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哲学史提纲/宗白华别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宗白华先生写于20世纪加年代的一部论述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著作。全书按照历史的系统,以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的生平及其思想观点为重点,介绍了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作者在书中广征博引,以大量古籍、史料为研究依据,在客观地论述史实的基础上,阐发了个人的学术思想,是一部有理有据的中国古代哲学史著作。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春秋战国哲学思想及其社会背景/7

第二章   孔子/13

第三章   墨子/28

第四章   孟子/46

第五章   战国时百家之学/59

第六章   稷下之学/75

第七章   庄周及其后学/91

第八章   论理学的发达/97

第九章   老子/100

第十章   庄子/111

第十一章  名家与《墨经》/125

第十二章  荀子/141

第十三章  法家/153

第十四章  《易传》(《大学》《礼记》《中庸》)(缺)/162

第十五章  邹衍与《吕氏春秋》(缺)/162

第十六章  汉初哲学思想及其社会背景(缺)/162

第十七章  董仲舒(缺)/162

第十八章  严君平扬雄桓谭(缺)/162

第十九章  王充仲长统(缺)/162

第二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哲学思想及其社会背景/163

第二十一章 隋唐到宋初的哲学思想及其社会背景(缺)/176

第二十二章 中国佛学/177

第二十三章 周敦颐邵雍(缺)/185

第二十四章 司马光王安石(缺)/185

第二十五章 张载程颢程颐(缺)/185

第二十六章 朱熹(缺)/185

第二十七章 永嘉永康(缺)/185

第二十八章 陆(九渊)王(守仁)学派(缺)/185

第二十九章 西洋文化的第一次输入(缺)/185

第三十章  明清时哲学思想(缺)/185

第三十一章 王夫之(缺)/185

第三十二章 颜(元)李(塨)学派(缺)/185

第三十三章 戴震乾嘉学派(缺)/185

试读章节

 庄 周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蒙人,据说曾作蒙漆园吏。《史记》说他与齐宣王、楚威王同时,但据《初学记》卷二十七所引的《韩诗外传》的记载,楚顷襄王曾遣人聘请他,《庄子·说剑》篇中记着庄子谏赵惠文王的故事。楚顷襄王是公元前298一前263时代的人,赵惠文王也是公元前298一前266时代的人,所以,庄子也大约是这个时候的人,稍后于孟子。

研究庄子的学说的资料,有现存的《庄子》33篇,大别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据说其中内篇7篇是庄子的手笔,此外的是后学附加的,但是仔细地一研究,内篇中也很混杂了新的文章,哪一些是真正的庄周的学说,实难判断。但广积先秦著述中品评庄子的话来推究,庄周学说的中心是“齐物”说及“全性”说,P91前者在《齐物论》篇中论述,后者在《养生主》篇及《逍遥游》篇中论述,所以,把这两点当作庄周的思想是很适当的吧。

庄周的齐物论是继承田骈的贵齐说的,田骈把生死、古今看做齐等,庄周也记载着相同的思想。田骈是齐宣王时代居于稷下的学者,庄子稍后于田骈,似乎不曾去过稷下,但田骈也于晚年离齐赴薛,薛与宋很近,庄周受田骈的影响,是在田骈移薛之后的事吧。

据《庄子·齐物论》篇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但是人们都不明白这“为一”之理,常常差别万物,争是非真伪,这是完全因为“道”隐而不明,“言”则流于浮华而不尽真理的缘故。所以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这便是:是非真伪的差别,所以显现出来,是因为不见全体,而执着一局部的缘故。天地间的万物,是互相因依地存在着的,所以可以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而且,这不单在空间的方面互相依存,在时间的方面也是相因的,因此,在这里叫做死,在那边叫做生,不能不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切现象,都是如此地在空间的及时间的两方面相因地存在着,所以,万物是成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因此,把这个和那个分离开来,加以是非然否的批评,是错误的。一切的现象,在一方面有“可”的地方,在别一方面的,定有“不可”的地方;但这可否的评价,是因为偏于一方面而起的,从“道”的全体上来看,既没有“可”,也没有“不可”,万物是一体的。例如,现象如轮转的环,站在环的左面来看右面,左面看去很好,右面看去很坏;站在上面来看下面,上面看去很好,下面看去很坏。但这些都是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不是公平的判断;如其要下公平的判断,非站在环的中央来看不可。到一站在环的中央的时候,彼此的相对,便自然P92地消灭了,便感到一切的现象都是无穷地在运转的了。他把这个彼此的对立的消灭的境界,叫做“道枢”。

万物都出于道,但是,是道的一个局部,不是全体,于是乎,甲与乙相对立的优劣的比较便发生了;但是,万物都出于道,都有着应该如此的理由,从这一点上来看,万物都是绝对的,平等的,这叫做“天钧”。所谓“天钧”,也写作“天均”,是“自然的平等”的意思,指万物各自的绝对性。于是,庄子说,人们居住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所谓“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舍弃人类的知识,而随循自然的平等性的意思。

庄周的哲学,胚胎于田骈,这已在上面叙述过了,但他的处世论,我以为是出于杨朱的。杨朱的主张,前面说过,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归诸于“全性保真”这四个字中,庄子也在《养生主》篇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真),可以全生(性),可以养亲(身),可以尽年。”这就是强调“全性保真”说。就是,依据这一段话,庄子是说不为了名而行善,也不作那触犯刑罚的恶,如其依据人类身内的欲求而行动,那么,便能保其本真,全其本性,养身,全天年,这与杨朱的思想全然相同。又杨朱为了全性保真,说非舍弃寿、名、位与货这四项不可;庄周也在《逍遥游》篇中,力说非去掉名、功与己不可。所谓名与功,相当于杨朱的名、位与货;只“己”这一个字,是杨朱所不说的。杨朱,如孟子所非难的那样,是为我主义的人,是特别重视“己”的,所以,不敢说去己;庄子却教导说,己知要舍弃。庄周的说去已,是说舍弃以自己为标准的是非利害的判断,而应该依据万物齐同之理,悠悠自适的;他的所以说去已,是采取田骈的贵齐说的结果。于是到了庄周,巧妙地把田骈的哲学与杨朱的处世论结合起来,成了一家之学。人类的真性,杨朱解释为色、食之欲;但据庄周,便成了离去是非的判断、彼我的相对而显现的自然的真性了。P9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哲学史提纲/宗白华别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6560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