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说万事万物由来全集(超值铂金版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闻君和金波主编的《细说万事万物由来全集》内容介绍:掌握世界知识,了解万事万物之源,既是好奇心的驱使,也是普及知识、增长才干的需要。当我们懂得了宇宙和地球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电和各类电器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饺子和其他美食佳肴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政党和国家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各种事物的由来……我们的视野是否因此开阔、知识结构是否因此丰富、思想是否因此得以启迪、智慧之门是否因此洞开,并进一步激发自己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内容推荐

闻君和金波主编的《细说万事万物由来全集》包容万事万物,内容涉及生活领域、民俗领域、人文领域、科技领域、军事领域等方方面面,力图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简洁的文字,全面囊括与人们生活有关的万事万物的精彩历史。《细说万事万物由来全集》让你一册在手,尽知万事万物的来龙去脉,在轻松品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洞悉妙趣横生的事物本源,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掩卷沉思,自然带给你沉甸甸的收获!

目录

生活·娱乐篇

饮食·卫生篇

民俗·节日篇

文化·艺术篇

政治·经济篇

科技·教育篇

天文·地理篇

军事·体育篇

邮政·交通篇

试读章节

筷子的由来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人们不得不借助一些草茎木棍,筷子便因此诞生了。《史记·宋微子世家》中有“纣始为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代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用筷子的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餐叉的由来

餐叉是西餐用具,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还在古代亚述国和古埃及时期,餐叉就作为一件主要餐具被广泛应用,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有关于餐叉的记载。不过,随着异国的入侵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这件厨房用具逐渐被人们忘却了。然而,在拜占庭帝国,它却被保留了下来,并在几个世纪以后从这里重新传到整个欧洲大陆。威尼斯教会作家皮埃特罗·达米安尼于11世纪初在提及餐叉时说,这种奇妙而华美的餐具是由一个嫁给威尼斯首领的拜占庭公主带到威尼斯来的。达米安尼在许多奇怪的物品中发现了“几把将食物送进口中的小叉子”。

据推测,在俄罗斯土地上出现拜占庭餐叉是10世纪的事情。从13世纪起,餐叉一词越来越经常地在欧洲各国君主、富豪家庭用具清单中被提到。14世纪下半叶,法国王室的宫廷用具清单最先出现这个名称。15世纪末,餐叉传播到意大利和德国,17世纪下半叶传播到英国,而在西班牙出现餐叉则是20世纪的事情。首批新式欧洲餐叉为金、银质,两至三齿,又把用同质金属或象牙、水晶制成。开始时主要用它食用水果,而其他食品则仍是以手代劳。后来,餐叉才在西餐中得以广泛使用。

餐巾的由来

餐巾,古今中外都有。我国古代就有原始的餐巾。《周礼·天官·幂人》中有用巾覆盖食物的记录。《周礼·天官·冢宰》中也有“幂人”之说,即专管王室日用巾幂的职官,当时一个幂人掌管30多人,其中“阉”(被行宫刑的男奴)1人,女“幂”(制、裁巾幂的女奴)10人,“奚”(奚族奴隶)20人。他们都是在王宫中专管罩护食物的工作。由此可见,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用毛巾覆盖食物,这种毛巾,也可算得上世界上最古老的餐巾。

到了清代,皇帝吃饭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称为“怀拦”的餐巾,这种绣有福寿吉祥图案的餐巾是用明黄(皇帝御用的颜色)绸缎绣制而成,它的一角还有扣袢,便于用餐时套在衣扣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巾,比一般的西方餐巾要华贵得多,而且使用也方便。

在西方,餐巾的出现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在15—16世纪的英国,因为还没有发明剃须刀,男人们都留着大胡子。当时也没有发明刀叉,男人们采用手抓肉食的方法吃东西,这就很容易把胡子弄脏,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扯起衣襟往嘴上擦。家庭妇女们见到这种既不卫生又失大雅的动作后,就想了个办法——在男人的脖子下挂块布巾,这就是最初的餐巾。由于这种大块的餐巾使用时显得过于累赘,英国伦敦有一名裁缝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就是将餐巾裁成一块块的小方块,使用时挺方便,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宴席上用的餐巾。

牙签的由来

早在几千年前,牙签便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曾有个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加尔亚地区的一座古城遗址里发掘出一副金制牙签,据考证,这是5000年前遗留下来的古物。

古希腊人使用的牙签,是用乳香木制成的。自从古罗马帝国纵横欧亚大陆以来,古希腊人使用木制牙签的习惯也传到古罗马。古罗马人每年都要从希腊输人大量的乳香木来制作牙签。

中世纪时,欧洲封建国家的王室和贵族的生活日趋奢华、糜烂,牙签也随之由木制品升为黄金制品。当时的宫廷显贵和一般的贵族、骑士,人人都要用金制的链子系上一枚金制的牙签挂在脖子上,以显示其排场,殊不知,很多人却因使用这种牙签而得了牙周炎。

当今的欧洲国家已不再盛行这种金制牙签,全部改为木制,而且也不必再挂在脖子上。有趣的是,在意大利的餐馆和酒吧,即使你不进餐,仅仅是喝上两杯开胃酒或其他饮料,侍者也会给你提供牙签。因为意大利人对橄榄极为偏爱,经常嚼食,吃完橄榄后,就非得用牙签不可了。

牙膏的由来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牙膏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刷牙主要用牙粉。由于风俗不同,各国配制牙粉的原料也不一样。中国人多用中草药和盐研磨成的牙粉,例如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一书中就有“清旦用盐刷牙无齿疾”的记载。在古罗马,人们则把浮石(碳酸钙)磨成粉,用毛刷蘸来刷牙。

早期的牙膏,是用白垩土和肥皂做成的。汁浆很稠,装在一只铁盒里,用时将牙刷往膏面上擦拭,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用后口腔留有一股油腻味,很不舒服。19世纪末期,市场上出现了管装牙膏,这种牙膏汁浆稀了一些,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但因仍用上述原料做成,口腔不适的缺点并无多大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用工业的复苏,牙膏制作中开始用硫酸氢钙代替白垩土,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代替肥皂,牙膏的泡沫性能增进洁齿效果,令人不适的气味也消除了。紧接着,又出现了洁齿和防牙病结合起来的第一代药物牙膏。20世纪60年代后,含氟化物的牙膏也大量出现。至此,牙膏生产就由普通洁齿向洁齿、防治牙病的药物牙膏转变,牙膏的性能也大大提高了。

牙刷的由来

牙刷的称谓,最早见于元代,郭玉诗中有云:“南洲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说明在元代牙刷就已经在上层社会中使用。而在下层社会,人们还是多用柳枝作为揩齿工具。当时刷牙所用的药物主要是盐,有时还加几味草药,研成末,调为揩齿粉。从距1000多年前的辽代古墓中出土的两把古代骨制牙刷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最早的牙刷,比欧洲的牙刷至少早出现600年。P3-4

序言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只有数千年。而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已存在了40多亿年,宇宙的历史则更有150亿年之久。历史在浩瀚的时空里推进,万物在宇宙兴替中生灭。当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许多千奇百怪的事物已然存在。当许多谜团尚不能为人们所破解时,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事物又不断涌现,继续成为后来人的不解之谜。当一个新生儿呱呱落地后,睁眼一看,满世界花花绿绿,天上有飞的,地上有跑的,手里有玩具,口里有美食……爱动脑的天性会使他们产生无数好奇和问号:这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这种求知的天性会继续激发他们探寻万事万物之源。

然而,世界是庞大的,知识是无限的。人只有一个脑袋,只有几十年的光阴,我们穷其一生,也只可能掌握一门或数门专科知识,而其他更广博的知识,或许只能略知皮毛,甚至一无所知,更何况还有至今未解之谜呢?

掌握世界知识,了解万事万物之源,既是好奇心的驱使,也是普及知识、增长才干的需要。当我们懂得了宇宙和地球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电和各类电器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饺子和其他美食佳肴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政党和国家的由来,当我们懂得了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各种事物的由来……我们的视野是否因此开阔、知识结构是否因此丰富、思想是否因此得以启迪、智慧之门是否因此洞开,并进一步激发自己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呢?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本书包容万事万物,内容涉及生活领域、民俗领域、人文领域、科技领域、军事领域等方方面面,力图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简洁的文字,全面囊括与人们生活有关的万事万物的精彩历史。让你一册在手,尽知万事万物的来龙去脉,在轻松品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洞悉妙趣横生的事物本源,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掩卷沉思,自然带给你沉甸甸的收获!

探索事物的由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对某些事物的来源,存在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伪存真、认真勘证,力求这些“由来”更科学、更准确,经得起检验。即使这样,仍然难免以讹传讹,由于资料来源广泛,难以一一核查处理,请读者在学习时参考,对本书的疏漏之处,亦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谨向有关整理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说万事万物由来全集(超值铂金版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君//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016701
开本 10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7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8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5
19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