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打败日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刀砍头、剥皮分尸、血肉横飞、累累尸骨、狂轰滥炸……60年前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一段饱受蹂躏的浩劫,那一段梦魇般沉重的苦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翻开这本沉甸甸的血色历史,一段日本鬼子的血腥侵华史一览无余地再现……

内容推荐

  “鬼子”已经是历史了,但是它们曾经在现实中。如果说我们今天负有什么责任的话,那就是不要让它们再次成为中国人的现实,不要让它们走到今天或明天的现实中来。就让我们把它们永远关在这历史的书页里吧。让我们的现在和将来都只从书中认识它们,而在现实中制止它们、消灭它们,永远不要让它们成长为新的又一代“鬼子”。  ……除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任意枪杀之外,日军对我无辜同胞还用尽了其他种种更绝灭人性的杀人方法,例如:砍头、劈脑、切腹、挖心、水溺、火烧、割生殖器、砍去四肢、刺穿阴户或肛门等等;举凡一个杀人狂患者所能想象得出的最残酷的杀人方法,他们几乎都施用了。而且在南京沦陷后持续六个星期之久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对我无辜同胞施用成千上万次,这确实是骇人听闻、史乏前例的残暴记录。……  ——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讲述南京大屠杀

目录

“血”写下的概念(序)

日本军国主义   2-15

入侵  16—23

攻击与摧毁  24-31

无情空袭中国城市  32-45

曰寇之铁蹄46-67

占领  67-71

阴谋  72-79

鬼子们80-89

劫掠  90-91

虐待  92-95

奴役  96-99

放毒  100-103

细菌战  104-107

强奸  108-111

“扫荡”与“三光政策” 112-121

大屠杀   122-145

刺杀活人靶  146-149

活人斩   150-159

魔鬼的笑容   160-171

战败投降   172-179

侵略者的下场  180-1 83

本书参考书目  184

试读章节

日本人重视耻辱感远胜于罪恶感

在不同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中,分清以耻辱感为基调的文化和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在以耻辱感为主要约束力的文化中,人们对估计会引起其罪恶感的行动感到懊恼。这种懊恼有时十分强烈,而且它不能像罪恶那样通过忏悔和赎罪来减轻。一个犯了罪的人可通过卸下重负而得救。这种坦白手段既用于我们的世俗精神疗法之中,也被各式各样的、毫无共同点的许多宗教团体所采用。我们知道它给人带来宽慰。在耻辱感成为主要约束力的地方,一个人即使向忏悔牧师供认错误,也不会感到宽慰。相反,只要坏行为“不为世人所知”,就不必烦恼,自我招认反会自寻麻烦。因此,耻辱感文化就是对神也没有坦白的习惯。他们有庆贺幸运的仪式,但没有赎罪仪式。

真正的耻辱感文化靠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而不像真正的罪恶感文化那样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耻辱感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一个人因受到公开嘲笑与摈斥,或者自以为受人嘲笑而感到耻辱,在任何~种情况下,耻辱感都将成为强大的约束力。但它要求有旁观者,至少是想像出来的旁观者。罪恶感并不如此。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知晓自己的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感所烦恼;而且他的罪恶感确实可以通过供认其罪恶而得到减轻。

日本人是以耻辱感为原动力的。不能按照明确规定的善行标准米行事,不能在种种义务间保持平衡,不能预见偶然事故,就是耻辱(“耻”)。他们说,耻辱是德的根本;对“耻”敏感的人,就是遵守所有善行准则的人。“知耻之人”有时可译为“有德之人”,有时可译为“有信用之人”。耻辱感在日本伦理砚中与西方人道德观念中的“清白良心”、“在上帝面前不虚妄”和“避免犯罪”居于相同地位。因此可以得出完全合乎逻辑的伦理结论,即人死后是不会受罪的。日本人除了知道印度(佛教)箴言的僧侣之外,完全没有一个人有以今生的功过决定来世的想法,他们——除了充分理解教义的皈依基督教的人们——也不承认死后有赏罚或天堂与地狱。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P4

序言

”写下的概念

凡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鬼子”是指谁。因为“鬼子”给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对中国人来说,天下最恶之物,莫过于鬼。可是鬼在阴间,其实没有人见过它们。而在现实之中,中国人却真的见到了鬼——他们看起来是人,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比禽兽还不如。对这些缺少人性的人,中国人叫他们“鬼子”。

和平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忘记了过去。一代人又一代人生长起来,旧房子推倒了,在原地又建起了新房。可是每年会有一些特别的日子,在提醒我们注意——别忘记!别忘记啊!它把我们又带回到历史中去。

在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世界各国都隆重地举行庆祝纪念活动之际,我们又回到了过去,重温那些沉重的事情。关于那些“鬼子”们的事情,有许多亲身经历者的讲述,有法庭审判的历史记录,有许多历史资料的记载。虽然我们是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间接地感受历史的,但是它的真实性、强烈的冲击感、心灵的震颤,却让我们如同亲历一般。谁说历史会过去?不,历史永远也不会过去,它永远在提醒我们记着它。每当我们回顾它时,你就发现它活着。那些惨痛的事情依然惨痛,那些流淌着的鲜血依然在流淌。时间并不是虚幻的,空间也一直存在着;过去的原来都没有过去。那些刺耳的、扎心的声音还在响着,那些刺目的、痛心的场景还在演着,那些恐怖的、地狱里的事情还在进行着。你不能无动于衷。你不能用一句“它已经是历史了,现实更重要”这样冷静的话来把它打发掉。因为历史并没有死,它们正从一代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代人身上;刀砍在我们祖辈的身上,就如同砍在我们身上。

这本小书没有复杂的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它只陈述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画面。要说它讲了什么东西,也就只讲了这么两个字的概念——“鬼子”。但是这个“鬼子”却是值得我们用一本书来讲述的。因为这两个字是用千百万人的血写下的。

“鬼子”已经是历史了,但是它们曾经在现实中。如果说我们今天负有什么责任的话,那就是不要让它们再次成为中国人的现实,不要让它们走到今天或明天的现实中来。就让我们把它们永远关在这历史的书页里吧。让我们的现在和将来都只从书中认识它们,而在现实中制止它们、消灭它们,永远不要让它们成长为新的又一代“鬼子”。

程栋

2005年4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打败日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44042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3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