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叶集--德语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杨武能先生二十多年德语文学研究的论文总集,全书分"德语文学散论"、"文学翻译断想"、"比较文学乱弹"三部分。作者认为"三个部分均属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范畴,彼此紧密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价值在于"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目录

自序:小草狂語

第一輯:德語文學散論

德語文學--深邃、好看的思想者文學

偉大的功績 崇高的人格--淺論萊辛

號角与匕首--小議萊辛寓言

漫話《維特》

你知道嗎,"有隻歌唱出了整個意大利"!

"西方向東方發出的問候"--淺論《西束合集》 

智慧之書 世象之鏡--關於歌德的兩部史詩

何止"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别解與反思

思想家歌德

我是劍,我是火焰--海涅的生平、思想及創作

格林童話談片--譯林版《格林童話全集》譯後記

格林童話辯誣--析《成人格林童話》

威廉豪夫和德國藝術童話

Novelle--德語文學多姿多彩的奇葩

非驢非馬 生不逢辰--關於霍夫曼的小說創作與接受

奇異的藍色花--從Novelle看德國浪漫派

施篤姆的詩意小說及其在中國之接受

"用金絲銀綫織成的錦緞"--關於邁耶爾和他的歷史小說

反常,但不偶然--從保爾·海澤的成敗得失說開去

二十世紀德語文學述要

孤獨的風中之旗--象徵主義詩人里爾克(上)

奔向無邊的宇宙--象徵主義詩人里爾克(下)

《魔山》初探

藝術與人生的哲學思考--析《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新煩惱》"新"從何來

詩人伯爾及其他

"旅游文學":《最後的世界》

第二輯:文學翻譯斷想

闡釋、接受與再創造的循環--文學翻譯斷想之一

翻譯·解釋·闡釋--文學翻譯斷想之二

尷尬與自如 傲慢与自卑--文學翻譯家心理人格漫說

歌德與文學翻譯

簞路藍縷 功不可没--郭沫若與德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

美玉與蠟泥--文學翻譯批評管窺

我譯《維特》

智者與智者的對話--許鈞著《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漫評

再談文學翻譯主體

學無止境譯無止境--《楊武能譯文集》自序

第三輯:比較文學亂彈

十七、十八世紀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

衛禮賢--"中國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中國的書和關於中國的書"

道的尋求

歌德與比較文學

中德文學姻緣

百年回響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國之接受

《陰謀與愛情》在中國

從卡夫卡看現代德語文學在中國的接受

馮至與德語詩歌

汉學家克拉普洛特及其他--答X先生

歌德論"世界文學"

试读章节

2000年春節過後不久,一位學友從北京打來長途,問在我翻譯過的格林童話裹有没有夾雜着露骨的色情内容。我當即予以否定,並對遣怪問題的提出表示不解和驚訝。學友解釋說,他也是有媒體問起而自覺回答没有把握纔來“請教”我這位專家的。他還告訴我,提出這問題是因為近日坊間出現了一本冒用《格林童話》之名的黄書。

多半又是唯利是圖的文痞和書老板幹的好事,我當時想。衹要能挣大錢,這幫家伙什麽損招都想得出來啊!

事過一月,終於在《成都晚報》的“大干世界”版讀到一篇題名《{成人格林童話)觸目驚心》的報道,纔知道這本鄙鄉稱為“歪書”的非法出版物或不良出版物,“黄”得有多厲害,“歪”到了什麽程度。一句話,真正叫“觸目驚心”!

在這本歪書中,據轉載自3月1日《齊魯晚報》的報道披露: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原來“驕傲自大”,欲害死她的繼母則從繼母變成了生母,生母欲對她下毒手,竟是因為她與自己的父王“亂倫”,招致了母親的刻骨嫉恨。還有《睡美人》中那位勇敢、仁愛的王子,他拯救中了魔法而長睡不醒的公主,竟是因為他有性變態的“戀尸癖”,如此等等。一句話,在相當於“兒童不宜”的“成人”二字掩護下,原本清新、純美的民間童話故事已被篡改得惡俗不堪、面目全非。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醜陋的歪書,“原作者仍然署名為‘格林兄弟’”!P115-116

序言

小草狂語

在五彩繽紛、花樹繁茂的學術園地上,這個集子衹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它的三個部分均屬於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研究範疇,彼此紧密關聯,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恰似一棵總是三片葉子共生的三葉草。因此反復思索,幾經取捨,終於决定把這個二十年來蘸着自己心血寫成的集子定名為《三葉集》。

原本還想在這集名前再冠上一個“新”字:一來因為八十多年前的工920年,前輩宗白華、郭沫若和田漢出版的一個通信集也叫《三葉集》,也曾以三葉草象徵他們三人之間的深厚友誼;二來因為“新”實乃這部論文集主要的、也是幾個部分共有的特點。我所培育的這棵小草啊,它的一點點價值,自以為全在其些許新鮮的绿意;它稚弱的生命,自以為全來自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由自身资質、環境、經歷和學養决定,鄙人不幸也有幸成為了一名德語文學的研究者、譯介者和教師。半個世紀的辛勤耕耘儘管也算有些成績,但細想起來於國於民用處實在微乎其微,甚至有些虚無縹緲;同樣是所謂搞學術,發明高產雜交水稻的袁隆平們,製造兩彈一星的鄧稼先們,還有眾多在政治、軍事、外交、法律、經濟等對强國富民有實際貢獻的學科領域中卓有建樹的先生們,纔真正是令人佩服、景仰的學問家,纔真正是安邦定國的棟梁之才,舆他們相比,不才如我實在是自惭形穢。是啊,命運注定我衹能搞搞外國文學,衹能培養幾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如果這樣的一些小草還蔫不拉唧,缺少新色绿意,那麽我的所謂學術研究還有什麽價值,我的生命還有什麽意義?

再有,受學科限制,加之筆者又對某些時髦、玄虚的現代和超現代理論不感興趣,遣本《三葉集》確實没有什麽驚人之處,衹是在自己狹小的學科範圍内努力做了一點開拓,講了一些前人未曾講的東西罷了。因為我以為,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我不但枉費自己的心力,也有負自己的家人、師友和廣大讀者;如果我們搞德語文學的人都這樣,本來就被貶為“不好看”的德語文學前景將更加不被看好。所以在自己整個的學術生涯中,我都力圖求新;新,也是我眼下這部《三葉集》的生命。

簡要介紹一下本書的三部分内容,具體說說它們各自新在何處:

第一部分論述德語文學。作為外國文學特别是西方文學重要的一支,德語文學是我真正意義的專業。我從事逭門專業的幸運在於,曾先後師從葉逢植、張威廉和馮至等傑出學者。可儘管如此,我却不對自己的老師亦步亦趨,而是力圖有所創造、有所突破、有所前進。例如馮至先生是海内外公認的歌德專家,我雖在治學方向上步其後塵,却在已另行出版的《走近歌德》一書中研究了他不曾顧及到的問題和作品,如《少年維特的煩惱》和《親和力》,或者他來不及系統、深入地研究的作品,如詩歌和《浮士德》。拿眼前的“德語文學散論”來說,《走近歌德》之後的幾篇文章如《何衹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别解與反思》、《思想家歌德》等等,也可謂别開生面,不乏新見。對歌德的研究如此,對其他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亦復如此,多數也言人所未言,因此便多少有了些價值。

與我率先强調歌德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一樣,我也第一個提出以德國文學為主體的德語文學是思想者的文學這一命題,從而闡明了它作為世界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根本特點和特殊價值。

再者,這部分的不少探討德語Novelle即中短篇小說的文章,在中國率先進行了德語中短篇小說理論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對中國讀者了解、認識和欣賞德語文學擅長的這一體裁樣式不無促進和幫助。須知,德語Novelle大多十分好看;廣大讀者能瞭解、欣賞德語Novelle,德語文學“不好看”这個以偏概全的結論就有望得到修正。  我强調創新是我的學術追求,肯定“新”是我这部論文集的主要價值,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中國搞德語文學而做研究的人本來就不多,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創新并不難,要填補某項研究的空白也不難,甚至要成為研究某個小課題的第一人同樣不難。重要的是得有膽量并且有心;衹要有膽、有心,實在是不難取得某些成就。因此,我對自己德語文學研究的成績,遠不如對我的翻譯成果重視;也自知搞學術基礎薄弱,難成大器,相反却自诩具備成為文學翻譯家的特定氣質、素養和能力。这便是我學術研究用功不勤、成就差强人意的主觀思想根源。

第二部分談文學翻譯的實踐和理論。文學翻譯是我的至愛,進大學學外語原本就是為圓自己上高中時已開始做的當文學翻譯家的痴夢。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堅持業餘做文學翻譯至今,我深知一位好的譯者必須清楚文學翻譯的本質是什麽,必須具備怎樣的學識和素養,必須持有評判自己成果的正確標準。因此,在翻譯實踐的餘暇,在注意翻譯理論發展動態的同時,也經常進行一些有關文學翻譯理論和規律的思考,并且藉與海内外同行交流的機會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寫出來,如此便產生了這部分稱作“斷想”的幾篇文章。這樣的文章,不言而喻具有個人經驗總結的性質,難以做到深刻和系統,然而却源於實踐、發自肺腑、言之有物,富有獨特新鮮、别出心裁這樣一些優點。

逭部分的其他文章雖寫作契機不同於“斷想”,但產生的基礎同樣都是自己的文學翻譯實踐,講的都是自己個人的真實感受,所以也一樣地富有個性,不可取代。

談得比較多也比較早的是文學翻譯的主體性問題。而今,它已成為譯學界的熱門話題和研究題目,令始作俑者之一和自視為譯學理論“票友”的區區深感欣慰。

第三部分涉及比較文學。從實招認,我之搞比較文學,勉强躋身所謂比較文學學者之列,甚而至於當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完全是出於自己做夢都不曾想到的偶然,完全由於幸運之神的關照、呵護,在我本人,實乃所謂的無意插柳,歪打正着也。

事情得回溯到工980年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當研究生學習研究歌德的時候。一天,查資料時突然發現一年多以後的工982年3月2日就是這位世界級大文豪逝世一百五十周年了,於是靈機一動:要發文章此其時矣!隨即抓緊準備,正好又在圖書館裹,記得是從阿英先生的一篇短文中,發現了一些歌德與中國關係的蛛絲馬迹,便尋踪繼續發掘,用一年多的時間潜心研究起歌德与中國的相互關係來。等到1982年,果然在《讀書》《社會科學戰綫》《新華月報》和《人民日報》等學術刊物和媒體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但因此走上了國際學術講壇,還給幾年後在國内外先後出版的學術專著《歌德與中國》和Goethe in China打下了基礎。

又過兩三年,比較文學在國内逐漸成為顯學,涌現了大批治比較文學的專門家,但人們始終没有忘記我這個登臺較早的票友一一還是票友!一一雖然自己深感内疚,因為近十多年再也顧不上參與比較文學界的活動。尤其是我之所以能够超龄成為博導,很大程度上應該感謝比較文學界眾多學友的支持和抬愛。我在心存感激的同時,真是慶幸自己無意間與比較文學結下了緣分。

是的,我確實不是治比較文學的專家,所出的專著在專家眼裹很可能不够專業。但讓我引以為傲的是,本人確實在海内外開了研究歌德與中國相互關係乃至中德文學相互關係的先河,研究歌德和一些德國作家在中國的影響和接受的先河。站在今天的水平上回頭看當時的這些成果,當然會覺得没有什麽了不起,當然可以講“没有多少東西”,不過就因為在中國開了先河,就因為在中國是第一個,便有了獨特的價值,便佔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具體講,完稿於1988年的《歌德与中國》早巳過時了,早該被後來者超過了。眼前這個集子衹選收了其中的《歌德論世界文學》一篇,因為這個問題實在重要,而直至目前我國尚無更新、更深刻和全面的文章出現。

其他各篇則均係未曾出書的獨立之作,共同特點是一樣富有筆者的個性,都有一點點的绿意、新意。

回顧二十多年的學術研究,確實是僅僅培養出了小草幾棵,實在感到悲哀。但更令人悲哀的是,在我國的德語文學領域,連這樣的小草也稀稀疏疏,且少有個性鮮明和新意突出者,尤其是樂於和敢於涉足翻譯理論、比較文學研究或其他新領域的德語同行,更可謂屈指可數。這,於是一次次給了筆者開先河的機會,又使本來以身為德語文學研究者和譯者自卑的我得以自傲。

如此明目張膽地以自傲示人,顯然很不君子,但明眼慧心的學友和讀者不會不明白我的用意、我的苦心:不過是為了激勵,或者說挑戰同行中的有心人特别是後起之秀,讓他們來趕超不才,把我們這本來不起眼的事情搞得多一點聲色,對社會多起一些作用也多得到一份重視罷了。

我這本《三葉集》確乎是一棵小草,我這篇自序呢不啻一篇小草狂語。

2004年初春時节於川大竹林村遠望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叶集--德语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武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7262
开本 32开
页数 56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3
丛书名
印张 1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3
15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