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D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外国现代派作品选D卷,主要选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属于现代派文学范围内有国际影响的在思想上或艺术上有现代派倾向、但不一定能划入某个特殊流派,属于广义现代派的作品。按年代分三辑,分别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属于早期现代主义的作品、三十年代的作品以及二战以来的作品,选文性质庞杂。译文前都附有作家小传,为读者更好的理解外国现代派作品提供很好的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主要选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属于现代派文学范围内有国际影响的早期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品,以流派为经,时代为纬,反映早期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特色的作品特色,侧重艺术特征。为读者了解、参考,全书撰有前言,附有流派述评,各家附有作者小传。

目录

引言 袁可嘉/001

 第一辑/001

[苏联]安德列耶夫

沉默 靳戈译/003

[德国]托马斯·曼

上帝的宝剑宁瑛译/013

[德国]黑塞

内与外 张佩芬译/023

[法国]纪德

田园交响乐 庄慧君译/031

[法国]莫里亚克

热尼特里克斯 杨维仪译/064

[意大利]皮兰德娄

亨利第四 吕同六译/10l

[西班牙]乌纳穆诺

眼罩 陈光孚译/145

 第三辑/149

[英国]奥顿

诗五首 卞之琳译/151

[英国]劳伦斯

美妇人 王还译/157

[美国]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汤永宽译/171

[美国]约翰·多斯·珀索斯

《美国》三部曲(选译) 董衡巽译/189

[法国]圣狄 舒贝里

夜航(选译) 陈占元译/199

 第三辑/209

[美国]威·威廉斯

诗选袁可嘉译/211

[美国]罗·洛威尔

诗二首袁可嘉译/222

[美国]田·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赵全章译/228

[美国]欧茨

关于鲍比·T案件 施咸荣译/278

[英国]拉金

诗三首 高厚堃译/29l

[英国]休斯

诗七首 袁可嘉译:/296

[英国]格林

地下室 李文俊译/303

[英国]西利托

长跑运动员的孤独 郑启吟译/323

[德国]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 高中甫 韩耀成译/349

[德国]西格斯

旅途相遇 宁瑛译/422

(德国]伯尔

过路人,你到斯巴…… 高中甫译/438

[法国]佩斯

诗选 叶汝琏 蔡若明译:/445

[法国]索莱尔

挑战胡承伟译/454

[法国]季奥诺

植树的人 郑克鲁译/468

[意大利]莫拉维亚

梦游症患者 吕同六译/474

[西班牙]希龙纳亚

海之死 文美惠译/478

试读章节

沉 默

[苏联]安德列耶夫著

靳戈译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1871—1919)。二十世纪初俄国小说家和剧作家。生于官吏家庭,一八九七年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毕业,曾在地方法院供职。青年时代,他目睹社会黑暗、习俗愚昧,痛感生活无出路,产生悲观思想,加之个性沉郁,便经常酗酒,几度想自杀。一九O五年,几个革命者借他家聚会,他因此遭沙皇当局逮捕,被囚二周。获释后,他更趋消极、颓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持沙文主义护国立场,不久又任资产阶级报纸《俄罗斯意志》文学栏主笔,公开敌视十月革命。一九一七年,他侨居国外,两年后客死芬兰。

安德列耶夫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爱好,十九世纪末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小说如《巴尔加莫特和迦拉斯卡》(1898)表现出对小人物的关注,曾受到高尔基的称赞。二十世纪头一个十年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先后发表《沉默》(1900)、《墙》(1901)、《马赛曲》(1903)、《省长》(1905)和《七个被判绞刑者的故事》(1908)等一系列著名短篇小说,此外还写了许多剧本,其中《向星星》(1905)、《人的一生》(1906)、《饥饿国王》(1907)和《黑色假面具》(1908)等也是轰动一时的名作。这些小说和剧本,内容十分矛盾,一方面是对俄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揭露,但看不到出路何在,一方面表现出对革命的一定的同情,却又把革命者歪曲成强权政治的化身,总的基调是阴沉的。在艺术手法上,安德列耶夫堪称别具一格。作家的多数作品都不是通过个性化的具体形象解剖现实,而是把人物当作某种势力的象征,用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色彩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安德列耶夫晚年囿于反动政治立场,终未能创做出稍有价值的作品。

《沉默》是作家早期的一个短篇。老牧师的吝啬、傲慢、冷酷,导致女儿的惨死,招来妻子的谴责。这里带有一定的批判现实主义成分。但这一切,小说里只是略为带过。作者要强调的是被概括为“沉默”的无形的善同作为恶的化身的老牧师尖锐对立,而那善又是那么强大,以致最后迫使恶崩溃。但这恶崩溃后又怎么样?小说里连暗示都没有,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悲观和他的神秘主义思想。整个小说篇幅短小,但它那极度夸张的互相对立的象征性形象,简单而又极度紧张的情节开展和带有极浓重的作者主观感情的笔触,把主题表现得相当完满突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钱善行)

这是一个五月的夜晚,月光皎洁,夜莺在啼唱。奥·伊格纳季的妻子来到丈夫的书房里。她的脸显出痛苦的神情,手里抖抖索索拿着一盏小小的灯。她走到丈夫身边,碰了一下丈夫的肩膀,抽泣着说:

“她爹,我们去看看薇拉奇卡吧!”

奥·伊格纳季没有把头转过来,只是皱着眉头,通过眼镜框子的上沿看着牧师太太。他久久地凝神看着,直到她挥了挥那只空出来的手并坐到低矮的长沙发上。

“你和她,你们两个人……真是多么冷酷无情!”她慢慢地指责说,在最后一个字上特别加强语气;那善良、丰满的脸蛋因为痛苦和倔强而变得难看了,她仿佛想借此表明: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都是多么残酷的人。

奥·伊格纳季冷冷地笑了一下,站起身来。他把书合上,摘下眼镜并将它装进眼镜盒子里,开始沉思起来。那满脸的黑须已增添了些银丝:这美丽、鬈曲的胡须直垂到胸部,随着他深沉的呼吸,缓慢地起落着。

“那么,我们走吧!”他说。

奥尔迦·斯捷潘诺芙娜很快站起来,用讨好而胆怯的声音请求说:

“她爹啊,你只是别骂她!你知道,她是怎么样的……”

薇拉的房间在阁楼上。到那里去要过一道弯弯曲曲的、狭窄的木梯;奥·伊格纳季沉重的脚步踩得那楼梯咯吱吱地呻吟起来。为了不碰着上面一层的楼板,高大、笨重的奥·伊格纳季只得低着头往上走;妻子的白色短上衣轻轻地碰到了他的脸上,他于是厌恶地皱起眉头。他知道,同薇拉的谈话是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的。

“你们这是干什么哟?”薇拉一边问,一边举起一只裸露的手,搁在眼睛处。她的另一只手是这么洁白、晶莹和冷冰冰地落在夏天用的被子上,叫人几乎同那白色的被面分辨不开来。

“薇拉奇卡……”母亲一开始就抽泣起来,说不出话。

“薇拉!”父亲竭力使自己严厉、坚定的嗓音变得温柔些。“薇拉,你对我们说,你这是怎么啦?”

薇拉沉默着。

“薇拉,难道我们,你的母亲和我,都不值得你信任吗?难道我们不爱你?在你的身边,难道还有谁比我们更亲近吗?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你的痛苦告诉我们,相信我吧,相信我这个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人。这样,你和我们都会轻松些。你看看你年迈的母亲,她有多痛苦……”

“薇拉奇卡!……”

“还有我……”父亲严厉的嗓子好像被什么东西鲠住似的颤抖了一下,“还有我,你以为我觉得轻松吗?好像是我没有看到你正在经受多大的痛苦似的……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而我,你的父亲,居然不得而知。难道能这样吗?”

薇拉沉默着。奥·伊格纳季特别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自己的胡须……P3-4

序言

  本书A、B、C卷选编了有明确的流派特点的从后期象征主义到黑色幽默等十个现代派文学专辑。D卷则包括在思想上或艺术上有现代派倾向、但不一定能划入某个特殊流派,属于广义现代派的作品。

由于本卷选文性质庞杂,我们只能大体上按年代分三辑编排。第一辑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属于早期现代主义的作品。这时期的开始十年间,西方文学主潮还处于传统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演变的过程中,一些得风气之先的作家在现实主义的主导下开始运用较多的幻想成分,心理分析或其他新手法从事创作,有的在内容上,有的在方法上接近现代派,但迈出的步子还小,还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当时各国的现代主义尺度有所不同,有的篇章在今天看来并无多大的创新意义。

第二辑是三十年代的作品。在经历过二十至三十年代现代主义的极盛期以后,由于欧美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经济大恐慌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许多作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纷纷摆脱前辈现代派作家的保守落后倾向,积极参与现实斗争,写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有的一度靠拢人民运动,有的还参加了无产阶级作家的行列。但他们毕竟经受过现代主义的熏陶,在艺术方法上吸收了现代派的某些因素,例如奥顿的诗,多斯·珀索斯的小说。这批作家后来的政治倾向,有好有坏,但在三十年代前期却都倾注于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则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第三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作品。这时现代主义作为一度是统一的国际文学思潮已由极盛而趋向扩散、分化和衰落。由于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情况不同,现代派在各国的处境也就不同。英国由于工党执政,实行“福利社会”政策,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大量成长,人们对现代派的“高级”文学丧失兴趣。“愤怒的青年”或大学新才子们的创作,无论在思想倾向或艺术手法方面都离开了现代派的轨道。以菲力普·拉金为代表的“运动派”诗歌写一般人民的日常经历,而不是艺术家异化的主题;手法上平淡浅易,不追求繁复晦涩的意象,采用传统的格律体,连现代派最重视的自由体也放弃了;伊丽丝·默多克等人的小说也回到现实主义的范畴,虽然也还有运用现代派技巧的时候。在美国,自白派、黑山派诗歌以及黑色幽默小说,一方面继续保留着现代派在语言和意象上的一些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很大的不同:它们不再像《荒原》或《尤利西斯》那样托古于神话,而写现世经验;不广征博引,而是随意写作;不强调客观象征,而主张自我倾诉。只有在现代主义发源地的法国,荒诞派文学和新小说都还具有较重的现代派色彩。在拉丁美洲,六十年代以来,魔幻现实主义在西方现代派的启迪下,结合民族运动而有蓬勃发展。但他们自称现实主义,与拉美地区的现实形势结合较紧,似不宜列入现代派文学的范围。

鉴于这种种复杂情况,英美有些评论家试图用“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这个概念来表述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主要是英、美、法三国)的文学动向,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一些论者,以英国为例证,把后现代主义看作一个独立的运动,而不是现代主义的延续或反拨;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强烈地反对现代主义的;还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从沉默、衰竭发展到否定艺术本身。我们觉得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定论,目前还为时过早。但为了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把战前五十年称为现代主义时期,把战后的三十年称为后现代主义时期,也未尝不可,因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英美诗歌界,五十年代以来强调用口语抒写实际经验、重视即兴创作的直露的诗风与二十、四十年代艾略特等的侧重象征、吊书袋子的隐晦诗风是很不同的;美法两国的新小说与乔伊斯的也颇不一致。但它们出现于正统的现代主义之后,当然又与它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例如荒诞派戏剧与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与意识流,开放体诗歌与意象主义都还有师承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把后现代主义看作现代主义在战后条件下的新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派文学已日趋衰微。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文学运动已经消失,它的影响扩散了,与其他文学流派有继续互相渗透的趋势。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除了一小部分作品以外,它所表达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美学观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特别是它所传播的无政府主义、个人中心主义、人性论、人道主义、悲观主义、色情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都可能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不加批判地吸收它的思想影响,不加区别地鼓吹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方法,无原则地吹捧它的创新和“自我表现”,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我们对此应该有所认识。

这套书在选编过程中,不免会有所偏颇,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袁可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D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08561
开本 16开
页数 4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2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72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