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顾随说禅/隐藏的大师
内容
编辑推荐

顾随是现代著名学者,诗词研究的大师,著述丰富,桃李遍布,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叶嘉莹、史树青、邓云乡、郭预衡、颜一烟、黄宗江、吴小如等均为其弟子。先生学术地位很高,其文章笔法优美洗练,尤其是谈诗、说禅的著作更加出色。所著《揣龠录》文字极好,且很成系统,轻轻点染,闻一以知十,雅俗共赏,是说禅的大著。

目录

顾羡季(代序)张中行/1

卷一 揣龠录/1

一.小引 /2

二.第二月 /5

三.第二月之二 /8

四.不可说 /12

五.不是不是 /17

六.无 /23

七.老僧好杀 /33

八.兔子与鲤鱼 /40

九.从取舍说到悲智(上) /52

十.从取舍说到悲智(下) /61

十一.南无阿弥陀佛 /69

十二.末后句 /79

卷二 佛典翻译文学选——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85

引言 /86

上卷说理之部 /95

中卷序事之部 /104

下卷偈颂之部 /119

结语 /123

卷三 禅与诗 /130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137

附录一 怀念先师顾随先生(周汝昌) /142

附录二 纪念我的老师清河顾随羡季先生(叶嘉莹) /149

附录三 我的父亲顾随(顾之京) /157

试读章节

伺谓第二月?

《楞严经》云:“如第二月,非是月影。”夫第二月并月影亦不是,则其于月也何有?然而有人注曰:“人以手捏目望月遂成二轮,取其捏出者为第二月。……第二月虽非真月,然离真月,亦无第二月之可见。”苦水具足凡夫,一本小九九歌,念了许多时候,还只说九九是八十三,知道甚的是禅?如今惹火烧身,自救不了,被中行道兄一把抓住,迫教每期《世间解》都要有一篇胡说,而且不许曳白出场。因念昔时古德上堂,未曾说法,先道“山僧今日事不获已”。苦水今日既非古德,不便以此借口。曾记得有一位先辈,常常写文章发表于各种刊物上,他表明他自己的态度,辄曰“伏侍天下看官”。苦水即又不尔。苏子瞻谪居黄州之日,有客来访,往往强之说鬼,辞以不能,则曰:“姑妄言之。”以今比昔,中行大似东坡,而苦水则是被强以说鬼之客耳。既曰妄言,必非真知。坡老达人,听亦不信。不过今日所说,毕竟非鬼,乃第二月。第二月并非月影,何干真月?然不有真月,此第二月亦无由生。是故于此亦复可说:此第二月不离真月。P5

甚么叫作禅?

苦水今日自设此问,不必扬眉瞬目,不必拈槌竖拂,不必并却咽喉唇舌,只许病鸟栖芦,困鱼止泺,要如三家村中塾师教书,先从《百家姓》中第一句“赵钱孙李”说起。禅之一词乃简称,全称当云禅那,据说是巴利语“羌哈那”的音译,而梵语则为Dhyana,意译则曰“思惟修”。《大智论》曰:“诸禅定功德,总是思惟修也。禅者,秦谓思惟。”其在《圆觉经》疏说,则曰:“梵语禅那,此言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其在《六祖法宝坛经》,禅或单举,则曰:“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然又双举禅定,曰:“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复又谆谆告诫日:“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准前二说,禅是思惟,亦即定慧;思与定慧是一非二。准《坛经》说,外不着相,内心不乱,禅之与定,亦复为一。《经》云“内见自性不动”者何?其日内见,即外离相;自性不动,即心不乱,亦复是定。六祖于此虽不言慧,决非无视。其意若谓:定自生慧,定亦即慧。是故《坛经》又云:“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也。复次,禅是静虑,学人勿疑既已是静,如何云虑?若已是虑,云何成静?欲决此疑,一准《坛经》定慧体用。

《大智度论》说,《圆觉经》疏说,如今且置。若夫六祖为人倜傥磊落,壁立千仞,更何待言。神秀说菩提是树,明镜是台,六祖便说菩提非树,明镜非台。卧轮说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六祖便说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或云风动,或云幡动,六祖便说非风非幡,直是心动。真乃络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放出自家圆光,遮天盖地。及至说禅,简则日内见自性不动,不过是六个大字。繁则日外离相,内不乱,也仍然不过是六个大字。直接也甚直接,明白也甚明白,只是有甚奇特?总只为老婆心切,深恐怕后来儿孙听话不明,传事不真,所以长话儿与他一个短说,深话儿与他一个浅说,竖说一番是六个字,横说一番恰恰又是六个字。今世学人要会甚么叫作禅P6么,如此只如此。奇特原也无甚奇特,只是学人如何得会悟去,如何得履践去,如何得相应去,如何得不向这两说十二个大字下死却去?到这里,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这无奇特恰又不妨是甚奇特。要会这甚奇特么?三岁孩儿也不妨道得。

以上所说,皆是贫道捏目所见之第二月。顶门具眼的人听者乱道作么?且认取第一月去。

附记

《圆觉经》载,威德菩萨请佛为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共有几种?”佛告威德:诸修行人循性差别当有三种方便。一者,奢摩他,此云止。二者,三摩钵提,此云观。三者,“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用留碍……此方便者名为禅那”。其在偈中,复的说日:“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锂。”碍与无碍且置之,学人且细细会取器中锽是个甚?为在器中?为在器外?为二俱在?为俱不在?为有为无?为实为虚?为向为背?若于此会得,参禅有分。虽然傍教说禅,宗门大忌,不见道离经一字,即成魔说。

一九四七年七月上旬于倦驼庵P7

序言

一九六零年九月初,顾羡季先生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到现在已经四十五年有余了。我总想写一篇纪念文章,也应该写一篇纪念文章。可是风急雨骤,安不下心,又即使写了也不会有地方发表,于是就“沉吟至今”。现在拿笔,当作“琐话”谈谈,变工笔为写意,也许未必合适。

但暂时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传记之类,已经有刊在《中国文学家辞典》第二册的一篇(我参加起草);新旧文学作品的释义发微之类,分量太重,我扛不动。不得已,只好合正路而不由,只说说我自己在交往中的一点点感触。但这也有为难之处,是:谈别人,材料常常有限,惟恐不能成篇;谈顾先生正好相反,材料太多,惟恐一发而不可止。折中之道是大题小做,着重谈谈高文典册中不会记载的。

顾先生原名宝随,后简为随,字羡季,别署苦水、述堂等,河北省清河县人。他在北京大学是学英语的,毕业正是“五四”时期,自然不能不受“五四”精神的感染。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才,富于诗情,在学业方面有探险家那样的好奇心。这多种因素相加之和是多方面的成就都很高。他写新小说,鲁迅先生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他写旧诗,填词,作曲(剧本),单是出版的就为数不少。词比诗写得更多,风格近于北宋早期。曲也写了几种,有一次他同我说:“不敢说好,反正韵律担保不错。”可见都不是浅尝,而是钻到里边。字学他的老师沈尹默,简直可以乱真。据我看,是锋芒较少而脂泽较多,正是各有千秋。以上都属于文的一面。但他又是深沉的思想家,文论方面的著作不少且不说;值得惊奇的是他不只熟悉儒、道,还通佛学,尤其是其中最难的禅学。关于禅学,下面还要提及。至于资历,如果不算细账,那就很简单,除了早期教几年中学以外,一生都任大学教授,直到归道山的一天。

顾先生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过讲师,也许由于来得较晚吧,我没有听过他的课。推想一定讲得很好,加上人好,学生一定能够深受教益。——也可以说不是推想,因为有人为证。一位是周汝昌先生,同我很熟,每次提到顾先生,他总是既恭敬又感激。另一位是叶嘉莹女士(住加拿大,我没见过),据说也是如此。以下说我亲身经历的。是四十年代后期,我主编一种佛学月刊,筹备时期,觉得稿源相当困难,同学李君告诉我,说顾随先生喜欢谈禅,可以找他试试。其时顾先生住在北城前海北岸南官坊口,由他那里往西不远,偏南是辅仁大学,偏北是有人疑为大观园遗址的恭王府。我住后海北岸,走二十分钟可以到顾先生住处,于是就去谒见。顾先生身材较高,秀而雅,虽然年已半百,却一点没有老练世故的样子。我说明来意,他客气接待。稍微谈一会儿话,我深受感动。他待人,几乎是意外的厚,处处为别人设想,还惟恐别人不满足,受到委屈。关于写稿的事,他谦虚,却完全照请求的答应下来。这之后连续一年多,他写了十二章,成为谈禅的大著《揣龠录》。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子部中,禅宗的著作是最难读的,有关禅的种种是最难索解的。我有时这样比喻,子部许多著述同是高妙,可是性质有别:就说《庄子》《荀子》等等吧,像是四大名旦演出,虽然高不可及,却都有个规矩;弹就不然,像是变戏法(新称呼是魔术),看了也觉得高不可及,却莫名其妙。莫名要使之明,先要自己能明,然后是用文字来表明。在这方面,顾先生的笔下真是神乎技矣,他是用散文,用杂文,用谈家常的形式说了难明之理,难见之境。我们读禅宗语录,都会感到,这些和尚都有个性,赵州是赵州,马祖是马祖;读顾先生的这部大著,这种印象尤其真切,只要一句半句,就知道这是苦水先生,绝不是别人。世间不少明眼人,第一章“小引”一刊出,就引来各方面的赞扬。这其间,顾先生常常生病,可是他的稀有的诚笃使他不能放下笔,每期总是如期交稿。稿用红格纸,毛笔写,二王风格的小楷,连标点也一笔不苟。十二章,六七万字,一次笔误也没有发现。我有时想,像这样的文稿,可以双料利用之:一是给写字不负责的年轻人甚至有些作家看看,使他们知所取法;二是装裱后悬在壁间,当作艺术品欣赏。遗憾的是,第十二章,也是最后一章的“末后句”,文稿交来,因为月刊不能再出版,竞未得与世人相见。直到八十年代初,天气变好,风调雨顺,有机会印全集,我才把珍藏的手稿拿出来,凑成完壁。

我主编的佛学月刊,得到许多师友的支援;但由分量重、反响多这方面说,列第一位的是顾先生这一篇。当然,反响中有不少是说难懂的。难懂,是因为顾先生是顺着排家的路径说禅,或说是在禅堂内说禅。

(选自《负暄琐话》)

书评(媒体评论)

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  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坐在禅堂之内;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希望读者闻一以知十。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大家)  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是心灵的启迪与品格的提升。  ——叶嘉莹(著名学者、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顾随说禅/隐藏的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53553
开本 24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5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