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比幸运更重要
内容
编辑推荐

杰西·杰克逊说:“上帝不会给我们橙汁,他只给我们橘子。”上帝也同样不会赐给我们幸福和快乐,它只给了我们创造幸福和快乐的原料。

所谓的“幸福”和“命运”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和心态,你怎么看,都可能成为事实。每个人的世界都呈现在他的脑子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编的地图世界里。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或忧或喜。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因素。

……

本书将为我们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幸福课。

内容推荐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幸福。只不过由于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感觉不同,因而似乎一些人生活得很舒心,而相当一部分人感觉比较悲惨罢了。

《十日谈》的作者卜伽丘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愚蠢往往使得人们从幸福的境界坠人痛苦万分的深渊中;而聪明人却往往能凭着智慧,安然度过险境,走上康庄大道。有些人本来可以快快乐乐过日子,因为愚蠢,弄得整天愁眉苦脸。”

本书将和你一起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理解生活、获得幸福和快乐。

目录

一、幸福与否的感觉操纵在你自己手中

 想最幸福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3

 调整好了态度才能活得更快乐、更充实/5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8

 设计一所属于自己的理想的“房子”/12

 现代人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15

 要懂得如何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17

 平凡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20

 不要使自己成为“太能算计的人”/22

 每时每刻都真正幸福地生活的人才是聪明的/25

 不要过分忙碌,主动放慢生活的脚步/28

 做出快乐的样子,扮演快乐的角色/30

 幸福与不幸的人们之间的主要差距/33

 最重要的是要重视生命的价值/37

 没有比现在更适于快乐的时间了/39

 将幸福寄托于明天,不如专心地过好今天/41

 过去的问题和未来的忧虑都可以放下/43

 在生活中随处散播自己的爱心/45

二、快乐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快乐没有固定的定义和标准/49

 尽量去笑的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51

 幸福快乐的生活存在于自己的志趣之中/56

 快乐就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隐藏/58

 快乐是一种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感受/61

 培养强烈的快乐意识,正确地追求快乐/65

 让自己快乐的最大秘密是境由心造/68

 生命里应该有许多不同的惊喜/71

 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振奋和快乐起来/74

 确信自己是情绪的发动者才能激发好心情/77

 生活中该如何积极创造好心境/80

 积极从起床开始激发好情绪/83

 享受生活是使我们最快乐的事情/85

 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灵活地应对“快乐缺失症”/89

 有所爱好,使心灵有所寄托/92

 令你更健康、更愉快的几个要诀/94

三、工作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工作中才能实现生活的最高价值/99

 工作应该是幸福、快乐和满足的源泉/102

 工作的乐趣只是个人的心理体验/104

 一定要超越“怀才不遇”的想法/107

 摆正了工作态度就能享受更多的乐趣/109

 消除烦恼,在工作中保持激情/111

 接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时不要忘记你的责任/115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告别冷漠/117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121

 对工作和老板心怀感激和感恩/124

 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126

 战胜职业倦怠症,更好地适应工作/13l

四、不贪婪不苛求,幸福快乐就简单得多了

 习惯于做钱的奴隶的人就很难快乐和幸福/137

 拥有的金钱越多未必越快乐/139

 金钱只是一项快乐资源而不是快乐本身/142

 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感受到快乐/143

 尽量去享受眼前拥有的一切就是幸福/145

 进行选择性的消费,避免挥霍/148

 千万不要陷入使用信用卡的误区/151

 从更宏观的角度和更广阔的距离来认识世界/154

 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摆脱物质生活的羁绊/157

 不要成为拜金主义者和守财奴/159

 在生活中要尽量摒弃那些多余的东西/161

 生活应该尽量简约,但是要精致/164

 别让一点小的缺陷遮蔽我们审美的眼睛/167

 乐享生活中那份与生俱来的“平淡味”/170

五、和谐的夫妻关系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

 把婚姻当做事业来看待,来经营/175

 付出足够的精力和行动去创造与呵护爱情/177

 幸福的婚姻究竟需要什么/179

 让家庭变得更稳固、更幸福的秘诀/182

 怎样才能保持婚姻的持久稳固/185

 不要追求绝对平等的婚姻生活/188

 消除对方需求外遇的内在因素/190

 幸福的家庭从良好的沟通开始/194

 随时找机会说出爱的甜言蜜语/198

 避免损伤夫妻感情的说话要领/200

 唠叨、批评和指责是婚姻的坟墓/202

 有些真话不该告诉你所爱的人/208

 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避免争吵升级/211

六、要学会减轻压力,放逐烦恼

 不要忽视了如何使自己放松的问题/215

 努力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218

 控制好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221

 有效地控制情绪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223

 有效应对不安与烦恼的正确方法/225

 提高控制精神压力的能力/228

 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230

 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233

 应对工作压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237

 生活压力的自我心理调节策略/239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水库累积太多的水量/242

 如何远离和消除忧郁心理的困扰/246

 感到烦闷无聊时尝试什么都不做/249

 自我解救,呵护良好的心情/251

 重视动作和表情对我们的感受的影响/254

七、幸福和健康密不可分

 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应得到重视/259

 良好的情绪能够催生有益健康的化学物质/262

 出现心理失调之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264

 全面了解健康性格的结构/268

 在生活中主动去培养乐观健康的心理/272

 你只有是快乐,才更可能是健康的/274

 重视和远离“亚健康状态”/277

 积极休息,保持充沛的活力/280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呵护健康/282

 在提高耐力、韧力和体力三方面下功夫/284

 努力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287

试读章节

调整好了态度才能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拉里·爱德华出身贫寒,缺吃少穿的日子让他从小便感受到了贫穷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耻辱。邻居的嘲笑、同学们的取笑,常常让爱德华伤心不已。

爱德华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很敏感,甚至路人一个不同寻常的眼神,也会让他难过半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比他过得幸福。于是,拉里·爱德华决心出人头地,他要跟那些鄙视他的人过上一样幸福的生活。他几乎不跟同学们来往,哪怕是一丁点时间,也要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课余时间,他不是在图书馆学习,就是在快餐店打工。他靠自己打工挣的钱读完中学,并考上了大学。此时,他认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但幸福的感觉很快离他而去,因为昂贵的大学学费还等着他用课余时间去挣呢。

大学毕业之后,拉里·爱德华觉得,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自己还得继续努力。于是,他在一家大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因为他从小就羡慕那些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可是,当他坐进明亮的办公室,每月拿着固定的薪水时,他才知道,原来白领也不幸福,因为不但要受老板的气,还要受同事的排挤。拉里·爱德华每次看到老板夹着公文包,大摇大摆地出入高级餐厅时,他觉得只有当了老板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拉里·爱德华拿自己几年的积蓄去注册了一家小公司,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他拥有了曾经梦寐以求的豪华别墅、高档轿车和巨额银行存款。这时,就是下半辈子不工作,他也吃穿不愁了。可是,幸福却没有随之降临。令拉里·爱德华烦恼的是,他的员工总是不听话,不但偷懒,工作效率低,还经常要求加工资;他的竞争对手心狠手辣,整天想着要挤垮他的公司,让他没有立足之地;还有,从邻居和路人的眼神里,他也看到了人家对他的嫉妒。因而,拉里·爱德华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比他幸福。

由于心情不好,拉里·爱德华开车时老走神,这最终导致他出了车祸:他的高级轿车钻进了大货车底下。轿车报废了,所幸拉里·爱德华只是受了点皮肉伤,没有生命危险。事后,一想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拉里·爱德华就吓得浑身发抖。

他突然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啊,一个人只要拥有了生命,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专家指出,幸福就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自己感觉生活中什么都有了,没什么缺憾,那就是幸福的。幸福是“现在实际拥有什么”和“我想要什么”对比出来的。“我想要的”与“实际拥有的”越匹配,就越幸福。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在生活中调整好了态度,就容易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据说,自2003年起,在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候。”

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呢?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沙哈尔这样说自己。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在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心理医生,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支出,把正面情绪当做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P5-7

序言

一位心理学家,把幸福定义为“享受乐趣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越能享受实际拥有的一切,便越会感到幸福。

有一对双胞胎,外表酷似,禀性和想法却迥然不同。一个总是显得很乐观,另一个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

为了试探双胞胎儿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父亲在他们的生日的时候,在悲观的儿子的房里堆满了各种新奇的玩具及电子游戏机,而乐观的儿子的房里则堆满了马粪便。

晚上,父亲来看悲观的儿子,发现他正坐在一大堆新玩具中间伤心地哭泣。悲观的儿子解释说:“我要读那么多的使用说明才能够玩。这些玩具总是不停地要换电池,而且最后全都会坏掉的!”

来到乐观儿子的房间,父亲发现他正在马粪堆里快活地手舞足蹈。这位乐观的儿子解释说:“我能不高兴吗?附近肯定有一匹小马!”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或忧或喜。重要的是调整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果不能转变心态,不能挣脱心理的枷锁,不能摆脱固有的生活模式,那么即使生活在天堂中,仍然可能有生活在地狱的感觉。

一位年轻人问哲学家,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哲学家说:“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对于一个世俗的人来说,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500万元,当个领导干部,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是不够的——这样的人虽然很幸运,然而,这些幸运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不断地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断地感到幸福?”年轻人不解地重复着。

哲学家接着说:“对,不断地感到幸福。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就要摆正人生的态度。首先,善于满足现状;其次,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记住:幸福比幸运更重要!”

是的,幸福比幸运更重要!许多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仅仅是因为我们对生活需求得太多,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或是总觉得别人比我们幸运!如果我们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就会使我们心境愉悦,使我们的周围荡漾着美妙的和谐之声。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幸福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内心洋溢着快乐,就会品味到生之灿烂。但是,只有理解了幸福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比幸运更重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25620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