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本用营销大师亲身经历来解读营销精华的书籍,记录了中国营销史上非凡的25位风云人物的营销历险及成败得失,浓缩25位营销大家的思想精髓。让你体验中国经济的整体营销进程,让你体验营销这块好男儿证明自己能力与野心的乐园里的宏伟人生!

目录

营销艺术家:

倪润峰 现代商战史上的“中国巴顿”

张瑞敏 中国企业界最出色的故事大王

李东生 资源整合的集大成者

任正非 让洋对手睡不安枕的战略游戈者

营销巨匠:

宗庆后 跨国公司也可能是纸老虎

牛根生 把牛奶卖到太空去

刘长乐 以最经济的方式挥霍明星效应

陈 峰 手持佛珠的好斗客

段永平 敢为人后,后发制人

营销“豪赌客”:

怀汉新 CIS功略的“先驱”+“先烈”

吴炳新 大师气概毁于细节魔鬼

史玉柱 俗家功夫的偏执狂

黄光裕 携价格利器号令诸侯

梁亮胜 练好临门一脚的功夫

营销新贵:

潘石屹 给一点阳光就通体灿烂

万明坚 国产手机梦的“瘾君子”

马化腾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投机者”

马 云 真理必然简单

朱保国 甘于化蛹为蝶

营销师爷:

卢泰宏 营销人的同路人和观察者

屈云波 勇于实务的理想主义者

叶茂中 先把自己当商品卖的广告人

李颖生 营销大舞台的布景者

李光斗 事件营销第一人

试读章节

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倪润峰是一个倔强的理想主义者。他一个人的表演主宰着长虹的走向,他取得过伟大的业绩,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但对于后来者而言,拓荒者的一切经历都有价值。如果没有倪润峰,彩电业可能不会充满如此多的杀伐之气。倪润峰的好斗和强势,让竞争对手颤抖,但同时也注定了他个人的命运绝对不是一个温柔的结局。

与那些仍在前台的同时代人物相比,倪润峰在2004年的离去缺少一个辉煌的告别,但却是对中国过去19年商业历史最真实的呈现,因为潜藏其中的不仅包括光荣,也包括梦想。

传统与创新、全球化与民族情感的冲突,在1985年之后的中国企业家身上反应强烈,但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尝试,政策上的限制与这个社会对于失败的鄙视都令他们的探索谨小慎微。他们中的多数人准备从外部世界寻找经验。从日本到韩国,从美国到欧洲,他们从中筛选可供模仿的样板。倪润峰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推崇松下,并发誓要超越松下。他对松下的学习细致人微,比如每天早上的晨会,要背诵长虹精神,他认为通过这种小技巧,可以提升员工的向心力。日本企业密切注意着倪润峰的一举一动,将他视为未来的敌人,并尊称倪润峰为“中国的松下”,赞扬他“勇于挑战,超越常规”、“拥有中国企业家罕见的特质”。

但是,倪润峰的海外榜样仅限于此,此后,无论是对艾柯卡的崇拜还是对韦尔奇的尊奉都与他无关。倪润峰创造了“倪氏二五三单元工作法”,即一年有50%的时间跑市场,而他本人一高兴就喜欢跑到柜台里去卖电视;另外50%的时间从事经营管理。他把一天的工作分成三个单元,上午在产销第一线,下午洽谈业务,晚上学习、算账理财。他每晚必读“长虹三本书”:《长虹快讯》、《信息专刊》和《环境动态》。在倪润峰略显孤独的精神世界里,重要的支柱不是前沿的管理书籍而是流传久远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他喜欢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经营,同时他也对朝代变迁、皇权御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以此来认识一个国家的历史。这些与“全球500强”标准相距甚远的东西,并没有妨碍倪润峰建立自信。

倪润峰从《三国演义》里魏、蜀、吴的三国竞争态势中得到启示,认为长虹的经营定位将是“立足四川、抢占西南、进军全国、走向世界”,并运用微妙的“民族意识策略”及“价格策略”获得订单。他透过半军事化的管理建立特有的“长虹模式”,他强调“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一项需要魄力的举措。这一切使倪润峰获得了必要的业绩和足够的尊重,即使认为“倪润峰当家让人受不了”的人也必须承认,“长虹不能没有倪润峰”。

倪润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在惨烈的价格战已经使所有对手感到畏惧的时候。当1989年中国银行第一次出现在《财富》500强名单上之后,中国企业的500强情结从此挥之不去。1997年,包括长虹在内的6家公司每年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2 000万元补贴,他们的任务是在2010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即使面对这些压力,倪润峰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惯,他的阅读兴趣仅仅是从《三国演义》转移到了《红楼梦》,在他看来,“荣宁二府是一个企业的缩影,王熙凤最终的失败是因为她的权威性还不够”。

这像是针对他自己的一句谶语。麦肯锡公司的改造者马尔·波文认为一般的商业领袖不需要政治领袖那样的天才,“他只需要鼓动人们去养家糊口而不是解救德国飞机轰炸下的伦敦”。但对于倪润峰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而言,这种关系却从未如此泾渭分明。倪润峰曾经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很难企及的角色,在四川绵阳,这是当地最高的行政级别,但他并未能因此改变长虹的“基本面”。

倪润峰的悲剧色彩在于他没有机会完成心愿,在不同场合,他都曾明确表示:“我们多次与政府部门沟通过,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行业是竞争性行业,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退出,长虹将成为民营企业。”许多机遇在论证与审批中丧失了,周其仁发出的“我们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的叹息,似乎专门针对倪润峰。早在1999年,长虹就已经制定了庞大的民营化计划,其核心问题便是国有股减持,逐步使长虹旗下的上市公司成为国有股所占比例不超过20%的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但这个方案没有被绵阳市政府许可。

或许是倪润峰头顶的光环来得太早,或许是他根本不屑于此。哲学家A·N·怀特海说:“伟大的社会是商人对自己的功能评价极高的社会。”倪润峰或许存在这种自我评定,但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他是一个权威型领导的典范:蔑视游戏规则,无情地颠覆游戏规则,并擅长以自己的方式重建新规则,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却往往被意想不到的意外击中。

在崇尚中庸的中国,倪润峰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太多人感到不安。有一种评价是,倪润峰规模经济学优良,但社会关系学非常差。1998年的“长虹囤积彩管事件”是倪润峰蓄谋发动的一场“战争”,最终却成为长虹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一个人的表演”,但其中真正伟大的是那些在表演之后仍留下宝贵遗产的人,哪怕其中更多的只是教训。失去业绩支撑的企业家在涉及国有股份转让的谈判中毫无例外地将处于弱势,而强悍的个性也因此失去最有力的支撑,59岁时,倪润峰只能郁闷地说:“我们没有别人幸运。”而60岁时,他必须选择离开。P4-6

序言

20年或者25年前,中国企业正在迈向一个新拐点。一方面,市场竞争涉入深水区,水底的石头摸不着了,但是目标依旧坚硬,抢渡,过河,没有退路;另一方面,立志长大的企业只能接受全球化运营规则的感召,要么搭上大车一同赶路,要么被车轮扬起的滚滚灰尘掩埋。

在过去的20年或25年里,以“如履薄冰”或慷慨豪迈之心引领中国企业前进甚至行业跃进的那些风云人物们,也在相继步入一个新拐点:全身而退的,心有不甘的,败走麦城的,身陷囹圄的,改弦易辙的,蛰伏待起的,各有样板,各有悲欢,正如古谚所说的“桥归桥,路归路,各有归途”。

《新营销》杂志一如既往关注各种最新鲜滚烫的营销事件,关注中国经济的整体营销进程,也关注全球化营销的狂飙突进和润物无声。但说到底,我们最关注人的命运,尤其是那些曾给以往岁月留下过大喜大悲的前驱者的命运,当风流老去,何处留香?当此中国企业发展面临又一个新拐点的时刻,我们盘点,我们记录。所有的往者、往事和背影,以文字作别。

但我们不作凭吊,也不肤浅感喟。因为在作别昔日英雄的同时,我们的时代从来都在毫不犹豫、毫不吝啬地打出新的大纛,推出新的英雄,快速把今日变成往事。25年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营销法术从来没有停止过向西方“偷”师学艺,但是我们成长的速度、轨迹和个性已经让老师们感觉到震撼和尴尬。非常可乐与“两乐”的对抗,舒蕾对宝洁的终端拦截,海尔让弥尔顿·科特勒承认“失言”,华为的游击术让思科恼羞成怒,TCL在与汤姆逊、阿尔卡特的合资中占尽主动……如此种种,虽然仅是曦光般的胜利,但是只要我们能及时站到巨人肩上,我们必然可以遥想山那边别有洞天。

特别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和《新营销》杂志联合推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电子调查表后,近5000名营销人士或营销爱好者热情参与了评点,很多读者还提出了宝贵意见。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拳拳之心,我们将这25位风云人物的故事收集点评汇著成现在的《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一书。为将文章做精细、做到位,对于最终定案的这25位风云人物,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分类。

其中,“营销艺术家”是指穷1 0年以上功夫,营销整个企业,在行业中驱敌如虎、卓成大器的领袖人物,如倪润峰、任正非、张瑞敏和李东生。

“营销巨匠”是指勇于学习,重点突破,善于整合资源成就江湖地位,在营销战术上有独到心经的那些企业人物,如宗庆后、牛根生、杨元庆等人,他们与“营销艺术家”的惟一区别是:来自时间的证明。

“营销‘豪赌’客”和“营销新贵”则相对容易理解。前者的侵略性强,敢于孤注一掷,险中求富贵;后者敢于冲破传统藩篱,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靠先行一步上位。

“营销师爷”则是指中国营销实践的同路人、观察者和企业家背后摇扇子的人。因为他们,营销被鼓动成了好男儿证明自己能力和野心的乐园;也因为他们,营销故事多了无数热闹,也多了些返璞归真的本分和执著。

记得当年郁达夫曾沉痛地说:“没有伟人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群;有了伟大人物的出现而不珍惜,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人们可以相信:有《新营销》的存在和本书的思考,中国营销人不可能堕入“奴隶之邦”。

本书总策划:普天同庆商业传播,《新营销》杂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执行策划:徐河南。 本书作者有:钟超军、严志国、郑茂柱、邱兵、何莹、陆燎原、龙江、刘建明、杜鹏。

何志毛(《新营销》记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超军//严志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12660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1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