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魔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传媒丛林里,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如何能够不溺水?怎样取舍、如何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怎样区分“传媒真实”与“客观真实”?传媒与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传媒是通过何种手段产生影响的?不同传媒如何生存?有何特征?各用何种语言和表达技巧?如何不被传媒牵着鼻子走?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自主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本书正是希望帮助小读者们解决以上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装上净化媒介信息的“过滤器”。我们只有懂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主动地运用传媒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做社会的主人翁。

内容推荐

电视、报刊、网络、广告……空间是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透明玻璃窗?还是呈现光怪陆离幻像的“魔镜”?《魔镜丛书》带你走进台前幕后,探究个中奥秘!

目录

总序

电视编

 一、电视台里的究竟

咱们去电视台看看吧

你会看电视吗?

是真还是假?

谁被”遥控”

你能影响电视吗?

 二、你相信眼见为实吗?

选材阶段:选了多少真实?

组织阶段:你相信哪一个事实?

拍摄阶段:不要迷信摄像机

剪辑阶段:“挑选花木”和“移花接木”

“摆拍”和“补拍”:“再说一遍”和“再抓一遍”

 三、谈话是自然的吗?

演播室布置:人为的“自然”

热场:“人造”的轻松

“包袱”是设计好的吗?

观众里的“托儿”

观众真的笑了吗?

给主持人”说戏”

现场调度:“怎么又是他在笑”

 四、晚会是现场联欢吗?

你听到的是现场的歌声吗?

你看到的是真的现场吗?

现场除了联欢,还有广告

有多少人“一起”联欢?

 五、娱乐就是“游戏+玩笑”吗

是游戏还是表演?

游戏的奖金给谁?

谁是娱乐节目的最大受益者?

娱乐,以尊严为代价?

娱乐,玩笑还是低俗?

 六、广告能控制你吗?

偶像在“代言”

你是这样的人

“物超所值”的“控制”

夸张的效力

过节了,你送什么礼物?

谁是上帝?

 七、你心目中的女孩和男孩是什么样子的?

新闻专题:男女有别

综艺娱乐:男主女配

影视卡通:男强女弱

电视广告:男外女内

 八、是胖好还是瘦好?

是胖好还是瘦好?

你需要时尚吗?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九、儿童和成人有区别吗?

电视把你带八成人的世界

“暴力保姆”的阴影

家长代言人

让自己不再沉默

 十、你能做电视的主人吗?

质疑电视

实践电视

健康电视

电影编

 一、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电影剧本:“编”出来的故事

演员和场地:“演”出来的故事

镜头和调度:“拍”出来的故事

系列的镜头:“剪”出来的故事

特技、音响、音乐和色调:“做”出来的故事

 二、“蒙太奇”的故事

“蒙太奇”:1+1>2

一部影片里有多少“蒙太奇”?

本质主观的“蒙太奇”

 三、新电影怎样走到你面前?

决定拍什么电影

让更多的明星参加进来

用海报吸引你的眼球

电影广告无处不在

新片发布了,直接促销开始了

 四、电影故事里有多少现实?

爱情梦有可能实现吗?

杀人能成为职业吗?

生活中有英雄吗?

真的有那么美丽的地方吗?

 五、幻彩背后的现实投影

第一现实:”美国人拯救地球”的观念

第二现实科幻片里也有广告啊

第三现实:冰河时代真的会来临吗?

 六、童话是无瑕的吗?

你小时候是这样的吗?

童话里的成人世界

小猫小狗能控制你吗?

 七、青春偶像是如何产生的?

偶像剧公式

偶像的产生

偶像有多美?

青春知多少?

 八、和电影一起成长……

欣赏电影的美

从电影分析现实

电影还可以这样看

试读章节

你去《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答过题吗?你给《超级女声》投过票吗?你碰到过街头散发资料的“笔迷”和“玉米”吗?你知道蔡康永和吴宗宪吗?看见明星们在台上出洋相,你的感觉如何?也许你会喜欢现场答题的节目,想去玩个游戏,最好还能得个大奖;也许你也是“超女”的“Fans”,拼命动员所有的人发短信支持“春春”、“颖颖”:也许你是《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蔡康永一开口,你就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对于你来说,娱乐节目就是找乐子,就是做做游戏、开开玩笑,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么简单吗?你找着真正的快乐了吗?在哈哈一乐的同时,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是游戏还是表演?

说到游戏节目,你可能就想,游戏吗,不就是现场随便找些人一块儿玩么?呵呵,电视上的游戏可没那么简单!怎么,你不信?好,那就请你亲身体验一把,现在就报名当选手吧!

先拨通热线报名电话,嗯,你把自己的详细资料——汇报,听起来和编导聊得还不错。这个时候你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有两种可能:第一,你被很客气地通知:对不起,你的情况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谢谢你的参与;第二,你被很热情地通知:来电视台和编导见个面吧。

如果你的情况正好是第二种。于是你开心出发,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电视台,编导很和蔼也很耐心,告诉你,我们选中你啦!为了让你有更好的表现,编导建议你接受几天封闭式的培训。接下来的几天,你就和其他一些选手在一间大教室里整天呆着,整天看题、答题、背题,直到脑子里都是A、B、C、D。几天过后,终于可以正式上场做游戏了。别着急,之前你还得化“上镜”妆,编导会嘱咐你千万不要紧张,等等。一场游戏下来,你可能会感觉比较累——原来做游戏也不容易啊。

还有一些节目可能更“不容易”。比如有时在《非常6+1》中,编导可能还会告诉你,来来来,你到这个超市来一下。或者,你今天一定不能旷课哦。尽管你感到莫名其妙,不过还是答应了。然后,主持人突然闯进超市,或者你的教室,告诉你:你已经被选中成为下期节目的主角了。

这时候的你可能有疑惑:“明明我已经是通过了报名和面试的‘老手’,和剧组人员也相当熟悉了,为什么还要我装出和主持人素昧平生的惊讶样子,来演这一出戏呢?”

原因很简单:电视游戏是要演给别人看的,为了尽可能地让它“好看”,编导会对参与的人进行严格的挑选,比如你的方言口音不能太重,观众听不懂你的话就会失去兴趣:你的形象和气质不能太差,否则也“对不住观众”;你的现场反应不能太慢,否则节目会显得拖沓……而且,为了让节目更好玩,编导还会事先制造一些“无意邂逅”的场面,给观众制造一个惊喜。因此,电视游戏和谈话节目一样,不仅不是随机随意的,而且是经过了精心打造的一一导演要挑选和训练上镜素质较好的“演员”,告诉他们: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此,严格地讲,电视游戏并不是真正的游戏,而是一场表演。

游戏的奖金给谁?

你为什么要参加电视游戏呢?是为了好玩,为了好奇,还是……哼哼,为了巨额的奖金和丰厚的奖品?说到奖品,问题又来了,你觉得游戏评奖是公正的吗?你相信所有的获胜者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的吗?就像几乎每一次考试都有作弊者一样,是否获胜者中也会有舞弊的?

有考试,就有作弊;有游戏,也有作弊。欧美国家的娱乐节目起步早,作弊现象也很严重。有的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对那些外表出众、富有个人魅力、观众缘好的选手“偏心眼儿”,想方设法地让他们赢。比方说,这一期节目有四个人上场,而在这四个人里头,编导们觉得有一个人“特别优秀”,那么,他们就为这位“佼佼者”漏题、漏答案,在这些“电视人”看来,让“真正优秀”的人赢了,节目才能“看起来公平”,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上场选手一开始就“命中注定”只能和别人一起当“分母”。

一度流行全美的娱乐节目“DOTTO”的一名前参赛者曾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节目的结果是事先安排好的。 随后。另一个娱乐节目“21点赌”的参赛者也提起诉讼,他描述了该节目是如何进行作弊的。当时,纽约的大陪审团和国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针对这项指控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证明,指控完全属实。最后,获奖者查尔斯·凡·多伦承认,自己在“21点赌”竞赛节目中曾经获得过制作人提供的答案。艾森豪威尔总统将电视游戏节目丑闻事件斥为“对美国民众做下的可怕事情”。

在欧美一些国家,你如果在电视游戏里赢了,不仅能得大奖,还能出大名呢。就拿上面这位查尔斯·凡·多伦来说,他的获奖曾经帮助他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和成为NBC“今日”节目的常客。可你又能想到吗,他的获奖和出名,竟然全都出自事先的安排。因此,你一定要注意了,你眼里的“公平游戏”很有可能并不公平。

谁是娱乐节目的最大受益者?

现在,你已经参加了一场电视游戏,那么,你觉得娱乐节目里边谁最高兴呢?观众最高兴?导演最高兴?还是获奖者最高兴?

也许你会想到观众,觉得他们可以通过节目了解一些信息,学到一些知识,尤其是像《开心辞典》之类的益智类节目。但电视上的信息转瞬即逝,有调查表明,即使是新闻节目,51%的观众在看完的几分钟之内,也无法回忆起其中的任何一则新闻。普通的电视观众只能记住电视剧中20%的信息,21%的观众无法加快起一个小时之内播放的任何新闻。(P50-54)

序言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从何而来?

你印象中的“圣诞节”、“美国”、“乾隆皇帝”、“杨利伟”、“外星人”、“F4”、“武侠”是什么样的?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头脑中“苗条”、“酷”(cool)、“高尚”的概念是怎样的?这些见解是如何形成的?

你有钟爱的玩具、服装、运动鞋、游戏的品牌吗?你是如何获知的?如果是从老师、同学、朋友那里知道的,他们又是从何处了解的?

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我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听说”的,更多的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获知的。我们在信息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后,便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可是,这么多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可能不是呢?

真的?——我亲眼看见的!

俗话说,眼见为实。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是亲身接触到的,可谓弥足珍贵。按理说,这部分信息是最可靠的——“我亲眼看见的!”“不信你去看看!”

下面就是一则“看”的故事:

早在19世纪,在哥廷根曾经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与会者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在会议厅不远处正在进行一项公共庆典活动,其中有一个化装舞会。会议正在进行,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厮打,小丑倒下了,黑人扑上去开枪射击,然后两人一起冲出了大厅。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

其实,这是事先导演好的一项实验,但与会者并不知情,会议主席要求在场的40位观察家各写一篇报告。结果报告中有25篇事实错误达40%以上,有24篇杜撰了10%以上的细节,报告中有10篇可归人故事或传奇,24篇是半传奇,只有6篇接近准确的事实,但其中错误率低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用自己头脑里关于打斗的印象,取代了一部分事实。换句话说,他们是用自已的头脑修正或解读了事实。

你看,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也无法准确地描述出亲眼所见的事实。假如这些观察家是一群记者,他们的报道刊发在第二天的各家报纸上,作为读者,你会质疑他们笔下传奇或半传奇的故事吗?

真的?——我亲耳听到的!

我们常常用“听”来的信息描述现实世界,这些信息可能来自权威人士、意见领袖,比如你的老师、家长、偶像,也可能来自同学、朋友、陌生人。无论是“你听他说”还是“他听你说”,在传播学中都被称为“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感觉很亲切,也比较可信。

不过,有的信息可能是经过了N次传播才到达你这里的。比如说,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宝贵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告诉你,他们的这些经历和感悟,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可能是他们从媒体上获得的。在人际传播中,由于每一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担任着“转述”的任务,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让事实变样。有句俗语:东街的“牛角瓜”,传到西街就成了“牛讲话”。

……

回顾一下你的课余生活,你是否曾沉迷于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曲而旁若无人?你有没有为一部电视连续剧而废寝忘食?你可曾因为错过某个喜爱的电视节目而气急败坏?如果某日无法上网。你会否急得寝食不安?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喻那些一味沉迷于电视、导致体形臃肿的人,叫做“沙发土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台湾地区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就容易发胖。

网络迷则有更多的问题。据2004年7月消息,北京海淀检察院从对海淀看守所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发现:73名有上网经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39人承认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因上网引起或与上网有关,占53.4%。

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时,上海、辽宁等地的医院相继接待了不少想拥有剧中“小燕子”那样的大眼睛的少儿观众。尽管医生一再劝说,他们仍坚持要进行整容手术,手术过后,病人都对自己的眼睛很不满意,后悔当初要“小燕子”的大眼睛。还有浙江、辽宁等地的小电视迷,模仿剧中偶像上吊、服毒。

据报道,《流星花园》播出后,太原某中学少数学生模仿剧中的F4,身着奇装异服结伴出入,上课时与老师顶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们在学校内打骂同学、辱骂老师、借钱不还、调戏女生,被师生们称为“春秋五霸”,因此有评论说:《流星花园》一时成为“校园流感”。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都是传媒惹的祸?

在传媒丛林里,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如何能够不溺水?怎样取舍、如何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怎样区分“传媒真实”与“客观真实”?传媒与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传媒是通过何种手段产生影响的?不同传媒如何生存?有何特征?各用何种语言和表达技巧?如何不被传媒牵着鼻子走?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自主的读者、听众和观众?

本套丛书正是希望帮助小读者们解决以上问题,在我们的头脑里装上净化媒介信息的“过滤器”。我们只有懂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主动地运用传媒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做社会的主人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幻制造者(电视电影和我)/魔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昌凤//张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55036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3
13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