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台湾环保教育品质不断地提升,然而空气污染学理论及防治技术的推广仍未广泛有效地落实,对大专院校学生及企业界空气污染防治专责人员而言,急需一本专业教材作为知识课程及技术训练之用。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教学经验中去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配合本身实际经验而完成本书《空气污染学》的出版。本书内容以阐述空气污染物形成机制及排放到大气中的物理及化学反应之过程原理,并对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学理论及应用加以阐释说明。
图书 | 空气污染学(第3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中国台湾环保教育品质不断地提升,然而空气污染学理论及防治技术的推广仍未广泛有效地落实,对大专院校学生及企业界空气污染防治专责人员而言,急需一本专业教材作为知识课程及技术训练之用。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教学经验中去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配合本身实际经验而完成本书《空气污染学》的出版。本书内容以阐述空气污染物形成机制及排放到大气中的物理及化学反应之过程原理,并对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学理论及应用加以阐释说明。 目录 第1章 空气污染物 1-1 空气污染系统 1-2 对流层空气的自然背景组成 1-3 空气污染物种类及定义 1-4 空气污染物浓度单位定义 1-5 空气污染物对光线的吸收与散射 1-6 大气特性 习题 第2章 大气光化学反应 2-1 光化学反应动力论 2-2 光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子 2-3 基本光化学循环反应 2-4 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的大气化学 习题 第3章 气象学与大气污染 3-1 绪论 3-2 太阳辐射 3-3 风的循环 3-4 风速剖面 3-5 温降倾率 3-6 饱合水蒸气气团温降倾率 3-7 位温的推导及应用 3-8 逆转层高度 3-9 大气稳定度分类 3-10 烟流形态分类 3-11 蔷薇风花图 3-12 空气污染的地形效应 习题 第4章 液相大气化学 4-1 吸收平衡与亨利定律 4-2 液相化学平衡 4-3 酸沉降 习题 第5章 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模式 5-1 非反应性污染物的扩散行为 5-2 烟囱排放烟流在大气中的传输扩散 5-3 大气湍流传输扩散数学模式 5-4 高斯公式解的应用 5-5 烟囱有效高度计算法 5-6 高烟囱烟流触地问题 习题 第6章 粒状物质污染物 6-1 微粒物质来源及特性 6-2 粒状物直径定义 6-3 微粒物质粒径分布探讨 6-4 微粒沉降运动特性 习题 第7章 粒状物控制 7-1 重力沉降室 7-2 旋风分离器 7-3 袋滤式集尘器 7-4 静电集尘器 习题 第8章 气状物控制 8-1 焚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8-2 吸附控制法 8-3 吸收控制法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空气污染学(第3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新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8223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1 |
出版时间 | 2006-10-01 |
首版时间 | 2006-10-01 |
印刷时间 | 200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51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2-2006-72号 |
版权提供者 | 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