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5)/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内容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作者特意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这本书,虽然有所删减,却是萃取了其中的精华,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如果我们读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定会被他那细腻的感情和诗意的描写深深打动……因为那是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与他的昆虫朋友们所交织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马史诗”。

《昆虫记(5)》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神秘的沉默隐士蝎子和聪明的小裁缝被管虫的有关知识。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内容推荐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前所未有的。

蝎子因为静默神秘的性格,而被人们神话成天上的一组星辰。的确如人们所了解,蝎子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沉默隐士。它喜欢独居,非但如此,蝎子巢穴之间总是相隔很远,大有独霸一方的架势。不过,等我们更深入了解蝎子后,就会发现蝎子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悍冷酷,它的内心其实是很胆小柔弱的。偶尔碰上的一只刚刚孵化出来的螳螂的幼虫,也会把它吓得不轻;一只蝴蝶的翩翩起舞,就能让它扭头逃窜:甚至一个已经没有任何危害力的动物的残肢,也会让它心惊肉跳。这样胆小的蝎子是不是和平常我们想象的凶狠残暴的蝎子有很大的不同呢?

被管虫?好奇怪的名字。其实它也叫做柴把毛虫。这是为什么呢?还是等之后让法布尔先生为小朋友们答疑解惑吧。但是先透漏给小朋友们一些信息,那就是它的名字的由来跟它的衣服有很大的关系。被管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裁缝,会主动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缝制很多漂亮的衣服,这像不像一位爱打扮自己的小姑娘呢?但是被管虫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呢?让我们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神秘的沉默隐士——蝎子

蝎子的位所

蝎子的食物

朗格多蝎子的毒液

聪明的小裁缝——被管虫

衣冠楚楚的毛毛虫

伟大的丑妈妈

天生的小裁缝

试读章节

蝎子的住所

蝎子喜欢栖息在植被稀少、有岩石的地方。每当遇到有太阳暴晒的情况,或者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大片的岩石露出根部,峭立在荒野里,显得非常荒凉。通常,人们会在这样的地方发现大量蝎子的巢穴。

不过,它们的巢穴总是相互之间离得远远的,非但如此,它们还喜欢独居,总是独自霸占一个巢穴。瞧,这是一群多么排斥异己的小家伙!

和它们荒凉的建巢地点相匹配,蝎子的巢穴非常简陋。它们的巢穴通常隐藏在一些稍大而且略微扁平的石块儿下面,把石块儿掀开来看,如果看到一个有瓶颈宽、深约几寸的洞,就说明这里有蝎子了。

这时只要我们蹲下身子,通常就可以看到一只大大的蝎子正守卫在自家的门口。它的尾巴卷在脊背上,螫针的尾部上挂着一滴毒液,它有力的螫钩使劲地张开,并伸出巢穴口。哎呦!这种小动物真是太可怕了,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有的蝎子并不满足于只有一个简陋的大洞,它们还会在大洞的更深处,比较隐秘的地方建造一个小房间。不过不要担心蝎子不会出来,这时只要我们利用一把小铲子,就可以轻易地把愤怒的蝎子引到明处。看到它们张牙舞爪的模样,我不禁暗笑:哈哈,终于出来了。

我用钳子小心地夹住蝎尾,把这令人可怕的小东西装进一个用硬纸折成的圆锥形口袋里,这样就确保了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我安然无恙。

在说明我是如何安置这些小动物之前,还是先让我为小朋友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蝎子的形貌特征吧。

与其他的小动物不同,蝎子的腹部不是在身体的中央,而是在尾部。蝎尾的五节棱柱就构成了蝎子的腹部,就像是一串大粒的珍珠。

蝎尾的最后一节,也就是第六节,是一个囊状的尾器,非常光滑。可别小看了这个囊状尾器,因为令我们胆寒的蝎子的毒液——虽然看起来毫无伤害,就像是水一样——就是储存在这里面的。在蝎尾的最末端长着一根弯曲而尖利的螫针,这根针还非常坚硬,利用它,可以很轻易地穿透一张硬纸板。在螫针的附近,有一个非常细小的孔,要利用放大镜才能看到。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孔,蝎子的毒液注入到被蜇的不幸者的伤口里。

可见,蝎尾是蝎子的一个很重要而且很厉害的作战武器呢。所以,不管是在行走还是休息时,蝎子通常会把尾部高高举起来,翘在脊背上面,并以此向前蜇咬被螫钩制服的对手。

蝎子的另一个非常厉害的作战武器,不用说,想必小朋友们都已经猜到了吧,那就是蝎子的螫钩。不过,这对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钩子可不只是作战武器,还是蝎子获取信息的工具。

比如,当蝎子向前行进时,会把它们伸展开来,以探测‘所遇到的事物;要和对手交锋时,它的螫钩会紧紧地抓住对手,使它不得动弹,紧接着,蝎子的螫针就会在它的脊背上面蜇刺对手。不止这些,在蝎子咀嚼食物时,螫钩还发挥着双手的功能——把食物送到嘴边。

那螫钩还有其他的用途吗?它们看起来那么强劲有力,蝎子在行走、保持平衡,或者进行一些挖掘工作的时候肯定也会用到它们吧?答案是否定的,负责这些工作的器官可不是螫钩,而是蝎子的脚。

在蝎子的脚的末端,长着一组灵活而弯曲的小爪子,在小爪子的正对面还竖着一根细小的针,就像是一根拇指一样。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副神奇的钩爪。依靠它,原本身形笨拙的蝎子可以灵活自由地在很多地方攀爬,或者在一个地方保持头朝下的姿势很长时间。

接下来我要给小朋友们介绍的是蝎子的独有器官——栉。它长在蝎脚的下面。栉的原意是“梳头用具”,而蝎子这个器官的名字就是据此而起。栉是由一长排相互紧靠着的薄片组成的,就好像我们平常使用的梳子。

至于栉的功能,解剖学家们有很多猜测,比如说是为了使异性蝎子在交配的时候能够紧靠在一起,这些我们都还不得而知,不过,我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蝎子的栉发挥了平衡器的功能。

当蝎子在我的实验室里腹部朝天、到处走动时,栉的平衡功能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当蝎子安安静静地待着的时候,它的两个栉是收起来的,紧紧地贴在肚子上一动不动。

而当蝎子在开始走动的时候,它的两个栉就分别向左右伸开了,就像雏鸟还未丰满的双翅。随着蝎子的走动,它们慢慢地摇摆着,不断地抬起又放下,这不禁让人想到还不熟练的走钢丝演员的平衡杆。总之,蝎子就是依靠它的两个栉保持身体平衡的。

蝎子一共有八只眼睛,分为八组。在蝎子那块既是头又是胸的奇怪部分的中央,长着两只大大的凸起得眼睛,因为凸起得厉害,所以看起来就像是近视眼似的。不过,它们的眼睛异常明亮,并发出凶狠的光芒。

它们的另外两组眼睛各有三只,与第一组相比很小,位于蝎嘴上方的边缘。值得注意的是,蝎子的这两组小眼睛是斜视的,即只能看到两旁的事物,对正前方的景象束手无策。

既然蝎子的眼睛又“近视”,又斜视,那么它是靠什么前进的呢?原来,像盲人一样的蝎子,是靠双手也就是它的螫钩,摸索着向前行进的。蝎子在向前行进时,把螫钩伸展开来,不断地向前探索。我曾经很多次观察到两只蝎子相遇的情景:两只蝎子前后行进,当然后面的是看不到前面的蝎子的。可是因为后面的比前面的蝎子行进得稍快了些,所以它的螫钩会突然碰触到前面的蝎子。这时可以明显看出两只蝎子都被惊吓得一哆嗦,不过大概是自知理亏吧,通常是后面的采取行动,赶紧后退,绕道而行。因为,对于蝎子那暴躁的性情和厉害的攻击手段,再也没有比它们同类之间更清楚的了,如果没有必要,它们当然谁也不想自找麻烦。

介绍了那么多关于蝎子的体貌特征了,现在来讲讲我是如何安置这些“俘虏”的吧。我既希望它们能在自然的条件下生长,又需要每天能够观察到它们,这要怎么办呢?我为这个问题着实烦恼了好久,不过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在我家的院子里为它们圈建一个“小镇”。

我相信,对于我为它们准备的这个新的住宅基地,我的“俘虏”们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这里不但很安静,每天都有温暖的阳光照射,还有它们喜欢的迷迭香灌木为它们挡风。我为“小镇”里的每一个“居民”都挖了一个浅坑,大概有几公升的容积吧。每两个蝎子的营地之间都隔开了一定的距离,免得它们之间相互发生冲突。为了让它们生活得更加舒适,我在浅坑里面还填进了它们老家那样的沙土。这样,一个蝎子的理想“小镇’’就建好了。

我把蝎子分别放到它们的营地里。这些“俘虏”们大概是在锥形纸袋里憋得太压抑了吧,刚钻出纸袋,一看到有它们家乡影子的营地,就马上钻了进去,不肯轻易出来了。

有了这个蝎子“小镇”,即使在深夜,只要有灯光,我也可以轻易观察到蝎子的一举一动了。至于食物,我是丝毫不为它们担心的,因为在这片院子里,有很多符合它们口味的野味,它们会自食其力的。

不过,要想更加全神贯注、细致地观察这些蝎子,紧靠一个圈建起来的“小镇”是不够的。我又在实验室的大桌子上建起了第二个养蝎场。这次我为蝎子搭建住所的材料是瓦罐。

我在每个瓦罐里面都装满了沙土,接着又把两片花盆的碎片半埋进土壤中。这两片碎片就像拱顶一样,成为蝎子的住所。

为了防止蝎子从瓦罐中逃脱,我特地用圆顶的网纱罩把瓦罐罩住。在罩的时候,我特别注意把网纱罩插入到罐子当中,并且一直碰触到罐底。

这样,网纱罩就被牢牢地嵌入到瓦罐中,蝎子就不会轻易地逃脱了。否则,我在观察蝎子的时候,还总要担心蝎子逃出来的后患。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我已经为它们提供了赖以居住的瓦片,不过要想住上满意的房子,还得靠蝎子自己挖掘。

辛勤的挖掘者始终很卖力地挖掘着它们的房子,尤其在有温暖的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们会干得更加起劲儿。蝎子在挖掘的时候,以它的第四对脚作为支点,而其他三对脚负责翻土。

别看蝎子的身躯看起来有些笨重,但是翻起土来还是很灵巧的,很优雅地就把土碾成细小的粉末。等挖掘到一定程度以后,蝎子就开始清扫营地了。

P3-15

序言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这部他用尽毕生心血而成的《昆虫记》,既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被世人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法布尔朴实、清新、诙谐的笔调下,大量详实而严谨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变得轻松而有趣味,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被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声、色、形、气息等多方面被描写得恰到好处,仿佛使读者亲临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昆虫记》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挥着对昆虫行为学的启蒙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自然、喜爱昆虫的读者。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特意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为亲爱的小朋友们量身打造了这套少儿版科学经典。这套彩绘本《昆虫记》共六本,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十二种昆虫,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希望小朋友们阅读此书后,可以学习到关于昆虫的正确知识,并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自己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如此,我们将不胜欣慰。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书评(媒体评论)

在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文学评论家 罗大冈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需要的是真实和真诚。

——著名作家 方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5)/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24170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