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内容
编辑推荐

纵观人类历史、漫谈中西文化。CCTV《百家讲坛》赵林漫谈《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上)》、《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下)》、《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奥林匹克竞技会》、《特洛伊战争与英雄史诗》等讲座全文字典藏。这些讲座内容广阔、气势磅礴,从全球范围的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历程,到旨趣迥异的中西文化比较,再到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化演进,展现了讲演者高屋建瓴的研究视阈、博大恢弘的历史情怀和深邃睿智的哲学反思。

内容推荐

本书以著名学者赵林教授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精彩讲座(包括《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上)》、《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下)》、《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奥林匹克竞技会》、《特洛伊战争与英雄史诗》)为主干,并收录了赵林教授近年来关于西方文化的几篇学术讲座。这些讲座内容广阔、气势磅礴,从全球范围的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历程,到旨趣迥异的中西文化比较,再到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化演进,展现了讲演者高屋建瓴的研究视阈、博大恢弘的历史情怀和深邃睿智的哲学反思。与眼下时髦的“戏说历史”的风气迥然不同,本书不仅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解读人类文明和西方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力图昭示一种宏观和长程的文化大视野,使人们对漫漫千年历史、迢迢中西文化的演进历程和基本精神有一种提纲挈领式的把握。尤其是关于西方文化发展演变历程的几篇讲演,思路贯通、脉络清晰、雄辩滔滔、文采飞扬,堪称讲演之上品。

目录

说在前头

第一讲 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上)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人类最初的亲代文明

三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融合的时空效应

四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

第二讲 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下)

五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

六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入侵

七 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体系

八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入侵

九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与文明分野的前景

第三讲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一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

二 “轴心时代”的文化变革

三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 中西文化的现代化历程

第四讲 奥林匹克竞技会

一 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起源

二 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发展演化

三 奥林匹克竞技会与希腊神话

四 奥林匹克竞技会的仪式

第五讲 特洛伊战争与英雄史诗

一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

二 特洛伊战争的原因

三 “阿喀琉斯的愤怒”与特洛伊城的命运

四 希腊人的生活观

第六讲 希腊神话传说与悲剧

一 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二 希腊神谱的启示

三 希腊悲剧与命运主题

第七讲 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一 罗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 罗马人的腐败与堕落

三 基督教的文化渊源

四 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五 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内在矛盾

第八讲 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

一 1500年前后的世界格局

二 西方文化传统与基督教背景

三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四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精神自由的生长

五 英国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壮大

六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七 航海活动与实践领域的变革

第九讲 西欧启蒙运动的意义

一 启蒙运动的文化背景

二 英国的启蒙运动

三 法国的启蒙运动

四 德国的启蒙运动

第十讲 文化保守主义与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

一 文明冲突的前景与文化保守主义

二 四大文明体系的对垒和泛西方化浪潮的冲击波

三 中国文化在泛西方化浪潮冲击下的应战姿态

试读章节

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活动中,亚欧大陆上的几个亲代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亚欧大陆西部的情况,在这次游牧民族大入侵中,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分别向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侵入农耕世界。向西南方向迁徙的那些游牧民族,包括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民族,先后进入了巴尔干半岛,进入了希腊,摧毁了亲代的克里特文明及其孑遗迈锡尼文明。这些冲入希腊半岛的民族,可以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主要是爱奥尼亚人,他们以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渗透到爱琴海世界,渗透到希腊半岛,渗透到小亚细亚和西亚,建立了很多泛希腊的城邦。到了公元前15世纪前后,从北方又来了一支比较凶猛的游牧民族,他们自称为阿卡亚人。这些阿卡亚人侵入希腊半岛以后,就毁掉了克里特文明,然后在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在迈锡尼这个地方,模仿克里特文明建立了一个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带有很明显的模仿克里特文明的色彩,所以我们说它是克里特文明的一个孑遗。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在爱琴海地区发生了很多战争,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特洛伊战争,也就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讲述的那场战争。根据荷马史诗的说法,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为了一位名叫海伦的希腊美女,希腊人为了一位被特洛伊王子透拐的美丽妇女而打了十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可以称得上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特洛伊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城邦,在希腊人眼里属于亚洲;而荷马史诗中的希腊人,都自称为阿卡亚人,他们认为自己与特洛伊人是不同的民族。这些自称阿卡亚人的希腊人,就是毁掉了克里特文明、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的那批游牧入侵者。再往后,在迈锡尼文明建立了几百年以后,到了公元前11世纪左右,从北方又冲来了第三支更为野蛮的游牧民族,他们叫做多利亚人,这些多利亚人摧毁了由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整个古代爱琴文明到此彻底灭亡。多利亚人的入侵使希腊半岛陷入了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中,整个社会似乎又倒退回了一种蒙昧野蛮的史前状态。一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产生出了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个创造了美丽精湛的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的希腊城邦文明。这个辉煌无比的希腊城邦文明就是游牧入侵者与克里特本土文化相融合、相杂交所产生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它是继克里特文明之后的第二代文明,即子代文明。除了入侵希腊的这些游牧民族之外,还有另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也卷入了向南迁徙的大浪潮,他们进入阿平宁半岛,成为罗马人的祖先;还有一批游牧入侵者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西班牙半岛,他们成为高卢人的祖先,而高卢人则是法国人的祖先。由此可见,地中海世界的三个半岛——巴尔干半岛、阿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上后来出现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包括希腊城邦文明和罗马文明,都是北方游牧入侵者与爱琴海文明相杂交、相融合的结果。公元前8世纪以后崛起的希腊罗马文化可以看作是克里特文明或者爱琴文明之后的第二代文明形态,它与克里特文明之间的中介正是那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北方游牧民族。

往正南入侵的那一支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越过了伊朗高原,进入了两河流域。在此之前,两河流域的亲代文明变换了很多国家形态,从最初的苏美尔到阿卡德,到古巴比伦,到亚述,再到新巴比伦,尽管这些国家形态在变换,但是它都属于同一种文明,基本上都属于闪米特语言系统的文化。但是到了公元前600年前后,有一些从北方来的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渗透到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有两支:一支叫做米底人,另一支叫做波斯人。当然,在米底人和波斯人进入两河流域之前,还有一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来到过这个地区,比如像赫梯人、胡里特人、喀西特人等,他们都是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北方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建立的那些国家,时间都比较短暂,很快就瓦解了,没有从根本上中断两河流域文明的闪米特文化传统。到了公元前600年前后,随着米底人和波斯人的入侵,整个古代的两河流域亲代文明就彻底解体了。亲代文明解体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也就是波斯帝国的产生。因此,波斯文明可以看作是继两河流域文明之后出现的子代文明,在它与两河流域的亲代文明之间,也有一些游牧入侵者作为文明形态嬗变的重要中介。正是由于那些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与两河流域的闪米特文化相融合、相杂交,才导致了第二代的波斯文明的产生。

然后再往东,还有一支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向东南进入了印度河流域。这些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北方入侵者,取道伊朗高原冲入到印度河流域,摧毁了由那些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哈拉巴文明,然后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古代的印度文明,也就是以吠陀教和婆罗门教为标志的古代印度文明。这个古代印度文明,最初也可以称为婆罗门教文明,到了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从婆罗门教中又以改革的方式产生出了佛教和耆那教,然后到公元4世纪以后,又产生了印度教,从而成为一个“宗教的万花筒”。这个古代印度文明,就是印度的第二代文明形态,它也是北方来的游牧入侵者与当地哈拉巴文明融合、杂交的结果。

克里特岛、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三个亲代文明,都在公元前3000纪末期以后的游牧民族大入侵的浪潮中,以文化杂交的方式蜕变出新的文明形态,产生了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等第二代的文明。三者发生文明形态嬗变的重要中介,都是来自北方的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这些野蛮入侵者与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批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亚欧大陆西边的这三个文明在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中发生形态嬗变的基本情况。

P14-16

序言

近些年来,也许是由于唯经济主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阿喀琉斯的脚踵”,所以有教养的社会阶层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逐渐开始关注起来。时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开办的各种总裁研修班,也开始把文化问题作为其中的培训项目之一,聘请一些研究文化问题的专家学者讲授这方面的课程。本人在2005年和2006年,就曾分别受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的邀请,去给那些经济成功人士讲授中西文化比较和西方文化现代化等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们似乎也对文化问题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就在最近几个月内,本人也曾应广州市委宣传部、长沙市委宣传部、晋阳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邀请,去给当地的领导干部们做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对这些非专业人士的讲座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于了解文化问题的迫切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次当我讲完课以后,那些掌握着社会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的听众们总会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受。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那些老生常谈式的经济管理课程和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和新背景的知识需要,所以他们对于更加新颖和深刻的文化问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本人所讲授的文化课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学会了用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人类历史、中西文化以及当代世界格局。我一向认为,当我们的民族从一种急功近利的唯经济主义躁动中开始意识到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开始把思考的维度从直观的经济领域转向深层的文化根基,这就是它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毕竟一个民族的崛起是不可能在一种只要经济繁荣、不要精神根基的漂浮状态中进行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统的伟大民族,其现代化的进程更不可能只是GDP的单纯增长。正如我在一次讲座中所指出的,犹太这个民族在失国状态中度过了1900多年,但是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仍然能够凝聚成一个整体,并且终于完成了复国理想和进行了现代化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不灭的精神信念的民族。同样地,当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进行艰难的现代化建设时,能否完成一种精神上的修养和文化上的更新,这是决定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比起面对那些经济成功人士和政府官员的文化讲座,我更热爱面对高校学生的文化讲座。近十多年来,我像一个布道者一样,让文化的声音传遍了中国的近百所高等院校。每当我面对着那些如饥似渴地追求文化知识的年轻学子时,我都能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沉重责任。我希望我的讲座能够帮助他们在所学专业之外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确立自己的人生信念,克服眼下由于唯经济主义的短视而造成的“有技术无文化”的灵魂畸形。每当我面对着那些稚嫩而天真的面孔时,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唤。如何能够把当代大学生们从短、平、快的视觉快感沉溺和技术拜物教中唤醒,引导他们进入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殿宇,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道德责任感的未来民族栋梁,这是放在每一位以教师称号自居的人们面前的神圣使命。正因为怀着这种深沉的责任意识,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时,我都能切身地体验到马丁·路德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站在这里!”

我的专业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我的讲座也主要偏重于这方面的内容。在这本书中,汇集了本人近年来在一些公开场合所做的专题讲座,其中前五讲是本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档目所做的讲座,后五讲是本人在国内一些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坛上或者城市讲坛上所做的讲座。这些讲座在内容上相互联系,较为集中地探讨了西方文化发展演进的来龙去脉、精神实质,以及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等问题。它们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至三讲“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上、下)”和“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为本人2002年12月和2003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的三场讲座,它们分别从世界文明演进和中西文化比较的宏观视野,展现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揭示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并且说明了现代化进程中两种文化所面临的不同命运和各自的应战姿态。

第四讲、第五讲“奥林匹克竞技会”和“特洛伊战争与英雄史诗”为本人2005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的两场讲座,它们分别对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以特洛伊战争为典型的希腊英雄史诗进行了讲解,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热爱美好事物的童稚天性。

第六讲“希腊神话传说与悲剧”为本人2005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所做的文化素质讲座,该讲座可以看作是对第四讲、第五讲的一个继续和深化,系统地讲述了希腊神话的发展演化和希腊悲剧的命运寓意,并从中引申出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第七讲“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本人2004年10月在电子科技大学所做的西方文化系列讲座之一,它对继希腊城邦文明之后崛起的罗马帝国的基本文化特征进行了说明,追溯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生长和壮大的过程,分析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实质,并且揭示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内在矛盾。

第八讲“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是本人2006年5月在“广州讲坛”所做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危机入手,从文化变革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揭示了西方文化在近代崛起的奥秘,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15一16世纪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明了这些文化变革和实践活动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九讲“西欧启蒙运动的意义”是本人2006年4月在湖北工业大学所做的文化素质讲座,它对西方近代理性精神的觉醒过程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说明了启蒙运动在西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相比之下,法国的启蒙运动是最激进的,中国人受其影响也最深,然而在英国、尤其是在德国,启蒙运动不仅仅是单纯地弘扬理性,而且也具有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与时髦的理性精神有机地加以结合的意义。

第十讲“文化保守主义与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是本人199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所做的文化讲座,它立足于20世纪末叶的国际形势,对21世纪的世界文化格局进行了展望,揭示了全球性的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展现了“泛西方化”与“非西方化”这两股相‘对的世界潮流的动态关系,并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之路进行了理论探讨。

以上讲座只是本人近年来在“百家讲坛”和全国高校所做的数百场文化讲座中的部分内容,将它们汇集为这部演讲集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人的其他讲座,也会在不久以后整理出版。至于它们能否起到我所期望的教化青年和陶冶心灵的作用,这个问题只能由听众和读者们来回答了。

赵林

2006年8月18日午夜于武汉大学珞珈山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6376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04-53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