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小泉八云扮演了无可比拟的角色。他的作品为中国读书界广泛接受大概是在30年代。本书旨在概观小泉八云在中国文化界以及文坛的地位来考证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的关联以及对近代中国文坛的影响。
| 图书 | 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东亚文化研究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小泉八云扮演了无可比拟的角色。他的作品为中国读书界广泛接受大概是在30年代。本书旨在概观小泉八云在中国文化界以及文坛的地位来考证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的关联以及对近代中国文坛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本书为该书系之一“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 目录 序 凡例 第一章 世纪末的文明批判 一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 二 罗德亚·吉卜林与罗提眼中的日本 三 人种与混血的意义 四 某些保守主义者 第二章 谈谈日本文化 一 “亲日派”——Japanophile 二 遗传思想 三 国民性的启示 四 战争前夜的日本论 第三章 评论家赫恩 一 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与小泉八云 二 京派作家与小品散文 三 托尔斯泰论的周边论 第四章 战争年代的小泉八云 一 《东西》的“世界大同主义” 二 聚集于《风雨谈》《天地》《杂志》的作家们 三 《神国日柘》的定位 四 耐人寻味之眼——貌似赫恩 跋 主要参考文献(仅限与赫恩相关的书)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东亚文化研究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岸伟 |
| 译者 | 盛莉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5907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3 |
| 出版时间 | 2007-11-01 |
| 首版时间 | 2007-11-01 |
| 印刷时间 | 2007-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313.0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28 |
| 宽 | 151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7-2006-037号 |
| 版权提供者 | Iwanami shoten Publishers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