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药王孙思邈/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内容推荐

唐代伟大的医药科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以其独特的文化格局在世界上享有非同凡响的声誉。孙氏在儒、道、佛、书法上的造诣及其在医学上的巨大贡献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其隐居地——耀川药王山因此不仅蕴藏有丰富的医药和艺术文化内涵,更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打开书,将会引领您进入一个舒缓现代生活压力的休闲养生胜地……

目录

引言

一、药王孙思邈生平/1

 (一)聪慧神童,诞生乱世/1

 (二)充当学徒,改量效佳/3

 (三)为医不仕,离家隐居/4

 (四)坚持科学,斥鬼神说/7

 (五)尝百草味,食疗治疾/9

 (六)详察形候,价廉药验/11

 (七)入宫救急,太宗赐爵/13

 (八)高宗诏请,居京巡游/16

 (九)称疾请归,隐居五台/19

 (十)著书立说,辞世永垂/21

二、药王巨大贡献/27

 (一)《千金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医学百科全书/27

 (二)世界上首创医德规范第一人/31

 (三)开创妇产与儿科雏形第一人/33

 (四)世界上记录治疗脚气等病第一人/34

 (五)开我国古代全面系统论述毒理学之先河/37

 (六)首创阿是穴、指寸法等,丰富发展针灸术/39

 (七)导尿术超前列,世界水平影响远/41

 (八)世界上首创磁疗法第一人/42

 (九)世界历史上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者/43

 (十)开创我国美容护肤新风第一人/45

 (十一)开创中外医学结合的新篇章/46

 (十二)世界上最系统的性科学研究者,49

 (十三)老年保健医学形成体系之第一人/56

 (十四)中药由野生到种植,率先详述药物贮藏及功效分类者/57

三、药王文化追踪/6l

 (一)孙思邈与儒/61

 (二)孙思邈与道/67

 (三)孙思邈与佛/75

 (四)孙思邈与书法/80

 (五)孙思邈敕封印章/82

四、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87

 (一)养生大旨德为首/87

 (二)护“三宝”身心健康/92

 (三)记“三戒”排除“五难”/97

 (四)养生秘妙“十大”要/100

 (五)饮食调理有常节/109

 (六)动静之中求长寿/113

 (七)居处环境择佳地/116

 (八)日常保健十四法/120

五、千年名胜——药王山/133

 (一)自然环境/135

 (二)古迹胜览/140

 (三)重点石刻/150

 (四)“二月二”古会/163

后记/168

试读章节

(一)聪慧神童。诞生乱世

药王孙思邈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在今耀州孙家原村东,名为“旧堡子”的古城堡遗址诞生。他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于唐永淳元年(682)农历二月十五日逝世,享年141岁。《长安志》载:“磬玉山下,有真人故宅。”乔世宁《耀州志》称:“孙家塬即真人籍里,在太玄洞东北八里。”

孙思邈诞生时的西魏,正是南北朝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之际。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应该说一个“乱”字。长安及其关中附近地区又是全国乱得最厉害的地区。长安和关中发生了无数历史事件。古都长安始终处于战乱的中心。南北长期分裂后,隋、唐统一,封建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从民族大融合过渡到繁荣的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隋、唐两代奠定了基础。所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是古代中国跃上又一个高峰的前奏。

孙思邈出生于地处黄土高原的农民家庭,周围深沟大山,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土地贫瘠,水缺原高,百姓困苦,旱枯干涸,靠天吃饭,缺医少药。

幼儿时期孙思邈是“夙婴沉疾、早缠旭瘵”,“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饱尝了疾病折磨之苦。每当他面黄肌瘦、病疾在身时,母亲总是日夜守护,给他熬药喂药。父亲背着他翻沟过岭去找医生。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支付不起医药费用,只好变卖家产。看到家里因自己的病痛,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困难,心里很难过。加之动荡的社会,频繁的战乱不知使多少贫苦人家得病受伤后,因缺医少药而送命啊!幼年的病痛,家庭的困难,百姓的痛苦,周围的环境,使孙思邈从小就认识到疾病对人的危害,渐渐萌发了学医的愿望。

孙思邈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他在离家较远的私塾土窑洞里上学,不仅在课堂上用心听讲,还经常苦读于一棵槐树之下,刻苦用功,融通诸子百家,善言庄老,兼好释(佛)典,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西魏大将军独孤信“美容仪,善骑射”,年轻时有美称为“独孤郎”,曾任大都督、柱国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在关中等地活动了许多年。孙思邈15岁时因聪颖过人,在乡-里颇有影响,独孤信将军借机会见孙思邈。通过问答,独孤信见其见解独特,才思敏捷,敢于批评朝政,深为其天资和才华而感慨,赞叹道:“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二)充当学徒.改量效佳

孙思邈行医出名后,仍觉得自己在某些医术上不如别人。为了在医药学上有更深的造诣,便改名换姓,到美原县城(现属富平县所辖)的一家药铺当了坐堂名医配药的徒弟。

有一天,一个员外带领女儿前来就诊,说女儿肚子阵阵发疼。经过医生诊断,是肚子里有虫作怪,便给开了一剂打虫药。孙思邈接过药方一看,深思了片刻说道:“先生,您开的药量小了些,恐怕把虫打不下来!”医生一听,觉得他在员外面前伤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拍着桌子怒喝道:“我行医几十年,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快去抓药要紧,懂得什么?”

员外女儿服药之后,肚子不疼了。员外十分高兴,对坐堂医生一面夸奖,一面拿出银两酬谢。坐堂医生也沾沾自喜。不料员外女儿好了一时三刻,肚子疼痛又起,反而比原来疼得更加厉害。

员外见状大吃一惊,立即到药铺沉着脸问医生:“怎么回事,还越治越厉害了?”这时坐堂医生忽然想起徒弟抓药时所说的话,于是连忙将孙思邈叫出来,问了原因。孙思邈说道:“从员外女儿病情来看,她肚子里虫量较多,但先生开的药却仅能将虫毒晕,而不能毒死。员外女儿服药后暂时不疼了,那是因为虫被毒晕了,可过了一会儿虫醒过来,便更凶狂地活动,因此员外女儿肚子疼得就比以前厉害了。”坐堂名医一听心服口服。为了应对眼前局面,便很快按照徒弟的意见重新调配了药剂。员外女儿服后,果然一会儿肚子不疼了,病痛彻底治好了。

经过这件事后,坐堂名医仔细回想,感到徒弟见解不凡,想必是个懂医之人。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孙思邈便道出了真实姓名。坐堂名医听后大吃一惊,起身便向孙思邈拜礼道:“唉呀!原来您就是我久仰的孙先生,在下有眼无珠,多有冒犯,还请孙先生见谅。今后就请孙先生坐堂就诊,我还得多多请教呢!”孙思邈忙说:“我是久闻先生大名,特向先生学习来的!”坐堂名医听后惭愧不已。P1-4

序言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

20世纪后半叶,中国传统医学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从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创新与发展,在医史研究领域,也就是古代医学的卓越创造与发明得以重新放出光辉,为中华民族文明史增添了新的光彩,这当中有不少是与孙思邈的贡献密切相关的。这些成果无论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中医养生学的教授学徒,医学科学研究,以及对广泛疾病医疗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孙思邈学术思想、学术著作、学术成就的研究与继承发扬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孙思邈在国内外医学界的知名度都进一步被扩大了,为更广泛的学者们及人民群众所关注。孙思邈正在恢复着他本应享有的声誉,与此同时,人们对他的出生地,从事学术研究、撰写著作、隐居生活之故处——五台山,也日益关注,以此而改名为药王山。国内外学者、卫生官员不断亲自往拜者日渐增多。

传统的纪念活动更是年年隆重,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从中学习孙氏的伦理思想美德,吸取孙氏的学术思想成就,借鉴孙氏成功的经验等等。我研究孙思邈屈指已四十五年有余,组织全国性纪念活动与学术会议也已多次。指导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考察先后近十次,还与国际朋友合作考察、研究药王山、孙思邈者数次,深知孙氏与其隐居地药王山,不但蕴藏着丰富的学问,还是畅心怡志、修身养性的美好去处。近知药王山博物馆前馆长张世英先生,正在编撰一本《药王孙思邈》的书,深感选题和现实急需。张世英先生有关著作出版已很多,且各具特色。他生在耀县,多年工作在药王山,对民间流传有关孙氏的医疗故事掌握甚丰,又对药王山一草一木,一碑一石,一建一屋,无不成竹在胸,由他完成《药王孙思邈》一书之编撰,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他约我为该书撰一序言,我虽考虑自己能否写好,但还是欣然答应了。仅此,希望通过该书之出版使中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中国医药名山——药王山,为更多的国内外学者、人群所了解所熟知。

李经纬

后记

人生就是奋斗!马不扬鞭自奋蹄。《孙思邈与药王山》书稿,因经济等诸问题,撂置案头达5年之久未能出版,但也有好处,删删改改,修修添添,不断力求客观、准确、完善。今三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审阅确定出版系列丛书。故以孙思邈之部分内容为主体,在原稿基础上增加研究新成果,命名本书为《药王孙思邈》。可谓:

榴迎槐茂斋寒轩,药王大殿西为家:

台台而上小孤院,坐北庙古置三间。

宫墙沧桑风雨映,青灯黄卷济生灵:

甸甸情恋居神山,岁岁笙鼓拜药王。

余于药王山工作与居家近30年,现即将花甲之年,更为之艰辛,更为之困惑。是的,探索研究孙思邈以来,发表各种文稿、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册),参与合编各种书籍10余部(册)。可是夫人和子女们都让止笔,以保重身体,安度晚年,然而,我手中的笔虽已陈旧、损伤、残破,却可好使,得心应手,止而不住,也许是习惯了,活得就这么执着0B?

在药王孙思邈与药王山的恩泽和荫护下,余天天历经着社会的往来,每每体味着风雨的浴袭,常常咀嚼着人生的甘苦,尤其耳闻与目睹着人们对药王的至诚至敬、顶礼膜拜的真情,任凭什么官宦仕豪,富贵文墨,侨夷洋人,大款老板,劳苦大众,或口袋羞涩者,节衣缩食者,忍饥受寒者,甚或乞讨要饭者……但他们在药王面前好歹总得有所尊崇、有所虔诚、有所表示。难道余能对药王不遐思、不动情、不感慨吗?

药王——孙思邈,这个名字在历朝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永远闪耀,难怪纪念他的祠庙遍及大江南北,国邻外邦。据余不完全统计达190余处。他始终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一通盖世绝伦的丰碑,平凡而亲切,崇高而伟大!药王山就是因孙思邈而得名,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和药王山负责人的筹划谋思,认真保护、加强管理,使药王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孙思邈的医德、医术、医风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和史家的不懈努力,通过学术交流已进一步推向世界,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也热衷于研究孙思邈,使我深感欣慰。

《药王孙思邈》一书,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并把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纳入其内。本书有着自己的辛勤、情感、寄托。贵在:发思古之幽情,振今日之雄风!

本书承蒙著名医史学家、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国内外博士生导师李经纬先生作序,原耀县人民政府常务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外号为“文物县长”的常志诚先生,在主管药王山期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并审阅了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铜川市美术协会副主席张文顺先生为本书插图,大为增色。承蒙药王山管理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文物管理科副科长杜灵帕同志对书稿作了校对,我的儿子张国强多次打印修订,辛苦往返,药王山研究所曹建华同志再次为补充内容作了修订,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三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及其关心和关注药王孙思邈文化的国内外的朋友和广大读者在此均表示深切的感谢!

张世英

2006年3月15日终稿于华原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药王孙思邈/画说汉唐文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世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60735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2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