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行走在金沙江边的年轻学者,他,在原野生;他,为原野逝。本书是200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萧亮中行走田野的考察遗作,同时见证了他回归田野的最后历程。

人人都愿意解释社会宏观的变迁,而以一个家庭的变迁来透视社会的流变尤为独到。尤其是本书写的是滇西北藏区的历史,里面的故事饶有兴味。它让你亲临其境,真实体验当地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对一个藏族人家的百年故事缜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作者延承了人类学对家族、信仰等的经典探讨,又对地方文献、文物、口碑资料进行饶有兴致的调查考证,还对今日地方族群生活常态及社区文化变迁有着细致、有趣的描述。

目录

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

前言

一、回归的秃鹫/l

二、霞那村的霞那家/6

三、做客霞那家/16

四、1936年的霞那古瓦和贺龙/32

五、活佛州长/46

六、三代卓玛女/64

七、霞那家的女婿/83

八、不爱回家的经理人/96

九、端午赛马会/105

十、两位舞者的传统婚仪/114

永远的亮中

萧亮中:金沙江的守望者  向郢/128

亮中,我的兄弟!  刘鉴强/136

送亮中  陈明洋/144

萧亮中:自由的大江自由的鹿  庄礼伟/146

一片意外飘落的叶子  林谷/149

一位学者就虎跳峡大坝的论争  鲁朗/160

金沙江之子  汪晖/165

写给《车轴》的读者  黄平/177

悼萧亮中  庄孔韶/178

萧亮中:永远是我们中间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员  白滨/179

老庚的回忆  萨玮玲/182

大学本科同学的哀思/186

拍摄手记  史立红/188

乡土的守护人  薛野/198

回首觅来踪,躬身行渐远  李大君/200

我是田野的孩子  曹雪萍/202

一个公民的葬礼  周文翰/210

我认识了你,亮中  熊蕾/216

过早的怀念  汪永晨/217

继续同行 付涛/220

萧亮中:以学者的思想拍照  休斯/22l

别了,亮中  黛琪/224

逝者萧亮中:行走在田野的赤子  巴莫曲布嫫/227

来自乡民的唁电/230

新浪网友留言/23l

向原野飞去  谷禾/236

在田野中永生  杨洪林/238

伤心中舔食记忆  梅茗/239

挚爱深深无绝期,相思缕缕绕君魂  马茜/240

试读章节

霞那村的霞那家

追寻霞那家的历史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独特的天葬、水葬、火葬不设作为祭祀标志的坟茔,死者真正重归自然,也就没有了展开祭祀礼仪的依托场所。于是,藏人心灵中的祭祀空间转移到了大地、自然,而不像汉人一样进入家族单元祭祀圈。

在霞那村追溯历史也十分困难。在中甸藏区,遇到婚庆搬家之类的喜事,各个村寨要进行锅庄比赛。霞那村的领头人是农布的表叔知诗批楚。知诗批楚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善于编词吟唱,并能用锅庄曲谱唱颂霞那历史。一般是从现今一代代往上推,最终联系到某尊神上。从歌词内容看,20世纪初霞那村只有三家,除霞那家还有龚家(非汉姓龚)、叶懂家。邓珠卓玛老人生于1923年,她告诉我:自己懂事时霞那只有五家人,住在纳赤河边的就自己家。那时候因为自家门前纳赤河上有一座桥,所以别人一提起自家就叫“霞那作卡达”(“作卡”为“桥头”之意)。

中甸藏族人本身没有姓,重名又特别多,分辨时就约定俗成用一个户名。户名来历多数是用住家的地理特征、居住方位、先后、主人职业等能辨别清楚而又互不混淆的名称。一般来说,像所指家户附近自然或人造的物体,如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小桥,甚至一块特殊的石头等都可以用来做户名,像察波(岩根)、江茂(红墙)、腊咱(坡脚)等等。有时,也会出现相同的户名,如以古(村头)、迪色(新户)就较为多见,这时就在户名前加上具体村名来加以区别。农布七林二哥旺堆入赘达朗村康若家。康若是指定坐标户的南边一家,不过现在从地理位置看,旺堆家已经看不出“康若”的本意,就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户名,最多标明很早以前旺堆家曾经居住在达朗村某坐标户南边。像这样以方位来命名的户名较多,为了区分,大家提及旺堆家就称“达朗康若达”,意思就是“达朗村的康若家”。

 邓珠卓玛老人的太祖父叫德奔,入赘霞那家。德奔夫妇有一个女儿叫央宗,后来招婿知诗农布。两夫妻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卓玛老人的母亲阿别是大女儿,后来就招鼎鼎有名的霞那古瓦为婿。邓珠卓玛老人回忆说:“阿尼(爷爷,也泛称老人)一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选了阿爸霞那古瓦做女婿。阿爸是中甸达拉村人,原名叫孙诺培楚,是马年生的(1894年)。阿爸年轻的时候肯帮人,遇到事情该咋办就咋办,很有主见。当时,阿尼看到家业越来越大,人手又不够,就想找一个得力的上门女婿。最后挑来挑去选了阿爸霞那古瓦,又到喇嘛寺算过就定了下来。两边家里都很高兴,过过礼,阿爸就到我家上门。阿爸来我家后,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管。阿尼选了个好女婿,自己也快快活活过了一辈子,活了107岁,在中甸,没有一家不说这件事情哩!”P.6-8

序言

2003年,我社开始策划“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的出版工作。经主编廖明君的介绍,我们认识了“西部田野书系”《车轴——一个遥远村落的新民族志》的作者——萧亮中。

书稿当然是写得很精彩,图片也很棒,甚至是我们这套丛书中图片最出彩的一本。但出于全套丛书的整体考虑,亮中的书稿要做删节,图片也要割爱,唉,你看他那份心疼哦,就像是要保住他的孩子那样,光打电话、发E—MAIL、发短信,就不知往返了多少回合,连他在云南家乡的“街子”上时,都还在和我们通过短信密切联系,因为那是我们最后定稿的时候,策划、文编、设计都在印刷厂电脑前,删什么,留什么,立马就要确定了。看着亮中的心疼样,我们都不忍心了,尽了最大力量多保留他的图片、文字……

通过做亮中的这本书,我们认识了亮中——一个多么阳光、爽朗、热情,对事业那么倾情、执著的大男孩。

2004年9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们又见到了亮中。他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谈起了他的又一本书——《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我们眼睛一亮:好题目啊!拿书稿来看看啊?第二天,亮中就带着书稿到会场交给了我们。其后,就书稿的出版,图片的配备,交图片时间,技术上的要求……我们在不断沟通……策划者、设计者李筱茜为了此书的图片问题,专门在北京等了他好几天,那正是2004年的12月,亮中还在云南。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正是在为反对虎跳峡水电开发而操劳奔忙。最后实在等不了了,筱茜只好先走了。在电话里,亮中要求筱茜迟一天再走,但机票已定,实在没办法,亮中就再三说一定要请筱茜吃饭来弥补,他们就差了一天的时间,没有见上一面……

2005年1月6日深夜,我们接到了从亮中手机发来的短信,告之亮中“不幸辞世”。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亮中在开什么玩笑!再一想,肯定是亮中的手机被偷了,小偷在恶作剧!拨通了亮中的手机,电话那端,亮中的朋友喃喃地说:我也真的希望这只是一场恶作剧!我们都哭了,多心痛啊!

《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的书稿静静地躺在亮中的书桌上,图片整齐地放在图片袋里,正等着跟我们交接呢,怎么可能就变成了“遗作”了呢?

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只有继续埋头为书稿的最终出版而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亮中未尽的意愿,让这本遗著成为心香一瓣,遥寄亮中。书的主人公之一农布七林和亮中老友马建忠、林谷、杨金华尽可能地整理和补充了部分图片及说明,马建忠和林谷修订了部分文字。特此致谢!作为特约编辑,林谷在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一批怀念亮中的文章。师友和至亲细细点数各自对亮中的记忆,让一个栩栩如生的亮中站立在我们面前:他的情怀,他的忧思,他的为原野而逝的生命历程……

亮中,你在天堂会看见这本书的。

广西人民出版社江淳 李筱茜

写在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亮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54635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1.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