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关注福建民间信仰的社会组织特征及其在社区公共生活中的意义,运用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对社区神崇拜与村庙信仰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资料性与可读性较强,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是了解当代福建民间信仰发展情况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图书 | 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关注福建民间信仰的社会组织特征及其在社区公共生活中的意义,运用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对社区神崇拜与村庙信仰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资料性与可读性较强,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是了解当代福建民间信仰发展情况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全景式透视当代福建民间信仰的社会组织特征;理性分析社区神崇拜活动中的泛化宗教信仰现象;深入剖析村庙信仰在社区公共生活中的意义及社会功能;科学探讨民间信仰的发展前景以及管理与引导办法。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构建“村庙”与“村庙信仰”两个概念,对福建民间信仰的社区性与群体性特征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学术创新性较强。本书田野调查资料丰富,对村庙信仰活动描述也相当生动,这增强了本书的资料性与可读性。 目录 导 论 福建民间信仰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基本概念解释 三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获取手段 五 本书结构 第1章 宗教社会学理论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回顾 一 宗教社会学理论回顾 二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综述 三 台湾民间信仰的现状及研究范式 四 福建民间信仰的社会学研究回顾 第2章 背景 一 村庙信仰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二 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 三 村庙主神与社区神崇拜 第3章 村庙信仰与村庙信仰共同体 一 村庙信仰是社区信仰的核心 二 村庙信仰共同体与村落宗族 三 村庙信仰是民间信仰的核心 第4章 村庙组织 一 村庙管理委员会 二 村老人协会与村庙管理 三 村庙轮祭制度与年度性管理组织 第5章 村庙信众与神职人员 一 村庙信众研究 二 村庙个体信仰仪式 三 神职人员 第6章 村庙活动的经济基础 一 村庙的收入与支出及财务管理 二 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 三 作为大多数村庙的集资方式——摊派 第7章 集体性仪式活动 一 聚餐 二 斋醮(法会) 三 酬神演戏 四 游神巡境 第8章 村庙信仰的功能分析 一 村庙信仰的正功能 二 村庙信仰的负功能与社会冲突 第9章 争取合法性与村庙信仰的发展 一 受挤压的生存状态 二 民间的理由 三 寻求合法性 第10章 结论 一 村庙信仰是一种社区性、群体性的民间信仰,具有制度化色彩 二 传统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三 村庙信仰与传统社区的横向整合 附 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甘满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63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7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