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选编的留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中日两国历史、哲学、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比较,是留日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
| 图书 | 知性与创造--日中学者的思考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选编的留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中日两国历史、哲学、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比较,是留日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 目录 序言 【哲学史学】 日本《宪法十七条》与中国古典 ——试论中日文化的历史联系 西周与汉学(上) ——其师友和大阪的儒学 伪满洲日本人汉语检定考试的研究 ——“诱制”的语学殖民手段 对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汇报》的研究 ——兼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科技 平泉澄的中国史观(上) 孙子的哲学及其思想 ——2004年11月于深圳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学语学】 上海“孤岛”末期及沦陷时期的话剧 ——以“苦干”同仁为中心 长歌古韵余音袅袅 ——浅谈凌叔华与日本 从实用主义到“新实证主义” ——《官场现形记》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论《通俗唐玄宗军谈》中的杨贵妃形象 关于《国姓爷合战》的立意 论《十三夜》阿关的“悲壮” 夏目漱石汉诗与鲁迅的接点 ——以两者的“自嘲”诗为中心 浅析戴望舒的《十四行》 “曷”作宾语可能是先秦齐语的特点之一 从认知的角度谈“太~了”的“了” 【社会学人类学】 决定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明治政府的五大国家战略 ——日本社会变迁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关于“日本人劳动观念”再考 ——追溯其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思考(上) 神话谱系的建构 ——满洲起源神话与民间传说探微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比较研究论 “姜太公钓鱼传说的现实化现象”与宝鸡蟠溪的地域性文化景观 【教育学】 论多元文化教育学校的创建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学校建设 日本的两项主要汉语标准测试的试题比较分析 浅谈民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事例 小议摄影教育中的教材与教师问题 ——兼谈日本摄影教育中的一些特点 【附录】 执笔者简介 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章程 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干部构成 投稿须知 编后记 2003年已出论文集目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知性与创造--日中学者的思考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华珍//张仕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332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0 |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 印刷时间 | 200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4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