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师境界
内容
编辑推荐

任何一个曾经饱尝饥饿的人,任何一个现在吃得饱、吃得好的人,无不感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执著探求,勇于担当,百折不挠;他功勋卓著,誉满全球,荣辱不惊;他重情重义,酷爱自由,率真守拙;他是中国的骄傲!人类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作序,这部颇具特色的长篇报告文学忠于史实,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史料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用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感人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内容推荐

袁隆平是我国功勋卓著的农业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在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突破了“水稻等白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遗传育种理论,在世界农业科学史上树起了新的丰碑。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望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有望解决全人类的吃饭问题,因而袁隆平被中国人尊为“神农”,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袁隆平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巨大褒奖,在他身上有无数个头衔,但是,人们或许更想知道,袁隆平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与痛苦?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坎坷?袁隆平成功之后,为什么湖南省三次推选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却未获批准?袁隆平做过一个梦,他梦见水稻长得高梁那么高,穗子扫把那么长,籽粒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亲朋好友在稻穗下乘凉……他的梦有望成真吗?

本书能告诉人们的远不止这些。

本书作者在袁隆平身边工作过十多年,掌握了最真实最详尽的材料,所以本书的客观性、权威性远非坊间流传的同类作品可比。

目录

序/路甬祥/1

开篇 世界因你更精彩/1

第一章 国家荣誉/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理为他送来生日蛋糕

第二章 沧浪之水/18

 从青竹坂坡走出去的袁氏家族

 少年也识愁滋味

 逃难途中,小住桃园的日子

 咀嚼苦难,求学,成长

第三章 从这里开始发韧/38

 中国风格的稻作文化

 初为人师

 小人物叫板权威

第四章 爱,是一份长久的承诺/57

 雪峰山下,一位女性向他走来

 命运无常

第五章 风暴中心,峰回路转/82

 逢凶化吉

 “5·18”毁禾悬案

 泼来脏水之后

第六章 “候鸟”落脚在育种家的天堂/103

 痴迷者的守望之门

 遥远的滇南之行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第七章 “只长草,不长谷”的背后/124

 并非学术之争

 情在天涯

 忠孝难两全

第八章 科学奇才的布衣风范/142

 他关上了通向仕途之门

 人怕出名猪怕壮

 重情重义的人

第九章 真理的力量/160

 姗姗来迟的院士荣誉

 谁来养活中国

第十章 科学家与媒体的情结/174

 艳阳高照,谁持彩练当空舞

 一次有意思的学术报告

 以农民的名义

 再度采访,大约在冬季

 细节编织的诗行

第十一章 寻根纪事/191

 浓浓乡情,醇似酒

 本是同根生,难忘手足情

 夙愿终了

 中华万寿鼎和唐装的故事

 寄情于莘莘学子

第十二章 创新:本色袁隆平/210

 命运青睐强者

 没有断层的团队

第十三章 美丽了世界/224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239

后记/240

试读章节

总理为他送来生日蛋糕

古人云:一年四季,春为首,秋为收。意思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万物复苏,大地生机盎然,是播种的时候,播下幢憬的时候;而秋天呢,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地金黄,熟透的稻穗到了开镰收割的时候,也是人们收获希望的季节。

每年8月,长沙的气候都十分炎热,天空一丝凉风都没有,树叶丛中差不多成了蝉儿们的伊甸园。人待在屋里,就是不挪动,也都浑身被汗水弄得粘糊糊、湿涔涔的。

然而,2005年的8月,袁隆平却觉得天气热得可爱,热得畅快淋漓,热得心里舒坦。因为他得到通知,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要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他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党和国家的几任最高领导人几次都来这里视察并看望他,他兴奋、激动。他深知,随着祖国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中心”视察,意味着对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的极大重视和关怀,意味对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和农民朋友的关心和关怀,而自己正是在祖国母亲的悉心关怀下,一步一步成长、成熟起来的,他离不开春风般的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他所钟爱的热土。所有这些,让他掂出了肩上的担子更重,工作更有价值。

因为,祖国,是他的根和本。

8月13日这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九,陪同温家宝总理前来视察的有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以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等。

在这之前的2005年6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向中西部尤其是向中部转移的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一行,曾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过调研。

这天下午3点钟,袁隆平和“中心”党委书记、常委副主任青先国等在“中心”试验田恭候温家宝总理到来。这时,温总理的车停在离田垄五六米远的地方,总理特意下车步行朝袁隆平走来,笑呵呵地对袁隆平说:“你到我办公室看过我,我今天来看袁院士,要走路来看袁院士。”

在试验田边,温总理边听袁隆平汇报边参观,看到田里丰收在望的超级杂交水稻穗大叶壮,谷粒硕大的稻穗簇拥在一起,十分开心,掰着指头同袁隆平讨论起国事来了。

随后,温总理说:“天气这么热,先请袁老师上我的车,我再上车。”总理的心这么细,对科学家这么尊重和无微不至关怀,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这些细节生动地说明,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重视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

到了“中心”会议室。温总理仔细听完了袁隆平的汇报,接下来说:“袁老师呀,他所研究的超级稻,不仅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对解决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的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看来,超级稻的科学价值,已经超出国门了,影响到世界。东南亚的几个国家领导人,见我面的时候,都谈到农业合作问题,而且指名要中国帮助他们发展超级稻。所以呀,袁老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温总理接着说:“袁老师,有功之人。他的功在什么地方,他的功就在于通过他的科学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食物安全;同时,也解决一些不发达国家,那些贫穷国家的人民的吃饭问题。所以我说,他做的贡献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而且跨出了国门,是对世界人民的贡献……袁老把水稻研究的科学技术,概括了五个字,就是教、科、研、推、企。推广是关键,研究的成果必须推广才有实用价值,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我代表国务院表个态:全力支持……他老人家继续努力,还可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奇迹。谢谢他!”  温总理还指出:“发展农业,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但归根结底要靠科学技术。”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科学强国”的重要性,与袁隆平一直追求“科学强国”的理想完全一致。

温总理讲完后,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温总理的讲话,是对这位祖国母亲忠实儿子的褒奖。在一位农业科学家的一生中,还有什么比这种褒奖更珍贵、更感人的呢!

汇报结束后,袁隆平向温总理递交了杂交水稻创新工程报告。事后,温总理为这个报告特批了2000万元予以支持。

离开前,温家宝总理一行在“中心”办公大楼前与“中心”的科研人员合影留念。

合影结束时,陪同温总理视察的湖南省周伯华省长拉着袁隆平的手,高兴地说,袁老师啊,今天是双喜临门,一喜是温总理来视察,二喜呢,今天是你生日,75岁华诞啊,可喜,可贺,我们怎么给你过生日呢……”

这番情深意切的话,被温总理听得一清二楚,他微笑着对袁隆平说,今天是袁老师的75岁华诞啊,意义不一样,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祝你健康、长寿,说罢,拉着袁隆平的手,走到青翠的灌木丛前,亲热地与袁隆平挽着胳膊合影留念。

晚上,温家宝总理派专人送来了生日蛋糕,祝贺他75岁华诞,使袁隆平激动不已。

无独有偶。2006年3月上旬,胡锦涛在接见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农业组代表时,与袁隆平亲切握手,并亲切询问了他最近的科研情况,嘱咐他保重身体。

总书记的手和农业科学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握住了一个伟大的预言: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定然会在2006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农村、农业将有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腾飞。

当天晚上,在袁隆平家里,他的家人在温总理送来的生日蛋糕上插了彩色生日蜡烛,袁隆平点燃蜡烛后,将灯熄灭,只见漆黑的房间里亮起了五彩缤纷的烛光,宛若一个童话世界。烛光轻轻跳跃着,闪烁着,与窗外夜空中悬挂着的那一轮将圆未圆的月亮的清辉交相辉映,辉映着一个幽长的梦境: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穗子扫把那么长,籽粒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他的夫人邓哲,还有助手和同事们在稻穗下乘凉、散步……

这个梦,他曾经做过,那是他灵感所至悄然而来的一个美丽的梦境,可是他相信这个梦一定会是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定然会变成现实;他的梦,将是一个天才的预言。

在那个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的夜晚,他想起白天的情景,激动得难以人眠,国家总理的亲切勉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他热血澎湃。而今,虽然他韶华已逝,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夜,他和邓哲一夜无眠,纵论现实,畅想未来;回首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童年时代,无限感慨……

P14-17

序言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著名农学家,在国内外享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在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冲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在世界科学史上树起了新的丰碑。杂交水稻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祉。

袁隆平先生有着鲜明的荣辱观,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砺和失败,当他的科研处于低谷时,他失意不失志,始终坚韧不拔地拼搏;当他事业有成,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10多项国际大奖,荣誉潮水般涌来时,他冷静对待,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甚至将在国内外获大奖所获得的奖金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构想,这乃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可贵的是,几十年来,袁隆平先生一直致力于不断创新,从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到“两系法”,进而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以及独创的技术路线,以他70多岁的高龄孜孜不倦地拼搏,为捍卫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奋斗不息。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袁隆平造就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也造就了袁隆平。

古今中外,为杰出科学家立传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关于袁隆平先生的传记亦有多个版本,但用报告文学这种纪实性的文学样式为袁隆平先生作传尚属首次,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大师境界》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作者忠于史实,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史料进行了提炼和艺术加工,用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多角度,多层次,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先生无私奉献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袁隆平先生是我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大师境界》便是科学家高尚情操的形象写照,值得一读,特推荐给广大读者。

是为序。

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路甬祥

后记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袁先生的秘书,另一位是袁先生的故乡人——江西老表。后者认识袁先生,纯属偶然,亦是缘分。

袁先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先驱科学家。他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但6年前,作者之一对此却孤陋寡闻。

2001年8月的一天,正是星期六。那天正午,作者之一作为某媒体记者,在“中心”试验田里采访了袁先生。那时,骄阳当头,酷热难耐,他身穿短袖T恤衫,头戴遮阳帽在偌大的超级杂交稻丛里巡视、观察,与他的心肝宝贝无声交流,旁若无人。过了个把钟头,他从田里上来,一头大汗。他摘下遮阳帽当扇子扇着,露出小平头和古铜色的脸庞。他点着香烟,惬意地吸了几口,走过来同我们打招呼,说了几句,便骑着红色轻便摩托车走了。

他那模样,活脱脱一个“农民”形象。

凭直觉,作者感到袁先生是位颇有个性的科学家,且视杂交稻如生命。这大热天中午,即使是农民,也在屋里歇着,他却午饭都不吃,先到田里来了。这个印象太深了,烙在了心里,无法释怀。

这之前,作者只在报纸上读到过关于先生的一点点零星材料,对先生的认识相当肤浅。后来,与袁先生的接触越来越多,从他的言谈、举手投足、习惯动作和眼神、表情的微妙变化,捕捉先生鲜活性格的点点滴滴;同时有意识地收集、阅读关于先生的资料、图片等,对先生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

小辛是袁先生的秘书,也是他的学生,在他身边工作了10多年,曾陪他和他夫人一起赴美国领“世界粮食奖”;同他和他夫人一道逛街、散步;同他一起打排球、游泳,对袁先生的睿智、幽默、宽厚、随和,以及他的秉性、情趣、爱好和喜怒哀乐的了解、熟悉甚于别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挖掘袁先生精神世界的金矿。小辛说,袁先生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容易接近的普通人。他用大手笔创作了一部做人做事的大书,一辈子都学不完。

我们之所以萌发斗胆写这本书的念头,不仅仅因为袁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造福于天下百姓,也不仅仅因为他为农业科学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出于对他精神品质、意志品质、人格魅力的崇敬。大千世界,人们并不缺少智慧,可有的人缺少做人的脊梁。人可以是渺小的,但灵魂不能卑微。遗憾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浮躁的年月,媚俗的东西太多,例如对工作的懈怠,对权势的依附,对无助者的冷漠,对金钱的占有欲,等等。面对假、恶、丑,方觉先生的人品弥足珍贵,先生的品格影响着我们:坚守真、善、美:莫要迷失自我。

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将近半个世纪,其间,命运跌宕起伏,从被人嘲笑、凌辱,孤苦无助,到功成名就,光环四射,但他从来就荣辱不惊,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潇洒飘逸,一派道骨仙风。上头叫他当官,他不当;人家给他头衔,他嫌多,硬是推掉几个;还把多次获得的奖金拿出来扶掖新人;他把身家性命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祖国的杂交水稻事业。从“三系”到“两系”,进而到超级杂交稻,不断超越,勇于创新。即使在他70高龄以后的岁月里,他仍然以30岁的心态活跃在田垄和实验室,以及国内外,每年冬天都要去海南育种。2006年春天,我们有幸与先生在海南“南繁”基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同他一起下田,一起坐在基地院子的石阶上聊天,开怀大笑。先生笑得像孩童,那一刻,在我们眼里,他是性情中人,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平头百姓。

先生做人,到了“丹青不至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天下之大,能有几人!

人世间,能动人心魄的,莫过于真情。

先生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先生品格的高贵,非人工所能塑造。高山可以仰止。  在我们动笔之前,拜读了几个版本的袁隆平传,受益匪浅。尤其是谢长江先生的开山之作,资料丰富、翔实,为后来者奠定了史料基础。

我们写的是袁先生老故事中派生出来的故事,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揉进了我们的真情实感。因为袁先生的人品感动着我们,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采访中,我们得到了“中心”张桥女士、尹华奇、罗孝和、邓华凤、朱运昌、朱全仁、周坤炉、邓小林、罗崇善等专家的帮助,以及“中心”领导青先国、罗闰良等给予的多方面的支持。我们谢谢了。

我们同时感谢江西省德安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我们采访提供的热忱支持。

初稿出来后,袁先生的夫人邓哲、“中心”的诸位领导和以上专家百忙中拨冗细细审读,替我们把关,提出了极其中肯、到位的意见、建议及鼓励,许多领导和专家在稿样中做了认真的修改和批注,使我们深受感动,也为我们修改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时间仓促,功力不够,谬误之处或许难免。

本书照片由辛业芸、王精敏、李文辉提供。

创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仍忐忑不安,因为书中败笔多多,敬请读者、专家批评。

作 者

2006年5月8日

2006年6月15日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师境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左一兵//辛业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1221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