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市赔钱错在哪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牛市里亏钱,虽然原因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扪心自问。在纷繁复杂的股市里,我们的观察是否细致?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我们的心态是否健康?我们的操作是否理性?

选错股票,再大的牛市也赔钱!心态不好,再好的股票也套牢!这是一本总结股民赔钱教训的书,一本告诉股民避免亏损的书!

内容推荐

股票指数涨了几倍,许多股票价格也翻了几番。70%的股民却没有赚到钱,这原因何在呢?如果是熊市,我们还可以埋怨大势不好,还可以指责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而现在是牛市,股指天天涨,股价也整体推高了,很多股民还是被套牢,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在牛市里亏钱,虽然原因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扪心自问。在纷繁复杂的股市里,我们的观察是否细致?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我们的心态是否健康?我们的操作是否理性?

这是一本总结股民赔钱教训的书,一本告诉股民避免亏损的书!

目录

第一章 听错消息

 政策消息不能轻视

 政策消息需要正确理解

 小道消息是非多

 虚假消息害人惨

 “内部消息”轻信不得

 利好利空要看清

 消息背驰要提防

 消息还要会运用

第二章 信错股评

 小心被“别人的狗”咬伤

 行情预测不可信

 看上去很美,用起来扎手

 莫受股评的煽动

 股评套话像算命

 信口开河害惨股民

 股市“黑嘴”有猫腻

 咨询公司吸血股民

 网络荐股十有九假

第三章 跟错庄家

 跟庄炒股风险大

 庄家是散户的天敌

 操纵市场牟暴利

 诱骗散户进陷阱

 庄家做庄三板斧:打、砸、抢

 小庄家的“美图计” 

 与庄共舞智者胜

第四章 炒错题材

 虚幻的股市气泡

 庄家炒作的借口

 盲目跟风易套牢

 搏傻游戏:小心成为“最后一只老鼠” 

 重组不是灵丹妙药

 炒股不要赶时髦

 快进快出避风险

第五章 选错股票

 选股如选妻

 亏损股:碰不得的股市地雷

 ST股:趟不得的浑水

 不要拼死吃“河豚” 

 问题股:惹不起躲得起

 高风险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新股炒作有风险

 选股要选优质股

 了解股票背后的公司

第六章 定错策略

 追涨杀跌钱缩水

 崇尚理性是关键

 掌握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

 多做长线少搞短炒

 顺势而为莫强求

 不会止损,越套越深

 补仓的技巧

 把握市场时机

 会卖才是真师傅

第七章 用错心态

 一贪二怕,股市投资的最大敌人

 盲目跟风风险大

 炒股要有耐心

 浮躁者易套牢,犹豫者失良机

 不要盲目自信

 炒股要怀平常心

 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不能尝到一点甜头就胆子大

 “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莫把炒股当赌博

试读章节

消息为什么在中国股民的心目中占要的地位,固然与中国股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以短线炒作为主、搏取差价为重有关,但消息对股市走势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在成熟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应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的基本信息。而据统计,我国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低于50%。也就是说50%以上的沪、深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是由非上市公司经营信息因素如投机、市场操纵引起的。其中消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条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消息可以使大盘飚涨3天,一纸提高印花税率的消息则可以使几百只股票连跌5天;一个资产重组的传闻可以使股价连翻几个跟头,一个公司受处罚的谣言可以使股价拦腰折半……消息不仅直接影响着大盘的起落,而且也直接决定着股价的涨跌。因此,许多人把中国股市称为消息市。

正因为消息的影响之大,威力之强,许多投资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听消息、捕捉传闻上了。无论是证券交易厅里,还是汽车上、马路边,股民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大都是:“最近有什么消息?”大盘一涨,立即利好频传,红霞满天;大盘一跌,马上又风声鹤唳,四面楚歌。仿佛支撑股市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消息。一有“利好”消息,立即引来买盘如潮涌,一有“利空”传闻,则导致卖盘如山崩。于是,股民就在这“利好”和“利空”消息的诱惑下买股抛股,股市则在“利空”和“利好”的消息作用下大幅振荡。

无庸讳言,就像打仗需要准确的情报一样,炒股也需要真实的消息。如果你事先知道了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消息而提前介入,你自然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你事先知道了提高印花税的消息而及时撤出,你自然会在以后的连续几个跌停中秋毫无损……但是,如果你听信了琼民源业绩大幅度提升的假消息而追高买人,则会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你相信了PT中浩重组的传闻而斗胆杀进,则会赔得一塌糊涂……毫无疑问,准确真实的消息能帮助股民选择升值潜力大的个股,指导股民适时地买人或者卖出股票,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益,避免可能的风险;而虚假的消息,则往往使股民买了不该买的,抛了不该抛的,以至要么是高位套牢,要么是割肉斩仓,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的结局。

事实上,由于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许多消息来源不明,传播混乱,从而真假难辨,虚实难分,加上上市公司有意造假,不法庄家恶意造谣,导致虚假消息盛行股市,谣言陷阱此起彼伏,许多股民便是因为误信错信虚假消息而惨遭套牢赔钱的命运。据有关部门对散户亏损原因的调查,有半数左右的股民是因为听错消息而亏损。由此看来,如果股民不提高辨别消息真假的能力,不掌握运用消息正确操作的技巧,要想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股票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其中传播得最广、也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政策消息。不管这些政策消息出发点如何,落脚点在哪,都可以成为引起投资决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一般将政策消息也划分为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利好政策出台,股民欢欣鼓舞,股价扬头向上;利空消息走泄,股民垂头丧气,股价也就掉头向下。纵观中国股市十几年来的每一次起落,每一次波动,无论大盘是“井喷”上冲,还是“飞流”直下,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政策在其中起了  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一条暂停国债期货的消息可以让大盘连刮3日飚涨风暴,而随之而来的一纸重开新股发行的通知又可以将前3日的胜利果实一口吞没;一篇《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可以将大盘连砸三个跌停板,也可以让指数井喷般地暴涨数天……据对上海股市波动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导致市场波动的因素中,政策因素占了34%,在各种因素中居于首位。

让股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2007年5月30日的股市暴跌,股民们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政策的强大威力。2006年,中国股市新一轮牛市启动。尤其是进入2007年后,股市火暴达到了极点。股票指数连创新高,个股价格芝麻开花节节攀升。3月下旬至5月,中国股市仅仅用了32个交易日的时间,就上涨了1000点以上。股市的火暴,吸引了数亿人的目光。许多人开始头脑发热了,认为现在是大牛市,人市就赚钱,买股就获利,于是,把所有的钱都往股市里投,有的甚至把住的房子也抵给银行来贷款炒股,把养老金也拿出来买股票。受强大赚钱效应的刺激,各路人马纷纷杀人股市但求一搏。每天在各证券营业厅开户的深沪股民数十万计,进入5月份竟然每天有30多万人涌人股市,一个月的开户数就是前两年的总和。到股市大跌前(5月29日),沪深开户人数已经超过1亿。股市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症象,一些亏损股、题材股被无理性地过度炒作。在此情况下,管理层通过不同方式,共计对股市直接或间接地发出八道“金牌”,其中包括央行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证监会连续发出两次风险提示,以此给过热的股市降温。但许多股民不以为然,没有正确理解与对待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没有认识到政策调控的极大风险。结果在管理层使出最后一道杀手锏——调高印花税后,才知道了政策调控的威力:5月30日,受财政部调整证券印花税的影响,股市放量暴跌,沪综指暴跌6.5%,两市跌停的非ST类个股超过850只,其状之惨,为中国股市建立十几年来所罕见。以后连续4天股市继续暴跌,几百只股票价格惨遭腰斩,跌了一半,大多数股票也都跌了1/3。5月份人市的股民全部套牢,2007年新人市的股民,70%出现亏损。许多股民这才感叹:“炒股还真得听政策话,跟政策走!”

股市政策主要包括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基本政策是长期的,如国家对股市发展是支持还是限制,是稳步发展还是加速发展,等等。就我国而言,国家鼓励和支持股市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一贯的,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P2-5

序言

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998点起步,冲关破隘,一路高歌,到2007年10月16日竞涨了5倍,直冲到6100点以上。许多股票的价格,由2006年牛市启动前的两三元涨到了几十元,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股市里竟然有了大把大把的百元股,还出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200元甚至300元以上的股票。一时间,股市又成为了渴望赚钱的中国人注目的焦点。股市萧条时期发誓再不入市的老股民又重新杀回了股市,更有许许多多的新股民似乎发现了一个捡钱的地方,急急忙忙赶到股市开立账户,买进股票或者基金。证券营业部又排起了新股民开户的长队,每个家庭都在把钱从银行往股市搬,电话委托打不通了,网上交易上不了了……每天有二三十万人进入股市,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国股民总数就达到创记录的1亿多户,一个星期的开户数就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总数。

按理说,作为这一轮中国最大牛市的股民,应该是最幸福的股民,应该充分享受到了大牛市的盛宴,应该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让许多股民感到丧气的是,他们虽然进入了牛市的“宴席厅”,却不但没有吃到牛市的美味佳肴,反而在牛市里丢掉了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汽车、住房甚至是赖以安度晚年的养老金。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没有在大牛市里赚到钱,相反还亏了老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感受,而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作了一次这一轮牛市里股民盈亏情况的调查,结果不无遗憾:从2006年11月开始至2007年11月,是这一轮牛市最为火爆的时期,而在股市中亏钱的投资者却高达69.73%,赚钱的人只有21.45%。在没有亏损的30%的人中,29.77%的人收益率回到了2006年底水平,22.73%的人回到了“5.30”以前水平。

股票指数涨了几倍,许多股票价格也翻了几番,70%的股民却没有赚到钱,这原因何在呢?如果是熊市,我们还可以埋怨大势不好,还可以指责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而现在是牛市,股指天天涨,股价也整体推高了,作为股民却没有赚到钱,甚至还出现了亏损,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牛市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作为股民,我们还有很多的赚钱机会。现在的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消除过去那种认为在牛市里买什么股票都赚钱、怎样操作都不会失误的偏见,从而冷静地分析牛市里亏损的原因,总结牛市里赔钱的教训,由此探讨牛市里获利的策略。

投资者投资股市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股市里斗智斗勇的过程。作为投资者,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对股市的深刻认识,对股市操作的恰当把握等等,是不可能从股市里得到回报的。熊市如此,牛市同样也不例外。在牛市里亏钱与失败,虽然原因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个人的操作失误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扪心自问,在纷繁复杂的股市里,我们的观察是否细致?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我们的心态是否健康?我们的操作是否理性?如果逐一分析,我们便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股民要么是因为相信谣言而套牢的,要么是因为迷信股评而赔钱的,要么是因为盲目追涨杀跌而失败的,要么是因为热衷题材炒作而亏损的。股市犹如战场,投资者亦如战士,准确的市场形势判断、良好的心理状态、恰当的操作方法是其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大多数股民忽视对市场形势的分析,甚至连某些股票从事的是什么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每股收益多少都不清楚,只要看见股票出现放量上涨的势头,或者听信股评家的推荐,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线杀人,结果十有八九跌人庄家的陷阱。加上急躁、冲动、贪心、犹豫……跟在庄家的屁股后面追涨杀跌,在题材的泡沫里疯狂炒作;乱传消息,轻信谣言;见股市涨了就得意忘形,见股市跌了就灰心丧气;没有认真分析的习惯,也缺乏长线投资的耐心……如此浮躁的投资心态,如此幼稚的操作方法,又怎能不使大多数股民劳而无获,甚至血本无归呢?

入市炒股,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股民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无视自己的失误,一味地怨天尤人丝毫不能改变亏损赔钱的命运。因此,对于股民来说,重要的不是害怕错误,而是要有心发现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善于纠正错误。努力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往往能减少损失,甚至反败为胜;而尤其精明者,则是善于从别人的失误中受到启发,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许多将微薄的积蓄投入股市炒股的股民来说,大都缺乏较强的承受能力,亏不起,赔不得。因此,他们也失误不得。但他们可以通过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如果说,在失败中学习是取胜的一条途径,那么,汲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则是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本书就是通过分析和总结股民在牛市里赔钱的原因与教训,告诉广大股民朋友,他们错在哪里,应该如何避免。只有认识了在牛市里股民常犯的错误,才有可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牛市的盛宴,成为股市的赢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市赔钱错在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俊//周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83533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9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