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孩子告别网瘾--网瘾戒治纪实(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内容
编辑推荐

是什么让孩子迷失了方向?是什么让天使堕落为恶魔?是什么让和美的家庭破碎?8位网瘾孩子的成癮经历,8位孩子及家长的戒瘾日记,网戒专家杨永信的精妙点评,给了我们答案!当网魔把孩子深埋在地狱深处,当父母被孩子折磨得痛不欲生,当原本幸福的家庭濒临崩溃,当社会的安宁受到威胁,回天的良方在哪里?由40多个环节构成的网癮戒治模式,让500多个家庭不再叹息流泪,一只只迷途的羔羊,在爱,悔恨和泪水中网梦醒来。让孩子告别网瘾,让世界充满阳光!这,就是本书的精髓!

内容推荐

本书倾注了网瘾戒治专家多年的心血,由网瘾戒治实例、网络成癮戒治模式、网瘾戒治知识窗三大部分组成,为读者提供了成功戒除网瘾的“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等”特色治疗模式。其中,“网瘾戒治实例”精选了几位网瘾孩子不平常的戒治经历,带领读者走入网瘾孩子的心灵,体验家长伴随戒治过程的心路成长历程,领会网瘾专家的精妙点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系统地介绍了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模式,让读者如实了解网瘾戒治的全过程“网瘾戒治知识窗”则提炼出网络成瘾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家长及老师认识网瘾,防微杜渐,拒绝网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远离网瘾!

目录

女孩戒瘾实例

靠偷自行车上网的信子/3

破茧化蝶——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小丽/24

男孩戒瘾实例

我不喜欢现实的世界/49

从狼到羊的蜕变/74

高手也戒癮/97

都是上网惹的祸/116

问题少年/164

寻找心灵的支点/173

网络成瘾戒治模式

一、机构设置/197

1.戒网瘾网吧/197

2.戒网瘾学校/198

3.戒网瘾厨盟班会/198

4.戒网瘾家长同盟委员会/199

5.戒网瘾心理课堂/201

二、治疗模式/201

1.入院抚慰/202

2.行为矫正治疗/202

3.西药治疗/202

4.中药治疗(戒网饮)/203

5.内务整理/203

6.早操/203

7.军训/203

8.郊游/203

9.宣誓(戒网瘾宣言+“八荣八耻”)/203

10.戒网瘾之歌(网梦醒来)/204

11.上网作业/215

12.戒网瘾日记/206

13.父母心声/206

14.我的过去/207

15.早点评/207

16.晚点评/208

17.个别沟通/208

18.点评互动/219

19.奖赏鼓励机制/209

20.周总结、月总结/210

21.爱国教育戒网瘾/210

22.亲情重建戒网瘾/210

23.性格重塑戒网瘾/211

24.心态培养戒网瘾/211

25.快乐寻源戒网瘾/211

26.品德教育戒网瘾/212

27.认知纠偏戒网瘾/213

28.培训家长戒网瘾/213

29.剖析自我戒网瘾/213

30.氛围影响戒网瘾/214

31.真情打动戒网瘾/214

32.透视家庭戒网瘾/215

33.家境优化戒网瘾/215

34.不幸角色体验戒网瘾/215

35.恶劣环境体验戒网瘾/216

36.虚拟情景戒网瘾/216

37.情景再现戒网瘾/217

38.成因追踪戒网癮/217

39.专业网站戒网瘾/218

40.戒网瘾的长效机制/218

网瘾戒治知识窗

1.网络成瘾的概念/223

2.网络成瘾的同义词/223

3.网络成瘾的类型/223

4.网络成瘾者的认识误区(认知偏差)/223

5.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224

6.网络成瘾的表现/224

7.网络成瘾的危害/225

8.网络成瘾的特点/226

9.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227

10.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之间的依从关系/228

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Young1996)/229

12.网络成瘾的自我诊断/230

13.网络成瘾自评量表/230

14.网络成瘾的自我预防/230

15.网络成瘾的自我戒除/231

16.预防网络成瘾,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做出的努力/232

17.“三心四步”戒网瘾/234

试读章节

随着网吧的普及,游戏机的时代渐渐远去,也就是那时候我开始进入网吧。网吧比游戏厅刺激,而且离我家不远就有一个网吧,所以我一有空就去。后来渐渐发现,我越来越离不开网吧了。经常去网吧玩游戏,但是又怕父母发现,内心十分害怕。但是每次都是网癮占了上风,无法自拔,从此堕落成为一名网络成瘾者。爸妈的教诲我也想过,但是还是战胜不了自己的网瘾。一开始自己很痛苦,深陷在这矛盾中。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网次数的一次次增加,我也想不了那么多了,把父母的教诲也远远抛在了脑后,只为了玩一会当时流行的“CS”或者“红警”。现在想想,当时背叛父母的动机真是可笑和可怜。

就因为上网,爸妈愁得要死,我也慢慢地麻木了。现在想想,确实是自己没有良心,后悔得真想一头撞墙。爸爸发现我去网吧上网时,大部分时间也都保持沉默,当时令我很畏惧,感觉很不好。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爸爸已经被我气得无话可说了。那时候爸爸经常胃疼,我现在知道那是生气生的。可当时我只想到自己,哪里会想到爸爸。当时没有任何感觉,可现在,我后悔得要死!

随着上网的肆无忌惮和网龄的增加,我慢慢地觉得会上网很光荣,把不会上网的菜鸟视为“老土”。那时候还在玩“传奇”,当时这个游戏在韩国和中国都很火,很多玩家都很痴迷,一些“冲级疯子”们因玩网游而死的事件,报纸上时有报道,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是什么触动也没有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玩的网游,我疯狂地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没日没夜地玩。它就是当时的我的全部生活目标。

当时最快乐的事就是去网吧玩“传奇”,第二快乐的事就是去网吧的事不被爸妈发现。因为我当时还小,父母管得很严。去网吧上网虽然很难,不过我总是“不辞辛苦”地抽时间去,每次都提心吊胆,但每次都想方设法地“冒险”上网。那时,父母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有关沉迷网络的危害等信息都要拿给我看,我一边看的时候,父母还一边教导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父母很烦,上网吋的自由自在,令我难以忍受父母的这种说教。从此,我由对父母批评教育的不耐烦而转为愤怒。一听到爸妈的“唠唠叨叨”我就忍不住大发雷霆,摔门就走,不吃饭或一句话不说,甚至离家出走。有一次,在外上网一星期,我通过朋友知道父母为了找我而着急得不行,就赶回了家,不然在当时那种身上还有钱支撑生计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回去的。

点评

此时的孩子已把注意力从游戏机转到网游上,刚开始还怕被父母发现,但当父母与网游对立起来的时候,孩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网游。越来越放肆,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为了玩游戏可以做任何事。也明白沉迷网游的恶劣后果,但网游给孩子带来的冲击式的新鲜感、满足感使孩子失去了那原本就少得可怜的理智和自控力。“一听到爸妈的‘唠唠叨叨’我就忍不住大发雷霆,摔门就走,不吃饭或一句话不说,甚至离家出走。”这时候,孩子的人性在一点点消失!

我对父母的态度越来越恶劣,父母对我的管教也越来越不耐烦,我和双亲的感情一度不好。也由于我的年龄越来越大的关系,对于我的外出妈妈从每次必问清楚发展到问的不是很勤,最后也就不再追究了。那时候还一再地感谢父母的理解。可是网瘾就是精神鸦片啊,亲情在它的面前不堪一击。

我还是经常出入网吧,那时候已经不玩“传奇”了,开始有自己的QQ号,迷上了网络聊天。就是在那时候,我知道了网络虚拟物品以及账号和游戏币的交易,知道了玩网游也可以赚钱。感觉这件事很新鲜也很刺激。所以玩累了“传奇”就把号卖了,卖号的时候心里确实是很高兴的。当时觉得玩也能玩出钱,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发展下去呢?那时候没有头绪,也没有想太多。只是一种想象。在我有QQ号的时候,和我一同上网的同学之间还没有几个有的,我当时也是有很大的优越感。卖号时我就是通过QQ把我“传奇”号的信息告诉了买号者。我觉得QQ是个很方便的网络交易工具。当然我在QQ上也和异性聊过天,但是我的网络警惕性还算高,不轻易相信网上的人说的话,也就不花感情在网络的陌生人上。对于网恋这种事只发生在我身边,但却一点都没有感染我,因为我知道那对我没有好处。

点评

初次尝到网络带给自己的“甜头”,使孩子更不愿意离开这个虚拟的世界,认为网络不但能带给自己自由自在、无拘无東的感觉,还能当作一种生活的手提养活自己,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主宰一切、游刃有余的感觉使孩子有成就感并愈来愈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纵然大好年华匆匆流逝,他们也“无怨无悔”!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当时已经和一个女同学恋爱了。她坐在我前排,能很方便地沟通。起初我只是觉得她人很好,很谈得来,我没多想,我想她肯定也没多想。我们之间的话题很多,下课就大侃,互相感觉很好。可突然有一天,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我发现我喜欢上她了。我用心写了很长一封情书给她,她没有拒绝,我当时欣喜若狂。于是我们所谓的恋情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也不是天天粘在一起的,有时候我送她回家,但次数很少;有时候我们碰巧遇在一起会一起走。她是个很好的女孩子,学习很好,上进心很强,而且善良单纯。就这样慢慢地过了大概两个月吧,中考来临了。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她说想和我谈谈,其实是她说我听。内容就是中考快来了,我们应该先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考上最好的高中。我很吃惊她对我能考上一中怀有信心,很感动。她还开导了我很多,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这样一句:生活就像两杯水,一杯是苦的,一杯是甜的,让我们先喝苦的那杯,然后是甜的。就这样我们的关系似乎已经结束了,以后我们谁也没有提起以前的事。后来我没考上高中,又复习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抽烟,上网倒不是很勤了,学习也有规律了。再后来上了高中,我给她写过几封信。大部分写的都是很正常的平常事,因为她在给我的信中说了很多早恋的不对之处等,我很相信她。我想我们应该还是朋友,但是事实上不是,我们以前有了那种关系,现在都感觉当时很傻,都是很不好意思的,要想再做普通朋友是很难的。于是,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至今已有快半年没有联系了吧。(P99-102)

序言

自从有了网络游戏,作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亲眼目睹了因痴迷网络而发生的一幕幕悲剧,众多网瘾孩子因迷恋上网而荒废了青春,失去了健康,丢掉了生命,或者因人格改变而抵触逆反,漠视亲情,仇视父母,失去人性,进而走向犯罪,成为家长的心头之痛,成了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虽然就防范角度而言,我们也以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上广场、媒体呼吁等各种方式来讲述网络成瘾的危害与应对措施,让大批青少年朋友远离了网瘾,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单纯以说教的方式难以奏效。

从许多网瘾孩子的网游经历和心理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在性格偏离、扭曲过程中所发生的巨大作用:模仿游戏角色跳楼“飞”向大海;幻想毁灭地球、杀死全人类……孩子在游戏中的角色体验、对现实世界的角色不满与自身原有的性格缺陷交织互混,共同构成了极端心理或悲剧事件的激发源。

一位网瘾孩子的家长向我们哭诉:魔鬼般的网络游戏把孩子深深捆缚在地狱深处的泥潭中,打打杀杀的刺激与虛拟变态的网聊,扼杀了我们唯一和全部的希望!孩子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迷失在血腥与罪恶中:辍学、打架、欺凌、早恋、变态……漫长的日子折腾着孩子的身体,也折磨着爸爸妈妈的心灵,父母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伤心、最无助、最无奈、最痛苦的人!

我们责无旁贷!

自2004年年初,我们开始把戒治网瘾作为主攻课题,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用40余个治疗环节成功救治了大批的网瘾患者。

《让孩子告别网瘾》一书,通过8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较好地表述了网络成瘾戒治模式的全过程。希望该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还未走偏或将要走偏的孩子得到警示,让更多的网瘾孩子和家长能从中受益,让有志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界人士能够有所借鉴,并由衷地希冀该书对构建和谐社会能起到块砖片瓦的作用。

值得欣慰的是,在我的书稿完成之际,已有500余个网瘾孩子得到成功救治,看着这些曾经一度走偏、心灵严重扭曲的孩子,这些让父母无奈、无助、濒临绝望的孩子,经过认知的纠偏、心态的培养、心灵的洗涤和性格的重塑,变得开朗、阳光、正直、乐观,富有亲情和人性,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里,回到了充满温暖的社会大家庭里,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永不言弃,每一个孩子都会迷途知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孩子告别网瘾--网瘾戒治纪实(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永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08857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