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惨世界(上下)/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内容推荐

《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气势宏伟的鸿篇巨制,它以无与伦比的厚重与深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座永立的丰碑。雨果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满怀激情地讲述了冉阿让坎坷的一生。冉阿让和他周围的普通人芳汀、珂赛特、马吕斯、伽弗洛什等,同不公正的黑暗社会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许多场景催人泪下。

目录

《悲惨世界》

——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主要人物表

[上]

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正义者

一 米里哀先生

二 米里哀先生改称卞福汝主教

三 好主教摊上苦教区

四 言行一致

五 每件主教袍都穿得太久

六 主教托谁看管住房

七 克拉瓦特

八 酒后哲学

九 妹子叙述的兄长

十 主教面对鲜为人知的贤哲

十一 保留态度

十二 卞福汝主教的孤寂

十三 他所信的

十四 他所想的

第二卷 沉沦

一 一天行程的傍晚

二 向明智提议谨慎小心

三 盲目服从的英勇气概

四 详细介绍蓬塔利埃奶酪厂

五 宁静

六 冉阿让

七 绝望的内涵

八 波涛与亡魂

九 新的伤害

十 人醒来

十一 他干的事

十二 主教工作

十三 小杰尔卫

第三卷 1817年

一 1817年

二 两伙四人帮

三 四对四

四 托洛米埃乘兴唱起西班牙歌

五 绷巴达酒馆

六 相爱篇

七 托洛米埃的高见

八 一匹马死了

九 一场欢乐的欢乐结局

第四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一 一个母亲遇见另一个母亲

二 两副贼面孔的素描

三 云雀

第五卷 下坡路

一 黑玻璃制造业一大进步

二 马德兰

三 在拉斐特银行的存款

四 马德兰先生服丧

五 天边隐约的闪电

六 割风老爹

七 割风在巴黎当园丁

八 维克图尼安太太为道德花了三十五法郎

九 维克图尼安太太得逞了

十 得逞的后果

十一 基督解救我们

十二 巴马塔林先生的无聊

十三 警察局处理问题

第六卷 沙威

一 开始休息

二 “冉”如何变成“尚”

第七卷 尚马秋案件

一 辛朴利思嬷嬷

二 斯科弗莱尔师傅的洞察力

三 脑海中的风暴

四 睡眠中的痛苦状

五 棍子别住车轮

六 辛朴利思嬷嬷受考验

七 到达即备回程的行客

八 优待入座

九 罪证拼凑所

十 否认的方式

十一 尚马秋越发惊奇

第八卷 祸及

一 马德兰先生在什么镜中照发

二 芳汀幸福了

三 沙威得意

四 重新行使权利

五 合适的坟墓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一 从尼维勒来时所见

二 乌果蒙

三 1815年6月18日

四 A

五 战役的烟云模糊处

六 下午四点钟

七 拿破仑心绪极佳

八 皇帝问向导一句话

九 意料之外

十 圣约翰山高地

十一 拿破仑的坏向导,布吕歇的好向导

十二 羽林军

十三 大难

十四 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 康伯伦

十六 将军的分量

十七 滑铁卢是好事吗

十八 神权东山再起

十九 战场夜景

第二卷 奥里翁战舰

一 24601号变成9430号

二 或许是两句鬼诗

三 只有事先准备好才会一锤断脚镣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一 蒙菲郦的用水问题

二 相得益彰的两副肖像

三 人要喝酒,马要饮水

四 娃娃上场

五 孤苦伶仃的小姑娘

六 或许能证明布拉驴儿的聪明

七 珂赛特同陌生人并排走在黑夜中

八 接待一个可能富有的穷人的麻烦

九 德纳第耍手段

十 弄巧成拙

十一 9430号再现,珂赛特中彩

第四卷 戈尔博老屋

一 戈尔博先生

二 枭和莺的巢

三 两种不幸连成幸福

四 二房东的发现

五 一枚五法郎银币的落地声

第五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一 曲线战略

二 奥斯特利茨桥上幸而行车

三 看看1727年巴黎市区图

四 探索逃路

五 有煤气路灯便不可能

六 谜的开端

七 谜的续篇

八 谜上加谜

九 佩带铃铛的人

十 沙威如何扑空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一 皮克普斯小街62号

二 马尔丹·维尔加分支

三 严厉

四 乐事

五 弛心

六 小修院

七 昏暗中几个身影

八 人心在前石在后

九 修女巾下一世纪

十 永敬修会的起源

十一 小皮克普斯的结局

第七卷 题外话

一 修道院,抽象意念

二 修道院,历史事实

三 什么情况下可尊重过去

四 从本质看修院

五 祈祷

六 祈祷的绝对善

七 慎于责备

八 信仰,法则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一 如何进入修院

二 割风为难

三 纯洁嬷嬷

四 冉阿让俨然读过欧斯丹·卡斯提约

五 酒鬼不足以长生不死

六 在棺木里

七 “别遗失工卡”这句成语的出典

八 答问成功

九 隐修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一 小不点儿

二 他的一些特征

三 他有趣

四 他可能有用

五 他的疆界

六 一点历史

七 在印度等级中,也许有流浪儿的地位

八 末代国王的妙语

九 高卢古风

十 瞧这巴黎,瞧这人

十一 嘲笑,统治

十二 人民潜在的未来

十三 小伽弗洛什

第二卷 大绅士

一 九十岁和三十二颗牙

二 有其主,必有其屋

三 明慧

四 长命百岁

五 巴斯克和妮珂莱特

六 略谈马侬及其两个孩子

七 规矩:晚上才会客

八 两个不成双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孙

一 古老客厅

二 当年一个红鬼

三 愿他们安息

四 匪徒的下场

五 去做弥撒能变成革命派

六 遇见教堂财产管理员的后果

七 追小妞儿

八 大理石碰花岗岩

第四卷 ABC朋友会

一 几乎载入史册的一个团体

二 博须埃悼勃隆多的诔词

三 马吕斯的惊奇

四 穆赞咖啡馆后厅

五 扩大视野

六 窘境

第五卷 苦难的妙处

一 马吕斯穷困潦倒

二 马吕斯清贫寒苦

三 马吕斯长大成人

四 马伯夫先生

五 穷是苦的睦邻

六 替身

第六卷 双星会

一 绰号:姓氏形成方式

二 有了光

三 春天的效力

四 大病初发

五 布贡妈连遭雷击

六 被俘

七 猜测u字谜

八 残废军人也有乐子

九 失踪

第七卷 咪老板

一 坑道和坑道工

二 底层

三 巴伯、海口、囚底和蒙巴纳斯

四 黑帮的组成

[下]

第八卷 坏穷人

一 马吕斯寻觅一个戴帽子姑娘,却遇到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

二 发现

三 四面人

四 贫穷一朵玫瑰花

五 天赐的窥视孔

六 人兽窟

七 战略战术

八 光明照进陋室

九 容德雷特几乎挤出眼泪

十 包车每小时两法郎

十一 穷苦为痛苦效劳

十二 白先生那五法郎的用场

十三 在僻静地方单独相对,想必他们不会念“天父”

十四 警察给律师两个“拳头”

十五 容德雷特采购

十六 又听见套用1832年英国流行曲调的一首歌

十七 马吕斯那五法郎的用场

十八 马吕斯的两把椅子相对摆着

十九 心系暗处

二十 陷阱

二十一 还应先捉受害人

二十二 在第三卷啼叫的孩子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奇

第一卷 几页历史

一 善始

二 不善终

三 路易一菲力浦

四 基础下的裂缝

五 历史经历而又无视的事实

六 安灼拉及其副手

第二卷 爱波妮

一 云雀场

二 监狱孵化中的罪恶胚胎

三 马伯夫老头儿见了鬼

四 马吕斯见了鬼

第三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一 幽室

二 冉阿让加入国民卫队

三 叶茂枝繁

四 换了铁栅门

五 玫瑰发现自己是武器

六 开战

七 你愁我更愁

八 锁链

第四卷 人助也许是天助

一 外伤内愈

二 普卢塔克大妈自有说法

第五卷 结局不像开端

一 荒园和兵营相结合

二 珂赛特的恐惧

三 都圣添枝加叶

四 石头下面一颗心

五 珂赛特看信之后

六 老人往往走得好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一 风的恶作剧

二 小伽弗洛什借了拿破仑大帝的光

三 越狱的波折

第七卷 黑话

一 源

二 根

三 哭的黑话和笑的黑话

四 两种责任:关注和期望

第八卷 销魂与忧伤

一 充满阳光

二 美满幸福醉倒人

三 阴影初现

四 cab,英语是滚,黑话是叫

五 夜间之物

六 马吕斯回到现实,住址给了珂赛特

七 年老心和年轻心开诚相见

第九卷 他们去哪里

一 冉阿让

二 马吕斯

三 马伯夫先生

第十卷 1832年6月5日

一 问题的表象

二 问题的实质

三 一次葬礼:再生之机

四 沸腾的场面历历在目

五 巴黎的古怪

第十一卷 原子同风暴称兄道弟

一 伽弗洛什的诗来源的几点说明,一位学士院院士对此诗的影响

二 伽弗洛什向前进

三 理发师的正当愤怒

四 孩子惊遇老人

五 老人

六 新战士

第十二卷 科林斯

一 科林斯创业史

二 先议为快

三 夜色逐渐笼罩格朗太尔

四 力图安慰于什卢寡妇

五 准备

六 等待

七 在劈柴街人列的那个汉子

八 关于也许名不副实的勒·卡布克的几个问号

第十三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一 从普吕梅街到圣德尼区

二 巴黎鸟瞰图

三 边缘

第十四卷 绝望的壮举

一 旗——第一幕

二 旗——第二幕

三 当初伽弗洛什还不如接受安灼拉的卡宾枪

四 火药桶

五 若望·普鲁维尔诗的终句

六 生也苦死也苦

七 计程能手伽弗洛什

第十五卷 武人街

一 吸墨纸,泄密纸

二 流浪儿敌视路灯

三 在珂赛特和都圣睡梦之时

四 伽弗洛什的过度热忱

第五部 冉阿让

第一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一 圣安托万城郊区的漩涡,神庙城郊区的险礁

二 深渊中不交谈,又有什么可干

三 明与晦

四 减五加一

五 街垒顶上放眼望

六 马吕斯怔忡,沙威干脆

七 形势严重

八 炮手引起重视了

九 运用偷猎者的古老技巧和这种百发百中的枪法影响了1796年的判决

十 曙光

十一 弹不虚发,却不伤人

十二 混乱维护秩序

十三 掠过的希望之光

十四 安灼拉的情人留名处

十五 伽弗洛什出击

十六 长兄如何成父亲

十七 死去的父亲等待将死的儿子

十八 秃鹫变成猎物

十九 冉阿让报复

二十 死者有理,活人无过

二十一 英雄们

二十二 步步进逼

二十三 俄瑞斯忒斯挨饿,皮拉得斯大醉

二十四 俘虏

第二卷 利维坦的肚肠

一 大地富了海洋

二 下水道的古代史

三 勃吕纳梭

四 鲜为人知的细节

五 现时的进步

六 未来的进步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一 阴沟及其惊人处

二 说明

三 跟踪

四 他也背负十字架

五 流沙阴险似女人

六 地陷

七 有时以为到岸却搁浅

八 撕下的一块衣襟

九 行家看马吕斯似已殒命

十 不要命的孩子回来了

十一 于绝对中动摇

十二 外祖父

第四卷 沙威出了轨

第五卷 祖孙俩

一 旧地重游,又见钉有锌皮的大树

二 马吕斯走出内战,准备家战

三 马吕斯进攻

四 吉诺曼小姐终于不再小视割风先生腋下夹来的东西

五 现金存放在森林远胜交给公证人

六 二老各以不同方式为珂赛特幸福尽力

七 幸福萦绕依稀梦

八 两个无法寻到的人

第六卷 不眠之夜

一 1833年2月16日

二 冉阿让总吊着手臂

三 形影不离

四 “不死的肝脏”

第七卷 最后一口苦酒

一 七重天和天外天

二 披露中的模糊处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一 楼下房间

二 又退几步

三 他们忆起普吕梅街花园

四 吸力和止息

第九卷 最终的黑暗,最终的曙光

一 怜悯不幸者,宽宥幸福人

二 最后闪亮灯油尽

三 割风马车当年扛得起,羽毛管笔如今也嫌重

四 墨水却还人清白

五 黑夜后面有光明

六 荒草掩蔽雨冲洗

题解

名家评论

雨果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主教说话和气而愉快,总照顾在他身边生活的两个老妇人的理解力。

马格洛太太爱称他“大人”。有一天,他从座椅上起来,走向书橱,要找一本书。那本书放在上面一格,主教个子偏矮,伸手够不到。

“马格洛太太,”他说道,“给我搬张椅子来。本大人还不够高大,够不到这个格板。”

德·洛伯爵夫人是他一个远亲,总好在他面前罗列她三个儿子的所谓“前程”。她有好几位长辈亲戚,都年事已高,行将就木,继承人自然是她的几个儿子。小儿子将从一个姑奶奶那里得到一笔整整十万利弗尔的年金;二儿子将继承她叔父的公爵头衔;大儿子则必然承袭先祖的爵位和领地。做母亲的这种天真的炫耀情有可原,主教通常只是听着,不置一词。然而有一回,德·洛夫人又一一详细卖弄那些继承权和“前程”,而主教显得格外心不在焉。德·洛夫人有点不耐烦,戛然住口,问道:“上帝呀!表哥,您究竟在想什么呀?”

“我嘛,”主教回答,“我在想一句奇特的话,我想是出自圣奥古斯丁之口:‘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什么也继承不着的人身上吧。’”

还有一回,他收到当地一位贵绅的讣告,看见满满一张纸不仅列了死者的所有爵位荣衔,还列上他所有亲戚的所有封建贵族的尊号,不禁高声喊道:“死者的腰板真够硬朗的!准备这样一副沉重的头衔担子,让他轻快地挑走。人的智慧确实了不得,讲虚荣连坟墓也不放过!”

他一有这种机会,就委婉地嘲讽一句,但是弦外之音,几乎总有一层深意。一次过封斋节,有个年轻的助理主教来到迪涅,在大教堂里讲道,他以慈善为题,还相当有口才,要求富人救济穷人,以便上天堂,免得下地狱。他把地狱描绘得极其阴森可怕,而把天堂描绘成令人渴望的美妙境界。听众里有个杰博朗先生,是个歇了业的富商,还时而放点儿高利贷。从前他制造粗布、哔叽、粗呢和帽呢,赚了五十万,但一生也没有向穷苦人施舍过。听了那次讲道之后,大家注意到每逢星期天,他就拿一个铜子,施合给在大教堂门口的六个乞婆。一个铜子要由六个人分享。有一天,主教撞见他正在行善事,便微微一笑,对他妹妹说:“杰博朗先生又在那儿花一个铜子买天堂了。”

只要是行善,即使碰钉子他也不退缩,总能想出引人深思的话来。有一回,他到城里一座府邸的客厅为穷人募捐,正巧德‘尚特西埃侯爵在座。此公年迈,富有但是吝啬,竟能设法既当极端保王党人,又是极端伏尔泰派。世上确实有这种杂糅。主教走上前,拍了拍他的手臂,说道:“侯爵先生,您应当给我点什么。”侯爵转过身去,冷淡地回答:“主教大人,我有我的穷人呢。”主教立刻又说:“那就把他们给我吧。”

有一天,他在大教堂这样讲道:

“我最亲爱的兄弟们、我的好朋友们:法国有一百三十二万农合,都只开三个通口;有一百八十一万七千农合,都只开两个通口,就是一门一窗;还有三十四万六千座木棚,只开一个通口,也就是一扇门。这种状况,完全是所谓的门窗税造成的。把穷人家、老太婆、小孩子,安排住进那些房舍里看看,准要得热症或其他疾病!唉!上帝把空气给人,法律却让人出钱买空气。我不想指责法律,但我要颂扬上帝。在伊塞尔省、瓦尔省、上阿尔卑斯和下阿尔卑斯两省,农民连小推车都没有,粪肥要由人背着送到地里。他们没有蜡烛,只好点含树脂的枝子或蘸了树脂的绳子。多菲内地区整个山区全是这样。他们要把半年的面包做出来,用干牛粪烤好,到了冬天,面包要用斧子劈开,放进水里浸泡二十四个钟头才能吃。我的兄弟们,发发善心吧!瞧一瞧,你们周围的人生活多苦啊!”

他生在普罗旺斯地区,不难掌握南方的各种方言。他到下朗格多克地区就说:Eh be ! moussu,ses sage ?到下阿尔卑斯省就说:Onte anaras passa?到上多菲内地区就说:Puerte un-bouen moutou embe un bouen fromage grase。他讲方言,得到当地人的喜欢,靠此接近所有人。他进草房,到山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他善于用大众语言说明大道理。他会讲各种语言,因而能深入所有的心灵。

而且,他对待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总是一视同仁。

他决不轻率地谴责任何行为,总要先考虑整个环境的因素。他常说: “让我们瞧瞧,什么路导致这个错误。”

他常常笑呵呵地自称是“回头的浪子”,决不义正辞严地唱高调。也不像嫉恶如仇的正人君子那样横眉立目,而是朗声宣传一种教义,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人有肉体,这对人来说,既是负担又是诱惑。人拖着肉体,又屈从于肉体。”

“人必须监视、约束、抑制肉体,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屈从。即使这种屈从,也还是可能有过错。不过,这种过失是情有可原的。这是一种堕落,但是落下来双膝着地,结果可能成为祈祷的姿势。”

“成为圣贤,那是极其特殊的;做个正义者,倒是为人的准则。你们尽可徘徊、怯懦,尽可犯错误,但是要做正义者。”

“尽量少犯错误,这也是为人的准绳。不出一点儿差错,这是天使的梦想。生在尘世,就难免有错。过错就是一种地心吸力。”

有时,他见众人哗然,都气急败坏,就微笑着说道:“嘿!嘿!看来,人人都在犯这种大过错。现在事情一败露,伪君子就慌了手脚,都急忙为自己开脱,都急忙打掩护。”

他对于承受人类社会重压的妇女和穷人,总是非常宽容的。他常说:“女人、孩子、仆役、弱者、穷人和愚昧的人有过失,那就是丈夫、父亲、主人、强者、富人和学者的过错。”

他还说道:“对于没有知识的人,你们就要多教给他们一些事情。社会不提供免费教育是有罪的,应当为它制造的黑暗负责。这颗灵魂充满了黑暗,必然要产生罪恶。有罪的人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看得出来,他判断事物有自己特异的方式,我猜想他是从《福音》中得来的。

有一天,他在一个客厅听人说,有一件案子正在调查,不久就要审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出于对一个女人和他们所生的孩子的爱,实在走投无路,便铸了伪币。那年头,造假币仍然要处以死刑。他造的第一枚假币,那女人拿去花时被抓住了。把她抓起来,但只有对她不利的罪证。唯独她能招认告发,断送她情夫的性命。她矢口否认,怎么逼供她也不肯招认。于是,检察官便想了个办法,巧妙地拼凑了一些信件的片段,制造了那情夫负心的假象,让那不幸的女人相信她有个情敌,那男人欺骗了她。她在极度妒恨之下,便举发了她的情夫,全部招认,全部证实了。那男人没救了,不久要在艾克斯城和他的同谋受审。讲述完这件事,大家交口称赞那位司法官的机敏。他利用嫉妒的心理,让人出于恼恨而讲出事实,借助报复的心理而显出司法的威力。主教一声不吭地听着,等大家说完了,他就问道:

“在哪儿审判那男人和女人昵?”

“在重罪法庭。”

主教又问道:“那么,在哪儿审判检察官先生呢?”

迪涅发生一桩惨案。一个男人因杀人而判处死刑。那不幸的人算不上个读书人,但又不是一点知识都没有,他在集市上卖艺,代写书信。这件案子引起全城人的关注。行刑的前一天,驻监狱的忏悔师病倒了,必须找个神父帮助死囚度过他最后的时刻。有人去请本堂神父。据说他拒绝了,声称:“这不关我的事。我何苦接这个苦差使,何苦管那个跑江湖的。我本人也正害病。况且,那不是我的职务。”

他这种答复传到主教耳中,主教说道:“本堂神父先生讲得对。那不是他的职务,而是我的职务。”

于是,主教立刻赶往监狱,下到“跑江湖的”那间牢房,叫他名字,拉住他的手,同他说话,在他身边待了整整一天一夜,废寝忘食,祈祷上帝拯救犯人的灵魂,也祈求犯人拯救他自己的灵魂。主教告诉犯人,最完美的真理也是最简单的真理。他就像个父亲、兄长、朋友,仅仅为祝福时才是主教。他一边安慰他,劝他放心,一边把这一切都给他。那人要在绝望中受刑而死,把死亡看成万丈深渊。他站在死亡线上,吓得魂不附体,恐惧地倒退。他还不是根本不在乎生死的冥顽之徒。死刑判决这一剧烈的震撼,似乎把他周围某处的间隔震破,这种间隔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阻隔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神秘性。他从这幽冥之隔的缺口不断窥探世外,所见唯有一片黑暗。主教却让他看到一线光明。

P11-14

序言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时期的罗兰保存一期

《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苍苍白发罩着光环,他正抚弄着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里斯托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到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找生计又处处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儿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29)、《穷汉克洛德》(1834)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写出将近五分之四时,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遇苦难的命运,尚在胎中就要随作者流亡了。  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圣母院》之后,推出又一部巨著。或者在1848年书稿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惩恶劝善的力作。虽然在雨果那里,只是添加上又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多出一部屈指可数的称得上厚重的鸿篇巨制。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时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使他置身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雨果在盖纳西岛流亡期间,就是以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作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增添大量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决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个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以及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想者,能够全方位去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1862年7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征服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分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为“法国第一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部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恢弘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时间作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大作品,已被全世界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2005年3月 于北京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他把自己确立为人类这芸芸众生的保护者……在一切文学界和艺术界的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法】罗曼·罗兰

《悲惨世界》作为一部人类思想产生的伟大作品而为全世界所接受……事实上,这是些与众不同的人,有的因慈悲为怀或爱人之心而高人一等,有的则因其心肠或为人卑劣而低人一级。但在艺术中,这些怪人只要刻画成功,就有生命力。雨果的过分之处又因感情的高尚和真实而被证明是合理的。雨果确实钦佩米里哀主教大人,他确实喜爱冉阿让。他憎恶,然而又确实敬重沙威。作者有至情流露,视野又广阔巨大,这在小说中构成了美妙的结合。

——【法】安德烈·奠洛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惨世界(上下)/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3319
开本 16开
页数 1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7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0
5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