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研究中心收集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结集。本书收集了34篇文章,约30多万字,它包括了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其他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内容涵盖了现代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物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究现代上海的发展轨迹,促进上海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城市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图书 |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3)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研究中心收集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结集。本书收集了34篇文章,约30多万字,它包括了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上海其他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内容涵盖了现代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物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究现代上海的发展轨迹,促进上海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城市发展,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目录 浅述松江府城历史、新城崛起与古城开发思考 苏州河“莫干山路工业区”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与上海新发展——改革战略及其模式创新 奥运经济与世博经济之比较研究 对“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工业方针的再思考 在与长江三角洲共瀛共荣中实现上海新一轮发展 实事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上海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从人力车看近代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演变 上海现代性析论 待客之道:从外事活动看近代上海华界与租界关系 上海城市的文化认同及其开放与容纳 论上海技术创新中的产业集聚性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 上海教育在改革创新中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构建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上海打通多层次、多向度、多样化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 五四后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状况述评 1927-1937:从分离到回归——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试以三种眼光看上海民间组织发展 建国前上海党员数量考证 上海医务界支前动员研究——以上海医学院为中心 上海市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思考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离土农民的安置和保障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 创建和谐相处的新社区 上海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研究 进城民工六大需求透析 上海市民工对城市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 上海解放前后的宋庆龄 金山卫生防疫站的建设 齐心解决“喝奶难” 青浦县“三水”副食品生产 南汇的促进就业工程 2004年现代上海研究综述 附录:2004年现代上海研究部分文章目录索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3)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俞克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78628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66 |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95.1-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4 |
| 宽 | 141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