除了作画器材还是作画器材。每个月微薄的收入,还不够她们吃饭添衣的,更别说买化妆品和零食了。可是,这两位可爱的姑娘并没有任何怨言。她们说,当初选择进入年画社,就已经知道拿不到什么钱,她们不是冲着钱来的,每天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她们觉得挺好,这或许就是一种生活的追求,一份人生的执著。

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感叹,古老的大运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交通血脉,运河沿岸也曾演绎过许多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小小的苏州灯彩只是其中之一。虽然与现代都市华灯初上绚丽的霓虹灯相比,灯彩只是一个手工艺装饰品,甚至己被许多人所淡忘,但她依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现代快节奏牛活似乎在改变着‘切,短信替代了手写信件,计算器替代了笔算、珠算,电脑打宁替代了手写文稿,许多人在追逐着时尚、潮流,或为金钱所随波逐流,值得欣慰的是,南浩街上依然有传统的苏式灯彩店,宵汪师傅这样甘于清贫、坚持着自己的所爱的民问工艺家,以毕生的执着,传承着古运河的文化。这位老人的身后,能否继续延续大运河苏南沿岸这一小小的灯彩文化,我望着静静流淌的运河,似乎在等待一个时代的呼唤……

P238-241

序言

神奇的大运河

2006年,对于京杭大运河来说,是风起云涌、波涛拍岸的一年。以保护和传承京杭大运河自然、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为契机,我们深蓄心中而又沉寂多年的运河之情澎湃而出。“我们的人运河”就是在此时,由嘉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采访、制作和播出了。

但是它的价值,一直N2007年的现在,才逐渐显现。

我常常将京杭大运河与长城,比作我们中国版图上的一个“人”字,以此表达大运河承载的深厚历史人文价值。但,它有多深多厚呢?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专家心中并不十分明了;这也是我们规划中遗时的‘处软肋——京杭大运河的家底不清。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每天都在变化,两岸的景观和文化每天都在新生又在消亡。如何启发和影响更多的社会民众丰动参与到大运河保护的行列中来,也是一项和推土机赛跑的迫切任务。

以“我们的大运河”为代表,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在过去的一年间,把上述这两方面工作都做了很好的推动。

许多人都非常感动于片中的第二章节号题片。如同全篇一样,“运河情深”其内容翔实生动,采访深入又信息全面。通过这些画面,我们了解了许多无力探究到的珍贵资料。比如,在京杭大运河的研究中,至今一直没有可行的计划,去系统发掘整理与传统漕运功能息息相关的各地运河号子和民谣。但是“我们的大运河”,却把那些悠扬动情的曲调一下子拉近到我们面前。我个人认为,阅读这本书一定也要问时观看这部影片。读此书可以学习和互通心得与思想;而观此片可以亲临其境地发现其中的史料价值并由之深受启发。

在落笔之时,还传来一个情节。2007年1O月,要举行京杭人运河沿岸民间艺人节。组委会特意请嘉兴电视台的编辑同志,将“我们的大运河”展示给沿岸城市群众艺术馆的那些老馆长,结果得到了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向所有付出辛勤劳动的参与者表达敬意;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向大运河的嘉兴表达敬意。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嘉兴,今后会日益成为京杭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中坚——这条伟大的河呵就是这么神奇!一旦你走过了感受了,就不会再离开。如此,引用“我们的火运河”在结尾处所说的那句:“就计我们一起去实现人运河的期盼吧。”

2007年8月23日凌晨于北京

后记

5月,整个春季最淋漓尽致,也特别让人兴奋、让人蠢蠢欲动的月份。

每天九点的早会,习惯地成了我们这群充满臆想的人天马行空的时间。但是,假如没有好的新闻事件,真正能在策划早会上延续多日的话题并不多。

然而,进入2006年的5月,有关大运河的话题不仅持续了多日,还让我们越米越亢奋:京杭大运河流经嘉兴,这是每个嘉兴人从娘肚子出来后都明了的事,但是,有关专家在发起大运河申遗的倡议巾却偏偏少了嘉兴,在全国政协文史委组织的大运河沿途考察的城市中原本也少了嘉兴,甚至连省内多家权威大报上有关人运河中遗的专题报道中也少了嘉兴,连同占四分之一版面的那张京杭大运河走向示意图上,其他城市赫然在目,嘉兴城却了无踪影。

嘉兴怎么了?

“是嘉兴遗忘了大运河,还是大运河遗忘了嘉兴?”嘉兴人的耿耿于怀不难理解。对于被遗漏的话题,就在我们多日的争议之中,嘉兴当地的日报和晚报丌始刊发了多篇文章,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个话题,平面媒体的同行已经发出了声音,我们电视义该做些什么?

流淌了近2500年的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着的重要人类遗产,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种种原因,人运河变衰成了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大运河开始没有了全线通航的能力,其运输功能在山东济宁往北已经丧火,刚时,沿途许多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已经消失或正在推十机、钻探机声中消失。京杭大运河穿越四省两市,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和协调的机构,对于人运河及其保护和利用等问题,每个沿线城市义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招,许多地方的做法甚至可以称为借保护为名在肆意破坏,这样的情形下,保护大运河仅靠一纸《杭州宣言》能管用吗?

5月22日,例行的早会后,晓勤、军龙和我还在恣意着自己的遐想和“愤青”,总台副总编辑葛国生也加入了进米,“干脆,沿大运河走一趟”。此话一出先是短暂的沉默,而后是我们三人同声一致的要求“就让我们新闻频道来完成”。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么多天的争论和商议,就差这一层纸没捅破。中午,张林江总台长和蔡伟达副总台长均表示:值得一做。张总台长还明确要求,先拿出可行性方案。

作为一个地方城市台选择这样的大题材,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人员实力还是设备投入等方面。为什么白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之后20年来没有一家电视台去涉及这个题材,从中也说明了其难度之大、工程之大。

但是,这不等于说地方台不能选择做全国性的大题材,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当初我最担忧的便是轰轰烈烈开个场,潦潦草草无声息。

频道总监办公室里的讨论与争辩就像进入6月的炎热天气:我们究竟该报道什么,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报道,怎样才能与沿途兄弟台真正联手与合作,行进的线路怎么安排才科学合理,前期采访与后期制作怎么衔接才能保证正常播出……

3周后,以集体智慧为基础,我设计起草了两套大型系列报道的初步方案,在频道内进行又一一轮的的商讨和完善。

一套方案是联络沿途的杭州、苏州、扬州等城市台共同发起和组织,确定报道内容和形式,分头承担不同的任务,参与的台进行接力方式完成不同河段的采访,两台交接时举行仪式,所有的报道嘉兴台全程参与并完成所有的编辑和包装任务,然后各台同时播放;另一套方案则是以我们嘉兴台为主,从开始到结束,沿途城市台参与和配合。

两套方案中,我们都设计了“信使”与“弘扬运河文化、支持运河申遗”的长卷签名两个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活动更具连贯性和影响力。

所谓“信使”,其实就是提前踩点,摸好题材和线索,为后续的摄制组做好前期工作。因为我们知道,联手那么多城市台的这样一个大型活动,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是很难开展的,因此我们策划由这组人马带着嘉兴市市长给沿途各市市长的亲笔信,登门拜访并寻求对采访的支持与帮助;而“弘扬运河文化、支持运河申遗”签名活动,既使得报道活动有了延续和接力的载体,也使得活动本身增添了为申遗助威呐喊的色彩。

7月28日,我们的报道初步方案经总台领导认可以正式文件方式上报给了市委宣传部,就在当大,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裘东耀,常务副部长谢立昕和分管副部长李跃分别批示,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个报道活动以及方案的可行,另一方面则要求进一步细化报道方案,尤其是增强对外宣传嘉兴的内容。除此之外,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部领导给这个活动特批了一定的外宣经费予以补助!

7月31日,周一,上午例行的总台编前会上,总台领导传达了部领导批示精神,正式宣布“我们的大运河”大型报道活动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授意我们频道立即按计划启动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求总台相关的部门提供一切服务和保障!

这一天中午,频道的各部门没有了往日午休时的安宁,每个人都异常地兴奋,为自己频道争取到了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自豪,因为这是嘉兴电视台建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采访报道活动,也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挑战!

高温持续,我们的准备也在升温。

每天,活动筹备组、资料收集组、后勤保障组等各个工作小组都在互相讨论和争议中不断地调整白己的行动办案……

为了对大运河以及整个采访活动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我们邀请嘉兴当地对运河历史颇有研究的崔泉森、于金良,给我们进行运河变迁历史的辅导;我们去杭州走访专家,走访运河集团,走访同行,走访曾经在浙江段进行沿途考察的大学生们……

“运河是我国现存的重要的淡水资源”,著名学者陈桥驿说到对保护运河、保护水资源动情之时,常常敲打着桌子,用满是绍兴腔的英语,一遍遍地重复“sustainabledevelopmetlt”(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专家的拳拳之心;

铜雕大师、全国政协委员朱炳仁,百忙之中专门抽时间接待我们,详细介绍了郑孝燮、罗哲文和他共同发起的给运河沿岸城市市长发出运河申遗倡议的前前后后,以及专家们对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不同见解和看法,目前有关申遗工作进展等等,让我们对大运河申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有钱能办事,有钱能办好事”,“运河的保护和利用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杭州运河集团董事长陈述,不仅和盘托出杭州段大运河沿岸保护和改造的规划和操作方式,而且直言不讳地反对所谓“原生态”保护的观点,“让清澈的流动的运河与人们亲密接触,才是我们当代人对大运河最大的保护和利用”。杭州模式让我们在以后各地的采访中有了反复比较和探讨的参照。

但是,当面对越来越多的资料的时候,我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一方面对大运河知道得实在太少,而大运河方方面面可报道的内容实在是浩瀚;另一方面我们受到的限制又很多,电视的表现手段也十分的有限。

与此同时,负责对外联络的小组传来了不爽的消息:原来我们非常乐观的与沿线城市台联手合作的第一方案刚开头就遭夭折,一方面杭州、苏州等台都在筹划长征胜利70周年的系列报道活动,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人力;另一方面有些台由于自身节目调改或内部调整以及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能够合作参与的台并不多。

如此一来,原本指望“千斤重担大家分担”的计划只能放弃,转而实施第二套方案,即“以我为主,请求援助”了。

更让我们倍感压力的是,如此一来,不仅我们前方的摄制人员将大大增加,而且车辆、费用也将大幅度增加,日常的自办节目以及行动后的节目能否正常播出不能确定等,方案的调整,让许多关心我们的人颇为担忧,毕竟与这个大题材相比,我们太渺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8月16日,市委书记黄坤明题写的片名送到了我们频道,同时送来的还有黄书记的要求和希望:精心准备和策划,努力做成真正有影响的报道活动!

再没有一种支持来得如此及时!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情顿时弥满了整个频道。

2006年9月20日下午,“我们的大运河”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如期在杭州拱宸桥侧的运河广场举行。

从当天开始直到12月初,我们每天以电视新闻的形式,每天10分钟的容量,报道从杭州到北京、以沿运河一路向北行进的方式进行,大容量述说大运河的昨天的同时,也讲述了她的今天,展现原生态的当下的大运河,流露我们一路寻访的所见所闻所问所思;

与此同时,新华网浙江频道开出了“我们的大运河”的专题,其中有网络专栏、视频和记者手记等,探索并形成了新的宣传手段,不久,应“京杭大运河”的网站之邀,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报道视频,目的就是把大运河的宣传效应进一步扩大化。

我们一路寻访、阅读并遥想大运河曾经的辉煌;

踏着大运河烙印的遗迹,我们一路惊叹运河的变迁;

一路往北,传回台里的不光是沿途拍摄的画面,还有一路感受到的热情和真诚的帮助。

无论是苏南还是苏北,无论是山东还是河北京津,地近人亲也好,素无往来也罢,得知我们是宣传大运河而来,所到之处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和服务。在沿途的兄弟台,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宣传大运河是我们共同的情结,有啥困难尽管说,我们尽力而为”。

在沧州,我们一个摄制组采访了四天,沧州台派了李爱东等三位骨干记者整整陪同了四天;因为赶时间,我们夜间赶赴天津,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寒风,天津都市频道的陈星一直在寒风里等到半夜;高明浩编导感冒发烧,还坚持给我们当向导,联系落实了天津多们“宝贝级”老专家的采访……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沿途的航运管理部门。作为活动的合作单位,嘉兴港航管理局完全把这次活动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不仅向省港航管理局汇报,请求协助和支持,而且派出得力的多名中层干部一路随同,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江苏航管局专门给沿途航管单位发文,要求全力给予方便和支持,所以,每到一地,我们想到没想到的,要车要船要向导,他们早己安排妥当;枣庄的航管局甚至专门召开党委会,确定了专人来配合我们…件件一桩桩,每每我们摄制组成员在一起聊起,至今仍感慨不己:“没有沿途航管部门那么多的支持和帮忙,我们哪里能完成得了!”

一路往北,传回台里的还有摄制组成员们的感人故事。

过了长江,水土不服的人越来越多,感冒的人也逐渐增多,因此,吃药成了和摄像机电池充电一样得相互提醒的最要紧的事。

金伟星的爱人已经身怀六甲,承担了苏南和山东两个组主要摄像的他,没有半句怨言,一出门就是一个多月;

段欣、孙瑜瑾和姚丽三位女将,分别担当了运河不同段的重要采访以及责编、统筹工作,平时言语不多的她们,这次让同事们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工作时风风火火,安排食宿井井有条,顾前顾后,一帮男同胞都说没想到。其实,男同胞们有所不知的是,段欣的女儿刚上小学,从未离开过妈妈的小姑娘因为不愿剪去一头秀发,每天早上都把爸爸弄得手忙脚乱;“铁石心肠”的姚丽,不给家里打电话,却是怕听了孩子的哭闹自己心乱如麻……

黑了,瘦了,疲惫但精神依旧,身体的历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真正的历练在于心灵。

面对书本或是资料上的大运河,大家对运河的感觉是懵懂的,只有真正接近了运河,触摸到运河的沧桑与变迁,对大运河的情愫才慢慢堆积、凝聚。当逶迤的船队穿越摄像机镜头时,当石柱上纤绳勒刻留下的凹槽映入眼帘时,当看到北方深深宅院的窗花似曾相识时……思绪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漕运的景象、运河两岸的生活,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鲜活起来,而相互问的言谈却多了一份凝重,因此,哪怕身体不适,有多劳累,共同的心愿是尽可能的多拍一点,多记一点,多停留一点,为的是多留下一些我们能记录的当下的运河。因为与运河相关的一切每天都在变化,有些甚至是永远的消逝。

沿大运河来到北京,来到“漂来的‘紫禁城’”时,强烈的对比让人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我就给系列报道写下了这样的结束语: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每一件装饰都是凝固着的历史,每大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内外的游客前来阅读。……同样承载着历史,同样曾经辉煌的大运河,却正逐渐地淡出世人的目光。…路采访,能说出某一段运河历史或者一起畅谈运河的人少之又少,在不同的运河段,我们见到的是呈现出不同形象的运河:船只川流依然繁忙的运河,穿上新衣成为景观的运河,肮脏不堪污水肆意的运河,河床裸露枯草丛生的运河。曾经的运河只留在了古稀老人美好的记忆里……

运河有泪,运河无声……”

我们把这种思考和感慨在《运河水长》、《运河情深》和《运河念想》的系列专题片里浓缩,挥之不去。

正是这种运河情怀,也让我们对人运河有着更多的情怀与期待!

真诚地感谢浙江省和嘉兴市港航管理部门以及江苏、山东航管部门,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很难如此地亲近大运河!

感谢新华社浙江分社,让我们的电视报道第一次与网络结缘,让“我们的大运河”沿着网络在全世界流淌!

感谢中保财险嘉兴分公司和嘉兴龙盛置业有限公司,他们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衷心地感谢“我们的人运河”摄制团队的所有成员,感谢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高邮、淮安、宿迁、徐州、枣庄、梁山、济宁、聊城、临清、德州、吴桥、沧州、天津、通州等沿途给予我们精诚合作和支持的兄弟台的领导和同仁们!

感谢何建春、崔泉森、于金良、朱国贤、潘海平、齐欣等先生为我们这次报道活动所贡献的智慧!

感谢罗哲文先生的厚爱,为此书做序。

感谢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委宣传部、嘉兴广电总台领导的精神激励,在我们筹备和采制工作最有压力、最有困难的时候,每一句叮咛与问候,每一次送行,都让我们抖擞精神,增添勇气和毅力,确保活动的圆满成功。

大运河,我们来过,但不会就此走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大运河(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伯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5642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9
17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