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文斌任编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三辑,由绍兴文理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筹办,并计划每年出版一至两辑。第三辑的编排仍然延续了前两辑的体例,分设了“学术视野”、“比较之窗”、“史海钩沉”、“理论阐释”、“文本解读”、“研究之研究”等栏目。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一辑我们增设了“对话与访谈”栏目,替代了第二辑中的“学术争鸣”栏目。
| 图书 |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3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朱文斌任编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三辑,由绍兴文理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筹办,并计划每年出版一至两辑。第三辑的编排仍然延续了前两辑的体例,分设了“学术视野”、“比较之窗”、“史海钩沉”、“理论阐释”、“文本解读”、“研究之研究”等栏目。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一辑我们增设了“对话与访谈”栏目,替代了第二辑中的“学术争鸣”栏目。 目录 学术视野 “台湾文学”关键词 网络之城与幻魅想象 ——论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文学中的后现代城市主题 关于纽约华文文学两则 比较之窗 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之辨 ——关于华文文学研究转向华人文学的反思 领略庄严体认孤独 ——论陈映真对王安忆的影响 印尼华文文学中的异族叙事模式 文本解读 留学生文学的新开拓 ——论郁秀《太阳鸟》的文化特质 “和而不同”的双音合奏 ——《千山外,水长流》的文化构想 现代生存的母性观照 ——试论旅荷女作家林湄新作《天望》 论马华小说家商晚筠的本土/家乡镜像书写 《支那崽》人物形象意义新探 从“爱”的角度诠释 ——欧阳子心理小说谈 汉家丹青绘蓬瀛 ——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散文随笔集《日本虫子·日本人》 探微 同情的真谛 ——解读白先勇的《Danny Boy》 痛感与悲感的交响 ——论白先勇散文的伤悼美 颓废而绝望之美 ——浅谈白先勇笔下的另类女子 汪洋洒落的旅程 ——庄伟杰其人其诗其文解读 我行我素我在我思 ——庄伟杰诗歌创作试论 探魅与沉思:域外华文的真相 ——对《智性的舞蹈》文本的一种解读 理论阐释 文化身份:历史天空下的异域之思: 文化现场、南洋想象与主体间性的介入 ——以朱崇科的马华文学“本土性”研究为例 新华纪游文学的现代意义 中国经验与多重困境 ——论新时期东南亚华文诗歌的发展 史海钩沉 近年印尼华文文学的两次文艺论争 “中国-南洋”双重关注下的早期新马华文小说 研究之研究 20世纪美洲其他国家华文文学研究综述 马华“新生代”创作研究述评 对话与访谈 为诗歌寻找表达 ——网络时代诗歌命运五人谈 写作是一种翱翔 ——访谈澳华诗人庄伟杰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3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文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0247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30 |
| 宽 | 172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