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会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之一。主要介绍了上古教育制度之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汉以后各朝教育之沿革、新旧教育之过渡时代、新教育制度之设立、民国时代所建之新教育、现今国民教育之重要问题等内容。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言

第一编 上古教育制度之起源

 一 教育之发端

 二 创设考试制度

 三 建立学官

 四 最初之大小学校

 五 学校之课程

 六 上古之教育法

 七 上古之教育宗旨

第二编 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

 一 名称、地位及学校之性质

 二 学校之课程

 三 男子准则

 四 女子准则

 五 教育法

 六 入学考试、学业考试及升学之法

 七 入学年龄、学期及学年

 八 教育官

 九 学校数

 十 教育行政法

 十一 选举

 十二 上古教育制度衰颓期及其变迁期

第三编 汉以后各朝教育之沿革

 一 汉朝教育之状况

 二 汉唐间教育之状况

 三 唐朝教育之状况

 四 宋朝教育之状况

 五 元朝教育之状况

 六 明朝教育之状况

 七 清朝教育之状况

第四编 新旧教育之过渡时代

 一 近世学校之发轫

 二 初变科举制度

 三 派赴西洋游学

 四 中日战争之影响于新教育

 五 张之洞之《劝学篇》与其兴学议

 六 戊戌变政及其反动力

 七 拳匪变乱与日俄战争之促进新教育进步

 八 给新学毕业生以科举功名

 九 革新旧式学校

 十 对于留学生之新计划

 十一 第一次所颁布之新学校制度

 十二 废除科举

第五编 新教育制度之设立

 一 京师教育官制

 二 宣布教育宗旨

 三 颁行教育官制章程及法令

 四 调查全国教育状况

 五 预备立宪时代学部之分年筹备教育单

 六 视学官章程

 七 第一次中央教育会

 八 地方教育官制

 九 派遣留学生监督

 十 分文官考试与教育考试为二途

 十一 学校组织之变迁及其进步

 十二 管理教科书

 十三 清末教育之状况

第六编 民国时代所建之新教育

 一 辛亥革命之影响及于教育

 二 临时政府之暂行教育政策

 三 设立临时教育会议

 四 教育新宗旨之公布

 五 重订教育官制

 六 民国各种学校组织法

 七 新学校课程

 八 新规程之公布

第七编 现今国民教育之重要问题

 一 教会教育与公共教育制度之关系

 二 教育与道德之养成

 三 学校训练与行政

 四 教育制度中之财政问题

 五 普及教育

 六 教员之养成

 七 教育之关系生活

第八编 撮要与结论

 一 教育与国民之进步

 二 教育与政治生涯

 三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四 学校课程

 五 教育法

 六 女子之教育

 七 教员之养成

 八 教育之概观

附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秉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46901
开本 32开
页数 1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2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3
13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