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波博士1999年所著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幼师互动行为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自1999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印刷了五次。本书除了对原版内容的修订之外,还完整、详细地报告了作者近年来所做的关于师幼互动行为成因的实证性研究结果。
图书 | 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晶波博士1999年所著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幼师互动行为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自1999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印刷了五次。本书除了对原版内容的修订之外,还完整、详细地报告了作者近年来所做的关于师幼互动行为成因的实证性研究结果。 目录 序 前言 再版序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对幼儿园教育的经验认识 一、福禄倍尔的理念:从替代性机构到专门性机构 二、观念重心的漂移:从易控因素到难控因素 第二节 相关学科的理论供给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 第一节 师幼互动的内涵 第二节 师幼互动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本项研究的构想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化 第一节 师幼互动研究的范式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法的择定 第三节 人种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研究对象的抽取 二、现场观察法的实施 三、访谈法的运用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章 研究的分析工具以及概念的操作化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概念与分析工具 一、直观变项 二、推定变项 三、分析工具 第二节 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概念操作化 一、互动行为主题的形成 二、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类别 第五章 在互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量描述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总体的类型分布 第二节 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 一、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与结果 二、互动行为的性质特征 三、不同性质的互动行为在不同互动主题与结果中的分布 第三节 幼儿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 一、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与结果 二、互动行为的性质特征 三、不同性质的互动行为在不同互动主题与结果中的分布 第四节 定量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在互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性分析(上) 第一节 知识、技能的传递与掌握:指导活动、提问和寻求指导与帮助、发表见解 一、教育者的职责及其履行途径 二、知识与技能传递过程中的原则 三、作为学习者的幼儿 第二节 规则的设立与维护:约束纪律、请求 一、幼儿园的规则 二、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实施 三、幼儿对规则的遵从 第三节 保育的必要与可能:照顾生活、抚慰情绪和寻求关注与安慰 一、教师对幼儿生活的照顾 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安抚 三、幼儿开启的寻求关注与安慰 第七章 在互动过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性分析(下) 第一节 自我保护的手段及其他:告状 一、什么是幼儿的告状 二、独特的流程结构 三、发生在两种困境下的告状 四、幼儿告状的价值 第二节 对帮手的需要和帮手本身:让幼儿做事、帮助教师做事 一、教师对幼儿帮助的需要 二、幼儿主动给教师的帮助 三、教师对帮手的选择 四、幼儿帮助行为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三节 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共同游戏、表达情感、询问和表述情况 一、教师对幼儿的情感表达 二、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游戏 三、幼儿对教师的情况表述 第八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一般框架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判定 一、行为双方必须同时在场 二、必须有一个相互指向性行为 三、行为双方相互意识到对方的行为并相互影响 四、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过程 第二节 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 一、场景界定 二、角色认知 三、行为期待 第三节 师幼互动事件的一般流程 第四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模式 第九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解析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浓厚的事务性: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性动因 二、非对称相倚型: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形态 三、传递固有知识与技能、维护既存规则与规范: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内容 四、高控制、高约束与高服从、高依赖: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的主导性行为 第二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功能解析 一、稳定的学习与生活秩序 二、高效而经济的保育与教育工作 三、固有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既成规范的快速传递 四、无法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的需要 五、偏态的个性与社会性行为 六、被圈禁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十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因考察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建构 第一节 作为社会机构存在的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本质及其制度 二、师幼互动行为的基调 第二节 教师的权威与幼儿的“好孩子定向” 一、不容置疑的教师权威 二、幼儿的好孩子定向 第三节 教师对幼儿的误解 一、成人感的视阈 二、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十一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因考察二:文化的积淀 第一节 对儿童的认识 第二节 对教师的定位 第三节 关于知识与技能 第四节 关于恐吓教育法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获取 三、有关“老拐子”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四、关于恐吓教育法的反思 第十二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因考察三(上):关于幼儿教师职业的一个悖论 第一节 一个令人喜欢的职业 一、关于职业特征 二、关于职业训练 三、关于职业形象定位 四、关于职业带来的情感与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节 一个让人感到压力与倦怠的职业 第十三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因考察三(下):幼儿教师的职业困境素描 第一节 关于工作环境中的噪音 第二节 关于工作强度 第三节 关于工作压力 第十四章 理想教师行为的探寻——兼作结语 第一节 师幼对话 一、解读幼儿 二、跟随幼儿 三、尊重幼儿 第二节 来自研究者的师幼互动体验与感悟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晶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47440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7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