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焉@sars.come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正式发表之前,已经在北京出现打印本,售价40元。年初,本书作为主打长篇发表于改版后2006年第一期《江南》杂志。令该杂志当期销量达到11000册,而原先《江南》的每期销量不到两千册;在杭州的报亭投放了1200册三天就销售一空。业内人士分析,《江南》热销,本书当居首功。这部小说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流传,并引起不同阶层如此大的关注?或许我们从《江南》杂志新主编袁敏的话中可以找到答案:“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普通人的身边事才能让文学真正进入生活”。

内容推荐

《如焉@sars.come》讲述了寡居的中年女性茹嫣(网名如焉)在其同事、高干子女江晓力介绍下,与副市长梁晋生相识相爱;与此同时,茹嫣通过网络认识了民间思想者达摩,并由此走近原“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小组,成立于“文革”期间的一个思想团体)的一些成员和他们的精神导师卫立文。SARS爆发后,各方矛盾凸现,茹嫣描写SARS生活的文章给梁晋生的仕途带来威胁,同样爱着梁晋生的江晓力努力拆散茹嫣和梁晋生,并为梁晋生“变被动为主动”出谋划策。最后梁晋生与深爱着的茹嫣分手,选择了江晓力。

试读章节

    01

儿子出国前,给茹嫣留下两样东西,一只小狗,和一台电脑。

小狗是儿子捡来的.

那天夜里,她给千里之外的儿子打电话。

儿子痞笑着说,妈,我有一个女朋友了。

儿子大四了,她一直希望听见儿子说这一句话。可一旦这话来了,她又酸酸的,惘然若失。她装着见怪不怪地问,好啊,妈就等着这一天呢。哪儿的?

儿子说,咱学校的。

茹嫣问,同学吗?

儿子说,还同寝室呢。

茹嫣心里一“咯瞪”。尽管她知道,如今的大学生,同居早已是家常便饭,有的干脆在外面租了房正儿八经地过起小日子来。可是一张口,依然是那样老套,却又那样理不直气不壮的话:你们现在就……这样的关键时候,你千万别弄出什么事儿来。

儿子笑了:不会,不会,打死我也不会的。

茹嫣说,那她还是回自己的寝室去才好。

儿子说,她没地方住,她被人扔了。

茹嫣叫道,你说些什么呀?

儿子终于在那头大笑起来,还听见另外一帮男孩在坏笑。

儿子说,妈,她是一条小狗,一条小女狗。

茹嫣问,什么狗?

儿子说,就是小狗啊,DOG!DOG!四条腿,一根尾巴的那种。

茹嫣说,天哪,你自己都养不好,还养一只狗?

儿子说,我们几个一起养。

茹嫣说,这种时候,还有闲心思养狗?

儿子说,没办法,它赖上我了。

茹嫣知道,这一类事情上,强迫不得,你越禁止,他越来劲。在恋爱上也是这样,当初,她和丈夫的婚姻,有一半就是母亲的反对促成的。再说,天高皇帝远,他就是养一群耗子,你又能怎样?她后来悟出,母亲的话,大多是对的,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那是一种人生历练的结晶,不用讲道理的。她诘问母亲,你究竟什么地方看不上他?母亲说,不是我看不上他,是你看不上他。这话也基本上被母亲言中。母亲是大家闺秀,嫁给了一个革命干部,但是骨子里,还是那一套。或许正是因为嫁给了这样一个可以保护她,可以给她特权的男人,她身上得以保留的那一套反倒更多。茹嫣见过母亲的一些亲戚和同学,家世和母亲差不多,嫁了与自己大体门当户对的人,结果和她们的男人们一起,被折磨得低声下气鸡零狗碎的,反倒失去了母亲那样的傲气。不过,这样一些道理,也是要用人生历练来弄懂的,不是一番教导就茅塞顿开的。

茹嫣忍了忍,平静地说,你给它洗干净,别弄出病来。

儿子说,没毛病,欢实得很。我可是老资格了,我五岁就开始养狗了,是吧?

儿子的后一句话是说给他那些同学听的。茹嫣说,那是你养的吗,吃喝拉撒洗,你自己都还弄不清楚呢。

同学们用儿子的名字叫那小狗:杨延平。

    02

那台电脑是儿子升大二的时候买的。暑假,儿子回家,憋了几天,破天荒地做了好多家务劳动,然后怯怯地说,想要一台电脑。他是学建筑设计的,需要一台自己的电脑。她开始不同意,怕影响儿子的学业,怕他玩游戏,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茹嫣是一个守旧的人,对所有的新生事物,一开始都会保持距离,保持怀疑,直到那新生事物差不多都快旧了,却喜欢起来。在服饰上尤其如此。对于语词的时髦,就更加抗拒顽强,一句“拜拜”,二十多年了,硬是说不出口,别人对她说拜拜,她就说再见。至于酷啊,靓啊,哇噻啊,酱紫啊,就像听磁片刮玻璃。到了日后上网,就像半个文盲。

倒是他爸宽容,说迟早要买的,早买早消停。

爷俩在电脑城泡了两三天,攒了一台当时配置最高的兼容机。丈夫说,电脑这东西升级换代太快,你买回去的头一天就开始落伍了。现在抢一点先,可以多坚持一会儿。再说,儿子绘图也要好机子。在这一类观念上,儿子对他爸是极其景仰的,说,老爸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那个暑假结束的时候,老爸将电脑仔仔细细地装箱打包,送儿子上火车。他对儿子说,常给家里打电话,别有了电脑忘了娘。

一个多月后,丈夫在出差途中遇车祸去世。

茹嫣在丈夫买的那条小狗被车撞死之后,常有不祥之感。丈夫一年四季都在路上,几次噩梦,都见到他遭遇不测,想对丈夫说,一直没敢说,终于永远不能说了。

毕业后,儿子把电脑带了回来,包装箱还是原来的,上面留着他爸的笔迹,写着某某大学某某系,写着儿子的名字,还写着“贵重仪器,请勿碰撞”。托运单依然贴在上面,上面有送站那一天的日期。

儿子那个班,是和法国一所建筑学院合办的,在国内读完本科,各科成绩合格,就直接去那儿读研。成绩优秀的,对方还有一笔很可观的奖学金,节俭一点,打点工,衣食住行也都够了。

丈夫死后,儿子立时就懂事了。出国前一两年,他一直在给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打工,赚取去法国的路费和出国的行头。按他的说法,当初这电脑买得值,赚回了十倍于它的钱。回家后,他将那台电脑重新打理了一番,加大了硬盘和内存,装了最新的XP,配了摄像探头和耳麦,装了宽带,这一切,他都坚持自己独立出资。他对茹嫣说,算我送给你的。你以后会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

对于茹嫣来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辈子还会和电脑、网络打交道。在她看来,这玩意,和蹦迪、飚车、麦当劳、电子游戏卡通片是一类的,是这个工商时代没心没肺的醉生梦死大派对.媒体上关于网络的报道,大多也是和逃学、失火、诈骗、劫财、情杀相关。自己早已过了那种赶新潮的年龄.几年前,单位不知发什么疯,每个中级职称以上的人,都要进行微机培训,每次两个星期。结果是昏天黑地地去,昏天黑地地回来。别说操作,光是那些DOS语言,就把人弄晕了。混了个结业证,一切也都忘干净。从此后,见了那个机器就头大。儿子总说,落伍啊。她想,落伍就落伍了,自己这一辈子落伍的事儿多了,要都赶上去,再给她两辈子时间,怕也来不及了。古人一盏青灯一卷书,不也是很精致很丰富地过一生么?见儿子这么正儿八经做着这一切,还花了这么多他自己赚的辛苦钱,便只好把它当作儿子的一片深情接受下来。

一切调试好了,儿子将整个操作都设置成超级傻瓜型,只要摁一下开机钮,一切都一目了然。桌面上还留下一个他自己编写的使用说明书,万一碰见什么问题,打开一看就行。

那两天中,儿子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奶奶,一点一滴不厌其烦手把手地给茹嫣扫盲。

儿子给茹嫣调试摄像探头,屏幕上出现了茹嫣和儿子在电脑前忙碌的图像——茹嫣看见自己和儿子,像电视剧里的人物一样在屏幕上活动,很是新奇。说,你到法国后,我这儿也能看得见?儿子说,只要有网络,到月球上也能看得见。儿子拿起那个小小的探头,像摄像机一样,给书房来一个长长的摇镜头.还可以拍照,儿子说着,在什么地方点了一下,一张茹嫣在书房的照片就固定在屏幕上了。还能做监视器,你不在家的时候, 开着它,它会将屋里的动静记录下来,比如进来小偷一茹嫣说,你别吓唬我啊,我宁愿让他偷我,也别吓我。

能看见远在法国的儿子了,茹嫣想,哪怕这台电脑只有这一种功能,也足矣。于是,拿出当年刚刚恢复高考时,以初中文化水平去撞大学校门的劲头,去迎接一个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操作。一直学到头昏眼花。

儿子给茹嫣申请了邮箱,安装了MSN,还有QQ。儿子笑着说,QQ是一个好东西,就像一根拴狗的绳子,任何时候,你只要一扯,我就会知道。我一扯,你也知道。

茹嫣听着就笑了,心想,这家伙真会说话啊。

儿子让茹嫣给自己起一个网名,好给她在论坛、QQ上注册。

茹嫣想想说,还是叫“如烟”吧,如果的如,炊烟的烟。

结果这个网名已经有人用了。

儿子说,加两个字,“往事如烟”。一试。也被别人用了。儿子说,你知道了吧,你再不上网,以后连最臭最烂的名字,都会给人家起光了。茹嫣不信,儿子说,你随便说几个,咱试试?茹嫣说“臭鱼儿”,果然有。“烂猫”,也有,“二混混”,依然有。连“我是流氓我怕谁”都有。茹嫣一路笑着,想着这网上好像是一个妖魔鬼怪虎豹虫豸的世界。最后,儿子改了一下——“如焉”,茹字去掉草头,嫣字去掉女旁,中性化。果然,一路注册畅通无阻。

茹嫣的名字是母亲起的。从这个名字上,可以看出母亲的仕女情结。茹嫣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名字都是母亲起的。她不让父亲起。茹嫣那一拨的父亲,全都豪情满怀地给自己的儿女起上建国、新华、抗美、援朝、建设、宪生、跃进……后来还有四清、卫东、卫青、卫彪、九大,这一类时新名字,一家七八个孩子,便可以当作一部新中国简史来读。

四十多年之后,茹嫣有了一个自己的网名,一个儿子给起的名字:如焉。她竟很喜欢它,觉得比自己原名要朴素,要大气,有点道骨仙风。

          P001-P005

序言

关于这篇小说,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2001年春上,妻子李虹查出胃癌,中晚期。三十年前,在部队的艰苦生活中落下的痼疾,就这么兀然爆发了。从此,这世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数年间,时间都给她。看病,住院,旅游,或过日子。

我本来就写得不多,在这以后的,每年只写一个中篇,外加数篇散文随笔,凑够我的差事要求的工作量,也免却妻子的不安,不让她觉得拖累了我。

医生说,要是过了三年,算过了一大坎。

三年就要过去了。一切都是这样的好。2003年底,12月17日,几家刊物和出版社都要稿,我开始写这个东西。每天写几个小时,大多在她休息时候。很顺,很快,也很自在。过年过节,友情往来,散步锻炼,逛街购物,定时去医院检查取药……什么都不耽搁。2004年3月16日完稿。刚好三个月。

我写的时候,李虹插空一节一节看着,像吃萝卜,我剥一截,她吃一截。完稿后她又连读数遍,改错,定标点。说,很喜欢,怕是发不出去。

多年来,她一直是我的第一个读者和第一个编辑。作为读者,她常常会情不自禁,笑出声来,或泪流满面。作为编辑,她永远严丝合缝,为一个字,一个用语,要翻好几部词典。所以我常常会对刊物的朋友开玩笑说,我的稿子,有两“不”——一是不需改错,保证出错率在规定范围内,二是不愿改稿,特别是为那些非文学因素。

妻子是一个文字感觉很好的人,能一直得到她的喜爱,我总是很自得。

在手书时代,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给我抄稿。我用类似速记的方式写下一堆堆谁也认不出来的符号,有时到后来我自己也认不得了,她却可以将它们变成工工整整,清清爽爽的誊正稿。十多年前,我在第一本小说集的后记里写到:“她对我的文字有一种私情的偏爱——照说她当了二十多年文学编辑,应该很冷漠很挑剔很公事公办了,但读我的东西常会读出点眼泪来。最初十几年中,几乎我全部的稿子都是由她誊抄后寄出去的。最多的时候,一天两夜抄了二万字。所有编辑部见到的我的原稿,基本全是她的手迹。”

九十年代初,有电脑了。为了她的第一时间阅读权和抄稿权,她让我依然用笔写,她来录入,我写一部分,她录一部分,当写的赶不上录的时候,她便用宋丹丹的语气揶揄说:“哼,不够吃!”

2001年后,我不再让她做这份苦差事了。她失落了很长时间。

《如焉@sars.come》写完不久,妻子兀然复发。然后,这篇东西便一直放下了。

这是妻子见到的我最后一件作品。

似乎是命运的暗示,里面的两个男女主人公都是丧偶,都是中年。想到这里,便有些伤感。小说里的故事虽然与她无关,但是茹嫣身上的精气神,许多来源于她。我许多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她的影子,如《老海失踪》里的何必,《驼子要当红军》里的中欣,《思想最后的飞跃》里的袁源……

2005年夏天,老同学肖远将它发到一位友人的网站,不久之后,网站关张。从此,《如焉@sars.come》便在相识或不相识的友人间以电子文本流传。秋冬之际,《如焉@sars.come》到了正要赴任《江南》杂志主编的袁敏手里,她当即让朋友丁东转告我,她很喜欢,希望能在改版后的《江南》第一期上用。于是,2006年初春,《如焉@sars.come》以尽可能完整的面目出世。

现在,又近一年过去,《如焉@sars.come》终于成书。我想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天下书图图书有限公司和一切关注及帮助过此书的朋友们致谢。

2006年12月2日,是李虹两周年忌日。她一直没有离开我,静静躺在卧室那个高贵典雅的黑陶瓶中。我想把此书献给她,做一个纪念。所以在小说前面加了那一行字。                 胡发云 2006年9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焉@sars.come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发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7446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