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渗透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因而也成为理论和实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书就是关于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从各个不同方面和看法上进行研究和分析。

目录

导言 市场经济全球化/(1)

 第一节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分歧及我见/(1)

 第二节 本书的特点、方法和内容/(2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全球视野/(39)

 第一节 世界市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39)

1.理论体系的完整性/(39)

2.理论研究科学的方法/(44)

 第二节 对国外全球化理论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49)

1.发轫于发展中国家的依附理论/(49)

2.研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体系论/(51)

3.全球资本主义论 /(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61)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61)

1.世界市场产生的条件/(61)

2.国际分工及交换的发展与世界市场/(62)

3.生产力、机器大工业及交通通讯的发展与世界市场/(64)

4.资本的扩张本性与世界市场 /(66)

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市场/(69)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73)

 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作用机制/(73)

1.世界市场对世界生产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73)

2.世界市场使生产各环节 得到充分发展/(74)

3.价值、货币等经济因素获得自身性质的充分表现/(76)

4.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结果/(79)

5.世界市场对一国经济运转的保证作用/(81)

6.世界市场对经济危机产生与缓和的作用 /(82)

第三章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86)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及特征/(86)

1.初期世界市场/(89)

2.生产领域的世界市场/(90)

3.以生产集中、垄断为特征的世界市场/(96)

 第二节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新特点/(100)

1.生产领域新特点/(100)

2.流通领域新特点/(103)

3.市场区域化、集团化特点/(107)

4.市场全球化的特点/(109)

 第三节 世界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112)

1.规模日趋扩大、结构不断丰富/(112)

2.金融、资本市场迅猛发展/(116)

3.遍布全球的劳务市场/(120)

4.世界技术市场/(122)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的实现/(123)

1.两个并行的世界市场及统一/(123)

2.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126)

 第五节 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129)

1.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取向/(129)

2.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存在/(131)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矛盾/(140)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141)

1.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141)

2.电力、电讯革命与世界市场/(145)

3.信息革命与世界市场/(147)

4.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152)

 第二节 经济主体交往关系的推动作用/(154)

1.全球化是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155)

2.各经济交往主体共同发展:全球化的基础/(158)

3.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性加剧/(160)

4.两制国家:共存与竞争/(162)

5.区域性、国际性经济组织的作用/(164)

6.全球性经济组织的作用/、/(167)

第五章 生产过程全球化——国际分工理论及当代国际分工特征/(171)

 第一节 国际分工伴随科技革命产生、发展、深化/(172)

 第二节 分工与生产力的互动关系/(176)

1.国际分工与生产力:互动性/(176)

2.分工与贸易结合:增加价值/(178)

3.节 约资源、增加生产,实现最优国际配置/(180)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182)

1.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历史渊源 /(182)

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发展的辩证关系/(184)

 第四节 当代跨国公司内部分工 /(188)

1.市场性的分工关系/(188)

2.内部分工的发展与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190)

3.企业组织的新形式——网络型企业/(192)

 第五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195)

1.国际分工的两重性/(195)

2.国际分工两重性对当代的影响/(196)

第六章  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理论与世界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先导性作用/(202)

 第一节 国际贸易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先行者/(203)

 第二节 世界市场是各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206)

l_世界再生产的中间环节 ——国际交换/(207)

2.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 /(208)

3.国际贸易对提高一国利润率的作用/(209)

4.对外贸易增加一国价值量的数量分析/(210)

5.国际交换按国际价值原则进行/(211)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216)

1.世界贸易领先于世界生产的增长/(216)

2.服务贸易的增长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217)

3.新贸易方式和产品不断涌现/(218)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19)

5.区域性、国际性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间贸易不断扩大/(220)

6.国际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联/(221)

7.国际贸易主体变化趋势/(223)

8.贸易结构变化趋势/(224)

9.政策选择:自由贸易与战略性贸易/(225)

10.贸易战日趋激烈/(226)

第七章 资本全球化/(230)

 第一节 资本是什么、怎样理解资本全球化/(230)

 第二节 全球资本流动的早期形式——资本输出/(233)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职能——组织全球生产/(237)

 第四节 跨国公司投资与生产的新形式/(241)

1.跨国公司交叉控股/(242)

2.并购和重组/(242)

3.组建技术战略联盟/(242)

 第五节 资本全球化的特征/(246)

1.资本流动高速化/(246)

2.资本流动量空前巨大/(247)

3.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更高/(248)

4.资本流向多元化/(248)

5.全球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达直接促进了投资、引资、融资/(249)

6.全球资本市场虚拟经济成分大为增加/(249)

 第六节 对资本全球化动因的分析/(250)

1-追求利润最大化/(250)

2.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251)

3.金融工具信息化:物质技术动因/(252)

 第七节 对资本全球化后果的分析/(253)

1.资本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更高阶段/(253)

2.资本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增长/f254)

3.最大限度提高利润率/(255)

4.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257)

5.资本全球化的弊端/(259)

 第八节 对资本全球化痼疾的分析/(261)

1.资本全球化弊端的根源/(261)

2.越来越多的投资脱离价值生产和财富积累过程/(264)

3.过度的风险性资本的危害/(266)

第八章 价值创造与分配的全球化——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价值问题的理论与实践/(270)

 第一节 商品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和条件/(270)

1.劳动范围的变化/(271)

2.价值实现依存于世界市场/(271)

3.劳动形态变化导致价值决定变化/(272)

4.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必要劳动量决定/(274)

 第二节 价值规律的作用/(275)

1.调节 生产和交换的走向/(275)

2.激励各经济体提高劳动生产率/(276)

3.调整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276)

4.价值规律作用的变化/(278)

 第三节 价值增殖问题/(279)

1.对外贸易能够增加一国的价值量/(279)

2.对外贸易增加一国价值量的三种情况/(280)

3.理论前提/(282)

 第四节 对外贸易取得超额利润的来源/(286)

 第五节 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不平等交换及国际“剥削”问题/(289)

1.等价交换/(289)

2.不等价交换/(290)

3.不平等交换及国际“剥削” /(292)

第九章 全球化的管理、治理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98)

 第一节 什么是全球化的管理、全球治理?/(299)

1.治理的目标/(299)

2-治理的主体/(300)

3.治理的规则/(301)

4.治理的对象/(302)

 第二节 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迫切性/(303)

 第三节 全球治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309)

1.治理主体不平等、不平衡问题/(309)

2.霸权主义与全球化的矛盾/(310)

3.世界贫富差距拉大/(310)

4.治理规则有待完善/(311)

5.治理机制的改善/(311)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312)

1.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312)

2.公平互利的原则/(315)

3.如何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16)

试读章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世界市场作为客观的历史事实已经存在和发展上百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此作了许多深刻描述,我们要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原理,同时分析世界市场发展至今的现象和问题,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区别。

普遍联系的方法。世界市场是一个整体,其中有整体性的关系,也有个别的关系,也有个别与整体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提法就是用了普遍联系的方法。把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置于总体的运动中、普遍联系中进行考察。

科学的抽象法。全球化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当研究某一方面问题时,要运用抽象法,力求把这一方面问题的特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抽象出来。

比较的方法。作发展脉络的纵向比较,也要对国家、地区进行横向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的联系、共同点和区别。

坚持范畴的科学性和从实际出发相结合。“资本输出”、“利用外资”、“国际价值”等都是已有的科学范畴。研究要力求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从客观现实的实际出发。客观的、实事求是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考察这种理论描述的现象的发展现状,研究这些新现象和新本质。

序言

(1)怎样表述经济全球化?正如在前面所表述的,要注意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既要避免只说出某一个方面,也不能是各种意见的堆积,应是既表明其发展的历史和今后发展的趋向,也揭示其现象和本质,比较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表和里,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前面加上市场即市场经济全球化,我认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比较确切地表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能够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揭示其发展动力、动因的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全球化即能够从现象上描述全球化,如市场在全球发展的日益扩展的进程,市场的规模,市场的数量、种类的繁多等方面描述它们在全球的发展;又可以在本质上、其发展动因方面,如市场经济作为一个体制在全球的扩展,市场经济制度、规则,市场经济所反映的利益关系等方面揭示全球化的本质。理论研究就是既要描述现象,也要研究本质,两者不能混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层面上,通过不同的视角,全面地认识全球化,认识它的本质。

上述认识和表述经济全球化的方法既符合历史发展,也符合现实。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逻辑被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所证实。本书的第二、三、四章主要在这方面做研究考察。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对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和认识各种全球化理论思潮和全球化现象的指导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世界市场的研究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最后的一部分,把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归宿。世界市场理论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是思维逻辑的较高的、最后的阶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进程相一致。是思维逻辑和历史进程的统一。同时,马克思的有关世界市场理论的经济范畴还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念体系,如国际价值理论的阐述,完成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整阐述。同时,理论研究的历史的方法、辩证发展的方法、普遍联系的方法,对当今分析和识别经济全球化问题也有方法论意义。

(3)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既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上,也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意义上,阐述世界市场问题。本书第三章主要抽象和归纳了有关世界市场形成问题、世界市场的作用问题的有关论述。本章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的世界市场的论述进行梳理。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世界市场产生的最基本条件,国际分工和交换与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机器大工业及交通通讯的发展与世界市场,资本的扩张本性与世界市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或作为国家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关于世界市场的作用机制从以下方面阐述:世界市场对世界生产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世界市场使生产各环节得到充分发展,世界市场使一切经济因素获得自身性质的充分表现,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结果,世界市场对整个经济运转起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世界市场对经济危机产生缓和的作用。

(4)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具有内在的联系。首先考察世界市场发展的沿革、主要阶段的特征,特别是当代世界市场各方面表现,使世界市场成为真正的世界市场——全球性市场;从世界市场的内容,特别是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中国际贸易情况,投资,各种商品市场如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的运行看世界市场的内涵和容量,其规模在全球生产与流通领域空前地拓展;从世界市场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的实现看市场经济制度的全球化;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说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关系。

从我们对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全球化趋势的分析,认为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性本质决定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作用机制的机理是不断地扩大,开辟新的市场,以寻找新的最有利的市场资源,目的是提高效益,获得最大利益。因此,从本质上讲,它是优化资源的配置机制。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机制。我们在这里还要加上它的不断拓展性,为了优化配置不断地拓展。它的拓展性、效益性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全球性的,或者是超越全球性的。在这种市场经济内在的扩张冲动的作用下,各种资源、商品、服务日益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经济活动从要素投入到产品实现越来越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范围。

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没有离开人类社会的纯粹自然的形式,它总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经济形式相连。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看,它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着历史渊源: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由于资本受不断追逐利润的本性驱使,以及不断革新的科技革命、交往手段革命,客观上逐步实现了市场经济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追逐私利的本性又不断地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因而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具有促动和限制双重的关系。由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实力,决定其在全球经济中居于强势地位,这也决定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认识它在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中的这种双重作用,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注意趋利避害是很有意义的。

(5)经济全球化发展动因。科技革命是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推动力。第一次科技革命即机器大工业广泛采用的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形成初期世界市场。第二次科技革命即以电力、电讯传输为代表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仅有贸易的发展,更有资本的集中。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世界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交往的关系、矛盾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作为多重矛盾统一体运动的过程,人们的经济交往实践活动调节和影响各种矛盾关系的解决实现,因此,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交往的关系、矛盾,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的关系和矛盾运动,这是全球化进程又一动力。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在全球优化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质的变革——技术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构成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就是交换关系的发展,它们是“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①科学技术的革新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交往,生产力的巨大变革通过人们的交往、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得到扩散,而人类社会的交往又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最平常的、最通俗的经济学理论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它们质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革命带动的世界经济、世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市场经济发展为世界性的经济运行机制,才有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这里,我们着重说明的是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作用、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各经济主体的矛盾、相互关系也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6)分工、国际分工是市场、世界市场产生、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分工、国际分工理论是从经济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研究的,而不论是内部分工还是外部社会分工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技术进步、生产力进步、创造价值、增加财富的过程;最终反映了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经济主体的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不断进步的生产关系。当生产过程的分工发展为国际性社会分工时,反映在企业内部就是跨国性的生产组织,世界范围的分工协作;反映在企业外部就是世界不同经济体、企业间的交换关系,由这种分工关系决定的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而这个国际分工最终还反映了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资源、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关系。  我们认为,国际分工伴随科技革命而产生、发展、深化。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大机器生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历来认为,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大机器生产之前,也存在国际分工,但从分布地域看,是一定地域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国内社会分工,这时的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产品生产的作用来看,国际分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于国际交换,对外贸易对国家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和满足社会需求都有重大意义。

国际分工产生、发展与生产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分工与生产力、技术进步、创造价值、增加财富,是互动的关系。分工本身的发展表明是先进的生产力。生产领域的分工、协作是创造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生产力最终表现为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增多,由此所积累的社会财富的增多,由科学技术进步所决定的分工和科学技术进步本身相伴具有无限性,分工与科学技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它们的科学组合、发挥效能又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分工、国际分工与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作为生产过程和流通的结合对创造价值、增加财富具有重大作用,对世界市场发展、深化具有促进作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的发展是辩证的关系。国际分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方式和速度;而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又会对国际分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国际分工,创造新的分工,为新的分工的产生创造前提条件。马克思说:“交换……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从而使它们转化为社会总生产的多少互相依赖的部门。”①国际交换、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促使国际分工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而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有力地推动了分工和国际分工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国际贸易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大规模的销售条件,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分工利益。国际贸易还为国内市场所限而不能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的部门创造了社会分工可能进一步深化的条件,因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使得在国际分工条件下的生产,有更广阔的实现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生产能够在更大的规模上经营。通过扩大生产和投资,实现大规模的跨国经营,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国民财富的增长。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部门内部分工理论对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生产配置——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有现实意义。而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关系是市场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经济生产单位家庭内部分土的理论,说明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经济体内部的分工通过协作可以提高生产力,这种分工多是依据自然禀赋而形成的自然分工。这种分工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不具有商品交换的条件。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开始在家庭外部,部落的边沿,进行富余产品的交换。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必然其内部也就成为商品关系。现代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关系已经形成内部的国际市场,公司内部具有垂直分工或者水平型分工,它们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业务往来,它们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内部市场关系。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所形成的内部贸易也是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的、典型的形式。这些大型跨国企业有能力在内部将不同的产品的不同生产分工和同一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内部化为企业的内部分工,并把这些分工配置在全球最有利的国家和地区,构成企业内部世界市场体系。

企业分工和专业化的演进,必然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发生企业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的变化。其内部表现为分工的深化,产生一系列具有专门职能的新型企业。其外部产生已经增长的企业间的更广泛、更密切的市场联系。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深化是经济全球化最根本的特质。

(7)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从商品的国际化开始的。世界各国进行对外贸易,首要的原因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的拥有程度不同。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各国各地区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产品,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利益。世界贸易越发展,意味着世界性生产,即国际分工越深化。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世界性的生产使世界各国、各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依赖和协作程度更高,它们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生产与贸易活动,增加社会的价值与财富,因而国际贸易也不仅限于互通有无,而是更多地作为价值实现的手段,世界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个现象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明显。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先导的对外贸易发展程度怎样,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到世界市场,同时,也把进人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显示出世界贸易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说明各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日渐增强,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发展具有许多新趋势、新特征,可概述为十点:世界贸易和世界生产的增长比重,多年来贸易的增长一直领先于世界生产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世界技术贸易的比重增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它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国的贸易不断扩大;当代国际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联;国际贸易主体变化趋势:发达国家相互贸易占优势;新兴市场国家外贸获很大发展;不发达国家贸易水平低下;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工业制成品及中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日趋增多;农产品、原材料逐渐减少;对外贸易的政策:自由贸易与战略性贸易并重;贸易战愈加激烈。

(8)资本全球化是经济主体借助市场经济及世界市场机制的运行,使资本增殖最大化,达到最大时间和空间的增值,进行全球化的运作。资本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的全球性自由流动;另一方面是全球资本融资高度一体化。这两方面不论在资本流动的速度、数量,还是流动所采取的形式上,都在信息化、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推动下,有了空前的发展,或者说互为促进。

资本输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反映了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表现的经济关系是资本更多地占有利润的本质关系,同时也表现了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丰富内容,反映了生产要素流动和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外商投资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资源。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资本与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经验。

资本全球化有利有弊。资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它优化了资本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①但由于市场经济的优化的运行机制和其固有的弊端,资本全球化对经济生活、对生产过程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对经济体、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生产和资本运行社会化、全球化与利润占有的私人化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积累方式:金融占主导方式的全球化积累方式,形成强大的国际财富转移机制。而最终掠夺国际财富造成的负担是加在生产领域的雇佣劳动者身上。发展中国家应当防范全球风险性资本的侵袭。

(9)国际价值是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研究的问题,在对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价值规律的研究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应用到国际方面,提出了国际价值范畴,提示了价值规律的国际性质。

在世界市场、全球化经济的商品交换中国内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国际价值成为普遍的形态。商品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劳动从个别劳动发展到社会劳动,在世界市场及全球化条件下,劳动成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社会劳动。

在世界市场、全球化经济的商品交换中国内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首先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的劳动范围发生了变化。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或说是国内价值、国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决定的,当地方市场发展为全国市场,随后又发展为世界市场之后,社会劳动就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它不仅作为个别国家的劳动,而且作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劳动。当商品交换发展成世界性的交换时,社会劳动便具有了国际性质。所以,国际价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劳动的社会范围更扩大了,劳动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劳动。经济全球化必然对劳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推动国内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使国际价值成为普遍形态。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价值生产的全球化,即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在世界市场上,各国提供的同种产品的价值只能由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此,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应当尽可能地把价值生产标准转移到国际价值上来,这是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所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就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即使是在“等价交换”的世界市场上按照国际水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他们也只能以包含较多劳动的产品换取包含较少劳动的产品。更何况经济全球化在发达国家主导的情况下,在国际经济和世界市场上还残存着许多的不等价交换,存在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国经济,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跨越,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积极根据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市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当充分认识并利用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以世界市场的国际价值这一尺度来衡量中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使其接近于国际价值或国际生产价格。必须大力进行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注意降低出口产品中的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以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10)最后论述了全球化的管理问题。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一国范围内国家必然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管理。当市场经济发展为全球性的市场经济时,世界经济全球化时,处处表现了各生产要素、经济主体在世界范围内流转、运行,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村”,但经济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个体行为”,并不是像国内那样,有宏观调控。尽管有协调世界经济的三大机制,即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等,但它们往往以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弱决定某一国家在其中的地位作用。而这些协调世界经济机制的机构多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条件下建立的。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应当说旨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并没有形成,这种努力近年来愈益加剧,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继续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张进行全球化的管理、全球的治理。试图通过“治理”达到世界经济政治有良好的运行秩序。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这无疑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所要求解决的课题,它同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样,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规定和制约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前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栾文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47928
开本 32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40.2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