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战长空
内容
编辑推荐

《决战长空》生动展现抗美援朝战场空军作战精彩场景;

呈现中国空军从0到空战实力世界第三的发展历程;

李峰继畅销书《决战朝鲜》之后又一部力作,以厚重的历史感、恢宏的气势,呈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空军故事。

中国空军的首次发力,尽在此书之中!

内容推荐

《决战长空》描写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红军时期一架缴获的飞机,发展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世界第三大空军的光荣战斗历程。以厚重的历史感、恢宏的气势,呈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空军故事,体现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决战长空》由李峰编著。

目录

引 子 天殇

第一章 鹰梦

第二章 砺剑

第三章 成军

第四章 初战

第五章 三炸

第六章 奇迹

第七章 决胜

尾声 天边的雷霆

附录 米格15和F86的故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鹰梦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成立,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方面军成立后第四天,即打响了黄安战役,一举包围了黄安城,将敌69师赵冠英万余人死死包围在黄安城内。

黄安是中国革命一个极富传奇性的圣地,有民谣曰:“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黄麻起义时,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县一次就有48万人参加红色暴动,二十多年间,这个小县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奉献了20多万烈士、221个开国将军,外加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个国家主席。为了表彰这个小县城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功绩,建国后黄安被中央人民政府改名红安。

在黄安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红四方面军一连击退国民党军三次增援,将赵冠英部死死包围了四十余天。但红军武器粗陋,缺乏重火力攻坚,一时也无法攻破坚城,战局再僵持下去,无疑对方面军极为不利。在这关键时刻,徐向前总指挥决定将秘密武器——“列宁”号战机投入作战,对黄安守敌实施轰炸。

脚蹬破草鞋、手提长梭标、能会餐吃顿肉就高兴得嗷嗷叫的穷红军,怎么会有一架轰炸机呢?

“列宁”号的故事实在是一个真正的传奇。

后来的上将、国防部长,时任方面军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又经过了几天的围困,敌人已接近粮尽弹绝的地步。敌人的多次增援,也被粉碎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接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通知:“我们的飞机要来黄安城轰炸敌人,散发宣传品,各部队不要发生误会。”这个消息使所有的人都振奋了。有的战士高兴地说:“他娘的,过去它黑天白日跟着咱瞎嗡嗡,欺侮我们,现在也叫他们尝尝我们的‘鸡蛋’吧!”有的指着黄安城的敌人骂道:“等着吧,不投降,就‘慰劳’你们‘鸡蛋’吃。”

“列宁号”是我们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关于它的来历,我是听总部的一位参谋介绍的。1930年2月16日中午,国民党军的一架双翼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因故障在罗山县宣化店西南二十五里的陈家河附近河滩上降落,一区十乡放哨的赤卫队员很快包围了飞机,驾驶员龙文光当了俘虏。经过教育后,龙文光同意驾机为红军服务。飞机修饰一番,机翼两端添上了两颗闪闪的红星,机身上写了“列宁”两个大字,并命名为“列宁号”。

“列宁”号对红军来说,实在是一架“天赐良机”,这架侦察机因大雾迷航,迫降后被后来的开国中将钱钧率部缴获。时任鄂豫皖手枪队队长的钱钧,在红军里找了两个略通机械常识的战士做指挥,将其大卸八块,然后人抬车拖,四千多红军和根据地百姓花了半个多月,将人民军队拥有的第一架飞机运到了鄂豫皖军委所在地新集。

十分难得的是,随飞机一起被红军俘虏的飞行员龙文光不但是个思想十分进步的青年,而且和共产党有很深的渊源。龙文光毕业于国共合作时期的广东航校,思想受大革命影响很深,以后还与常乾坤等共产党员一起去苏联深造,在苏联第二航校学习飞行技术。1929年归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队上尉分队长,并在南京中央军校航空班兼任特种教官。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老飞行员。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十分重视这件事,多次亲自做龙文光的思想工作,深受感动的龙文光决定参加红军,效命红色政权,并指挥红军战士重新组装好了这架飞机。视察了修复好的飞机后,徐向前命名这架飞机为“列宁”号,并当即任命龙文光为“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航空局局长”,缴获“列宁”号的红军手枪队队长钱钧被任命为航空局政委。航空局局址设在新集普济寺,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航空管理机构。  为一架飞机和一个飞行员成立航空局,这是多么深远的眼光和浩大的魄力。

为了让“列宁”号重上蓝天,红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新集修建了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飞机场,当时牛都不多,这个机场几乎全是靠人力修起来的。完全靠人力修建一个机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何况在大别山区修机场,就是在今天也不容易。为了联通各处,红军还在紫云﹑英山修建了两处备降机场,可见红军对拥有自己空军的信念有多么坚决。

同时,红军又通过被俘敌军高级军官的关系从武汉搞到许多汽油。当时红军活捉了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岳维峻的亲属托人与共产党联系,愿出几万银元赎人,徐向前说:“行!只要能搞来汽油,我们就可以保全岳维峻的性命!”

结果岳维峻的女婿很孝顺,忙不迭地往返苏区和汉口之间,运来了大批汽油和各种军需品,特别是医疗用品,这样,“列宁”号终于做好了试航的准备。

1930年7月10日,新集机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且不说附近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跑来看红军的铁鸟上天,连警卫的红军战士也瞪大了兴奋的眼睛。为防龙文光生变,方面军政委陈昌浩身佩手枪、手榴弹一起上机督阵。一阵滑跑后,“列宁”号直插蓝天,轻盈地盘旋在崇山之上,机场上顿时欢声雷动,红军第一架飞机的首航成功了!

严酷的战争环境迫使红军来不得半点花架子,9月8日“列宁”号第二次升空,就直飞华中重镇武汉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并播撒传单。此举果然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当局,为防轰炸,武汉的一些军事目标被迫实行了灯火管制,当时的《武汉论坛报》惊呼:

“共军‘列宁’号飞机近日连续骚扰潢川、固始、光山、汉口等地,现有关军方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这时,面对黄安城下极为不利的僵持局面,为了攻破坚城,红军当即决定,将“列宁”号装载由迫击炮改制的航空炸弹,作为轰炸机使用,配合地面部队一起攻城。

12月21日,天色阴沉沉的,徐向前、陈昌浩等方面军总部首长和飞行员龙文光一起,来到黄安城南的一个高地上,勘察了黄安城的地形、敌六十九师司令部的位置,以及城内敌人的兵力部署。

侦察完毕后,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亲自荷枪实弹陪同驾驶员龙文光登机,直飞黄安城上空,红军高级将领的悍勇可见一斑。见有战机飞来,守城的国民党军兴奋不已,连连摇旗呐喊,以为是自己的空军前来助阵,空投物资,帮助守城。在冷笑着的陈昌浩亲自指挥下,龙文光将飞机翅膀一斜,准准地将两枚大炸弹扔进了六十九师的指挥所,敌军指挥部顿时房倒墙塌,一片狼藉。

红军有了轰炸机!

守城敌军顿时目瞪口呆,心惊胆战,军心大乱。

对于“列宁”号参加黄安战役,后来徐向前元帅回忆说:

“那天白天,陈昌浩坐上飞机到黄安上空扔炸弹,散发宣传品,骚扰敌军……这是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陈昌浩曾坐上它穿越白区,走过皖西根据地。他那时才二十七岁,干起来真行,也有办法。怕驾驶员不可靠,在白区降落,就带上手枪,拿着手榴弹,逼他听指挥。这次,飞机到达黄安上空后转了几圈,敌人以为是给他们空投物资来了,纷纷跑出工事,准备抢东西。万万没想到,来的却是红军的飞机。撒了些传单,还丢了两颗大炸弹,搞得敌军愈加慌乱不堪。我黄安独立团趁机猛攻得子山,守敌一个营大部分被歼……”

“列宁”号的轰炸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而守城的国民党军士气更加低落,在红军随后发起的总攻下,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被迫开城出逃,结果当即连同部下五千余人一起被俘,红军大胜。

黄安一役,是工农红军第一次空地协同作战,一架飞机和两颗炸弹就攻破了敌军固守四十多天﹑几万地面部队奈何不得的坚城。人民军队第一次见识了空军的雄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从此深深烙进了人民军队的战斗理念里。

令人遗憾的是,“列宁”号这架极具历史意义的飞机在红军中服役时间很短。1932年夏天,63万敌军直扑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大围剿,其主力直逼鄂豫皖苏区。由于敌军连续疯狂进攻,处于极端劣势的红军不得不再次将“列宁”号拆散,在携带着庞大的飞机部件连续转移了好几处地方后,深感累赘的红军将士终于被迫将“列宁”号零部件深埋地下,然后踏上了从大别山区向陕南川北大转移的征程。飞行员龙文光也在因销毁资料、掩埋机件掉队后潜回武汉。因思念红军,终日闭门不出隐藏行迹的龙文光让妻子到电器行调整收音机频率,想得知红军行踪,结果被特务发现,当晚即被逮捕。龙文光在狱中受尽酷刑后对典狱长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龙某人既然投入共产党怀抱,决不再弃明投暗,当上违背意志的叛徒!”

1932年,龙文光在武汉被国民党杀害,刑场上龙文光赋绝命诗一首:“千秋风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

这位人民军队的首位飞行员就这样英勇就义。

“列宁”号在地下一埋就是20年。直到1951年9月,当年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大将,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到大别山区,当年掩埋飞机的根据地群众才披露了保守20年的秘密,激动地将“列宁”号零部件从大山沟里挖了出来,献给了新生的共和国。

今天,“列宁”号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遗留在湖北省博物馆里的一块原机的蒙布,和空军航空博物馆大厅里的复制品,但这架飞机的巨大功勋已永远铭刻进了人民军队的军史。P9-13

序言

中国空军早期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军历程,毫无疑问是一首真正的英雄史诗。

红军时期,黄公略、叶剑英、刘伯承、贺子珍、王稼祥等大批共产党领导人、高级将帅和普通官兵都因敌机轰炸而受伤乃至牺牲。1935年6月2日,在荥经县三合乡茶合岗,一颗炸弹落在红军行进队伍里,警卫员胡昌保舍身掩护,以命换命,毛泽东才得以在空袭中幸存,看着血泊中的警卫员,毛泽东当时抚尸痛哭不止。

惨痛的牺牲,无比强烈地催生了共产党人拥有自己空军的信念。

1936年2月16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龙文光驾“柯塞”式双翼侦察机,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被迫降在河南罗山县宣化店,被红军俘获。龙文光经教育后参加了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飞行员,这架“容克”式飞机也被命名为“列宁”号,并很快在黄安战役中,由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亲自上机督阵,将两颗大炸弹扔在了黄安城内的敌军指挥所里,帮助红军一举攻克围困了四十多天的黄安城。这是人民空军第一次空地作战,也使人民军队初次体会了空地轰炸的威力。

红四方面军缴获的“列宁”号战机,和中央红军在漳州缴获的“马克思”号战机,很快毁于残酷的战火,龙文光也壮烈牺牲,但空军梦已深深烙进了人民空军的战斗基因。

抗日战争中,陈云巧妙地利用当时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联共联苏的有利时机,经中央同意,从红军中抽调了43名干部到盛世才航空学校学航空,利用盛世才的设施培养中共自己的飞行学员和地勤人员。虽然盛世才不久暴露真面目,将这批中共航空人员关了四年大牢,但被营救出狱后,他们都成为中共航空事业极为重要的种子干部。

与此同时,留苏学习航空的常乾坤、王弼等人回延安后,向毛泽东积极建言,为了准备今后的战略大发展,必须积极开办航空学校。很快,在毛泽东的亲自支持下,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就在安塞县城西侯家门的一条山沟里建立了。虽然由于条件过于残酷,学校不久被撤销,但延安还是以各种形式储存了一批学航空的人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向同盟国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的胜利。借助苏军出兵东北的战略时机,共产党人开始大规模进军东北,并迎来了航空事业大发展的第一个真正的战略机遇期。日军在东北经营多年,将东北经营成对苏作战和支援关内作战的后勤总基地,遗留下大批飞机航材,还有大量机场修理场等基础设施。

而且,关东军快速溃败,还留下大批未及逃脱的残兵败将,住沈阳奉集堡的林弥一郎飞行训练部队就在南逃途中落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经过林彪、伍修权等人亲自争取,这支日军飞行训练部队整建制地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并在中国空军创建早期作出了卓绝贡献。

当时在东北,从新疆监狱回来的同志、从延安学校到达的同志、汪伪起义人员、国民党起义人员、留用日军人员、抗大师生等,一共有九批航空志士汇集起来,在牡丹江共同建立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航校师生们在冰天雪地和纷飞战火中,走遍了南北满的深山野林,终于搜集起可供航校使用的飞机和各类航材,并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一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还为人民空军的大发展准备了大批干部。自序信仰的胜利0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有了国家力量的支持,和以苏联为主的国际力量的支援,在司令员刘亚楼的指挥下,人民空军超常规发展,建立了7所航校,拥有了几百架战机,并很快参加了当时全世界最现代化的朝鲜战争。在残酷的朝鲜大空战中,在与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的较量中,中国空军打出了李汉、王海、刘玉堤、赵保桐、张积慧、韩德彩等为代表的大批王牌飞行员,还打出了以空三师、空四师、空十二师、空十五师等王牌飞行部队。中国空军自己也在从1950年秋天到1953年秋天的三年时间里,从一个师几十架飞机,发展成为拥有23个航空兵师、近3000架作战飞机、空战实力全球第三的强大空中力量。

在世界大国的空军中,没有任何一支有中国空军崛起这么迅速,也从来没有一支空军力量发展得这么艰难。

空军是一个现代化军种,需要强大的国力和现代化工业技术力量支撑,世界各国发展空军,概莫能外。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还只是个造反团体时就做着航空梦。从鄂豫皖红军时期的鹰梦,到雪山草地倒在敌军轰炸下的红军将士,从新疆监狱的酷刑,到东北千振机场的酷寒,从开国大典空中阅兵的奇迹,再到朝鲜战场上的漫天烽烟,一支靠捡破烂起家的空军,结果竟在苦难中一路打拼成位列世界前三的空中力量。

世界上没有一支空中力量创建时的故事,有中国空军那样艰难,那样动人,那样传奇。用纯粹物质观点,根本无法计算中国空军从创建到崛起的史诗般的胜利。

这个胜利,是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物质胜利的胜利。

这是建立在对正义事业必胜信念上的信仰的胜利。

本书,就是一部描写信仰胜利的史诗的书。

书评(媒体评论)

应现代国防上之需要,非扩充空军力量不为功。

——孙中山

只要咱们脚踏实地地打下去,咱们也会有自己的空军!

——毛泽东

谁打得好,空军第一师的番号就是谁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在朝鲜战争中,这些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的战士,接二连三地击落了具有高超技术、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不仅震惊了美国,全世界也为之眩目。

——“中国空军之友”、培养中国第一批飞行员的日本友人林弥一郎

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当航校培养出的飞行员们在朝鲜威震长空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

登堡上将惊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战长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1179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