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第一战(甲午战争全景纪实)/历史深处的真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唤起吾国四千看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这是梁启超所说的。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痛定思痛。但不论何时回顾这场战争,那个痛却从来没有消失,甚至也不曾减弱。回顾历史我们看得很清楚:甲午战端未开,中国败局已定。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甲午战争的失败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震动,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事件,对政治改革的要求演变成了排满革命,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灾难深重、革命风起的时代。

内容推荐

在以往漫长的历史上,日本的一切几乎都从中国学来。后来它与中国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却拿中国作为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打败中国,是日本走向世界战略的第一步,而中国却蒙然不觉,并没有看到海东边那个“蕞尔小国”的凶险。然而小却并非不利,大也并非安全。事实证明,偌大一个帝国,实际上却稀松得不堪一击。打败中国后,日本便贪婪地吸吮着这个大国的膏脂,它靠着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强大起来,并刺激了它加倍地奴役中国,而中国却从此一蹶不振,一路衰落,分崩离析,成为一个受到西方列强奴役,特别是受到日本这个邻邦宰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

目录

不要忘记这一战(序)

中日甲午战争概述/1-3

甲午中国人物谱/4-25

第一章 战前局势/26-43

第二章 丰岛海战/44-65

第三章 激战平壤/66-91

第四章 黄海决战/92-123

第五章 血战辽东/124-159

第六章 旅顺屠城/160-167

第七章 喋血威海/168-197

第八章 城下之盟/198-211

第九章 马关条约/212-223

第十章 宝岛沦陷/224-243

甲午日本人物谱/244-259

中日甲午战争大事年表/260-265

本书参考书目/266

试读章节

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甲午)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需要面对西方的侵略,而且连新崛起的东方国家——日本,也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威胁。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自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势日强,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它首先吞并琉球,然后出兵逼迫朝鲜政府签订《仁川条约》,取得在朝鲜驻兵特权。日本一面积极在朝鲜培植亲日势力,一面要挟清政府于1885年订立《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将来两国如派兵至朝鲜,“应先互行文知照”。

1894年初,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出兵援助。日本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代韩戡乱”,以便为它制造出兵干涉的借口。6月,清廷派淮军二千余人进驻朝鲜;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出海、陆军八千多人在仁川登陆。待到事件平定,日本却拒不退兵,并不宣而战。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附近海域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悍然击沉“高升”号运兵船。由日军挑起的丰岛海战,揭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清廷因事先全无作战准备,在接下来的较量中连连战败。9月中旬,平壤陆战及黄海海战两个关键战役同时展开。9月15目,日军分四路向平壤发起猛烈攻势,清军分路抵抗,战斗十分激烈。北路守军左宝贵登城指挥 中弹身亡。当夜,清军主将叶志超匆忙下令弃城突围,日军趁势截击,清军大溃,9月下旬渡过鸭绿江退回中国境内。朝鲜全境遂被日军占领。

接着,黄海海战爆发了。黄海海战是中日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也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9月17日,以伊东祜亨为司令的日军联合舰队以12艘军舰一字竖阵队形进袭,清舰10艘在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下,以人字队形迎战。日舰先攻北洋舰队两翼。在三倍于己的优势炮火的攻击下,”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部奋勇抵抗。“致远”号负重伤,弹药用尽,邓世昌率舰直撞日舰“吉野”号,被鱼雷击沉,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壮烈殉难。激烈的海战进行了5个多小时,双方损失惨重。黄海海战以后,北洋舰队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后,日军开始辽东战役,兵分两路进犯中国东北。10月下旬,第一军乘胜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大举进犯,第二军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并很快占领金州,大连、旅顺相继沦陷。1895年1月,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入侵山东半岛,在荣成湾登陆。2月初,日军占领威海卫(今威海市)。随后,日本陆、海军全力进攻刘公岛、日岛炮台和龟缩在港内的北洋舰队。经几天激战,“定远”等主力舰只被日军击沉,丁汝昌等自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下,直隶平原无险可守,清廷被迫求和。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根据该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予日本;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以及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等。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割占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有了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同时,一向自命的天朝大国竟被“蕞尔岛夷”,打得落花流水,助长了西方列强觊觎中国的野心。不久,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在中国掠夺利权,强占沿海港湾,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震动,直接引发了“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事件,对政治改革的要求演变成了排满革命,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灾难深重、革命风起的时代。

序言

不要忘记甲午这一战,因为那是中国人的噩梦。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痛定思痛。但不论何时回顾这场战争,那个痛却从来没有消失,甚至也不曾减弱。

那个痛是多方面的。那个痛是说不尽的。

在以往漫长的历史上,日本的一切几乎都从中国学来。后来它与中国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但却拿中国作为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打败中国,是日本走向世界战略的第一步,而中国却蒙然不觉,并没有看到海东边那个”蕞尔小国”的凶险。然而小却并非不利,大也并非安全。事实证明,偌大一个帝国,实际上却稀松得不堪一击。打败中国后,日本便贪婪地吸吮着这个大国的膏脂,它靠着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强大起来,并刺激了它加倍地奴役中国,而中国却从此一蹶不振,一路衰落,分崩离析,成为一个受到西方列强奴役,特别是受到日本这个邻邦宰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

在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将日本视作敌人,因此中国没有对这个邻国做相应的防范和准备。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只是希望保护自己,甚至只是装装样子而已。而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却是非常明确的:要做一个强国,还要吃掉别人。不同的目标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是做一只羊,还是做一只狼?羊再肥壮,它也是食草动物,而狼是吃肉的。在狼冷酷的目光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猎物。

当我们今天还在说“强大了就不受欺负”时,不要忘记甲午这一战。也不要忘记那些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第一战(甲午战争全景纪实)/历史深处的真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光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44066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30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