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3篇:第1篇引导性概念,介绍了必须掌握的建筑结构概念和力学概念;第2篇结构构件的分析和设计,介绍了12种结构构件的基本性能和设计要点;第3篇结构设计原理,介绍了从结构体系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图书 | 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及其设计应用(第4版翻译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土木工程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包括3篇:第1篇引导性概念,介绍了必须掌握的建筑结构概念和力学概念;第2篇结构构件的分析和设计,介绍了12种结构构件的基本性能和设计要点;第3篇结构设计原理,介绍了从结构体系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序言 在力学领域中存在一批永恒的物理学原理,它们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掌握现有结构形式的性能及想出解决结构问题的新方法。过去3个世纪以来,这些原理有着迅速的发展,它们的成熟性和完整性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当然,一些新的认识还在继续被发现,同时也希望今后不断有更新的发现;而且这些已经被设计人员采用的分析工具仍是广泛适用且十分有效的。所以可以认为,结构领域面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再去开发新的分析工具,而是怎样将那些已经认识到的原理用到设计中来,以及为建造更好的建筑物做出有创新意义的结构解答。 本书概述构成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能的物理学原理,其主要目的不但是传授结构分析的方法,更是为了探索这些结构分析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正因为这个作用,本书所讨论的题材既包括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内容。传统的工程学科分支间难以逾越的界限(例如静力学、材料力学),在这里都蓄意加以淡化,因为此处所采用的是一种更为综合的分析方法。 本书分成3篇。第1篇是“结构分析和设计”这个主题在基本概念方面的概述,第2篇为读者引入较多的主要建筑结构构件,并讨论对它们的分析和设计。这部分中的每一章都分成几节,它们:(1)引入所考虑的构件,说明它在建筑物中的作用;(2)定性地(用一种“直观”的方法)讨论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3)定量地考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4)讨论构件设计的方法(不单纯是分析)。第3篇为结构设计所独有的逻辑讨论,它是更广泛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附录所讨论的是一般结构设计中更为深入的原理。 本书还希望成为学生和教师想要策划他们自己所学、所教课程的主要资源。例如对于那些只需要应用所述主题中严格定性方法的人,他们可能只需阅读第1篇中的第1章,第2篇中每一章的名为“引言”和“一般原理”的节别,以及第3篇的全部内容;因而在这些章节里就要简要提供该领域在设计方面(而不是在分析方面)定性的总的看法。第3篇是为已经具有结构分析方面背景的学生写的,它概括了设计中有用的信息,对这些内容学生都可以独立地进行阅读。 在第1、2和3篇中,都对所分析主题的叙述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它使得学生或教师能够按照他们阅读或使用本书内容的顺序适时地将它们前后结合起来。例如,在第2章中第一次引入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在叙述另一结构构件——桁架时再次引入,并把它们和对桁架的分析结合起来。在这里介绍了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不同表述法;如果需要,教师还可以对它们作多种变化。又如本书著者从一开始就一般性地叙述了剪力图和弯矩图,并将它们作为桁架分析的一部分,然后在讨论对梁的分析和设计以前,在第2章中又对剪力图和弯矩图作更为抽象的展开;其他教师也可以选用各种手段处理所传授的主题材料。本书的撰写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用于不同的阅读和传授方法。在任何情况下,书中所列内容从头到尾均可作为直接阅读的材料。 当然,本书著者要感谢直接或间接地为本书提供观点和方法的人士。S.波拉利斯(Spiro Pollalis)教授为协助本书原稿的修订,为筹备学生使用的有例题和案例分析的光盘(CD)贡献了他的宝贵时光和精力。非常感谢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of Design at Harvard)的学生多年来将本书所有的材料作为他们的课程内容所做的贡献和无尽的支持。尤其重要的支持来自凯(Kay)、内德(Ned)和B.斯科台克(BenSchodek),他们的帮助更为显著。还要感谢本版校阅人、评论人的卓有益处的评论和建议,他们是耶鲁大学的J.W.埃克斯莱(James W Axley,Yale university)和温特沃斯技术学院的K.G.本尼迪克特(Kurt G Benedict,Wentwort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 L斯科台克(Daniel L Schodek) (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及其设计应用(第4版翻译版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土木工程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斯科台克 |
译者 | 罗福午//杨军//曹俊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1046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55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3 |
丛书名 | |
印张 | 3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8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3-0568 |
版权提供者 | 培生教育出版集团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