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
内容
试读章节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地由低收入国家跨人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下一个30年,中国将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显然,用于向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迈进的原有增长机制不可复制,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模式也不可照搬。首先,同过去30年相比,今后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所实现的发展目标要比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目标高得多、难得多。从低收入水平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主要目标是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而从中等收入水平发展到高收入水平,主要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强国富民。毫无疑问,治穷解决温饱的办法相对容易,致富强国的办法难度较大。而且,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如果不靠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仅靠发展是难以实现强国富民的。

其次,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和今后,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遇到的阻力要大得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个阶层几乎一样穷,工人、农民没饭吃,精英群体缺乏上升通道,大家都渴望改革开放,一旦推出改革举措,大都会积极响应,改革的阻力小、成本低。到了今天,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分化,城乡、地区以及群体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明显扩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团体甚至个人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改革机会,获得了比他人或团体多得多的利益,当这些既得利益集团获得的利益足够大的时候,他们的改革意愿下降,甚至还打着改革的旗号,强化部门利益,阻碍改革的继续推进。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如何破除阻力,甚至化阻力为动力,推进改革开放,是需要超凡的智慧和高超技巧的。

最后,同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更多、风险更高、成本更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体制改革领域,容易改革的都改完了,剩下的几乎都是不得不改而又难以改革的项目。甚至有些改革项目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只有通过调整现存利益结构,牺牲既得利益集团,才能实现改革发展目标。因此,面对困难多、风险高、成本大的改革,改得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不好将危及社会稳定。

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但困难多、风险高、成本大,而且时间紧迫。至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与时间赛跑,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够跑过时间,我们将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否则将丧失重大历史机遇期。一、农民工进城的规模、速度正在和改革赛跑

下一步,中国要想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首先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在77%以上,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在80%以上。显然,中国要达到如此高的城镇化水平,还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3%,距高收入国家平均城市化率约差26个多百分点。但仔细分析发现,我国实际城镇化率远没有达到51.3%。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9079万人,但实际享受城镇化制度安排的人口要远远低于该数据。因为,在现有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在25278万个农民工中,有15863万人在城镇打工,由于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限制,他们既无法真正享受城市文明,又“被城镇化”。如果扣掉进城务工农民人口数,我国的城市化率将下降到39.5%,与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几乎相差一半。

我国实际城镇化难以向前推进,关键在于体制和政策安排。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全国各地聚集发展资源集中用于工业化。一方面,各级政府都在充分利用城乡二元制度,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和转移中获取工业化的最大红利;另一方面,谁都不愿承担农民进城落户推进城镇化带来的成本。由此导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滞后,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但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继续利用城乡二元制度推进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大。因为,在过去,农民进城数量还不太多,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户籍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将农民同城镇居民割裂在两个天地里,农民既享受不到也看不到城镇居民所享受的种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而现在以及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他们亲眼看到了城镇居民享受着比农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必然引起群体性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由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由远距离割裂变为近距离对立。今后,如果我们还不能及时改革阻碍农民进城落户的户籍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给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届时,在两种制度安排下,城镇生活着两大群体,一个群体是3亿~4亿农民工,另一个群体是6亿市民,农民工在城镇处于既流动又集中的状态,当他们既享受不到又能看到城镇居民所享受的优越福利制度安排时,这种心理失衡和二元对立情绪一旦遇到社会矛盾纠纷时,就可能会演化成两个利益群体的“族群”事件。今后,农民工进城规模越大、速度越快,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的要求就越强烈,形势变化留给我们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时间就越不足。因此,农民工进城的规模、速度在和改革赛跑。然而,改革面临的难题是,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优越,发展机遇多,但人满为患;中小城市(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差,发展机遇少,缺乏吸引力。怎么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进程,我们既需要时间安排,又需要总体设计和细致化的执行方案。P1-3

目录

从“三个赛跑”看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紧迫性

[马晓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转轨中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展望

[曹远征] 经济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有备无患:未来十年的中美军事关系

[胡思远] 国防大学战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路线图的对话

[周天勇]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机制亟待改革

[蔡霞]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需要顶层制度设计

[彭真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

[彭真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保护民企产权,扶持民企融资——在“民营经济与司法保护”研讨会上的发言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高房价正在摧毁中国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股市的困惑在哪里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中国经济面I临着重大转折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美欧民主的四大缺陷

[何凡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宪政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十年的新改革战略

[华炳啸] 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

会通中西,融贯古今——个基本理论的尝试

[欧阳君山] 自由学者被认为是一颗正在升起的思想新星

全球金融危机是西方文明范式的整体危机

[翟玉忠]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财经评论家

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翟玉忠]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财经评论家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特殊性、困境及出路

[周新军]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当下中国要干的第一大事是啥——重铸中国人的信仰

[李海年] 十大著名网站优秀作者、十大博主、知名评论家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答杨斌同志商榷,兼谈共产主义的现实性

[黎亚彬] 草根思想者

市场机制是破解“三农”困境的唯一路径

[莫佳庆、张锋强] 财经作家、经纬智库理事

论中国经济发展大方向

张银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任编辑

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治理和改革

[王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序言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这些辉煌业绩的取得,依靠的是经济体制的改变,依靠的是改革思想的正确引领。

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我们看到任何新的思想起初都并不完善,随时有可能被传统势力所淹没。若拒绝和回避有创新的思想,那么,社会发展有可能就会迟滞和退化。

我们还看到,消除陈言和墨守成规,让思想和观念兼容并蓄、自由发展,让不同阶层、派别和群体之间的思想相互碰撞、吸收、融会,更能让思想日益丰富和发展。

因此,在出版《纵览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丛书第一册后,在原有风格及特点的基础上,又汇集增加了许多资深名家对改革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名家和大众是如何关注改革、关注公共事务、关注社会未来的。

虽然所反映的观点、问题或事件,不能避免有一些片面和局限,但表达的思想观点、意识和民生情怀确有一定的代表性、前瞻性。相信这些观点和思想,能引导我们理性思考、凝聚共识,丰富改革思想,进而推动今天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专家与民众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现代民主进程的积极力量。愿资深专家和民间有识之士共论改革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常态,愿改革越来越使我们的经济发展繁荣。

内容推荐

《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由张银平编著。

《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简介: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钱危机必然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振荡,甚至引发社会普遍的不满和危机。

中华文明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弘扬中华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理解中华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难题。

对于未来十年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来说。在运筹国际化的经济与贸易战略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国家安全利益而非单纯的经济利益。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基于美好梦想的精神,而发挥这种精神动力去实现理想,需要有正确的道路。

我们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把农民、农业、和农村放在各项决策的起点上,做出从上而下、以难带易的顶层制度设计,选择正确的目标,制定合适的路径。

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够跑过时间,我们将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否则将丧失重大历史机遇期。

编辑推荐

张银平编著的《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粹选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从时代的角度和改革的大局,对中国改革发展历程进行深入观察,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面对的问题和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的使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前瞻性谋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银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63627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5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5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