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实战社交兵法88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特点是把做人之道与社交兵法巧妙结合起来,较为全面地考察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可塑性。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悟出一些真正的道理,从而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内容推荐

社会既是舞台,又是战场,社交则是世上最难以解说的事情,但它又常常缠绕人心,令人欲罢不能。其实,社交就是磨炼人、考验人的战场,聪明的人总能打胜这场仗,因为他们懂得看透人心,能够巧用交际的技巧和策略。然而,社交的智慧和本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若能悟出其中精妙,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目录

前言

兵法一 平衡通达的处世社交兵法

 1.诚信战术: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

 2.变通战术:在逆境中学会变通

 3.进退战术:掌握以退为进的处世原则

 4.中庸战术:做人不要太偏激

 5.贴金战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抬高自己的身价

 6.距离战术:拿捏最佳的空间距离

 7.避逆战术: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8.细节战术:在细枝末节处体现你的修养

 9.搭台战术:给自己搭台唱戏

 10.效仿战术:学会效仿他人

 11.空间战术:留一点空间给别人

 12.肯定战术:学会说“你是对的”

 13.寒暄战术:巧妙寒暄,打开局面

 14.通情战术:情通才能理达

兵法二 圆熟变通的交友社交兵法

 1.防危战术:如何防止结交“危险的关系”

 2.得道战术:如何让自己被他人接纳与认可

 3.侠义战术:侠义相交,让你的朋友遍天下

 4.患难战术:在患难中见真情

 5.藏锋战术:在人际交往中藏起你的锋芒

 6.亲贤战术:人际交往中的“品牌效应”

 7.识人战术:不可深交的五类人

 8.圆熟战术:做人要老成不要世故

 9.忘却战术:忘却也是一种交际术

 10.算账战术:好朋友也要“明算账”

 11.抬高战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抬高别人

 12.机会战术:创造机会结交朋友

 13.换位战术:换个位置想问题

 14.口才战术:好口才赢得好人缘

 15.真情战术:言真意切结知己

 16.攀附战术:“攀龙附凤”结贵人

 17.破墙战术:破除阻碍人际交往的“无形墙”

兵法三 左右逢源的应上社交兵法

 1.洞察战术:在上司面前学会察言观色

 2.巧言战术:上司面前“巧”说话

 3.装傻战术:学会在上司面前“装傻”

 4.平和战术:把握和上司说话的分寸

 5.柔弱战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处世绝学

 6.沟通战术:主动沟通,把自己变成上司的“心腹”

 7.借光战术:巧借“贵人”成事

 8.揣心战术:看清上司的意图

 9.糊涂战术:以“假糊涂”应付“真糊涂”——识别四种糊涂上司

 10.浓淡战术:老板也可以成为知己

 11.抬轿战术:学会给上司抬软轿——“恭维”上司要巧

兵法四 纵横捭阖的言辩社交兵法

 1.激将战术:用激将法说服他人

 2.沉默战术:学会适时沉默

 3.深浅战术:把握好说话深浅的分寸

 4.模糊战术:模糊表态不留话柄

 5.恭维战术:恭维话要说得“巧”

 6.唱和战术:“一唱一和”的谈判术

 7.道歉战术:掌握好道歉的门道

 8.借言战术: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9.称呼战术:称呼中的大学问

 10.驳辩战术:如何破斥诡辩

 11.言谈战术:不做让人厌恶的说话者

兵法五 机巧权变的应变社交兵法

 1.全半战术:“盛求全,衰求半”的处世心态

 2.隐忍战术:“忍”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3.伸缩战术: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人中之龙的处世态度

 4.自制战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5.解误战术:遇到误解巧“解”误

 6.灵变战术:重承诺更要会变通

 7.潜修战术:做一个内在的赢家

 8.机变战术:随机应变出妙招

 9.绕弯战术:拐弯抹角好办事

 10.变色战术:与环境一起变色

 11.自嘲战术:调侃自嘲化尴尬

 12.脱窘战术:巧说妙语脱窘境

 13.巧变战术:智者处变而不惊

兵法六 攻守兼备的御“敌”社交兵法

 l. 御变战术:提防小人的“变脸”

 2. 蒙蔽战术:虚而实之“放烟雾”

 3. 对手战术:不做对头做对手

 4. 把柄战术:抓住对手的“把柄”

 5. 迷惑战术:“声东击西”的应对之道

 6. 探查战术:探查心理,方能争得主动

 7. 双面战术:黑脸开场,红脸收场

 8. 反黑战术:让“黑状”无用武之地

 9. 侧击战术:正面进攻不如旁敲侧击

 10. 反诘战术:让取笑者自取其辱

 11. 制敌战术:学会先发制人

 12. 返攻战术:逆向思维反守为攻

 

兵法七 以情御心的收心社交兵法

 1. 仁信战术:仁义理智信,一个都不能少

 2. 积情战术:为自己积累“人情账”

 3.送情战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4.施恩战术:以滴水之恩,获得涌泉之报

 5.人情战术:分清情况,再送人情

 6.恩威战术:恩威并施,做个让下属心悦诚服的上司

 7.面子战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

 8.微笑战术:用微笑打动人心

 9.仁德战术:以德服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10.赞美战术:真诚赞美,让人如沐春风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修养源远而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说文》、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诚,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二义,一是本体特性之义,二是德性之义。

其一,诚是一个表述宇宙本体特性的哲学范畴。《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朱熹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可见,诚就是实际有、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意思。自然宇宙是物质性的,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自从宇宙形成之后,它就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和节拍运动、变化和发展,人们承认它是那样,人们不承认它还是那样。实有就是天道的最基本和最根本的特点。

其二,诚是一个表述人的基本德性和精神状态的道德范畴。《礼记·中庸》云:“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指向不再是宇宙自然界而是人本身。

古人认为,天道的本质特性是诚,是实有,人是天地的产物,因而人在德性上也保存了天道的本质特征,但没有达到天然具足的程度。人作为万物之灵,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本质及其不足,并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培育诚的德性,并把它发扬光大。作为传统道德范畴,诚是个体德性和精神的内在实有。其含义有三:其一,诚是与天道本质特点密切相联系的人的真诚无妄的德性;其二,诚是人的自我统一性,是身心内外的合一不二;其三,诚是诚敬严肃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人的内在实有的德性,总是要通过人的外在言行表现出来。某人的言行就构成了其他人对某人具有多少诚的德性的了解、判断和评价的依据。然而,某一个人的言行常常不能完全地表现一个人内在德性的实有。其他人受自身言行习惯的局限和对某人言行了解程度的局限,常常不能对他人的德性做出恰当的评价。真正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有多少“诚”德性的人,是某人自己及对其有深刻了解的“知音”。

自然界没有主观意志,因而不存在什么“假相”;人类有主观意识,故而有虚伪和谎言。在道德领域,与“诚”相对的是“伪”。所谓“伪”,就是没有内在德性的实有而伪装成有。“伪”是对他人的欺骗,比“无”更坏,因此,人们常常说“真小人”比“伪君子”还更可爱一些。

信,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是言谈的诚实性,言由心出,表里一致。“信”字原本讲的是人在神面前祷告和盟誓的诚实不欺之语。古人认为,神灵具有人所不可企及的智慧和能力:人在神面前只能老老实实,否则必有灾祸降临。《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典型地表现了春秋时期人的“信”观念。郑伯就是郑庄公,从其出生的第一天起,他的母亲就不喜欢他。其父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母背地里支持其弟太叔段谋反篡位。郑庄公早有准备,击败其弟,囚禁其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誓不相见”。不久,郑庄公回心转意,对母亲很是想念。但是,那个“不到黄泉,誓不相见”的信誓,决定了母子二人今生今世是不可能再相聚了。后来,一个叫颖考叔的人给黯然伤神的郑庄公出了一个主意:掘井见黄泉,母子隧中相见。郑庄公母子因此才得以团圆。郑庄公之所以信守誓言,就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人类对于鬼神的畏惧。这种对于鬼神讲 信的行为方式运用到人际关系之中,讲求人际之间的言而有信, 也就是人际信用伦理。

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因此,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千百年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对于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干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常常自己给自己鼓劲,使自己集中精力,使自我内部统一起来,这就是一种诚的功夫。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诚,也就没有一个内在统一的自我,其心灵是涣散的,外部表情也是散漫的,对外部信息的感应是浅淡的。这样一种心灵状态,做事不可能做得漂亮,修德不可能有效果,与人相处不可能交成好朋友。《中庸》所说“不诚无物”就是这个意思。

人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总要与他人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行来进行的。成于中必显于外。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一个人能够长期地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世,就会形成诚信的人格。具有诚信人格的人,就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赖。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

一个人诚信与否,是以行为和时间来检验的。孔子曾讲,“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诚信故而也相信别人的诚信。然而,人并不都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有的人自以为很高明,认为人都很好欺骗,故而长于言而短于行。但是,人毕竟是不能靠欺骗生活的,当其欺骗的把戏被人们普遍知晓的时候,这种人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可行欺骗的环境。小时候常听的《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某些人欠缺诚信的美德,却不思考如何实际地约束自己、提高诚信度,而是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伪装诚信。《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隐蔽的地方,在微小的地方,常常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真正的面目。即使伪装得再高明,总是会露出破绽和马脚的。只有表里一致的人,才没有破绽。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内在德性诚实的人一般都从来不表白自己的诚实,而惯于说谎的人总是诚恳地向人表白自己说的不是谎话;诚实的人总觉得人人说的都是实话,不诚实的人总觉得别人都不诚实;厚道的人常常认为人人都厚道,工于心计的人常常认为人人都工于心计。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不需费很大的气力就可以通过言谈洞察一个人的德性。

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共同要求。与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诚信。然而,正常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则需要双方或多方都讲诚信。“信”字还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双方当面说一套,背后搞另一套,友好的关系不可能得到维持,两人更不能成为朋友。彼此以诚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动摇,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诚信。

值得指出的是,诚信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每个人都不可须臾而离,但这并非绝对。诚信是一个基础性的道德,它需 要以正义的道德原则来统帅。一个人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以义为原则;义所当为则勇往直前,义所不当为则退避三舍。一个公务员把关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机密很“诚信”地告诉敌人,一个银行职员很“诚信”地把银行保险柜的密码告诉抢劫者,这不是愚蠢便是白痴。这种小人之信是不能提倡的。孟子曾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对于一个病人膏盲的人,你不必告诉他实际的病情;对于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你不必告诉他不该知道的秘密。从大义出发,该说实话的时候说实话,不能说实话的时候保持沉默,这并不妨碍个人诚信的品格。

先秦时期,商鞅为了变法,而“立木取信”。三国时诸葛亮为了让众将信服于军法的权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虽然主观上极不情愿,但还是要在用人之际“挥泪斩马稷”。曾国藩曾经有所感慨地说:“天地之所以不停止,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之所以高大长久,都是诚来体现的。”所以诚就是最真,最真就能达到最美,最美就能达到最善,这样便是天地的大德。P2-6

序言

并非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才需要社交“兵法”,在当今社会中,芸芸众生、平民百姓也离不开社交“兵法”,举凡处世交往、安身立命、成家立业,一切的一切,早已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可以搞定,也不能仅靠匹夫之勇就能够摆平。若要人生胜利,就必须使用社交“兵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朋友遍天下,受人尊重,人气指数居高不下;有的人左右逢敌,四面楚歌,处处被动。说到底.这就是一个能否深谙社交艺术和处世谋略的问题。为人处世,不可过分阴险狡诈,若与人共事处处让他人吃亏,自己占尽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无人与之为友;反之,过分刚毅正直,惟我独尊,过于固执,也将被人敬而远之,成为“孤家寡人”。

社交不是一件简单的你来我往的事情,而是本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的一门综合性智能活动。也许你对此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去琢磨去深究,考虑得如此复杂,不是太累人吗?如果你这样想,请恕我们直言,你在社交的阵地上还是一个不知深浅的新人,或者说,还没有在这方面受阻。你学会社交,将有利于做人之道;反过来讲,你要学会做人,必须精于社交,做人与社交的关系就是这么一目了然!

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各有其性,自然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做人观念,有的坦荡,有的偏狭,有的豁达,有的固执,这样就形成了特殊的“社交兵法”。

做人与社交的微妙关系,正在于这种可说与不可说的感觉之中。的确,人生的成功之道有许多,存在着“非此即彼”的现象。遗憾的是,不能够仅仅选择其中之一来作为自己的成功之道。有人曾经做过统计:社交兵法在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大约占四分之一,’可见其作用之大。

有些人认为,除了社交的神秘性外,世上没有什么难题。这句话,虽然略显绝对,但也同时说明了大家应当把社交提到日程上,防止出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现象。

做人办事根本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来,而是要在人际关系中练出一身真功夫,一则把自己变成“精明人”,二则把自己变成“实战者”。兵法可用于战场,也可用于商场,更可用于交际场。一个人若能像决策高手一样,把各种战术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那么,他就一定会进退自如,减少人生的各种阻力。故社交兵法为人生必修、必精之大课。

本书的特点是把做人之道与社交兵法巧妙结合起来,较为全面地考察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可塑性。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悟出一些真正的道理,从而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美] 戴尔·卡耐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实战社交兵法8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76604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1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