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断魂枪/感悟名家经典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老舍的20篇短篇小说。其中《微神》、《断魂枪》等是其短篇代表作。小说精短,内涵深刻,意味深远,令人暇思。

内容推荐

《断魂枪》是老舍写于1935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在那年年初,作者本想写一部武侠长篇小说《二拳师》,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未写成,因此作者便将其中一个最精彩的段落改写成短篇小说《断魂枪》。   小说《断魂枪》和《微神》一样是公认的老舍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断魂枪》的文字比《微神》易懂得多,而且异味深长,令人深思......

目录

马裤先生/1

大悲寺外/6

微神/20

开市大吉/30

柳家大院/36

抱孙/45

黑白李/52

牺牲/64

生灭/84

月牙儿/93

老字号/116

善人/122

断魂枪/128

新时代的旧悲剧/135

新韩穆烈德/181

且说屋里/194

我这一辈子/207

小人物自述/255

人同此心/272

不成问题的问题/281

试读章节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7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P128“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的,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管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镳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是的,走会捧场是买脸的事,他们打扮的得像个样儿,至少得有条青洋绉裤子,新漂白细市布的小褂,和一双鱼鳞洒鞋——顶好是青缎子抓地虎靴子。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得到处露脸,走会得赔上俩钱,说不定还得打场架。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或是请给说个“对子”——什么空手夺刀,或虎头钩进枪——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他们不大明白沙老师是怎么了,心中也有点不乐意。

可是,他们到处为沙老师吹腾,一来是愿意使人知道他们的武艺有真传授,受过高人的指教;二来是为激动沙老师:万一有人不服气而找上老师来,老师难道还不露一两手真的么?所以:沙老师一拳就砸倒了个牛!沙老师一脚把人踢到房上去,并没使多大的劲!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事,但是说着说着,他们相信这是真的了,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P129没向四周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 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镳,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大家不出声。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

“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这儿没生意口。好,上眼!”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放下大刀,王三胜随着大家的头往西北看。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目匡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龙手下的大将。P130

序言

“1911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了一场也许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变革。中国的古老文明就像一条大河,静静流淌在处女山的深谷,虽经盛衰荣辱,却没有什么能影响改变它的方向。直到上个世纪(19世纪)末叶,这条河才不遂己愿地与世界文化的海洋邂逅。激烈的动荡很快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满清帝国崩溃,古老神圣的传统形式随之被遗弃,白话被采用。……这一势如破竹的成功改革被骄傲地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白话可以表达一切人的情感,描绘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从一处瀑布到一只昆虫微微发颤的脚足。”

以上这段话,是恩师萧乾先生上个世纪(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向西方介绍中国新文艺时写下的。他文章的题目叫《永别了,老古玩店》,意思是“五四”新文学永远告别了文言传统的“老古玩店”。而今,已经进入21世纪了,回眸遥望,在白话文写作也已近百年的文学长河中,那些最早在“思想感情上都是社会改革者”的小说家们的作品,不仅没有被尘封进“老古玩店”,相反,却具有了陈酿弥香的经典意味;此时感悟经典,不仅不会有过时之感,相反,却可以在他们用笔留下的文学的“苦难蚀刻”里,寻觅和挖掘到历史的旧影与记忆。

为了要疗救国人灵魂而弃医从文的鲁迅,出手即是大师手笔,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自此,他便不间断地以小说、杂文的形式,对各类中国人进行无情的,常常是尖刻的讽刺,“呐喊”出深邃不朽的思想的真声音。同时,他的“彷徨”于无地,也从此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背负的精神十字架。

与鲁迅同时的“五四”一代小说家,几乎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存在:许地山高擎“人生派”的大旗,浪漫地“只希望能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为那觉根害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闷者解苦恼。”郁达夫则在“自叙传”式浪漫抒情的写作中,以凄切、哀婉的格调,率真地表达出受压抑的灵魂,执著地张扬个性自由的精神意志。作为自然主义热心信徒的茅盾.从现实中汲取素材,成就了全景展现中国城市和乡村风貌的《子夜》,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开掘,一下子拓展了“五四”头十年狭小的疆域。巴金,作为无政府主义者,以不妥协的精神完全充当了他那不满的一代的代言人。他是以写小说作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都是痛苦的挣扎。他是以小说的形式发出“追求光明的呼号”。一幅美丽的图景“引诱”着他的生活和写作,因而,小说中也就自然留下了他人生旅途的痕迹。

老舍几乎是中国现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好看,语言俗白鲜活、简劲自然,结构匀称严谨、疏密有致,以诗歌的笔法,在有限的篇幅里,用幽默激活讽喻,用诙谐撩拨鞭挞.用人物和故事穿透时代和历史,呈现出独有的极具个性化的小说文体模式,以及超越了纯粹“京味”与“满族情结”的精神文化意蕴。

沈从文则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常被描述成一个文体家,读他小说时的心境好像是在读诗,且常能从中谛听出音乐的律动。他善于以乡村的眼光.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现代文明,关照人性。他从充满了原始自然气息的湘西边城,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现代少数几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之一。

再来感悟女性作家们的经典手笔,是否会觉到从箱底翻出老祖母的衣物展览一样过时呢?我相信答案也一定是否定的。冰心的诗意抒情,庐隐的悲愁哀怨,苏雪林的清爽遒劲,凌叔华的疏朗飘逸,以及石评梅的豪情壮怀,萧红的凄切忧婉,丁玲的敏锐犀利,从没被后代的女作家们所淹没。相反,随着时代的流转,她们的作品也依如那陈年的佳酿,芳香四溢,滋味醇厚,显示出种种当下女作家们所不具有的感人魅力。这也是那一代女作家被奉为才女的原因所在。

无论小说、散文,才女们的语言风格多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感,这使她们的作品在承继了古代才女诗、词、曲、赋韵文文学的基础上,更把这个传统发扬在了小说和散文创作上。二十年代的冰心、凌叔华如此;到三十年代,丁玲、萧红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前人深刻强烈,刻画人物也更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但文字的美致韵味依然。及至才情艳绝的张爱玲,更把女性写作引至一个意象丰富、情韵精微、充满了光华神致的境界,制造出“张迷”无数,成为许多后继才女们的大圣先师。

他们是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拾荒者和开拓者,也是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者和实验者。难怪施蛰存对于在80年代以后涌现的晚辈作家们的各种所谓艺术探索,尤其是对于许多“先锋”的现代派技法的尝试,诸如象征主义、印象派、意识流什么的,曾不以为然并有几分自得地跟我说:所有这些。我们在30年代都已做过了,而且比他们做得好,一点不新鲜。

诚然,每一个时代该有它自己的文学。但经典的文学不仅仅属于它那个时代,它同时属于后来一代又一代能够感悟经典并能与其享受艺术共感的读者。

2005年5月21日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断魂枪/感悟名家经典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0679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