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家吉米逊
内容
编辑推荐

乔伊斯·卡里是20世纪初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创造了由主人公自述的新三部曲形式。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第一部塑造艺术家方面最出色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饱受人间苦难,横遭迫害,却始终孜孜以求,追求艺术创新的老画家吉米逊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小说故事情节构思独特,结构布局巧妙,体现戏剧化特点,平中寓奇,中间突然转折,悬念生发,出入意表,引人人胜,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乔伊斯·卡里是20世纪初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创造了由主人公自述的新三部曲形式。作品充满幽默和激情,反映当代英国社会政治结构逐渐变化的风貌,在喜剧创作手法方面,人们将他与18世纪的小说家迪福相提并论,人物塑造与狄更斯并肩,人性态度与劳伦斯观点一致。小说回归传统,人物表现多样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文笔,受到普遍欢迎和推崇。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原名《马口》,于1944年问世,1948年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重版,此后至今几乎每年一版再版,成为一部深受广大英语读者所喜爱的畅销书,兴味经久不衰。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科克尔管理鹰童酒吧问。她身高约五英尺,宽三英尺左右,生就一张骡脸,两只眼睛却很细小,蔚蓝色的,浑身冒着烈性酒的气味。鹰童酒吧间坐落在泰唔士河岸边,里面有一些个粗暴无理的家伙,可你倒不妨瞧瞧,小个子的科克尔是怎么地抓住颈部和臀部,将一位身高六英尺的拳击家猛地推出门的。那老兄两只耳朵当时呼呼直冒火花,就像给一匹马新钉掌的马蹄铁。科克尔的手很小,可是摸上去就像滚烫的石弹。她一直过着艰难时世,个子“长”,脾气短。

有三位小伙子围聚在门口附近等候酒吧开门营业。我问他们道,“科克尔真的今非昔比了?”可是他们是生客,搭一艘运砾石用的空驳船来的,不认识科克尔。就在这时,我看见她过来了,提了只网袋,里面鼓鼓囊囊装着针织品和她自己穿的拖鞋。温暖酒室专为寒士送温饱呐。我微笑着,向她举帽致敬,然后一把脱下。

“喂,科克尔,我们这儿又见面了。”

“这么说你出来了,是么?我还以为是明天呢。”

“出来了,科克尔。很高兴见到你哪。怕是没我的信件吧?”

“你是来还钱的吗?”科克尔望着我说道,那眼神让我后退了一步。“得啦,”我赶紧答道,“我会还你的,科克尔。我在那里面可没辙儿,是不?”

“倒好像你什么时候想过办法了,反正你一个子儿也拿不到我的了。”

“我想也没这么想过呢,科克尔。”

可科克尔变得越来越凶狠,气冲冲地。她直瞪瞪地盯着我,似是想狠狠地揍我一家伙。我又后退了一步。

“替你诉讼的律师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这事你已经跟好多人说了。我倒想,你现在又出来了,他们都向你讨还钱了吧?”

“你会收回你的钱的,科克尔,还带利息呐。”

“不错,我拿定了要收回的,”她说着,一边拿钥匙开门。“四英镑十四先令。礼拜三我打算去料理一下这事,你跟我一块走,去找那个要出庭作证的女人。要是你耍我们,这倒好像又有一场官司可打了。”

三位小伙子一边望着,可科克尔在乎什么。我倒喜欢科克尔。她不骂人。

P2-3

后记

乔伊斯·卡里,英国著名小说家与画家,生于1888年12月7日,卒于1957年3月29日,最初在爱丁堡、巴黎学习美术,后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20年开始写作,193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获救的亚洲》,此后陆续写了《一位美国来访者》(1933),《非洲女巫》(1936),《城堡犄角》(1938),《约翰先生》(1939)等十五部长篇故事,此外,出版了两部诗集及大量政治文稿。

乔伊斯·卡里是20世纪初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创造了由主人公自述的新三部曲形式。作品充满幽默和激情,反映当代英国社会政治结构逐渐变化的风貌,在喜剧创作手法方面,人们将他与18世纪的小说家迪福相提并论,人物塑造与狄更斯并肩,人性态度与劳伦斯观点一致。小说回归传统,人物表现多样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文笔,受到普遍欢迎和推崇。

他的代表作《画家吉米逊》(原名《马口》,The Horse’s Mouth)于1944年问世,1948年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重版,此后至今几乎每年一版再版,成为一部深受广大英语读者所喜爱的畅销书,兴味经久不衰。

《画家吉米逊》被认为是“第一部塑造艺术家方面最出色之作”,作品写一位饱受人间苦难,横遭迫害,却始终孜孜以求,追求艺术创新的老画家的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老画家吉米逊由于其“赞助人”希克森的陷害而入狱。出狱后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只有河边一问旧船棚栖身。他负债累累,过着衣不蔽体、饥寒交迫的生活,但出狱后,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的艺术创作,是一幅取名为《堕落》、尚未完稿的画。他沉醉于构思之中,刻意创新,追求新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不粗制滥造,不崇尚时髦,不奉迎时风,一心追求真正的艺术。生活对他很不公平,他像一匹马,让“赞助人”任意驾驭、欺压。他的“赞助人”希克森以极小的代价购去他大量的艺术珍品,甚至趁他坐牢之际,将他剩下的几十幅价值几万英镑的作品全部掠去抵偿所欠区区几百英镑的债务。他为此十分气愤,甚至打过电话威胁希克森要烧掉他房子,干掉他。但那不过是泄泄愤而已。他无能为力,也不屑过问,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创作。甚至,当不时接济他的酒吧间女侍者科克尔拉他去前妻处讨还一些绘画时,只有科克尔一人作无望的努力,他自己似是局外人。后来,实在为生活所迫,来到前“赞助人”希克森家论理,希克森表面上答应接济他,一面却打电话找警察,再次将他送进牢狱。再度出来时,他那座烂船棚也被人占去了。他被迫流落街头,住进类似贫民窟的三等鸡毛旅店,甚至和始终追随他学绘画的一位学子在一个滂沱大雨的夜晚被迫野外露宿。但他依然一心追求美术的崇高境界。后来,由于偶然机会,他复制了一幅以前创作的《沐浴图》,卖给富人威廉,得到一些钱,马上动手创作一幅构思己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油画《鲸》。吉米逊和他的助手日夜加班,但由于上了年纪,身体又有病,加上精神刺激,终于从高架子摔下来,为艺术献出了生命。

随着故事主线展开,作品还叙述了吉米逊母亲忠于他父亲,吉米逊第一任妻子忠于吉米逊,甘于贫困,一心一意支持各自丈夫艺术事业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那些为世人所不耻却始终无悔,默默献身爱情、献身艺术的模特儿的感人事迹。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爱为老画家以亚当和夏娃为主题的创作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英国20世纪初,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和兵荒马乱,加之政府无能、腐败,导致社会贫困,产生了社会矛盾、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这些在小说故事中以及各种人物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共五六十位,都与主人公吉米逊直接发生联系,围绕他先后亮相,展现人物性格。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与他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人,即生活中的伴侣。与他有关系的女人不下五六位,先后都因生活贫苦而去世或离开了他;其中他与之身心纠缠不休的有两位,即前妻萨拉与情人罗兹。这两位尽管性格迥异:一位放荡不羁,虚情假意;一位温顺,怯懦。但都富有女人味,具有柔情蜜意,更主要是,都体态丰满,富有国色天香,适合做私人模特儿。女人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时的温柔乡,在他眼里艺术事业始终处于第一的地位。一类是穷帮穷、不时接济他的患难相交的朋友,其中有补鞋匠、贫民哲学家波兰特以及酒吧间女侍者科克尔。再一类则是欺压、剥削、利用他的“赞助人”百万富翁希克森、威廉之流。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故事中追随吉米逊学画画的小孩诺西是位十分亮丽的角色,被塑造成安琪儿式的人物,一位完美的君子、善人。他一心一意热衷于艺术,为人单纯、诚恳、仁厚、执著,显然,作者在他身上赋予了理想,将他看作是艺术事业的希望。

小说叙述角度运用第一人称手法,结构上以“我”为主体,沿着船棚一波兰特家一希克森家一厄尔辛诺贫民旅舍一威廉家一海滨一车库依次转换场景,穿针引线,推进情节,展开人物活动,将叙述、描绘,与抒情、议论糅合起来,熔于一炉。

故事情节构思独特,结构布局巧妙,体现戏剧化特点,平中寓奇,中间突然转折,悬念生发,出入意表,引人人胜,耐人寻味。书中无论大的情节安排或小的场景叙述,意外伏笔比比皆是。如,吉米逊第二次入狱服刑半年,出狱时却世事沧桑,仿佛过了六七年光阴,回到自己船棚,船棚为科克尔母亲占据;去找老友波兰特,却发现波兰特由于右手破伤风感染被截肢,失去了生活能力,流落在三等鸡毛旅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让人读了掩卷深思,感到作者以小见大,包容了当时整个下层社会的缩影。

写作手法上,作品大量运用意识流,通过现实与回忆、心理活动描绘与外界场景描绘、叙述与对话相结合,从多视觉、多层次、多侧面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心态、情绪、意念、追求、向往等,表现主人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知,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多方面性格,给人以立体感。小说突出心理活动结构,把过去、现在、未来,幻想、现实、梦境,通过自由联想,使多方面交叉、糅合在一起,突破时空界限,出现多线、复线、放射线式的艺术结构,体现主角的心绪纷至沓来,时空情景叠现更替,包纳丰富的内涵、容量。作品中注重表现吉米逊的下意识和潜意识,突出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繁纷、迷离、恍惚、无逻辑性、疯狂性等,将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下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按原来状态,杂乱无章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

名望不是一种东西,而是种感觉,犹如服药后那种体验。你会想,现在怎么回事啊?来的是不是快了点?一点感觉也没有么。不错,现在有点感觉了,上腹部有种痛性痉挛;噢,不对,那是老伤,是“砌砖工之臂”酒吧间那位漂亮的女招待弄的。当时,是因为偷听了她打听那位穿着别人外套的腌腌脏脏的干瘪的小个子老人是谁。不错,你会说,我想你说对了,你那会不也受到人们议论吗,结果对感受产生了误导。那么,嗬,这种名望又有何感觉?仅仅是内心里感到某种空虚,头脑里充满厂混乱的嘈杂声。老小于,丝毫没有你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时那种感觉。报上这么报道:G·吉米逊先生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渐次的崩溃,现今已全然令人无法理喻。于是,老家伙,你便只好放弃。呵,稍候,膈膜的肌肉缓缓颤动是怎么回事?或许足种名望意识,但也或许是强忍的胃灼热反应吧。

吉米逊在狱中收到一位叫阿拉巴斯特的评论家的来信,提出为他写传记,引起了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是其中一段心理描写,恰好体现了意识流一些基本特点。这类文字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如果没有通读全书,把握整个情节内在联系,对具体细节不加仔细体会,便很难读懂其中内涵、情韵、寓意等,甚至感到荒唐,牛头不对马嘴,不可理喻。

小说渲染主观意识,运用幻觉描写的艺术触觉及夸张手法,产生荒诞、怪异情节、场面,刻画、表现艺术及人物怪异品性,申斥荒诞、怪异的现实人生。如:  不过,他越是这样我越是难受。似乎我是只快活的小虫,一路平静地滑过草地,却要将叶片想象成高大的树林,每块卵石看作征服了的山脉,将翘尾巴、自鸣得意的神色看作是一上帝一路投下的光轮。突然一大群小公牛踏着沉重的脚步缓缓而行,喷着鼻息不将炎热的天气放在眼里,一边在地上不时撒下粪便;后面跟着上百万头全身毛茸茸的大猩猩,身材像摩天大楼般高大,一边用象牙制成的鼓槌拍打自己胸部,嘴里尖声叫喊“给我们鲜肉,给我们伴侣”,再后面跟着一万头身高一千英尺步履稳重的海象,脚穿战舰当作靴子,将圣保罗的神殿当作下体盖片,为了武装自己,一手握着盾形《圣经》,并加上铜穗以增强战斗力,另一只手则拿了血迹斑斑的十字头铁棍,上面悬挂着婴孩、艺术家等人的滴血的头颅。他们用这些武器敲击草地以使剩下的生物一一现形,一面呼喊:“到妈妈身边来,毛毛虫儿,让妈妈拍拍你可爱的脑袋,为你梳理温柔的秀发。”

几位不懂艺术却自命不凡的传教士来到吉米逊住处,对他的油画《堕落》妄加评论,引起吉米逊的极度反感,导致上面的奇异怪想。

作品在对自然景色的客观描绘方面,也与通常的小说迥然不同,着重主体古米逊对大自然的自我感觉,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性,突出自由联想的主观情绪色彩,对天空、河流、场景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阴暗、晦涩的心理,同时与画家头脑中的创作紧密挂钩,形成同类幻影或产生新的构思念头。如:

整个萨里郡成了森林大火熊熊燃烧起来。一大团一大团污染环境的黄色烟雾滚滚上升,成了成色九开的黄金。天空水绿色的变为菜绿色。顶部一些云团柠檬色的,非常浓密。河水在拐弯处消逝了,只剩下一个裂口,完全被同样的大火包围了,同样金色的烟雾,同样菜绿色的。河堤远处犹如座漂浮在绿色云海中的魔岛。患了风湿病似的老柳树不住地摇摇晃晃,发出呼哧呼哧的响声,犹如许多老人惊异世事沧桑,却不敢大声诉说。

这是夕阳西下时吉米逊沿着泰晤士河岸行走时所见到的景象,他触景生情,脑海里呈现出浮想,产生蒙太奇镜头,时空景象直接切人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主人公沉重的阴暗情绪。类似描写小说中随处可见。

幽默与讽刺是本小说一个显著的语言艺术特征。作品继承了菲尔丁的艺术传统,文笔辛辣、尖锐,嘲弄、挖苦上层社会的虚伪、卑劣、无能、无可救药。这一手法突出表现在吉米逊身上。他玩世不恭,满口村言,随时随地对政府、宗教、上流人士尽情地进行激烈的攻击、谩骂、奚落,有时到了泼妇骂街的地步,读了不由让人捧腹,感到酣畅淋漓。他说话别具一格,大量使用怪诞、变异、风趣的语言,读来别有情趣。如,说:

一幅康斯特布尔的画,画了两棵树,四朵云彩,在最突出的位置一小堆狗屎,便向我索价二十英镑。古董店康斯特布尔的画价格通常是四先令六便士,而如果画了两堆狗屎,在底下两朵云彩之间有纯合成钻蓝光点,则值五先令六便士。

再如下面的对话:

“你今天下午六点半给波特兰街98号的希克森先生打过带有威胁性质的电话吗?”“找不过是说要烧掉他的房子,将他开膛破肚。”“你该知道,一味玩这号把戏会落得什么下场。”“知道。可是我小玩这号把戏又会落得什么下场?在这些漫长的夜晚我该怎么打发时光?”“希克森先生不想起诉。不过,如果你继续生事,让人讨厌,他便只好采取措施。”“他宁愿我不打电话便将他开膛破肚?”“吉米逊先生,你不妨站在他的位置想想。”“但愿能够,那是个非常好的位置。”“得了。你听见了我的话。再来一次,就有苦头吃了。”“那是个好主意,我马上给他打电话。”

这些是属于吉米逊的专用语言,显得新奇、诙谐。

语言个性化,是这一作品另一显著特点。前文提及,吉米逊玩世不恭,表现在言谈中嬉笑怒骂,随心所欲;其次,吉米逊作为一位画家,世间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由线条、颜色构成,在人物、景象描绘中重视造型和色彩。如:

收藏的都是通常的现代作品。威尔逊·斯蒂尔(注),用水彩画流水;马太·史密斯(注),用血淋淋的色彩画罪恶的牺牲品;郁特里洛(注),用砂浆颜料画粉墙;马蒂斯(注),用明亮的色彩画宫女;毕加索,用奶油色画宰后洗净即烤的马;吉尔伯特·斯宾塞,用富有想象的色彩画公鸡和猪;斯坦利·斯宾塞,用适合园艺的色彩画农家庭园;布拉克(注),用庄重的色彩画半只瓶子;威廉·罗伯兹(注),用鼻涕的色彩画烟斗的梦;华兹沃思,用令人生厌的色彩画各种岩石,金属材料,冷冰冰的盒子;邓肯·格兰特,用麦秆的色彩画风景;弗兰西斯·霍奇金斯,用欢快的色彩画母牛,母猪,风流男女;鲁奥(注),用强烈的色彩画逝去的圣徒;爱泼斯坦(注),用美洲印第安女子的肤色画等候雅各的利亚。

这是吉米逊在威廉府上拜访时看到那些名画的反应,首先想到的便是画中运用的不同色彩;而又鉴于他是位怪诞的艺术家,所以色彩的表达显得奇特、突兀,诸如“用血淋淋的色彩”,“用鼻涕的色彩”等,让人读了感到新颖、煞是有趣。此外,由于画家富有想象力,语言方面突出表现为象征性,频繁地运用明喻、暗喻、借喻、寓言等艺术性语言,使表达形象、具体、生动。如书中38章对萨拉和罗兹进行对照、比较,通篇运用的正是明喻、暗喻等语言表达手段,说萨拉是“女皇”,“暴君”,是“宫殿”,“永恒的号角”,“兴奋剂”等,罗兹是“利亚,情人,供男人呵痒的人,人尽可夫的雌儿,是安宁和快乐的幽谷,供脑袋用的枕头,患风湿病时用的脚凳”,是“奥卡里娜笛伴奏的摇篮曲”等,显得鲜明,贴切,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最后,作品中还运用了圣经文体,文字朴素简洁,叙述生动具体,结构对称;同时,还引用了英国著名诗人、画家布莱克的多首自由诗作引子或起画龙点睛作用,显得优美、文雅、清新、隽永,十分感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家吉米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伊斯·卡里
译者 彭开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79995
开本 32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4
14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