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本书对研究原子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图书 | 物性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本书对研究原子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为读者带来一个警告:它是想改变你的生命。许多作者相信他们的著作将使读者感到一个真实的冲击,但是很少会想象到这种野心给读者所带来的变化。 ……想象一下,有满足之感,并想得到一个可靠的对宇宙的理解以及生存的自然规律,从而再没有对突如其来不愉快的惊讶,没有怪物从我们的无知的阴暗角落向我们发动攻击,而现在整个宇宙为自然规律的知识所照耀。想象没有权力、金钱、爱情甚至生命本身的野心。你应放弃所有的这些东西,一滴眼泪也不掉。你应当享受生命已经给了你的,而不应先追求这以外的东西。你应保持安详、满足和智慧。在本书的末尾,卢克莱修说,你也应有像这样的一个生命。因此,这首诗并不是为炫耀其深奥聪明的观念的一部枯燥的哲学论著,更不是一位疲惫的诗人,碰着一个问题专注于把希腊哲学用拉丁诗体来表示出来。 《物性论》是邢其毅院士向往已久的一部名著,他的翻译工作始于其87岁高龄。本书是院士从一个化学家的角度奉献给读者的最后一部译著。 目录 中译版序 修订者序 引言 物性论 第一诗篇 物质和空间 第二诗篇 原子的运动和形状 第三诗篇 生命和精神 第四诗篇 感觉与性 第五诗篇 宇宙论及社会学 第六诗篇 气象学与地质学 注释 附录 A 诗文的前言 B Memmius(明米佑) C 最小的组分 D 正文 E 诗篇的结束 F 作者著述目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物性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古罗马)卢克莱修 |
| 译者 | (英)R.E.拉萨姆//邢其毅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261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502.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2999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