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东地区地震短期预测技术研究及综合预测专家系统/十五中国地震预报科技攻关成果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十五”中国地震预报科技攻关成果专题研究内容,分位上、下两篇,上篇以华东地区地震短期预测及数字化前兆资料研究等内容为主,下篇以专家系统为主,对华东地区地震短期预测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是“十五”科研成果中的重要佳作。

序言

地震预报,尤其短时间尺度的预报作为当代自然科学领域里一个难度很大而富有魅力的前沿课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地震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不息。其魅力不仅在于地震孕育、发生的许多奥秘有待我们去揭示,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功的预报可以使许多国人免遭罹难。自从1966年我国正式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以来,我们既有过不少预报成功的欣慰,也经历了许多遭受挫折的悲痛与沉思。但成功与挫折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说明地震预报决不是“占星术士”的卜算。在现阶段对某些大地震在震前作出一定程度、乃至较成功的科学预报是有可能的,但要对多数大震作出准确的预报,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努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任何复杂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从不怎么全面、不怎么深入、不怎么准确到逐渐全面些、深入些的过程。毫无疑问,对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来说,也是如此。只要认真查阅一下近几个五年计划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成果,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认真研读一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

“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坚持“研、用”结合的原则,既及时地把研究所得到的新认识应用于地震预报实践,又把预报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发现的新现象作为攻关研究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思想方法,在华北、西南、西北、东南等地区强地震短期前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既重视强地震短期前兆的共性表现,又注意不同地质构造之间的差异;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既重视已有研究成果预报经验的应用和常规方法的完善,又立足于创新,通过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应用等,加强强震孕育物理过程和前兆机理及相应的预报新理论、新方法的探索。从而取得了一批既在科学认识上富有新意,又有重要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所编印、出版的这套丛书正是“十五”攻关的这些阶段性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将为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深入的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这套丛书为“十五”期间地震预报攻关研究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认识,也为我们留下和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这意味着“十五”预报攻关研究的总结是新的深入研究的开始。面对地震灾害的威胁,广大同行一定会继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精神,立志地震预报理论、技术、方法的创新,在未来地震预报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铸造成功预报的新的辉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陈章立

2004年9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东地区地震短期预测技术研究及综合预测专家系统/十五中国地震预报科技攻关成果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海昆//王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26499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6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5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315.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7
18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