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尔基最有名的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是他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首篇。在小说中,不只是再现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广泛深刻地再现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操。高尔基的一生经历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直到最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通过他的作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文学上得到生动的反映。

本书为《童年》原著的缩写本,供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甚至有欧美评论家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它记述的是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寄居在经营染坊的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

目录

一 幼年丧父

二 挨了一顿揍

三 小茨冈之死

四 染坊失火

五 新家的生活

六 闹事的舅舅

七 外公和外婆的上帝

八 我的第一个朋友

九 马车夫彼得大叔

十 吵吵闹闹的一家人

十一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

十二 艰难困苦的岁月

十三 拣破烂的孩子得了奖

试读章节

十一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

从此之后,母亲俨然成了家里的主人,她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身板挺得直直的。而外公却变得无精打采,整天心事重重,沉默不语,与平时判若两人。

外公整天闭门不出,总是孤独地坐在阁楼上,读一本神秘的《父亲手记》。这本书小小的,很厚,封面是棕红色的。淡监色的扉页上,已经褪了色的花体题词十分惹眼:

怀着感激之情,赠给尊敬的瓦西里·卡西林,留作

诚挚的纪念。

下面的签名有些古怪,最后一笔拉出来,还画了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外公先洗过了手,才小心翼翼地翻开厚重的书皮,戴卜银丝眼镜,专注地瞅着这行题词。

我不止一次地问过他:“这是什么书?”

“这个你不懂。等我死了,我就把它赠送给你,浣熊皮袄也给你。”他总是这样郑重其事地回答。

他的话越来越少,跟母亲说话也比以前和气了。即使是听她说话时,他的眼睛也忽闪忽闪的,就像彼得大叔一佯,神情专注。他挥着手嘟囔道:“哼,好吧,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他的那些大箱子里装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服装和首饰:花缎面的裙子、缎子坎肩、银丝刺绣的绸长衫、缀着珍珠的双角帽、盾形头饰、色彩鲜艳的头巾和彩石项链以及沉甸甸的莫尔多瓦项链。他把这些衣饰都抱到母亲的房间里,摆在桌子和椅子上。母亲高兴地欣赏着这些服饰。外公说道:

“我们年轻的时候,衣服比现在的漂亮得多,也阔气得多!日子过得简单又融洽。那个时代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喏,你穿上试试,打扮打扮。”

母亲到隔壁房间换衣服,出来时焕然一新,她穿着绣金边的蓝色无袖长衣,戴着镶有珍珠的双角帽,向外公深深地鞠了个躬,问道:“父亲大人,您觉得怎么样?”

外公满脸容光焕发,他张开双臂,手指微微颤抖着,绕着母亲转了一圈,像做梦似的喃喃说道:“嘿,瓦尔瓦拉,假如你有许多钱,假如你身边全是些体面人,那该多好啊!”

母亲住在前面的两间屋子里,她那儿客人络绎不绝,来的最多的是马克西莫夫兄弟俩。其中,彼得·马克西莫夫是个魁梧的军官,他长着浅色的大胡子,蓝眼睛,是一个美男子。他的兄弟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也是个高个儿,脸色苍白,丽条腿又细又长,身穿一件有些发绿的制服,上面缀着金色的扣子。他时常利落地把头发一甩,然后谦卑地微笑着,说:

“您看,我是这么想的……”

母亲嘴边挂着冷笑,眯缝着眼睛听他说话,还不时地打断他的话题,说:“叶夫根尼·瓦西里耶维奇,您真是个孩子,请原谅我这样说。”

叶夫根尼的兄弟——那个军官则用宽大的手掌拍着自己的膝盖叫道:“对啊!他根本就是个孩子!”

每天晚上,母亲的房间里几乎都坐满了身着盛装的客人,她自己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而且常常跟客人们一块出去玩。看着她和那群衣着时髦的客人走出大门,我们的心里就沉甸甸的,家里也一下子寂静下来。外婆像只老母鹅一样,在各个房间转来转去,忙着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停当。外公站在炉炕旁,背靠着暖暖的瓷砖,自言自语地说道:“好吧,就让我们瞧瞧,她会闹到什么地步。一片乌烟瘴气!”

圣诞节过后,米哈依尔舅舅又结了婚,他的新妻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萨沙,经常打他。于是外婆执意要把萨沙接到自己的家里,外公答应了。不久,母亲把我和萨沙一同送进了学校。上了近一个月的学,我一无所获,只知道人家问“你姓什么”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回答“彼什科夫”,要说“我姓彼什科夫”。还有就是不能对老师说:“老兄,你别嚷嚷,我可不怕你。”

我讨厌去上学。表哥头几天还很满意,可是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惊叫了起来:“不——”

不用说,他被叫醒并被赶出了教室,他还被同学们嘲笑了一整天。第二天,我们去上学的路上,刚走到谢纳广场的壕沟下边,他突然停住脚步说:“你走吧,我不想去了!我还是去玩好了。”

他蹲下身,在厚厚的雪地卜小心翼翼地挖了个洞,把书包埋进去,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当时正是一月,天气晴朗,到处闪耀着暖暖的阳光。看着表哥的身影,我羡慕不已,但我还是克制住自己,因为我不想让母亲难过。萨沙埋在雪里的书包后来找不到了,第二天,他反倒有了不去卜学的借口,可到了第三天就被外公发觉了。

我们被叫进厨房里,外公、外婆和母亲严肃地坐在桌子旁边。外公唬着脸问道:“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萨沙用驯服的目光直愣愣地望着外公,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忘了学校在哪儿了。”

“你上学上了那么久,怎么会突然忘了?”

“是的。我找啊找啊,找了很久。”

“你可以跟着阿列克谢走嘛,他记得!”

“我把他弄丢了。”

“你把阿列克谢弄丢了?”

“是的。”

“这怎么可能呢?”

萨沙想了想,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刮暴风雪来着,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都为萨沙的谎言笑了起来,因为那天正巧风和日丽。萨沙也小心翼翼地撇了撇嘴。外公龇着牙,挖苦地问道:“你难道不会拉着他的手,抓着他的腰带吗?”

“刚开始我是拉着的,可后来风把我俩吹开了。”萨沙懒散而无耻地解释说。听着这笨拙的谎言,我觉得很不自在,却又十分佩服他的固执。

结果当然是我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他们还雇了一个小老头来护送我们上学。这人从前是一个救火队员,后来断了一只胳膊便退休了,他的职责就是跟着我们俩,免得萨沙在卜学的路上逃跑。

第二天去学校的路上,刚走到壕沟边,表哥突然弯下了腰,脱掉一只毡靴扔了出去,又脱下另一只,扔向另一个方向,小老头被萨沙的突然举动吓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萨沙脚上只穿着袜子,飞快地顺着广场跑掉了。小老头一面吆喝着,一面跑去拾靴子,再回头去追萨沙时,他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最后,他只好惊慌失措地把我带回家里去。

外公、外婆和母亲心急如焚,找遍了全城所有萨沙可能去的地方,直到傍晚时才在修道院旁边的契尔科娃小酒店里找到萨沙。他被押回了家,奇怪的是,暴戾的外公居然没有打他,大概是因为外公实在是太累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因为他被这孩子的固执和沉默弄得不知所措了。夜里,萨沙和我并排躺在高板床上,他举起双腿,脚掌在天花板上蹭得叽叽直响,一边悄悄地说道:

“我的后妈不喜欢我,祖父也不喜欢我,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也讨厌我,我干吗还要跟他们一起过呢?我要离开他们,离开这个鬼地方。我这就去问祖母,哪里有强盗,我好投奔他们去。到时他们就知道我的厉害了。咱俩一块儿走吧?”

我有我自己的打算,我不想和他一起走。我希望将来当一个军官,前提是我必须先完成学业。我把这个计划讲给表哥听,他想了一会儿,点头说道:

“这也好。等你当上了军官,我也就成了强盗首领。到时你就得奉命来抓我,咱俩还不拼个你死我活?不过,我是不忍心杀你的。”

“我也不会杀你。”我说。

外婆走过来,爬到炉炕上看了看我们,伤感地说:“怎么样,两个小耗子,你们想通了吗?哎!两个孤儿啊,没人看管的孩子啊!”

替我们叹息一阵子之后,她开始骂起肥胖的新舅妈娜杰日达——那个酒馆老板的女儿来。她越骂越生气,居然把天下所有的后妈和继父都骂了一遍,这才解气。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发现自己全身长满了红色的小斑点,吓得叫了起来。外婆跑过来,说我是出天花了。这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于是外婆把我安置到后面的阁楼上,和大家隔离开,又用宽绷带把我的手脚紧紧地缠住,防止我跑出来。我绝望地闭上眼睛,在阁楼上躺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荒诞不经的噩梦。

每天,只有外婆一个人来看望我,她用调羹像喂小孩一样耐心地喂我吃饭,还不知疲倦地给我讲一些新鲜的童话故事。有了外婆的陪伴,这种与世隔绝的日子便不再寂寞,我的病情不知不觉地开始好转,脚上的绷带也被取掉了,只剩双手还用绷带缠着,就像是戴了一副不分指头的手套,这是为了避免我抓破自己的脸。

有一天晚上,外婆没有像平时一样准时到来,这使得我惶惶不安。恍惚中,我看到外婆躺在阁楼门外积满灰尘的踏板上,她的脸朝下,脖子被割开了一半,就像彼得大叔一样悄无声息地躺在那儿,一只猫从灰尘弥漫的昏暗角落里走出来,它贪婪地睁大着绿眼睛,一步步地向外婆逼近。

我大叫着从噩梦中醒来,猛地从被窝里窜起,用脚和肩膀撞碎两扇窗户的玻璃,纵身跳了下去,落在院子里厚厚的积雪上,之后便疼得晕了过去。那天晚卜,母亲屋里有客人,吵吵嚷嚷的,谁也没有听见我打碎玻璃的声音。幸运的是,我没有摔断胳臂,但是一只手臂脱了臼,而且被玻璃划伤得很严重。晕迷中的我在雪地里躺得太久,两条腿冻得失去了知觉,完全不听使唤,以至于我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

这期间,外婆每天都来看我。陪我说话时,她嘴里散发出一股越来越浓烈的酒味。后来,她索性拎了一个大白壶过来,把它藏到我的床底下,还向我挤挤眼睛,神秘地说: “亲爱的,千万别告诉你外公那个老鬼!”

“我可以不说,但是你得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喝酒?”

“别问了!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她对着壶嘴吮上几口,又用袖子抹抹嘴,美滋滋地咂着,微笑着问我:“嗯,我的小爷,我昨天讲到谁了?”

“说到我父亲。”

“讲到哪儿啦?”她眯着双眼问我。

我从未问起过我的父亲,每次都是外婆自己提起的。有一次,她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的父亲吹着口哨,拄着一根木棍在旷野里行走,一条花狗跟在他后面,还不停地晃着它的舌头。不知怎的,我现在经常梦见你父亲,看来,他的灵魂还在四处游荡,未得安宁呢!”

于是她一连几个晚上都在讲我父亲的故事。原来,我的祖父是一名军官,由于残暴地虐待下级而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我的父亲就是在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出生的。父亲从小就在过苦日子,他经常离家出走。所以我的祖父经常牵着猎狗,在林子里像寻找兔子似的找他的儿子,捉住了便往死里揍他。  “凡是小孩子都要挨打吗?”我打断外婆的话,问道。

“都要挨打的。”外婆平静地回答,然后继续讲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在九岁时便成了一个孤儿,被一位木匠收养长大。十六岁的时候,他到了尼日尼,在一个包工头科尔钦手下干活,成为一名木匠。父亲既勤奋又聪明,到二十岁时已经是个很出色的木工师傅了。他干活的那家作坊就在科瓦里哈街上,紧挨着外公的房子。

那时候,外公的日子过得正红火。他有四幢房子,又连任了九年的行会会长,有钱又有好名声。父亲和母亲私下定了婚事,不敢让外公知道,就悄悄地告诉了外婆,并偷偷地去教堂举行了婚礼。当外公得到这个消息,气冲冲地带着两个舅舅和几个工匠赶到教堂时,婚礼已经结束了。

外公气坏了,两个舅舅冲上去,可是他们打不过身体强壮、力大如牛的父亲,米哈依尔舅舅被父亲从教堂的台阶上扔下来,一只胳膊都摔得脱臼了。当时,父亲冷静地对外公说:

“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您就接受这个事实吧。我得到的,都是上帝赐予我的,谁也夺不走!”

外公当即宣布与母亲断绝父女关系,气急败坏地回到家里,逮住外婆狠狠地揍了一顿。父亲和母亲只好租住在一个肮脏的大杂院里,只有外婆偷偷地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各种日用品和零用钱。

一时的气愤终究割不断骨肉亲情。过了很长一段时问之后,在一个暴风雪的夜里,外公躺在床上,心里担忧自己的女儿,久久难以人眠。他终于忍不住了,就把外婆又骂了一顿,最后才暗示她可以让两个孩子搬回来住了。

外婆讲到这里,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和喜悦,高兴地对我说:“你的外公,从前可是个大好人呢!”

父亲和母亲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回到外公家里。父亲对外公说:“看在上帝的分上,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你别以为我是来向你要嫁妆的。你错了,我是来向我妻子的父亲请安的!”外公高兴地咧开嘴笑着说:“嘿,你这傻大个,你这个强盗!喂,别再胡闹了,搬回来跟我一块住吧!”

然而,父亲与外公性格差别太大,住在一起经常闹矛盾,舅舅们都不喜欢他。父亲也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还不断地捉弄他们;除了外婆之外,父亲不听任何人的话,这让父亲吃了不少苦头。就在我出生之后的一个冬天,两个舅舅骗我父亲一起去久科夫池塘滑冰,趁父亲不注意,一把将他推进了冰窟窿里,还用冰块儿往他的头上砸。父亲只好忍着,等到两个舅舅走远了,才一个人爬出冰窟,回到了家里。

两个舅舅的狠毒与无情让父亲伤透了心,他病倒在床卜,躺了将近两个月。即便如此,当警察找卜门来的时候,父亲还坚持说是自己不小心掉进了冰窟里,让两个舅舅免去了一场牢狱之苦。病愈之后,他和母亲就一起去了阿斯特拉罕。

有时候,外婆正在给我讲父亲的故事,外公会突然走进来,坐下听一会儿,一面嘟嘟囔囔地说:“瞎扯,净是瞎扯!”  他冷不丁地打断她,抬起他那张猥琐的脸,用怀疑的眼神望着外婆,再抽紧鼻孔在空中嗅嗅,问我:“阿列克谢,她刚才是不是喝酒了?”

“没有。”我毫不犹豫地说。

“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在撒谎。”外公说着,磨磨蹭蹭地走了。

外婆告诉我,外公已经破产了。他借给一位贵族老爷一大笔钱,可是那位老爷却破了产,外公也跟着倒了大霉。外婆说完之后,一声不吭地坐了很久,那张宽大慈祥的脸上泛起了密密的皱纹,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母亲很少到阁楼来看我,即使来了,也只是匆匆忙忙说两句话就走了。她打扮得越来越漂亮,可在她身上有一种东西,让我觉得越来越陌生。夜里,当我失眠的时候,我就望着窗外深蓝色的夜空,眼前仿佛闪现着父亲的身影,他手里拿着一根棍子,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漫无日的地行走着,身后跟着一条长毛狗……

P40-48

序言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高尔基(1868 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一八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十一岁辍学,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先后做过洗碗工、装卸工、锯木工、园丁、面包师、杂货铺店员等等以维持生计。在轮船上做洗碗工期问,高尔基遇上了被他称之为“启蒙老师”的厨师斯穆莱。斯穆莱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经常让高尔基给他朗读各种书籍,这深深地感染了高尔基,唤起了高尔基对于读书的强烈兴趣。

一八八0年秋天,年仅十二岁的小高尔基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杂役,但是主人却禁止高尔基看书。高尔基只能在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夜里偷偷地躲进阁楼里看书。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量了家中所有蜡烛头的长度,一旦发现短了,便对高尔基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于是高尔基就只能借助铜锅反射的月光看书。有一次,高尔基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看书,在烧茶炊的同时又去整理房间,结果却烧坏了炊具,从而招致老太太一顿残暴的毒打。高尔基被送到医院,医生从他的背上挑出了四十二根木刺。

与今天的孩子相比,高尔基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父母的呵护,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连一个燃尽的蜡烛头,也成为需要以挨骂作为代价才能换来的奢侈品!出身贫寒的高尔基忍受了重重磨难,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普希金、司汤达等文学大师的各类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导师和生活伴侣”;“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正直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这些关于“书”的格言,被千千万万各种肤色的人传颂至今。

一八九二年,他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俄罗斯文坛。此后四十多年问,高尔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描写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以文学的方式积极探求新的生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列宁的高度称赞。

一九三三年之后,高尔基这个名字已经传遍了俄罗斯大地。他被授予了列宁勋章,他的故乡下诺夫戈罗德城被改名为高尔基市,莫斯科艺术剧院、列宁格勒大剧院也都被冠以高尔基之名。一九三四年八月,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上午,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两天后,他的遗体被运抵莫斯科,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官官墙内。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童年》,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甚至有欧美评论家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它记述的是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寄居在经营染坊的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

外祖父年轻时精明强干,年老后随着家道一天天败落,性格变得越来越残暴、吝啬、刻薄,在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连茶叶也要一片一片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就要脱掉裤子挨揍,连毫无过失的外祖母也不能幸免;为外祖父当了一辈子伙计的老工匠格里戈里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父子兄弟间为了瓜分家产常常相互辱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母也被他们折磨致死。母亲被生活所逼嫁给了一个文人,继父却不顾母亲的跪地哀求常常外出鬼混,还对母亲拳打脚踢;母亲病死后,吝啬的外祖父把操劳一生、白发苍苍的外祖母和年幼的小高尔基赶出家门,婆孙二人只好以捡破烂为生,相依为命。

在《童年》中,高尔基以一种平静的语调不加任何评论地描述着人性和社会的丑恶。这种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丑恶,又给读者留下了自我感受的空间,让读者充分体会到残酷的生活对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摧残。尽管作品中描写的生活令人惨不忍睹,但整部作品仍然放射着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在你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即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正直无私的灵魂。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俄语文学中登峰造极的自传体小说”,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尔基的作品于一九。七年传入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中广为传诵,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中国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高尔基当作自己的导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和论著,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姚晓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7111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