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将帅风骨(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将帅风骨”丛书共分《独臂将军传奇》、《独腿将军传奇》、《独目将军传奇》三卷。所记36位将帅中,除刘伯承元帅外,其他人物的事迹大多不为读者熟悉。他们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大义凛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不畏伤痛、无私奉献。这套丛书用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他们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英雄事迹、感受英雄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

内容推荐

11位独臂将军、4位独腿将军、8位独目将军(元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予将帅军衔的1600多人中,有这样23位特别的将帅,他们以伤残之躯纵横疆场,战功卓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将帅风骨”丛书,将这23位将帅和另外13位同样因伤致残但在解放前已英勇牺牲的我军将领一一介绍给读者。

据丛书的主要作者薛春德介绍,上世纪80年代,作者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八路军有关条目的编纂工作,曾目睹因伤致残的将帅们穿衣、走路、视物的艰难情景,备受感动,决心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坚强精神采写成书。作者退休后又自费远赴各地采访,前后经20多年努力,终于将这套丛书完成。

目录

独臂将军传奇

头颅换得金星五

——记刘畴西将领

◎四次改名入黄埔

◎威震淡水城

◎周恩来说:刘畴西是黄埔生的骄傲

◎三次遭遇生死劫

◎在反“围剿”斗争中驰骋

◎蒋校长要置弟子于死地

失去一只胳膊算什么

——记蔡树藩将领

◎小小谈判代表

◎断臂于第10次负伤

◎下次来时给我带一只胳膊

◎当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

◎无情未必真豪杰

◎又干起老本行

◎与新中国体育事业结缘

永远在英勇挺进中

——记彭绍辉将军

◎颠沛流离寻找毛泽东

◎在赵家冲3次遇险

◎在霹雳山失臂一只

◎毛泽东赞扬:你这个校长很全面

◎可不能忘记老传统

◎骨鲠气刚战恶魔

◎奋斗到最后一息

血汗倾流一终生

——记贺炳炎将军

◎一人牵回47只“羊”

◎一鸣惊人:班长当营长

◎绰号“贺小龙”

◎砍下敌师长的首级

◎学会用左手打仗和生活

◎威震疆场的“一把手”

◎万人在雨中为他送行

战天斗地“有一手”

——记余秋里将军

◎167个日日夜夜

◎“一把手”的队伍好厉害

◎把军威根植于民众心田

◎打出个天下第一团

◎首创新式整军运动

◎中国石油工业的元勋

◎不让言功的楷模

一生开过3次追悼会的人

——记晏福生将军

◎晏国金改叫晏福生

◎第1次“向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第2次“向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两次只身找红军

◎毛泽东为他两次题写奖状

◎他身后出现一片片红色沃土

◎第3次“向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顶顶有名的儒将

——记左齐将军

◎神奇的精神疗法

◎首创红六军团步枪打敌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娱诗:“右哥”去了

◎顶顶有名的人夸他“顶顶有名”

◎参谋主任脱险

◎打出一块黄盖湖畔根据地

◎令人羡慕的“革命鸳鸯”

白求恩的血在他体内流淌

——记彭清云将军

◎为红六军团夺得第一门大炮

◎要命的肠梗阻

◎一枪撂倒日军中将旅团长

◎培养罗盛教式的人

在党证指引下前进

——记陈波将军

◎党证使他战胜死亡

◎丹心碧血染党证

◎怀揣党证上东北

◎对着党证立家规

◎无私奉献

脱手斩得小楼兰

——记童炎生将军

◎苦苦坚持在茶攸莲地区

◎打响新四军抗日第一枪

◎姑娘恋上“飞毛腿”

◎讨伐“税警团”失臂一只

◎出生入死寻夫君

◎破衬衣引出的往事

大雪压不倒的青松

——记廖政国将军

◎过村绕寨的“乞丐”

◎火烧上海虹桥机场

◎“独膀子”和5000爆破弟子

一腔热血洒在军事科研上

——记韩双亭将领

◎带领师兄弟打东洋

◎与鬼子在冀中打了一次正规战

◎保卫冀中区党政军机关安全转移

◎臂断集宁城

◎贺老总帮他扬起生命的风帆

◎叶帅点将:让“一把手”干

剑胆琴心化春雨

——记杨大伦将领

◎一仗打出个教导员

◎枪刺下屡次化险为夷

◎对敌工工作的一次考验

◎兵不血刃收复两县城

◎为开辟铁岭地区痛失右臂

◎为新中国空军建设撑起一片蓝天

◎执著追求结硕果

他最后的职务是团职

——记苏鲁将军

◎薄一波给他改名

◎质问总队长:你夜不归营该不该枪毙

◎徐帅表扬打得好

◎地雷阵中开辟通道

◎长治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

红星传人尽风流

——记王英洲将军

◎“智多星”献计“粘”叛匪

◎在炸药包爆炸的瞬间

◎“一把手”4年扛走4面红旗

◎张震副主席赞扬说:干得不错

◎“平安着陆”背后的秘密

后记

独腿将军传奇

血染遍山杜鹃红

——记李赐凡将领

◎为民主民生脱下长袍

◎很会巩固部队的李赐凡

◎前委通令嘉奖红一连

◎朱德赞扬:有奇功

◎锯吧,我能忍住

◎痛苦磨炼

◎胸佩两枚奖章做报告

◎做失败时的英雄也不易

用双拐敲响人生的强音

——记钟赤兵将军

◎“志禄”无禄改“赤兵”

◎打出了一个模范团

◎碧血染红娄山关

◎碑文:在此失腿一只

◎赴莫斯科治伤与学习

◎滞留在归国途中

◎为新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奠基

英雄花开地显灵

——记谢象晃将领

◎救命恩人

◎长征路上的团部管理员

◎血战反动武装

◎伤员们羞愧地走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人民的好儿子

一生九死终不悔

——记谢良将军

◎死神没有把他夺走

◎爬也要爬回革命队伍

◎铁窗烈火炼丹心

◎“乞丐部落”的残疾货郎

◎一部难产的处女作

◎不懈地追求

为人民把好铁大门

——记张和将军

◎降职处分

◎在冀中“五一反扫荡”中

◎帮助战友扬起革命帆船

◎夹着尾巴做人

◎制止了旧军官的叛乱

◎坐着三轮车视察

◎爱人爱才的风险

◎为军需工业腾飞奠基

◎含冤而死

虎啸山动的“严老虎”

——记严光将军

◎绰号“严老虎”

◎五战五捷

◎大战朱家岗

◎老严立了头功

◎歼敌要紧

◎一条腿比两条腿走得还快

◎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职尽责

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旗手

——记何耀榜将领

◎“列宁号”飞机

◎只身虎穴除叛徒

◎大闹魔鬼天堂

◎第一次被“割头”示众

◎斗智斗勇的和谈代表

◎第二次被“割头”示众

◎终于与组织取得联系

◎左腿被截去

◎“捆绑夫妻”更甜蜜

永不凋谢的雪莲

——记杨一青将领

◎红小鬼

◎瓦子街围歼战失腿一条

◎事必亲躬的军工部长

◎赤心换得钢水流

◎双拐敲醒沉睡的戈壁滩

◎告别杨一青

◎恩爱夫妻

为政通人和尽力

——记吴庆彤将领

◎历尽艰险的译电员

◎失去右小腿

◎险象环生的伤员专列

◎锐意改革的参事室主任

◎温馨的港湾

后记

独目将军传奇

军神逸事

——记刘伯承元帅

◎一幅照片引出的辛酸回忆

◎两次兑现八年前的承诺

◎小事、大事、伟业

生有光芒照日月

——记李文清将军

◎“红军树”下话当年

◎贺龙救他

◎模范连长

◎威震冀中平原

◎川北剿匪巧施攻心计

◎送两个儿子上沙场

无私无畏的粮草官

——记周九银将军

◎为军队筹粮筹款

◎饿昏在粮食挑子旁

◎独具慧眼的军需科长

◎贺龙奖给他一瓶眼药水

“红军簿记学”的创始人

——记赵镕将军

◎在探索中找到共产党

◎著写《红军簿记学》

◎解决了大问题

◎忍着伤痛走长征

◎近水楼台不得月

◎0.3的视力写出百万字巨著

在战争中锻炼成长

——记石志本将军

◎一把火烧出个赤卫队长

◎背着徐海东团长突围

◎突然从棺木中坐起

◎攻夺中坝立奇功

◎邓小平说:你这个司令当得好

◎见证上党战役始末

◎当部队被冲垮之时

◎我用不着配专车

危难时刻领风骚

——记周纯全将军

◎开辟了向大别山运送枪弹的秘密通道

◎带兵之道:爱兵和自律

◎在“跟我上”中致残

◎两次保卫方面军首脑机关

◎毛主席赞赏的两次“小长征”

◎野战后勤改革的“先行官”

◎当管家

在军校摇篮里耕耘

——记何明智将领

◎被抛在水沟里的“烈士”

◎三过草地

◎目睹左权副参谋长牺牲

◎鲜血染红羊山集

◎教授“偷”走他的生日

◎学习有味身忘老

带兵打胜仗建设当先锋

——记徐斌洲将军

◎毛家集上卖麻花的“兄妹”

◎合格的团政委

◎点燃清河平原上的抗日烽火

◎“攻坚老虎”三啃硬骨头

◎徐氏眼镜

◎他来到国务院工作

救民安有息肩日

——记阎川野将领

◎当了4年突击队长的指导员

◎戴着墨镜走上领奖台

◎让手榴弹长出“翅膀”和“眼睛”

◎忍痛安上战友生前托人买的假眼球

◎打开孟良崮围歼战的大门

◎被授予“济南团”称号

◎扛走了美国佬的团旗

挥戈南北写春秋

——记贺庆积将军

◎山歌促他干革命

◎用日记记下艰难征程

◎用“心”看到阳光洒满长春

◎101高地指挥员:师长独目、政委独臂

◎独具慧眼:雷锋、安业民当兵

民族利益至上

——记任书田将领

◎敢于质问日军的俘虏兵

◎跳下飞驰的火车

◎我还有右眼

◎打仗有主见

◎孤身虎穴战群魔

◎一步步量出的活地图

◎平凡小事不平凡

垦屯戌边固国防

——记冯祖武将领

◎三次受到嘉奖的电话兵

◎让小鬼子头痛的麻雀战

◎可恨的毒竹钉

◎又看到了宝塔山

◎壶梯山战斗失眼一只

◎500大洋创事业

后记

试读章节

◎小事、大事、伟业

小事里头有精神。做不来小事的人就别想做出大事,想做出丰功伟业,就是天方夜潭。刘伯承之所以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军事家,就在于他能处处从小事做起。下面记述的几件小事就是例证。

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开办时军事教员极缺,尤其是能教现代化正规化课程的教员更缺。

时任学院干部部长的徐斌洲请示刘伯承院长。

“从全军选调喽。”刘院长说。

“选过了,还差好几百。”

“再选喽。”

“太难了。一是文化低,二是许多军事技术,我们的干部从来没有接触过。”

“那就从国民党起义或被俘军官中选喽。”

“这样做恐怕学员们接受不了,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手下败将,没有资格教。他们也不敢大胆地教。”

“教育改造喽。”刘伯承说,“国民党的800万军队我们都能打败,几百名起义、俘虏军官就改造不好?要教育我们的同志学习人家的长处嘛。”

徐斌洲赞同地点点头。

“当然改造一个人要有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先让他们由白色变成粉色,再由粉色变为红色。”

为了使选调的原国民党军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作用,刘伯承特地接见他们,并给他们讲话,重申党的重在表现的方针,勉励他们认真改造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在开学典礼会上,刘伯承在讲话中对学员和教员,分别提出要求。并提出“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著名口号。

由于政策对头,教育及时,一开学,学院里便出现了教员认真教授,学员尊重教员,互相帮助,刻苦学习的可喜局面。

那些被选调来的原国民党军官的军事教员,几年中大多数人表现得很好,一些人还入了党。他们兢兢业业工作,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南京军事学院年年都要进行年终总结,这是惯例。

有一年,几个笔杆子在总结开头写了一段“一年来,学院在刘伯承院长的正确领导下”等语言,交给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徐斌洲看了一遍送给刘院长。刘伯承看得很认真,字斟句酌,当下用红笔在“正确”两字上画了一个圈,又拉出一条线,在旁边写了四个字:“肉麻,去掉。”

为这“正确”二字,刘伯承还特地把徐斌洲主任叫去问:“这个总结稿你看过吗?”

“看过。”

“这‘正确’两字就让人不舒服。正确?太绝对,谁敢说他正确,就没缺点错误。”

1957年2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陈赓,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到军事学院检查工作。检查完毕,彭德怀做讲评,先是肯定了学院的工作成绩,随即说“教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相当严重”。

3月,刘伯承院长主持召开学院党委扩大会,提出全院停课一周,贯彻彭德怀的指示,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

刘伯承对此虽然也有看法,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认为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既然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来,就应该认真地检查和纠正。但由于干部和学员认识不通,他就找来政治部主任徐斌洲。

“徐主任,反教条主义的运动还得你带个头,做典型发言,给大家引路。”  “我对反教条主义这事还想不通。”

“你想不通不应该。难道我们就没有问题吗?”

“有。但说相当严重不恰当,也不符合学习苏军的先进经验。”

“‘不相当严重’是我们自己看的,旁观者清。彭总指出来。我们就要看到想到,认真检查才行。”刘伯承认真地说,“这样吧,你好好考虑考虑,做个引路发言。还有,我是院长,教条主义自然是我搞的,你的批评要直接指向我。”

“你这不是难为我吗。”

“难也要完成。”

据徐斌洲在自传中说:“在反教条主义的大会上,我带头发表了对学院教条主义表现的看法,刘院长当即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号召大家认真寻找学院的教条主义。之后,刘院长还对积极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进行了鼓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次批判所谓的“教条主义”,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下面是徐斌洲的儿子徐铁生向笔者讲的。

他说,小时候每当学习不认真或浪费纸张时,他爸就给讲刘伯承元帅写教案的故事。

一天晚上,徐斌洲听说刘帅眼睛发炎,便到刘帅家里看望,进门,刘帅正在改教案。

“徐主任,你坐下,还有两字就写完。”刘伯承边招呼边写完最后两个字后,将小楷毛笔插进笔帽。

“刘院长,你眼睛都发炎了还加班加点,该好好静养才对。”徐斌洲并没有坐下,而是走到刘伯承的桌前。在刘帅收起毛笔时,桌案上的教案书稿让他看到,顺手拿了一页,“哎呀,刘院长,你这教案,一是用铅笔写初稿,二是用红笔改二稿,三是用墨笔改三稿,怪不得你眼睛总发炎,这么小的字改得这么花,好眼睛都会看坏。”

“习惯啦。再说这样还可以偷懒。”

“偷懒?”徐斌洲有些茫然。

“这你就不理解了,这样做可以省去一遍又一遍誊写或打印。”

“你再起草好,我让人给抄清楚你再改。”

“不用,这样既浪费机关同志的时间也浪费纸。看起来我还不习惯。”

“刘帅呀,你可真是认真和节约的楷模。”

刘伯承忙摆手说:“认真、楷模都说不上。毛主席不是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还是认真点好。”

徐铁生听了爸爸讲的故事很受启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工作成绩也突出,至今仍在进行数学课题的攻关。

一位自然科学学家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谱。小事虽小道理大。试想,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来岂能做出大事?刘帅严于律己,勤奋认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楷模吗?

P15-18(独目将军传奇)

序言

红军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代序)

——在北京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讲课提纲

一、红军精神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

1.党和国家一向重视用红军精神教育人民

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用红军精神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通过电影、电视、戏剧、小说、回忆录等形式进行形象化教育。为此,20世纪50—60年代就出现过一批优秀的电影、戏剧,像《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长征组歌》、《党费》、《杜鹃山》、《五更寒》、《矿灯》、《八一枪声》等,至今仍在中老年中荡气回肠,难以忘怀。反映红军精神的图书就更多,像《星火燎原》、《红旗飘飘》、《朝阳花》、《大别山上红旗飘》等。岂料,正当全国人民以红军精神为准则,意气勃发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之时,“十年浩劫”开始,这使红军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受到破坏。粉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后,党中央更加重视红军精神的宣传教育,尤其是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拨专款对被破坏的革命纪念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修葺一新,开辟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映红军题材的电影、电视、报告文学、回忆录、小说等作品日见增多。特别是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起,对红军精神的宣传教育更加重视。为了使党政军干部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特地在井冈山、延安开办干部教育学院,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辟了《永远的丰碑》等专题栏目。

2.开辟红色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起来的人们非常想去红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从根本上了解红军,学习红军精神。对此,党和国家开辟了红色旅游专线,让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看一看走一走,感受红军生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潜移默化、净化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富国强民作贡献的决心。

3.人民群众渴望了解红军精神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随着党和国家对红军精神教育的重视,人们渴望了解红军生活,学习红军精神。以薛春德与刘心明同志撰写的《独臂将军传》为例,该书199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4年获得首届“全国奋发文明图书奖”,很有反响。

二、红军精神是党建政建的需要

经过十几年不断积累,我在《独臂将军传》(与刘心明合著)的基础上又写出“将帅风骨”丛书:《独臂将军传奇》(与刘心明合著)、《独腿将军传奇》(与刘心明合著)、《独目将军传奇》,书中展现36位将帅的革命风范和美德。本书以将帅负伤的先后时间为序编写。这些将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和红军将领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们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独臂将帅要一只手臂代替两只手臂穿衣吃饭,在穿大腰裤的年代,睡觉都不能解裤腰带;独腿将帅不仅走路要靠拐杖,而且蹲不下站不起,解大便都要站着;独目将帅视物形不成焦点,走路时常撞树、撞崖、撞门、撞人。

下面主要讨论6个方面的问题。

1.红军精神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红军之所以艰难困苦而不溃散,重要的是参加这个队伍的人,都有明确的目的、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是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奋斗。所以,每当艰难危险的时刻,每个党员都能挺身而出,敢于喊出“跟我上”。独腿将领李赐凡在3年游击战争中,号召官兵当失败时的英雄,在敌人重兵包围、弹尽粮绝时饮下自己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独臂将领刘畴西三起三落,坚信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能成功,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独腿将军谢良在西路军失败后靠着一条腿爬回部队。虽然一生三次坐监,但信念不变。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掉进钱眼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信念,别说是个好党员,连个好公民都够不上。

2.红军精神是居安思危的需要

参加红军的人都是在忧国忧民中参加革命的。在恶劣的战争环境和秘密的对敌斗争中枕戈待旦,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蓝天当被,大地当床”,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

改革开放后,国家富强了,而国际上的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热爱中华民族的人,就应该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带头做稳定大局的模范,做维护和谐社会的模范。

3.红军精神是团队精神的需要

红军从诞生起,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所以,红军官兵始终都以团队的胜利为胜利,独臂将军晏福生两次负伤“两次掉队”两次回到部队;独目将军贺庆积、周九银、李文清等负伤后,组织上让他们留在地方,但他们坚决不离开红军这个集体,因为他们知道,一滴水要单独放着一定会干,只有汇人大河才不会干。

在市场经济中。要靠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观念打造国际竞争品牌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创出国际名牌,就是新时代发扬团队精神的典范。

4.红军精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诚信是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红军官兵遵循党的宗旨,对内对外都讲诚信。对内,他们以阶级兄弟坦诚相待;对外,用打土豪分田地唤醒民众。在打土豪中,他们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做到取信于民。刘伯承元帅是独目,在长征途中,他看到石志本将军也是独目,两个人一个失去左眼一个失去右眼。他对石志本说:“等将来有条件了我买一对眼球,你一只我一只省得浪费。”石志本当时没有介意,后来也没有放在心上。8年后,刘伯承买来一对眼球,送给石志本一只。石志本戴了几天嫌不合适不戴了,刘伯承发现后,问明情况又买了一只眼球。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人诚信低下,坑蒙拐骗,吹牛说大话,作为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有朋友,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不讲诚信就寸步难行,最终破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大家都像红军那样对内对外都讲诚信,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形成合力。

5.红军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红军打仗时,若能用石块将敌人打垮,就不开枪、不扔手榴弹,这是为了节省;能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人工事就不用炸药包,这也是为了节省;能用一斤的炸药包炸毁敌人工事就不用一斤半的炸药包,这还是为了节省。红军生活一向清苦,吃饭实行定数,打土豪获得的粮食再多也舍不得放开吃。粮多时想到缺粮。为弥补粮食不足,他们经常利用战斗间隙在根据地种瓜种菜,实行瓜带菜。“红米饭,南瓜汤,顿顿吃得精打光”就是红军艰苦奋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路上,红军吃野菜草根,生活更加艰苦。由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出现独目将军周九银当筹粮队长,饿昏在粮食挑子旁;独目将军周纯全为革命筹集资金千千万,自己却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独臂将军彭绍辉一床被子盖了几十年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扔;独臂将军彭清云为部队筹粮,自己舍不得吃,在吃了部队剩下的煮牛皮后得了肠梗阻,差点要了命;独臂将军童炎生一件衬衣穿得破得不能再破了,补补还在穿……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地方就这么大。地下资源有限,浪费一点少一点。资源不能再生,生活富裕了,吃好穿好是应该的,但浪费并不可取。今人要想到子孙后代,不急功近利,做浪费资源的罪人,让子孙后代骂是败家子。

6.红军精神是党政军各级干部的需要

红军从当班长起,关键的时刻都敢喊“跟我来”、“跟我冲”、“让我上”,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红军干部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不贪不沾;在用人上任人惟贤,任人惟德,谁勇敢不怕死,谁能夺下碉堡、消灭敌人就让谁上。强将手下无弱兵。独臂将军贺炳炎当成都军区司令员时因为有病,军区后勤部要给他装暖气,暖气片拉来,他却让装进军区总医院病号楼:石志本将军在接待老班长吃饭时,不用公家钱,而用自己的残废金。他身体不好,不能正常上班,便把配发给他的专车上交,组织不同意,他却说:“组织给配车是为了我工作,我不工作,放着是对资源的浪费”;独腿将领何耀榜三次受命于危难时刻,被邓小平称为“大别山不倒的红旗”,在恢复苏区时,他因为职务高,被选为特委书记,他说服大家,把书记让给更合适的同志,自己当副书记。全国解放后,上级让他当省军区司令员,他怕影响部队建设,要求到地方工作。按级别,上级让他当省政协主席,他还是怕影响工作要当副主席;独腿将领杨一青在物资匮乏时有审批建材大权,但他“六亲不认”,没有正当理由,一斤水泥一根钢材也不批,一个单位经他审核特批了几吨水泥,对方拿钱感谢,他当下撕碎批单:红军都是靠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自己,而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各地生产的武器都不一样,要使用这些缴获来的武器,对性能和使用方法不了解就会造成战士不必要的伤亡。为此,每当缴获来的部队没有使用过的武器,都由干部进行解剖,了解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后才教给战士使用。独臂将军陈波、廖政国、童炎生都是在解剖和试验滚雷、手榴弹时被炸断手臂。在红军中流传着一句“兵辰辰一个,将辰辰一窝”的话,哪支部队能征善攻,哪支部队的各级干部就勇敢不怕死。在对待子女上,这些老红军也要求很严,让子女走自己的路,不能享有特权,也不给特权。独臂将军陈波、独目将军石志本在子女提干、升学、找工作上,不仅不给跑门子,找熟人,还要求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凡此种种,都体现了红军干部的为官风范和美德。干部、干部就要干在前头。否则,只知道拿俸禄,决不是干部,如果再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就会受到民众的唾弃,变成罪人。

以上几个方面,不能够涵盖全部的红军精神,但红军和红军将领用他们的言行所创立的精神,却使我们从中悟出,红军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精神,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与时俱进的精神。应该说,红军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完整、最具体的诠释。

薛春德

2006年6月

后记

“将帅风骨”丛书:《独臂将军传奇》(与刘心明合著)、《独腿将军传奇》(与刘心明合著)、《独目将军传奇》,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将帅风骨”丛书的选题并非作者坐在家里拍着脑门想出的。20世纪80年代,我有幸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的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军战史条目的编纂工作,为了把条目写得准确无误,特请教当事的将领帮助核实史实。当我目睹独臂、独腿、独目将帅们穿衣、走路、视物的艰难情况时,顿受感动,觉得要把他们的革命风范、奋斗精神写出来,一定会对全国人民,尤其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我定下选题,在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予将帅军衔的1600多人中寻觅,写出《独臂将军传》一书,于199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94年获首届“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列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物。《独臂将军传》出版后,作者在工作之余和退休后不断扩大线索,先后自费到广州、新疆、江西、沈阳、济南、南京、石家庄等地进行采访,才写出“将帅风骨”丛书。由于作者了解的情况有限,再加上绝大多数老将军已经故去,知情的人少了,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对此,敬请知情者相告。以便再版时补漏求全,鼓舞后人。

“将帅风骨”丛书共收入将帅36位。

“将帅风骨”丛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江西省南昌市老干部局、山西省军区政治部、湖北省红安县和大悟县党史办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得到余秋里、左齐、彭清云、陈波、谢良、杨大伦、吴庆彤、王英洲等众多领导的鼎力支持;得到将帅们的夫人姜萍、马忆湘、张伟、于若林、徐敏、史凌、王惠清、张杰、黄玉温、李历、邢锋、陈苏波以及将帅们的子女和秘书张潜生、向泓、张少瑜、左凌、徐铁生、任渡江、方佳、李海、阎军锋、周念念、周彦林、严明、杨军、杨冶、钱智、朱茂洲、谢军、韩伟,得到老将军任晨及栗光祥、徐文显、杨庆生、翁冀中、李振玉、金兴普、陈光旭、刘国东、谢庆山、缪青民、王军等众多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感谢。感谢潘亲兰女士为本书打印、校对做出的努力。感谢律师李庆平主任为作者维护著作权。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朱庆博士、责任编辑温梦为本丛书出版所做出的努力。感谢八一书画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书画院、将军书画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为本书出版、宣传而做出的努力。

薛春德

2006年8月于北京西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将帅风骨(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春德//刘心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3358
开本 32开
页数 9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