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悔追踪--张策无字系列侦探小说集/公安前沿作家侦探文学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探寻警察的内心隐秘世界,把警察真实的状态和心境表现出来。无论是《无悔追踪》中把一生放在追查一个嫌疑人身上的民警老肖,还是《无言寻找》中因丈夫猝死而拿起手枪的女刑警那平,抑或是《无梦生涯》中的四个国民党留用警,他们的命运变化无不是因警察这个神圣而艰辛的职业,无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职业有一种执著的热爱。从没有任何职业会如此的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会如此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以至全部生活。不要以为只有刀光剑影、生死瞬间才是警察所面对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或者说对于更多普通警察的考验是生活和工作的错位,是工作对个人生活的不留情的侵入和改变。

内容推荐

白酒和火锅不能掩饰年华渐逝,却依旧助燃着创造的激情。也许这本书,只记录了生活的一瞬,生命,就像激越的川江号子,今天也许听不到了,旋律却已镌刻了每一段感情。

本书旨在探寻警察的内心隐秘世界,把警察真实的状态和心境表现出来。《无悔追踪》中讲述把一生放在追查一个嫌疑人身上的民警老肖,《无言寻找》中讲述了因丈夫猝死而拿起手枪的女刑警那平,《无梦生涯》中描述了四个国民党留用警,他们因为警察这个神圣而艰辛的职业发生了命运的变化,表现了他们对这个职业有一种执著的热爱。

目录

无愧英雄

无悔追踪

无梦生涯

无言寻找

无花季节

无歌之夜

无奈生活

无际的路

试读章节

无愧英雄

1

“喂!喂喂!110吗?不得了啦!要出人命啦!你们快来人吧!”

“……那家伙有炸药!把厂领导都堵在会议室里了,要玩命!”

“你们快来吧!快来吧!”

2

这电影不错。

片名也好,《最后的疯狂》,透着那么几分苍凉,几分悲壮。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双手下意识地在膝盖上抱成一个空拳,右手的食指勾着,仿佛紧扣着枪机。

这是他的习惯动作。

他是枪手,也是射击教官。他有二十个和他一样血气方刚的学生。他们在一起练枪,警服的领口都一样大敞着;他们也在一起喝酒,喝醉了便唱、便闹,还骂大街。

他们都佩服他。因为他像美国西部片里的牛仔们那样潇洒。敏捷的反应、利索的动作、叫人惊叹的枪法。

他可以在五十米的距离上用手枪打火柴盒,枪枪都不会落空。

和电影上的人物一样,他是侦察兵出身。

他打过仗,立过功。他左胳膊的肌肉里还留有一块很小却很不老实的弹片。本来是他自己要求医生把它留下的,说是作为战争的纪念,然而这小玩艺儿每当他一举枪便微微作痛,仿佛讥笑他的洒脱。

但他的枪却举得更稳。

每逢举枪,他便有一种感觉,仿佛全身的血液都流向了举枪的双臂。他的右手紧握住刻有花纹的枪柄,左手便托在右手下侧,形成一个拳,一个血液集中的点。他觉得他捧的是自己的心脏。那枪便有了活力,枪体顿时充盈起愤怒的搏动,扣住枪机的食指也会感觉到震颤。

枪和他融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枪成为他臂膀和威严的延长。

有枪在手,他便觉得周身充满了自信的力量。

他自称“枪癖”。

他第一次开枪杀人是在前线那幽深莫测的密林里。他和那个越南特工互相发现对方时已近在咫尺了。他们都愣了一秒钟,然后几乎同时伸手摸枪。那越南人的枪套大概太紧,枪一下没能抽出来。这小小的失误带来的是死亡。他的枪先响了,于是那越南人张大嘴仰面倒了下去,瘦小的身躯压折了灌木丛的枝条。那天他回到营地后没完没了地练习出枪动作,仿佛得了神经病……

现在,银幕上的侦察员也在出枪,他却摇摇头,太慢了。他深深知道,出枪时的快慢决定着生与死。从前线下来后他转业了,在分配工作时他只要求去干玩枪的工作,于是他到了公安局。特警大队政委揉着满腮的胡楂儿上下打量他一阵,然后问道:“有什么特长?”他昂着头,矜持地微微一笑,只吐出一个字:“枪。”

那政委不说话,拉开抽屉,把一支“六四”式警用手枪拍到桌上。

他也不说话,紧闭起眼睛,利索地把那枪分解成零件,然后又组装起来。他的动作非常娴熟,娴熟得像自动组装流水线上的机械手。周围的人发出了一阵赞叹。

政委却不动声色,只在笔记本上写了一笔什么,然后简短地说:“从今天起你是我的射击教官。”

电影终归是电影。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连吉普车都坐不上的刑警们,此时乘着直升机在追踪罪犯。火车车厢里,一群疯狂的歌手在号叫,如醉如痴……他身旁的小马兴奋得跃跃欲试,在他耳边连连说道:“这片子真棒!”  他点点头,却不像小马那么激动。他当然也觉得这片子不错,但绝不为了部电影热血沸腾。

从前线下来的人,对什么都无所谓。在和越南人面对面的一刹那,他的灵魂仿佛经历了一次严酷的淬火,变得坚硬,变得冷峻。

只有枪可以叫他亢奋。

现在,在银幕面前,他只有一种隐隐的渴望。他幻想着那种射击时枪在他手中的震颤。

银幕边的白墙突然亮了,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一张幻灯片把一行匆匆写下的潦草大字展现给大家,居然也创造出一些紧张的气氛。

“赵虎速回队部有紧急任务。”

话语简洁得像一封电报。观众骚动了,有人好奇地左顾右盼,想看看谁是赵虎。小马碰碰他的胳膊:“师傅,叫你呢。”

他的心怦然加快了跳动。他闻到了一丝战斗前的气息。他渴望的东西来到了。他没回答小马,晃着肩膀站起来。银幕上顿时出现个黑影,像一只熊。

观众哗然。他在黑暗里哨悄地笑了。

他向他的紧急任务走去。

3

特警大队的院子里一片紧张的气氛。

警车早发动了,红色的警灯在车顶上无声地转动着,像一只警觉而严肃的眼睛。

它审视着即将出发的人们。

4

看见枪手兼射击教官大摇大摆地走进队部,他快速地低下头。

他有点怕他。平时,他也总是设法避开这个彪形大汉。那天,在排爆现场,他正小心翼翼地剪断导火索,忽然听到一声轻佻的口哨。他熟悉这声音。也许这是枪手无意之中吹的,可他依然敏感地认为这口哨中包含着某种轻蔑。他的手颤抖了。眼泪也涌出来。他当然知道此刻他不能激动,于是他咬紧牙关趴在那里,久久地一动不动,直至把眼泪憋了回去。

摘下防爆头盔时,他的眼睛还是红的。助手关心地问:“您是不是不舒服?今天怎么这么慢……”他只淡淡地摇摇头。

他知道自己爱哭。他为这个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太像个女人。

其实,他也该是男子汉。

也许,他本来就是男子汉。在前线的密林里,他排除过几百颗地雷。越是没人敢迈进去的地方,他越得去。

可他依然恨自己。

他也依然怕那枪手,怕他那总带着几分轻蔑的微笑。

从前线下来之后他本想找个安逸的工作。他紧张够了,他希望轻松,希望宁静,可那满腮胡楂儿的特警大队政委偏偏找到了他。

“到我那儿去吧,我需要你。”

他犹豫,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政委却好像不需要他回答,直截了当地命令说:“我给你几个人,你教他们排爆,你是排爆分队队长。”

他仍不作声。政委盯着他,把几张爆炸现场照片有意无意地扔在桌子上。

照片是彩色的,当然惨不忍睹,可他早看惯这一切了。在前线,和他最要好的排雷手小丁,被一颗地雷炸得粉碎,血肉溅了他一脸。几天后他仿佛仍闻得见血腥味。

他把那几张照片小心地整成一摞,推到政委手边。

于是,他又开始了与死神的周旋……

他却依然脸色苍白,脆弱,爱洒几滴不成不淡的眼泪。  唯一使他后悔的,是他在这儿竟和枪手成了战友,必须形影不离的战友。他应该躲开他。枪手那彪悍的身形、高傲的态度总使他自惭形秽。

可是,十回任务有十回他们是搭档,他去排爆,而枪手去对付制造爆炸物的家伙。有枪手在身边他的手就莫名其妙地发抖,他甚三想总有一天他会在这种时候碰晌了手里的危险物,断送掉这条小命儿。

那样也不错。他想。

今天,枪手又要和他一起出发了。那家伙“咔吧咔吧”地扳着指关节,笑着向他打招呼:“又是咱们哥俩的活儿?”

他觉得自己脸有点热,点点头。

“好啊……”枪手突然出枪,闪电般地回身。潇洒!威风!那家伙一听见有“活儿”就浑身是劲!

他垂下头,默默收拾自己的器械。

他慢慢控制着自己的呼吸,使情绪趋向冷静。他知道自己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冷静,比冰还要冷的冷静。

“到底什么事?”枪手问,同时甩动手枪,连瞄了几个假想的目标。

他摇摇头。其实他知道案隋,可他懒得说。

“瞎!”枪手有点扫兴。他收起枪,拍拍对方瘦削的肩胛:“老弟,别紧张……”

他猛抖了一下,狠狠瞪了枪手一眼。

他是有自尊的。

枪手尴尬了,愣了愣,解嘲似的换了个话题:“这回,该把你在国外学的露一手给大家看看了……”

他仍不作声,向门外走去。门外,警笛突然爆响起来……P1-5

序言

这是我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断断续续写下的几篇东西,是名副其实的旧作。旧作和新作相比较,进步退步不敢说。却总是会多几分陈腐,像是从仓库里翻腾出来的货底子,会有一股怪味儿。敢于把旧作拿出来示众的人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德高望重,回首时虽感慨万千却也悠然自得,收敛旧货为的是一种炫耀,也为了给小辈儿们一点儿样本以供仿制。另一种人是谦虚的,总说是自己的好东西是下一部,出版旧作是为了听取意见,是个招骂的意思。我尊敬前者,也钦佩后者。但说起来又觉得前者需仰视,不可亲;后者又似有些矫情,小家子气。我倒觉得凡事有个平常心是最好,别带许多零碎儿。

谁的作品对自己来说也是宝贵的,哪一篇也是会像亲生儿子一样的看待着。这没什么道理可讲。要是觉得不好,那当初写它干吗?写了,就是有激情,有感动,就是不得不写,不吐不快。旧作,就像是儿子大了,渐渐觉出几分陌生,渐渐管不了了,渐渐生出几分感叹:当初为什么……但,儿子就是儿子,心底的那份爱,是只有自己知道的,连那被爱着的儿子,都不一定明白。

收拾起这些旧作,其实心情就和写新东西是一样的。但更多几分平静和愉悦。作品是给人看的,谁也不会写了东西之后送银行保险箱,然后再加上密码。新作出手时多少有些惴惴,怕读者说不好;而旧作已经经受过一次或多次考验了,俊与丑已经不怕人说了,再拾起来时还能给它描上几笔,遮遮丑,心情自然就好许多。因此,我认为,别想也别说什么客套话,有机缘,有时间,收捡一下旧作,是给读者也是给自己一次心灵的休息。

我从1979年进公安机关工作。说到创作,则是更早些时候的事情。如果把写过的东西都搜集起来,也真该有不少了。有句话叫“著作等身”,赞扬一个人的作品堆起来和本人一般高,其实实在是夸张。特别是我,身高1,84米,要做到“著作等身”很难。更何况,写过的东西良莠不齐,有些东西也找不到了,“等身”的梦这辈子就不该作。但是,收在这本书中的这些旧作,也还值得大家翻阅,在我自己心中也还有些分量。因为,它们毕竟融入了我的一些思考。

从当警察那天起,我便常被人认为是个“不像警察”的人。对此,我在苦笑之余常感恍惚,思维也有些错位的感觉。我其实出生在公安家庭,父母都是新中国第一代公安干部。我从小就在公安局院里跑来跑去,父辈们出警、抓人、审讯、开会都是看熟了的。我该是个被公安局的氛围熏也熏成警察了的人,我天生注定从骨子里就是个警察。我的所谓“不像”,大概是因为我的外貌平平,没有棱角,性情温和,唬不了人。在任何公共场合,我都不会是焦点,不会是左右别人的领导者。即便后来也当了几天官儿,也从来没有霸气可言。但是,也许正因为常游离于核心之外,我才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我才会慢慢地把我体会到的警察故事、警察情怀、警察性格,在自己的心里反复咀嚼,比我那些风风火火的战友们多琢磨也一点东西。

我就这样成了一个警察作家。

当警察作家其实不是什么得意的事儿。在单位,你很多时候是个“另类”,是不务正业的。所以人家才说我“不像”嘛。在社会上,你又会被人敬而远之,你的警察背景使你让人觉得不亲近。特别是当今社会多元化了,人们的活法儿多多,“不尿你这壶”的主儿有的是。再加上文学本身的边缘化,寂寞就仿佛是我们如影随形的情绪了。当然,克服这种寂寞也不是没招儿,不是有很多人在写刀光剑影、杀人如麻的东西?但,我不乐意,一直不乐意。

我要探寻警察的内心隐秘世界,我要把警察真实的状态和心境表现出来。在前几年,这种信念一直鼓舞着我,这便有了收在这本书中的东西。

当然不是说今天我放弃这种信念了,信念在人心中的巩固是个深化和思辨的过程,从长久处说,信念就是信念,不会改变;从阶段意义上讲,信念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层面或角度。在写这些东西时,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带给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独特感受很有兴趣,特别是它对人命运的巨大影响和改变,都是我所关注的。无论是《无悔追踪》中把一生放在追查一个嫌疑人身上的民警老肖,还是《无言寻找》中因丈夫猝死而拿起手枪的女刑警那平,抑或是《无梦生涯》中的四个国民党留用警,他们的命运变化无不是因警察这个神圣而艰辛的职业,无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职业有一种执著的热爱。从没有任何职业会如此的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会如此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以至全部生活。不要以为只有刀光剑影、生死瞬间才是警察所面对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或者说对于更多普通警察的考验是生活和工作的错位,是工作对个人生活的不留情的侵入和改变。我钦佩英雄,但我知道其实大多数人是成不了英雄的,他们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我在2006年随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在新疆见到一个民警,一个十指伤残的民警,他不是功臣,更不是英雄,他只是因公负伤,至今默默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的人,这样的警察,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愿用全部热情而歌颂的。

近年,我完成了另一个小说系列,最近,以《刑警队》为名已经结集出版。在那部新作里,我仍然关注着警察的命运,但我的目光却较几年前更冷静,笔触也变得更客观,我笔下的人物更接近于真实生活,更原生态:而说话的态度,却似乎有点儿装深沉了。这也许是年龄的变化使然,岁数大了,似乎有些事开始看得开,有些话也会转着圈子说了。但是,说起来,当年的这一组“无”字系列仍是我所最爱。因为,它流露着我的一种真情。像小孩子的啼哭,虽没腔没调的,却是毫不掩饰的真切。

所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阎新瑞、杨益平等同志的热心关注下,我抖起胆子把这些旧作整理了出来,奉献给还有兴趣关心我的读者朋友们。我个人对这些旧作的态度,还是前面说过的,就像是父亲对待儿子。我自认为是个严父,我不会忽视儿子身上的缺点,可是,爱,是最基本的,是最真实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悔追踪--张策无字系列侦探小说集/公安前沿作家侦探文学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97597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