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徜徉于满是文物石器博物馆时,当你沉浸于父辈们讲述牛顿、华盛顿等伟大或罗马狼孩、埃及神庙、玛雅文明等故事时,你脑海里是否会充满许多问号。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为摆脱愚昧、落后、贫穷和不公正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滚滚向前。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多少王朝的兴衰成败,多少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都能让我们学到做人和事的道理。这条历史的长河蕴含着人类文明智慧,它是我闪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本书描绘了自17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一本世界地理历史方面的普及读物,《文明崛起的背影》描绘了自17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应看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同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书中对这一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造福,才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和目标。
威尼斯■马可·波罗
公元1254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小时候的他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经常出去旅行。
马可·波罗的父亲经商时,到过元大都,并有幸见过蒙古大汗忽必烈,忽必烈还托他们给罗马教皇带了封信。马可·波罗听父亲说起中国的繁华,非常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
1271年,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跟着父亲和叔叔带着教皇的回信和礼品,风尘仆仆地来到中国。忽必烈听到西方的使者回来了,马上派人把他们接到皇宫。
忽必烈一见马可·波罗就很喜欢,问道:“这孩子是谁?”
父亲回答说:“陛下,这是我的孩子,也是您的仆人。”
忽必烈满意地笑着说:“很好,太好了。”
当晚,忽必烈在皇宫举行宴会,为他们接风洗尘,并要他们留下来为朝廷办事。
马可·波罗敏而好学,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忽必烈对他非常欣赏,经常命他到各地办事,马可·波罗因而游遍了中国的三山五岳。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回到大都,向忽必烈详细汇报。忽必烈听了,直夸他能干。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忽必烈派他到过许多地方,还经常出使到国外。他在扬州住过5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马可·波罗等人开始思念家乡。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求亲。忽必烈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前往伊尔汗国路途遥远,忽必烈认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马可·波罗他们熟悉海路,就请他们护送王妃前往。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提出回国的请求。忽必烈答应他们完成使命后,可以回国。
1292年,马可·波罗等人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伊尔汗国。后来,又经过5年的艰苦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立刻引起了轰动。到他家打听中国故事的人络绎不绝,马可·波罗家的门槛都要被踩破了。不久,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冲突。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听了马可·波罗讲述的“奇闻”,编写了一本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可一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从此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达到极盛,先后入侵伊朗,占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攻陷贝尔格莱德,兵临维也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奥斯曼帝国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的一支突厥部落。15世纪时,受蒙古西侵的威胁,又西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赐予他们萨卡利亚河岸一块不大的土地,进行游牧生活。15世纪中叶后,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侵袭下逐渐衰落,1299年部落首领奥斯曼乘机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
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鲁萨,并迁都布鲁萨。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奥斯曼帝国剑指欧洲。
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继位后,发展国家机构,建立了强大的步兵和骑兵。男孩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以战争掠夺为荣,作战十分勇猛。
1354年,乌尔汗派兵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利波里半岛。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恐慌。1389年6月20日,由塞尔维亚、匈牙利、波兰等国组织的10万联军在科索沃平原与6万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决战,结果欧洲联军惨败,震惊欧洲。
1396年,在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l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少数贵族骑士以巨款赎回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奥斯曼帝国趁势吞并了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正当奥斯曼帝国不可一世之时,在中亚兴起的帖木耳汗国的大军侵入小亚细亚。帖木耳汗率20万蒙古铁骑,在安卡拉附近的原野彻底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苏丹巴耶塞特成为阶下囚。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帖木耳汗国,开始衰落。
1405年,帖木耳汗去世,帖木耳汗国随之瓦解。奥斯曼帝国卷土重来,重新开始对外征服。
1453年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奥斯曼土耳其人掠城三日,将千年古城化为一片瓦砾。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美因茨■现代印刷术的诞生
公元1400年,在美因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婴儿,他的名字叫约翰·古腾堡。古腾堡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没多少人知道他,但他的发明却改写了整个人类的文明。
有人说是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术,但早在公元868年,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刻板印刷术。在古腾堡以前,西方人已懂得刻板印刷术,他们可以把一本书印成许多册,但那时的刻板印刷有一项致命的缺陷,就是印刷每一种新书都需要一套崭新的印版,因而出版种类繁多的书是相当困难的。
又有人说是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其实早在11世纪中期中国的毕昇就发明了活字。他发明的活字是用陶瓷烤制的,耐用性虽差,但是另一些中国人和朝鲜人对此进行了改进,早在古腾堡之前,中国人就使用上了金属活字。
那么,古腾堡到底为我们做过些什么呢?
古腾堡发明了一种适于制造活字的金属合金,一种能准确地倒出活字字模的铸模方法,一种油印墨水和一部印刷机。但这些神奇发明还不足以使他千古留名。他的伟大之处是,把所有这些印刷成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从而实现印刷的大规模的生产。
我们比较一下中国与欧洲在随后的发展状况,就会了解古腾堡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古腾堡出生时,欧洲的文明是不及中国的。但在古腾堡发明了现代印刷术之后,欧洲发展十分迅速,而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进步则相对缓慢。要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唯一因素是印刷术的发展,也许有些过分,但无疑它确实是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贝尔,电话也会在一年后发明出来。但是没有古腾堡,现代印刷术的发明有可能会推迟几百年。从印刷术对后来的人类文明所产生压倒一切的影响来看,约翰·古腾堡是一位牛顿也不能比肩的伟大人物。P2-7
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社会的发展非常缓慢,物质极端匮乏,信息交流简单而且范围很小,社会同质性很强。自从17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增长,科学技术研究规模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带动或直接造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科学技术同时影响到人类的思维以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科学从此扎根于人类的头脑,成为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近400年来的科技发明让人类生活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人类不仅突破了空间约束,也突破了时间的约束,突破了思维和文化的约束,科学性越来越强。科学解放了全人类,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思维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书中对这一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如在“战争机器”和“疯狂的世界”篇章里,既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人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造福,才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和目标。
李勤
2007.5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