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
内容
编辑推荐

华尔街“固若金汤”的金融大坝溃于次贷之“蚁穴”,呈几何级放大的连环冲击波将蒸发至少50万亿美元世界财富,面对次贷危机冲击,中国的内忧大于外患,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出牌选择,拯救中国房市、股市的建言。

本书客观、深刻地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及其对全球经济冲击的经济学原理,以及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不可小视,书中对中国如何应对次贷危机,提振股市,调节房市,防范金融风险,化“危”为“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书稿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知识性强,通俗易懂,可以成为当前金融界、企业界和经济部门深入了解次贷危机的参考读物,同时也不失为一部时效性很强的大众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信息失真将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因为它容易使学界和管理层号错“脉”、开错“药方”。如前所述,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经济体量庞大使现代经济系统性风险增大,更需要科学调控,否则,调控系统的任何偏差,都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失误。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科学决策,科学地调控经济,而这要基于对整体经济走势的科学研判。几个月前,管理层的主要调控方向是防止全面通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央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胀发挥了作用。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通胀的风险正在变小,通缩的威胁正在加大。有关各方应该及时把握这一个根本变化,调整调控思路。

本书作者分析认为,通胀已不是当前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引发通胀的三大主要因素正在变化和逆转。拉动通胀的外因——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并可能步入下降通道;通胀的内因——房地产和公共投资过热正在快速降温,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工量将减少30%~40%,明年新房开工量还会进一步减少,明年国内仅钢材需求量将减少1亿吨以上,钢材价格将从高峰跌掉30%以上,其他相关建材价格也将大幅下跌,铁矿石价格、煤价也会走低,PPI的拐点即将出现。通胀的第三个因素——垄断利益集团抬高物价,中国更具有管控的行政优势和财力优势。可以预料,在未来一两年,通胀也不是主忧。而由于房地产大幅下滑,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的份额太大,而且其下滑又是疾速式的,对整体经济下滑的拉动能量很大。加上股市非理性暴跌,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必然缩减大件商品的消费和民间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的萎缩使失业大量增加,经济萧条的阴影替代了经济过热。这种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由于缺乏前瞻的一边倒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能做出及时的预调反应,以老药方治新病,反而会恶化病情。

目录

第一部分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与连环冲击波

华尔街“固若金汤”的金融大坝,溃于次贷之蚁穴

金融衍生产品:商业智慧与官场智慧的博弈

——最终谁捉弄了谁?

华尔街的“恐龙”——投行与对冲基金

金融的“毒药”:贪婪

全球经济面临长期衰退

最可怕的是信心的崩盘

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能否救急?

为白宫支招:拯救美国楼市的建议

金融风暴的走向

次贷风暴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冲击程度主要取决于内因

次贷风暴给世界的警示

附录1: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

附录2:各国政府及媒体、学界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应

俄罗斯:世界金融体系已崩溃最担心中国经济大幅下滑

泰国:呼吁中、日等拥有大量盈余储备的亚洲国家创建一种亚种债券

印媒:美对华严重依赖 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经济

英国政府5000亿英镑救市方案登台

美国:中国经济对全球至关重要

中国学者:中国应领头货币新体系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步冰岛后尘,韩国将有

破产之虞?

20国集团:动用所有手段应对金融危机

第二部分 次贷风暴冲击与中国的对策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大

中国金融市场的六大隐忧

一、中国楼市的问题比美国更严重

二、中国银行业的生态:恶性竞争与信用体系脆弱的风险凸显

三、中国股市的“疑难杂症”

四、调控经济的思路倘不转变中国经济将急剧下滑

五、为什么要担心“热钱”进来?最怕的是内资外逃

六、市场信息预警系统不健全

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出牌选择

一、转变宏调思路,矫正过度紧缩果断放松银根,防止经济萧条

二、稳定房市的政策建议

三、拯救股市还有什么招?

四、维护市场安全的核心是保护市场的主体——企业

五、财税体制改革:让利于企,活跃经济细胞;还利于民,增加消费

六、构建科学权威的市场信息预警系统

鼓励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能否强劲刺激内需?

发行3万亿国债刺激经济

第三部分 作者近年来对中国金融市场做出的预警

◎一、宏观经济部分

过度紧缩可能导致中国经济萧条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走势与对策

通胀已不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过度紧缩的政策需要调整适当放松银根已迫在眉睫

警惕投资市场恶化导致内资外逃,引发经济萧条

财税体制改革:让利于企,还利于民

当前金融调控的几大误区

——对“流动性过剩”把脉的“误诊”

“流动性过剩”应该内部消化还是单边向境外分流?

中国目前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是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

人口和资本流向大中城市 单向流动将使城乡经济更加失衡

将热钱引向乡村的可能性和好处

为啥要让不缺钱的红筹股公司回归内地圈钱?

“流动性过剩”该往哪里分流?

钱多了不一定是坏事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是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

◎二、证券市场部分

中国股市是“狼市”?

 ——与《狼市中国股市还有救吗?》作者羊慧明的对话

“狼市”的创意由来

“抑狼护羊”与“助狼食羊”

股权分置不是“筐”,不是什么烂污都可往里装

治“狼市”,得抑“狼道”

从张扬“厚黑学”到崇拜“狼道”是一大跨越

成熟市场经济体如何管股市?

保护弱势经济群体,维护市场生态

股市“疯牛病”

史上最大牛市,还是史上最大牛皮?

A股市场难逃单边市场轮回

 ——没有期指和卖空的市场缺失了内在矫正和平衡机制

股市调控误区:微观管理失于疏漏宏观动作才会过激

QDII加“外投” 想说爱你不容易

内地资金直通港股高位接棒飞蛾扑火?

警惕股市灰色利益集团信息乱市

推出股指期货须先行堵塞监管漏洞

拯救A股的出牌选择

◎三、房地产部分

本币升值就必然带来地价房价暴涨吗?

反市场操作导致房价越“调”越涨

高房价是“挤”出来的

调控政策:抑制供给硬,抑制需求软

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人才和资本流向乡村

叫停“小产权”只让房地产利益集团高兴,将影响社会和谐

打破权力垄断的“伪市场化”是中国房地产的根本出路

中国大城市生态危机警告

中国大城市爆炸性扩张的隐忧

城市三大生态危机已经逼近,城市管理者将如何应对?

追求“高、大、密”是“克隆”西方过时的城市模式

城市结构应由“蜘蛛网”式的“皇城”结构变为“葡萄状”、“芋儿状”结构

在人口大量涌进城的同时,要解决大城市人口的流出去向问题

盘活农民宅基地,鼓励大城市人口下乡

“退休经济”将带来的产业机遇和新的城镇开发模式

◎四、经济杂谈部分

比尔·盖茨“裸捐”是一面人类的照妖镜

我们如何得了“有害食品惊恐症”?

刮小肥大:社会经济之大忌

炒作经济——掠夺者的天堂?

后记

试读章节

金融的“毒药”:贪婪

党英:的确,当今世界即便在金融业最发达的经济体,金融监管机构的知识和监管水平也远远跟不上“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的“衍生”速度。正如有人打的一个比方:现在的监管机构好比英特尔286电脑,要监控金融机构运用的"最新微软Vista,无论速度和规模,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慧明:金融业利益最大化的动因催生了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而这些衍生产品创新的高明,就在于把它复杂化,而且高深难测,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搞得懂。正如Pirnco的债券经理格罗斯(Bill GrOSS)所说: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我们现代银行体系的瘫痪,一系列的杠杆借贷是如此难以理解,以至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rlke)2007年8月份时,不得不要求对冲基金经理去给他面对面补上一课。

美国人靠借别国的钱维持超前消费。联邦政府负债约10万亿美元,2007年,美国非金融部门债务达32.4万亿美元,占GDP的226 9/6,同期金融部门负债16.5万亿美元,占GDP的114%。房贷就有约15万亿美元。华尔街的精英们通过将债务反复打包——它们被称为“衍生产品”,每年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与之同时金融泡沫也被迅速吹大。那些连许多金融专家都难以搞懂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称之为“金融八股”。就像旧时皇帝老儿用八股去考状元,他自己也未必懂八股,难免乱点“鸳鸯谱”。不过,旧时的八股只是害了一群书生,现今的“金融八股”毒害了整个金融业,祸害了世界。所以有人称之为“金融的毒药”。

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中坦言:“直接地看,对金融业信任的崩溃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的,但真正损害投资人信任的,是没人知道金融的‘毒药’藏在哪里。花旗银行本来不应该在次级房贷中有几百亿美元的问题,但它的确暴露了。为什么这一切那么不透明?回答是‘金融创新’。这个词从现在起,会让投资者感到透心凉的恐惧。”

“当然,公正地讲,一些金融创新是好的,但近些年来的金融创新,那些字母的大杂烩:CDO,SIV,RMBS,ABCP……是在伪饰下出售的。它们被标榜为‘分散风险’‘让投资人更加安全’,但他们所做的是,除了让其发明者赚了大钱,而且当这些产品导致风险时他们也不会吐出他们所赚的钱,实际上是在分散迷惑、诱惑投资者能冒的风险比他们所意识到的更大。”

党英:我记得早在2007年11月28日《证券时报》就刊登过一篇克鲁格曼的文章,标题就是《贪婪足以毁掉华尔街》。文章的开头一段就特别有意思——

“它们在吸什么(What were t}aey smoking)”,这是最近一期《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的大标题,大标题下方是最近离职的几位华尔街巨头的照片,照片下罗列着他们各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其数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答案显而易见,他们正在吸入我们非常熟悉的毒品——贪婪!正是在公司高管激励机制的刺激下,他们作出了对社会具有毁灭性的决策,而这套激励机制本该在安然和世通丑闻发生后予以改革,但却没有。

慧明:克鲁格曼是代表学术良知的现实社会经济批评家,他的许多论断都有先见之明。2005年8月,他就作出过判断:“眼下,美国人靠着从中国等国家借来的钱相互买卖房产生活,这种生活方式难以持续。”一年后,美国房产就出现拐点,印证了他的判断。但是,即便危险的信号接踵而至,华尔街金融机构仍然纷纷杀进那些可疑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市场。现今那些令人吃惊的糟糕的投资中的大部分,其实是在房地产泡沫最后的狂热时期做出的。甚至有些还是在泡沫已开始破裂时买入的。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美林的最大一笔问题资产是在今年上半年才买入的,而此时次贷危机已经广为公众所知。  克鲁格曼尖锐地批评说:另一原因就在于《财富》杂志封面上的那些人。没有人要那些家伙在那些愚蠢的投资决策的恶果变得明显化之前退回其所得到的巨额薪金收入。大约25年前,从商业界到政界,美国刮起了一阵“贪婪非恶行”的风气。如果一家公司看上去经营得比较成功的话,那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就会得到巨额的奖金。去年,美林和花旗的CEO分别获得了48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薪金。而一旦这些投资的“成功”被事实证明只是幻觉,并且已给公司和投资人招致重大损失时,他们仍然受之无愧,不会吐出他们得到的巨额奖励。这是包赢不输的游戏。这种激励机制还鼓励公司高管去冒险,甚至是欺诈。如果某公司的CEO能够营造一种公司经营良好的景象,哪怕是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就能拿走一笔巨额奖金,而接下来如果暴露出什么问题,则由下一个倒霉蛋来承担。

克鲁格曼还在《华尔街的‘猎获性借贷’》一文中指出:所谓次贷繁荣实际上是一次以“金融创新”为名的华尔街的大规模猎获性(predatory)借贷,将高利率的贷款骗贷给有资格贷低利率的借款人,规模相当大,在房地产泡沫高潮时,超过55%的次级房贷都是给了那些贷款评分高到足以能得到正常贷款的人。

克鲁格曼说:“从来没有见过金融业人士这样害怕过。甚至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当一个接一个的经济体在世界各地纷纷倒下时。”“而这一次,市场参与者真正害怕了,因为他们似乎一下子看不懂他们自己创造的金融系统了。”这使我想起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让恐龙复活的始作俑者后来也对他们的“作品”——复活的东西,感到恐惧万分和不可控制了。

华尔街的一位基金经理坦言:我们需要反思的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问题。投行的穷奢极欲、过分贪婪,最终导致了市场危机。

P16-19

序言

放松银根果断减税应对危机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

一、通胀已不是主要风险,

必须高度警惕通货紧缩经济急速下滑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连环冲击效应正呈几何级放大向全球扩散,尤其是现今金融业的全球化程度已远远超过1929年,目前全球虚拟经济总量已是那时的上千倍,互联网的普及又可以迅速把恐慌扩散到全球每个角落。所以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和程度,一定会远远超过80年前,而我国同样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和冲击。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即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最频繁的时候曾在14个月内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看来,这些政策的累积作用已十分明显。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已明显下降并处于5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以与GDP关联极为密切的用电量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用电量实际增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同比增长仅为5.4%,创下今年新低,以江苏、山东这两个对我国GDP增长贡献较大的省为例,用电量最大增幅只有0.35%,而上海则已是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回落,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至10.2%,经济的下行趋势已经形成。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维持在10%左右,但由于驱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出口贸易和房地产拐点已现,均大幅下降。对GDP贡献占到25%、对GDP增速贡献达4个百分点的出口外贸行业,正面临着大面积停产萎缩局面。据海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放缓。其中,服装及附件出口同比回落18.3%,鞋类出口回落4.7%。对GDP增速贡献约3个百分点的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也出现急剧下降,今年1~9月主要大城市商品房销售量同比猛降50%以上。8月份房建开工量环比下降35.7%。7月份以后短短3个月钢材价格大跌,幅度已超过20%,开始大面积停产限产,并已波及煤炭行业。后几个月和明年房建开工量还会进一步下降。由于我国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总量太大,在GDP中份额超过20%,房地产猛降将拖累整体经济急速下滑。明年钢材需求将减少1亿吨左右,钢铁、建筑和建材装饰行业将出现大面积亏损,失业率上升。加上股市暴跌社会财富蒸发,将打击消费信心和即期消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国内经济有可能出现急速下滑走势。同时,实体经济急速下滑又将沉重打击股市,股市持续暴跌社会财富急剧缩水消费萎缩又反过来打击实体经济,形成循环冲击,就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甚至经济大萧条。而随着全球商品、资源、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明年5、6月份我国CPI有可能也出现负增长。综合以上分析及8月份到现在的各项数据和情况看,通胀压力已经不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通货紧缩、经济急速下滑可能导致的经济萧条已成主忧。必须调整调控思路,积极、及时、果断、坚决地采取措施,应对内外冲击,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急速下滑。

二、果断放松银根,加速财税改革

首先,进一步放松银根,防止经济急速下滑。

央行继9月中旬紧急调降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和降低除6大商业银行之外的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之后,10月8日又再次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这些措施是及时的,但力度还不够大、不够果断。目前银根依然太紧,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当前经济已经出现急速下滑趋势的严峻性,加上美国、欧盟经济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在当前经济已经开始下滑的时候不及时采取有效、有力而果断的措施,错失时机,经济下滑的速度和惯性很可能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需要更大力度、更长时间,付出更大代价才能挽救回来。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启动逆风调节或反周期调节,适时开闸,放水养鱼,拉动内需,使我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不至于走得太远,甚至形成长期衰退。如果继续采取这种不温不火的调控方式和节奏,将会在未来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导致通货紧缩甚至经济萧条。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将调控思路从防范全面通胀为首要调控目标转到防止经济急速下滑上来。

实际上,宏观背景决定了我国不具备大规模通胀的条件。年初两会上,我提交了一份《客观判断经济形势厘清物价上涨因素》的提案,阐述了“警惕宏观调控重走历史弯路,科学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的观点,我认为,宏观调控既要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兼顾各地、各行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既不能非理性地过紧过死踩刹车,又不能病急乱投医,政策如翻烧饼,甚至搞一刀切。,实际情况看,去年二季度GDP增长峰值达到12.7%,很多人说太快,要下大力气降温,结果到目前的10.2%,很快就滑了下来,明年经济增长6%可能都很困难。这就很危险了。我认为,即使全年通胀率达到6%,政府和社会也是能承受得起的,但经济增速一旦低于10%,失业率和金融坏账、呆账就非常吓人了,所以,经济速度下滑比通货膨胀可怕得多。5、6个点的CPI增幅,而且是以输人性为主,并非由于总需求过高,或者货币发行过多所致,用不着过度担忧。因此紧缩货币对全球商品期货市场价格上升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可能会损害我们自己的实体经济。调控了四年,速度下来了,甚至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要重新使之加速,同样需要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常常是热病好医,冷病难治。所以,进一步放松银根,采取积极、果断、有效的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以及融资政策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其次,加速财税政策改革:留富于企——放水养鱼;藏富于民——扩大内需。

我国近几年税收增幅是GDP增幅的3~4倍。据财政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27%,国家预算支出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7.69%,收支相抵盈余1.19万亿元,全年财政盈余可能将超过2万亿元。据专家测算,各级政府集中了全国GDP三分之一的财富,或者是GDP减去资本贬值后国民生产净值的40%,把过多的资源集中在各级政府手里。与其低效地使用甚至浪费掉,不如将这部分财富藏富于民或留富于企,使用效率会高3~5倍以上,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同时,将如此巨大的财富控制在各级政府手里,这种情况你要拉动内需,怎么拉?据统计,严厉的银根紧缩和信贷控制,导致目前全国75%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这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直接限制了他们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当前我国也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极其复杂困难的局势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就是保护经济细胞——企业。健康活跃的细胞多了经济肌体才会有活力。过去美国经济的强势就是因为美国有全球最强势的企业;现在美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关键也是他们的许多企业出了问题,许多上市公司垮了,华尔街怎么撑得住?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前提是一大批企业的高成长。我国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在GDP的总量里贡献了一半,有的地区甚至占到了60%、70%、80%以上,这说明他们本身具备的效率优于平均水平。在税收贡献方面,2007年民营企业比重已经达到了53%,但是他们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却只占有很少的资源,在银行的金融盘子里面几乎没有位置,信贷规模只占了16%左右,在已有的1400多家上市公司里,民营企业只有100多家,仅占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5%。

尤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家每年拿出上千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国外,而且还在不断贬值,能不能从中拿出一些,给国内的民营企业匹配一半的外汇,在境内或境外投资由企业自己去有效使用,鼓励投资,鼓励消费,拉动内需。过去,我国习惯于通过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但现在的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基础设施也具备规模,再靠政府行为增加投资已经效率太低。当前,国家应该通过财政退税、减税,把钱留给民间社会,特别是中低收人家庭,以此带动民间消费的增长,既刺激经济,又推动我国经济模式向内需转型。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农村土地政策已做出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开创性地允许土地承包权流转、继承和转让,此举将让中国最大消费群体农民这一块,真正能够得到土地价值上涨这个实惠,方向是十分正确的,只是速度还可以更快一点,以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农村,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加强农民对土地的投资和利用,其作为还富于民的重要举措,必将在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解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防止股市、房市危机进一步恶化,从扩散源头人手防范金融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隐患也不小。A股最大跌幅超过70%,大量民间财富被蒸发,已经严重影响消费信心和即期消费,打击了实体经济。受宏观经济下滑、上市公司投资环境恶化的影响和外围市场冲击,A股市场可能进一步恶化。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更大,由于前几年一些大中城市房价炒得太高泡沫破裂,加之内地房地产的总量太大,有的城市房地产税收接近财政收入的50%,这非常危险。目前内地房价下降成交量下降都是急跌式的,今年前9个月大城市房价下降幅度普遍超过20%,成交量跌幅达50%左右。体量庞大的房地产急剧下滑,拖着一大片上下游产业下滑,并将威胁金融安全。美国的房地产下滑是这轮金融危机的扩散源头。中国房地产由于其在GDP的总量中所占比例过大,问题不比美国房市的问题小。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后续冲击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房市、股市的危机进一步恶化。具体来说,除了继续放松银根外,政府应该大幅度降低乃至暂时取消房地产交易等税种,过几年再根据市场隋况恢复征收,使人们相信现在购房最合算。同时在稳定股市后续政策上加大力度:暂停新股发行;增大融资范围和比例,缩小融券范围和比例;设立平准基金;减税让利,使上市公司赢利预期增长,从根本上挽救股市的颓势。从扩散源头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发展预期。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藏富于民和留富于企是社会财富最有效的利用方式,通过财政退税、减税,把钱留给民间社会,特别是企业和中低收入家庭去花,以此带动民间消费的增长,既刺激经济,又推动经济模式向内需转型。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更是陷入自1929年以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丰富,需求巨大,如果调控措施得当,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化“危”为“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在有效拉动内需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之后,在未来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发展得更好、更快,完全可以实现风景这边独好,保持我国经济的较高增长和良好运行态势。

2008年11月2日于成都

后记

发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的连环冲击波正以几何级放大效应向全球扩散,山呼海啸的金融风暴一波更比一波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经济体都难免受其冲击,世界金融体系将可能重构,并将深远影响每一个地球人的财富观念和生活方式,以至于中国街头巷尾大爷大妈都在议论“次贷危机”。正因为如此,我有了编写这本小书的冲动。由于本人不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书中难免有谬误或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在本书即将与读者朋友见面的时候,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所有为本书的策划、编撰和出版发行付出心血和劳动的朋友。首先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余其敏女士,装帧设计杨潮先生。还要感谢四川上翔数字制印设计有限公司员工的辛勤工作。

感谢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成都万华投资公司总经理罗立平先生,在我酝酿本书时给予我的启发。

感谢成都军区成鑫苑宾馆为本书编写提供的方便。特别要感谢唐国峰先生。

感谢为撰写本书付出心血和智慧的华桦女士、常陆权先生、党英小姐、武海燕小姐。特别要感谢武海燕在本书的策划创意、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作本书时给予我的支持和照顾。

最后,感谢所有关注这本书的读者朋友。

羊慧明

2008年10月于成都浣花溪畔之傻笑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羊慧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7050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0.2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1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6 14: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