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以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杰出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为素材,从他们的学习故事中提炼出最精华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法则,旨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借鉴学习的机会。

内容推荐

迄今为止的4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非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他们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身体残疾,有的人在学校学习成绩平平,有的人小时侯甚至有些“愚钝”……是什么使他们成长为一流的人才呢?一句话,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他们在学习期间都掌握了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而他们的成就和声望反过来也强化和突出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不仅为当今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光辉范例,更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目录

1.创造性学习

(代表人物:爱因斯坦)

凡事用脑去思考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追随好奇心

自主学习,而非被动接受

2.借力学习

(代表人物:杨振宁)

好风凭借力

追随名师,扬长避短

学习的“三妙法门”

3.循序渐进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学习一定要有耐心

每天都要有进步

观察、观察、再观察

4.发展求异思维

(代表人物:理查德·费曼)

别在乎别人怎么想

思考要独辟蹊径

学习讲究理解

5.把精力专注于一个目标

(代表人物:伦琴)

学习切忌好博不专

把目标贯彻到底

6.在探讨中学习

(代表人物:玻尔)

善于倾听

自由的脑力激荡

永恒的“哥本哈根”精神

7.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

(代表人物:莫瓦桑)

偷听学者讲座

求知欲激发潜能

永不满足

8.处处留心

(代表人物:拉姆塞)

学习无处不在

多看、多学、多试验

9.贵在执着

(代表人物:居里夫人)

学习在于执着

不轻言放弃

用执着铺就成功之路

10.功到自然成

(代表人物:丁肇中)

努力从今日始

工夫要用在刀刃上

要有坚定的事业心

11.把兴趣进行到底

(代表人物:罗伯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点燃理想的火花

用兴趣弓l导成功

12.学成于勤,思源于疑

(代表人物:福井谦一)

业精于勤

敢于质疑权威

真理源于自然

13.永不回头的“鳄鱼精神"

(代表人物:卢瑟福)

有个绰号叫“鳄鱼”

积极思考,勤于动手

不朽的“鳄鱼精神”

14.适应环境,灵活变通

(代表人物:西博格)

学会适应环境

善于改变自己

15.趣味性学习

(代表人物:伊伦·居里)

培养学习的乐趣

在游戏中学习

16.整体掌握,融会贯通

(代表人物:鲍林)

迷恋化学

善于融会贯通

发挥“杂交”优势

17.学习需要超前意识

(代表人物:李普曼)

先摸索,后请教

学习要力求创新

18.战胜自我,天道酬勤

(代表人物:康福思)

缺憾不是放弃的借口

命运由自己主宰

19.实践是大智慧

(代表人物:马可尼)

不满足于读和看

实践出真知

20.明确学习动机

(代表人物:弗莱明)

有动机才有动力

动机驱动成功

21.莫以分数论英雄

(代表人物:朱棣文)

学者之家的“黑羊” 

重视课外科技活动

22.全面学习,综合发展

(代表人物:崔琦)

学习的“木桶理论” 

崔琦的四点体会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代表人物:汤姆逊)

习惯成就事业

学习必备的六大习惯 

与书交友

24.不放过细节

(代表人物:威尔逊)

从细微处学习

善于捕捉细节

25.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代表人物:查尔斯·汤斯)

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专长,解放自己

26.日日求进,终生学习

(代表人物:穆拉德)

活到老,学到老

面对问题,不断进取

27.学习需要毅力和信心

(代表人物:席格蒙迪)

敢于尝试

克服障碍,树立信心

28.学习不能好高骛远

(代表人物:维蒂希)

从点滴开始

五步学习法

29.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代表人物:野依良治)

永不服输

要有一股傻劲

30.心中要有理想

(代表人物:普朗克)

理想是前行的灯塔

为理想而努力

31.深入学习,善于思考  

(代表人物:霍夫特)

首先要学会学习

不断深入

优秀学生的三个“标准”

32.学习之路靠自己走

(代表人物:拉夫林)

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理

保护自己的科学萌芽

34.开放性学习

(代表人物:费米)

自求自得

玩具的启示

变被动为主动

学会选择捷径

35.个性化学习

(代表人物:泡利)

学习方法个性化

善于释放个性

36.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代表人物:海洛夫斯基)

对待学习要一丝不苟

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试读章节

        想像力知识更重要

说到想像力,人们就会想到爱因斯坦的小提琴。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2。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吮着人类文化最甘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想像力。

有一次,母亲坐在钢琴前轻轻地弹着琴键,弹出的旋律就如潺潺的溪水。一曲结束,她回过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听琴呢!他听得是那样的入迷。年轻的妈妈感到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她很高兴地对小爱因斯坦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学教授的模样!喂!亲爱的小家伙,怎么不说话呀?”小爱因斯坦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不答一句话。那时他只有3岁。

6岁时,爱因斯坦学拉小提琴,他的妹妹玛雅学钢琴。后来,爱因斯坦也学习弹钢琴。随着时光的流逝,爱因斯坦对音乐渐渐入迷。7年之后,当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数学结构,当他体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时,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鸣了,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遇到困难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像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音乐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和谐美丽的图景,数学又给他证实这个图景。二者结合起来,就为爱因斯坦的精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对理想世界的情感依恋与理智认同便是爱因斯坦执着、自负、倔强性格的内涵。

爱因斯坦不仅仅属于科学,科学也并不是与艺术毫不相干。对于伟大的科学发现来说,抽象的逻辑思维倒总是验证非凡创造力的工具。所以,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成为数学公式的奴隶,“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当1919年日食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思维过程有了想像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学习者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像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如果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创造力,只是有些人显露了出来,有些还是潜在的。要想激活潜在的创造力,那么首先要有想像力。在想像的广阔空间里不断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并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创新。

P4-5

序言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影响最广泛的奖项。从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奖以来,诺贝尔奖几乎囊括了20世纪全部科学的重大发现和发明。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世界面貌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这不得不归功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杰出贡献。获奖科学家无愧于当代一流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正是这些获奖成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进而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明显地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

然而,迄今为止的4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非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才科学家。他们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身体残疾,有的人在学校成绩平平,有的人小时候甚至有些“愚钝”……是什么使他们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呢?一句话,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他们在学习期间都掌握了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从而造就了这些科学界的精英;而他们的成就和声望反过来也强化和突出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不仅为当今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光辉范例,更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法国17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以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杰出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为素材,从他们的学习故事中提炼出最精华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法则,旨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借鉴学习的机会。

原清华校长蒋南翔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枝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学习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每一个人不仅能够学习,更要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爱因斯坦说过:“成功一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是知识渊博、体魄健壮、心理健康、交际广泛的富有判断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倘若把学习比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每一个学习者只要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一定能让船儿驶向美好的未来!

本书付梓在即,感谢王慧、李俊、刘天明、肖斌、马晓冬、牛文君、唐晓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编者

                     200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晓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53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1-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