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1986年首次出版后立刻成为生命伦理学领域的权威之作。作者讨论了健康与疾病的本性、死亡的定义、堕胎的道德性质、婴儿的道德地位、安乐死、自杀、基因工程,医疗保健中的社会分配的公正,等等。揭示了处理所有这些伦理问题时的多元语境,打破了启蒙运动以来那种普适性伦理的诉求。在不同的道德传统,不同的伦理体系之中,对同样的问题存在不同的伦理观点和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多元性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因素,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公共政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图书 | 生命伦理学基础(第2版)/同文馆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自1986年首次出版后立刻成为生命伦理学领域的权威之作。作者讨论了健康与疾病的本性、死亡的定义、堕胎的道德性质、婴儿的道德地位、安乐死、自杀、基因工程,医疗保健中的社会分配的公正,等等。揭示了处理所有这些伦理问题时的多元语境,打破了启蒙运动以来那种普适性伦理的诉求。在不同的道德传统,不同的伦理体系之中,对同样的问题存在不同的伦理观点和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多元性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因素,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公共政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内容推荐 该书自1986年首次出版后立刻成为生命伦理学领域的权威之作。在此书中,作者讨论了如下重要话题:健康与疾病的本性、死亡的定义、堕胎的道德性质、婴儿的道德地位、安乐死、自杀、基因工程,医疗保健中的社会分配的公正,等等。作者在此书中最杰出的贡献是,前瞻性地揭示了处理所有这些伦理问题时的多元语境,打破了启蒙运动以来那种普适性伦理的诉求。在不同的道德传统,不同的伦理体系之中,对同样的问题存在不同的伦理观点和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多元性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因素,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公共政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所以,在道德多元化的情境下探讨道德问题就成了生命伦理学的前提和基础。 目录 总序 谢辞 中文版序 作者序言 译者前言 导言:面对后现代的生命伦理学 第一章 俗世的生命伦理学与道德观的多元化 生命伦理学与后现代 生命伦理学:认真对待各种观念、重新检讨文化设定 俗世的生命伦理学与宗教的生命伦理学 第二章 生命伦理学思想基础 各种伦理学 道德的客观性问题 辩护具体的道德观点所涉及的问题 辩护一种充满内容的、俗世伦理学的尝试为什么失败 在虚无主义的边缘 走出虚无主义的方式:挽救俗世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合理性 后现代的道德权威:使保健政策合理化 朋友之间及异乡人之间的道德和生命伦理学 共同体、俗世性与生命伦理学:在一个道德破碎的 世界中提供保健 道德异乡人的奇异性 保健专业人员作为价值观念的公务人员和地理学家 小结:面对道德多样性的生命伦理学 第三章 生命伦理学的原则 允许与行善:生命伦理学根源上的冲突 道德意志与主体间性问题 康德如何把内容偷运进他的道德结论中 对不道德行为的制裁 赋予行善原则权威和内容 对道德原则的辩护 允许原则与行善原则之间的冲突 正义原则 生命伦理学的原则 道德冲突与不受干预权的中心地位 相互冲突的权利和义务 特枯:某些道德推理问题的难解性 第四章 保健的境遇:人、财产和国家 人的特殊地位 是对人的偏向吗? 潜在与概率 关于动物的一个附识 婴儿、严重智力障碍者和社会意义的“人” 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减弱了对社会意义上的人的保护 人:严格意义上的和各种社会意义上的 睡眠中的人和化身问题 拥有其他人、动物和物 濒临灭绝的物种、罗马大剧场和生态学生命伦理学 拥有:一个总结 国家及其权威 俗世的国家的有限的道德权威 走向乌托邦 对财产、国家和保健政策的后现代反思 第五章医学化的语言 形成实在 四种医学语言 作为评价的疾病语言 作为描述的疾病语言 作为说明的疾病语言 作为形成社会现实的疾病语言 医学现实的社会构造和临床判断的挑战 把一个问题看作医学的、而不是法律的、宗教的 或教育的问题 一些结论:医学现实的民主化 第六章 人的终结与开端:死亡、堕胎和杀婴 死亡的定义 身、心和人 化:身 没有绝对确定性的活与死 全脑死亡定义的提出 存在 走向一种侧重高位脑中心的死亡定义 堕胎、损害胎儿和杀婴 受精卵、胚胎和胎儿的地位 误有的生命 国家代表胎儿进行干预、剖腹产术、胎儿手术与公民限制允许有缺陷的新生儿死亡 杀婴 胚胎实验和试管授精 作为人的病人:俗世的道德视界 第七章 自由的若干方面:自由的和知情的同意,拒绝治疗与保健人员 医患关系 专业 病人作为一个异乡土地上的异乡人 异乡人与朋友 匆匆异乡人的医疗保健 自由的和知情的同意 独立处置权 自由的三种意思 知情的三种意思 为他人做决策:家长主义的三种形式 代理人同意与孩子的解脱 人类受试者实验研究 保密 自杀、安乐死与选择死亡的方式 独立处置权与决定去死 预先指令、代理同意与停止对无行为能力者的治疗 非信仰时代的死亡 安乐死 保健队 同意、道德多样性和保健政策:为什么一切都要统一? 第八章 保健权利、社会正义与保健分配中的公平: 在有限性面前的挫折 保健政策:平等的、最佳的保健意识形态 正义、自由与不平等 自然运气与社会运气 富人与穷人:不同的状况 区分不幸与不公平 超越平等:利他主义平等主义与嫉妒性平等主义 从宏观分配到微观分配 高层次的宏观分配选择 低层次的宏观分配选择 高层次的微观分配选择 低层次的微观分配选择 与生命作赌博、给健康和生存定价格 相互冲突的公正模式:从内容到程序 多级保健制度在道德上的不可避免性 结论:面对道德多样性创造保健权利 第九章 重塑人性:道德异乡人的美德。无道德内容的责任 宇宙失去定向 费厄古德医生与追求健康:药物、治疗、人工福利和实现幸福 美德与邪恶 后现代、多元化和俗世性:俗世的生命伦理学的视界 附录:关键词英汉对照 译者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命伦理学基础(第2版)/同文馆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H.T.恩格尔哈特 |
译者 | 范瑞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080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印刷时间 | 200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0773 |
版权提供者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