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谷城传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们认为,生活三境轮转进化的人生观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也不无缺失,然而,这种人生观的提出对于会通古今、融合中西,以及调和科学与人生观来说,堪称为一个楷模。因此,下面对《生活系统》一书的三项批评决不抹杀该书的上述历史意义。

周谷城在绪论一章中申述了自己对研究生活所持的态度:一、只图阐明生活的本身,不急于立什么人生观。二、依据科学方法,分析事实,一本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客观的态度,探究事实的真相,成见武断,务排除尽净。三、以生物的及心理的事实为中心。尽管如此,周谷城似乎仍未能完全超越其“成见”与“武断”。

从周谷城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宇宙人生观来看,他所注重的只是物我关系,即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其生活系统即是物我浑融、物我分立以及信仰奋斗三种生活境界或阶段与其间的轮转与进化。这种宇宙人生观并非完全不带“成见”,而基本上是否属于道家体系?因此,从中国文化来看,《生活系统》的局限性在与对情际关系,特别是孔子的仁学未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可以将该书中的“物”或环境理解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物我关系仍然未能充分地包含儒家的人伦情际关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例如剥削、,压迫、争夺、战争、谋杀、偷盗、妒忌、仇恨等等,并不能统统归结为天灾人祸,也不只是物我分立的问题,乃是情际关系的破坏与人际关系的冲突。因此,这些问题都不能在物我关系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处理。

与西方文化比较,周谷城似乎未能充分了解基督信仰中的“上帝”。《生舌系统》一书中称“上帝创世说”为一种迷信,却对此结论未予论证。为什么上帝创世说应称为迷信呢?这一结论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呢?是根据无神论?或是根据唯物主义?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是否比上帝创世说更合理呢?或许,周谷城认为上帝创世说不符合科学。然而,有理由认为,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恰恰依赖于上帝创世说。在基督信仰的宇宙观中,存在着上帝一人一自然之间的三边关系。上帝与自然(包括人)之间的区分正是由上帝创世说所决定的,即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关系。正是上帝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使得受基督信仰影响的西方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上帝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这种基本关系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于近代科学革命能够突破古希腊的宇宙观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反观《生活系统》的宇宙人生观,虽以物我关系为基本框架,以物我浑融为最高人生境界,却忽视了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也许周谷城认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生活的范畴。然而宗教信仰则无疑属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一点周谷城也是认同的)。从基督信仰来看,信仰的本质是上帝与人的关系,因此,物我关系不足以刻画宗教的本质。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虽然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却不是一种崇高的宗教境界,其根本原因就是物或环境是无位格的,由此决定了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不是一种位格关系,乃是一种无位格关系。总之,《生活系统》的局限在于忽略了上帝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上帝与人的关系。

最后,《生活系统》一书认为信仰的目标是由思想所产生的。诚然,我们有理由认为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学说,首先是哲学,然后才发展为宗教信仰。然而,基督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圣经是否能理解为人的思想产物呢?圣经就其文学体裁而论,首要的成分是历史与叙事(或故事),其次才是人生哲理。《旧约》最核心的部分是耶和华上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伽南,这主要是历史。《新约》最核心部分是耶稣的生平与教训,包括他的降生、传道、钉十字架、复活与升天。这主要是叙事(或故事)。基督教传统和神学认为,耶和华上帝和耶稣基督作为基督信仰的目标是出自神君。若说它出自人的思想,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否则,便有“武断”之嫌了。

总之,周谷城在写作的《生活系统》一书中,虽努力要客观地研究生活,提炼思想,他也的确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学术观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书中在某些方面的论述中,也有个人的“成见”和“武断”之处。

P43-44

后记

我的家乡——湖南省益阳市,在近代是个出了不少名人的地方。从鸦片战争前后曾任过两江总督,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著名代表的陶澍,再到曾国藩创建湘军集团时的主要成员胡林翼,以及现代的“三周”,即周谷城、周扬、周立波等等,他们都算得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名人。由于我大学读书时所学专业为历史学,因而,我较早地把我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研究湖湘区域文化与历史方面。对近现代湖南的历史与人物,如湖湘文化,近现代湖南教育史,近现代湖湘人才群体,像五四时期湖湘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还有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人物,尤其是研究家乡益阳的历史与人物,的确,我费神不少,着力甚多。事实也如此,近30年来,我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对上述的人和事,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了较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出了些著作,发了些论文,如独著或主编的研究毛泽东的著作,至今出版了不下10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花了数年功夫,辛辛苦苦地到处收集和查找资料,作调查访问,请教他人,到1996年年底,终于完成了《湘籍史学家——周谷城传》的初稿。此书后列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批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湘籍史学家研究丛书”,书稿于1997年年底在该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王桧林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母庚才教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的夸奖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因为,前辈学者的好评,是对我写作此书的高度认可,他们的鼓励只会使我更加努力钻研,争取能取得更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家乡人民。之后,我又在多家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周谷城学术思想的文章。扪心自问,我自认在之前10多年中,在研究和宣传蜚声海内外,一人著“二史”(即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的著名史学家周谷城的生平与思想活动方面,我还是做了些实实在在的有成效的、也产生了影响的文化传承工作。

一晃离当年出版《周谷城传》近14年了。我想,我原来写作的传记主要偏重于学术思想的评介。现在,我想,写一本为大众服务,且能提高大众学术文化素养的周谷城传。这应当说是一件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作学术文化推介的、颇有意义的人文关怀的工作。这10多年来,研究周谷城的资料又发现了不少,我也收集整理了不少。至于有关传主的图片、题词,也有不少面世,因此,写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又符合大众口味版的周谷城传,也是可行的。无奈,最近几年我担负了学院的行政工作,杂事太多,不可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写,结果,停停写写,耽误了写书、出书时间。

加班加点,几经磨制,又多亏我的学生王余辉和周育苗等人帮我查找图片和校对文字,爱女斐雅也帮我打印了不少文字,总算完成了本书稿。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我还要衷心感谢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为我的写作提供过一些新资料与图片的作者,在每章末,我都列出了他们的名字。的确,我从心底里十分感激他们。

此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湖南统战人物研究会的支持和关心,特向此会的湖南师大党委统战部陈云江部长等表示感谢。

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主要是个人的学识水平有限,书稿中还存在疏漏之处,此书出版后,敬希读者斧正。

作者

2012年元月于师大长塘山

目录

第一章 故乡与少年时代(1898-1917)

 一、故乡的风光

 二、家世

 三、读经书也好哲学

 四、喜欢“立异鸣高”

 五、暑假的收获

第二章 北上求学(1917-1920)

 一、考入北京高师

 二、“运动”与读书

 三、崭露“辩才”

 四、与胡适的初次交往

第三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1920-1927)

 一、初识毛泽东

 二、教书重心得

 三、著《生活系统》:奠学术思想之基

 四、开始关注农民运动

 五、南下羊城

 六、为农民说话

 七、撤离武汉

第四章 流亡上海(1927-1930)

 一、与胡适的争论

 二、译书卖文

 三、论“中国之教育”

第五章 广州中山大学(1930-1932)

 一、播革命“火种”

 二、钻研社会史论

 三、论中国的知识分子

 四、研究逻辑

 五、悼邓演达

第六章 任教上海暨南大学(1932-1941)

 一、潜心史学研究

 二、《中国通史》的问世

 三、深究中国政治史

 四、“孤岛”接来鸿

第七章 在陪都重庆(1942-1946)

 一、转道山城

 二、论“中国之现代化”

 三、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呐喊

 四、“中国史学史”论析

 五、老友相逢

第八章 迎接曙光(1946-1949)

 一、《世界通史》创新见

 二、组织“大教联”

 三、抗议“临时办法”

 四、“教授说话了!”

 五、声援“反美抗日”运动

 六、委以重任

第九章 风雨十七年(1950-1966)

 一、为人民办好新大学

 二、慧眼纳良才

 三、不要轻视本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四、“逻辑问题”的新思维

 五、在“大讨论”的旋涡中

 六、对“拔白旗”的抗争

 七、教书育人并重

 八、感言毛泽东的多次会见

 九、论“史学与美学”

 十、“我的文艺理论观”

第十章 夕照青山(1966-1996)

 一、不当“风派”人物

 二、“书要让他继续写”

 三、喜迎“科学的春天”

 四、伟大的感召

 五、给史学专业学生的一封信

 六、创立中国太平洋研究协会

 七、谈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八、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

 九、“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

 十、主编《民国丛书》

 十一、谈与新闻的因缘

 十二、与江泽民的交往

 十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振兴中华

第十一章 余晖

 一、对故乡的深情

 二、在患病的日子里

 三、对后事的嘱托

 四、一代宗师

后记

附录

 一、初次接触经典(1905-1913)

 二、积累知识,活跃思想(1913-1921)

 三、钻研马列,参加农运(1921-1930)

 四、教学、科研与反帝爱国(1930-1949)

 五、解放以后的工作

内容推荐

周谷城,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人著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部代表作,为中国史学界至今第一人。“文革”后他培养了第一批史学硕士、博士,主持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集丛》,主编了“中国文化史丛书”。他认为“历史家的理论是指导人的”,“历史家从现实中抽出规律,组成理论,以为理想”。

莫志斌著的《周谷城传》运用丰富的的史料,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叙说他跌宕人生经历。

编辑推荐

莫志斌著的《周谷城传》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大家与大教育家周谷城一生近百年的生平与活动为主线,分十一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从其开展学术活动与取得的成就,以及投身民主政治活动及其作出的贡献两大方面,运用丰富的的史料,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叙说传主的跌宕人生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谷城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莫志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41830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4153368
中图分类号 K825.8=7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