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颅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头颅中国》作者黄摩崖。

《头颅中国》的笔墨多放在殷周之变与周秦之变,这是国史的两大关节,确实耗费了我不少心血,然而此书终能幸运地与大家见面,这已使我感到非常满足,如还能开卷有益,则之前的一切辛酸都不值一提。当然,因个人才智有限,本书的错讹与浅陋在所难免,还望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还请开卷诸公先受摩崖一拜,因为我一早就决定甩开后记,在序言里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挚友,他们都是我的“头颅”!

内容推荐

《头颅中国》作者黄摩崖。

《头颅中国》内容提要:本书以“头颅”为寓,打破了以往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分而论之的著史格局,再以二十“话”结构,遵循时间顺序,完整讲述先秦文明史。每话各有主题统摄小节.文字庄重典雅,缓急相宜,史料编排详略得当,新意辈出,全方位地展现了动人的先秦画卷。作者黄摩崖为宋代文化大家黄庭坚裔孙,才情恣肆,旁征博引,尤其擅长推翻陈见。发明真义,常于故纸堆中得出石破天惊之论。作者游历名山大川。特意选择崭新的秦文化据点——里耶古镇(秦洞庭郡迁陵县)作为创作地点,对先秦历史乃至华夏文明进行系统的剖析与独到的反思。作者的“心论”系列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是向蔡东藩的“演义”系列、黎东方的“细说”系列致敬的国史系列作品,本书正是此写史新格局的开山之作。

目录

第一话 青铜不等于青史

 1.1 禹域神迹

 1.2 文明底稿

 1.3 明文存档

 1.4 国字的脸

 1.5 在天之灵

第二话 上帝之死与革命

 2.1 堕落与酒

 2.2 道德审判

 2.3 上帝倒戈

 2.4 伯夷叔齐

 2.5 白旗之悬

第三话 奠基时代的英雄

 3.1 西伯养老

 3.2 箕子启蒙

 3.3 微子抉择

 3.4 姜尚东进

 3.5 二次革命

 3.6 计划婚恋

 3.7 召公路线

第四话 文化转向与祛魅

 4.1 宗教温情

 4.2 巫术迟暮

 4.3 奴隶为人

 4.4 人兽鬼

 4.5 鼎革前后

 4.6 天上天下

第五话 古典礼乐联邦制

 5.1 血脉铺张

 5.2 国野二元

 5.3 礼乐黏合

 5.4 礼教识人

 5.5 封建赠礼

第六话 专权以蛮族之名

 6.1 战时体制

 6.2 双重威胁

 6.3 专权效应

 6.4 傲慢偏见

 6.5 猎人笔记

第七话 贵族精神的正午

 7.1 诗人前世

 7.2 高贵姿态

 7.3 理性早启

 7.4 行为艺术

 7.5 史官风骨

第八话 华夏世界的裂变

 8.1 畏乱源头

 8.2 “国际”笑话

 8.3 兵荒马乱

 8.4 名利之场

 8.5 东方没落

第九话 都会的白天黑夜

 9.1 国富论

 9 2 神圣土地

 9.3 工商城市

 9.4 两种时间

 9.5 顺逆鸿沟

第十话 乌托邦与集中营

 10.1 首席老道

 10.2 道之为物

 10.3 人间世

 10.4 近墨者“赤”(上)

 lO.5 近墨者“赤”(下)

 10 6 “仁”贩子(上)

 10.7 “仁”贩子(下)

 10.8 动物庄园

第十一话 儒法间的罪与罚

 11.1 精英主义

 11.2 法的精神

 11.3 罪与罚

 11.4 保守主义

 11.5 平庸主义

第十二话 士人堆里刨真儒

 12.1 自强不息

 12.2 群星闪耀

 12.3 道统所系

 12.4 愚忠愚孝

 11.5 儒林真传

第十三话 秦楚与南土经略

 13.1 天王之憾

 13.2 南土称雄

 13 3 两方虎狼

 13.4 要害之郡

 13.5 面向南海

第十四话 鱼肉相忘于江湖

 14.1 疲民之恶

 14.2 法的陷阱

 14.3 胜者为王

 14.4 头颅似山

 14.5 背后力量

第十五话 历史选择与进退

 15.1 走出必然

 15.2 历史选择

 15.3 进退之辩

 15 4 错失良机

 15.5 贪天之功

第十六话 帝制灰天下之心

 16.1 兴亡怪圈

 16.2 帝国死结

 16.3 文化灾难

 16 4 道德文章

 16.5 忏悔录

第十七话 道路的东西之争

 17.1 屈打成招

 17.2 如此东西

 17 3 贵远贱近

 17.4 厚今薄古

 17.5 他山之石

第十八话 最早博物馆之殇

 18.1 文庙之殇

 18 2 盛名之下

 18 3 欲加之罪

 18.4 寻其头颅

 18.5 终审孔儒

第十九话 尸臭与历史信仰

 19.1 独夫尸臭

 19.2 子不语

 19.3 邯郸学步

 19.4 历史眼界

 19.5 历史信仰

第二十话 中国究竟在哪里

 20 1 宅兹中国

 20 2 中国本色

 20.3 淮橘为枳

 20 4 姑妄言

 20.5 其命维新

周朝君主列表

试读章节

帝辛既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那么他必然成为一切向往光明美善者的靶子。可“商纣王”毕竟是不伦不类的蔑称,无严谨可言。不过今人论史倒可以尊重一些无伤大雅、无害原则的习惯,何况这种使用习惯还蕴涵着道德批判。为帝辛说上两三句公道话,并不会减弱“殷鉴”的效果,衮衮诸公不应认为自身距纣王还有相当的差距,反该从事不关己的梦中惊醒,原来帝辛还没坏到那种程度便已伏法……

曾有学者指出殷商走向衰亡的原因很可能与古罗马相似,即大量使用青铜器饮酒导致铅中毒。且不论古罗马的铅水管不如中国先秦的陶水管安全,殷人对酒器的接触程度岂能与古罗马人日用铅水管相提并论,饮酒再多也不可能多过饮水。更何况殷人的青铜酒器一是合金,二是普及程度有限,不可能造成殷人集体的、深度的铅中毒。故此论虽视角独到,却也有为暴政开脱之嫌。

因为世袭的君主得罪人民的原因和必要性都比较少,因此他自然

会比较为人们所爱戴。除非他异常恶劣,惹人憎恨之外,他的臣民自

然而然地向着他,这是顺理成章的。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纣王”之恶实是殷人社会之弊,之所以天下之恶皆归于帝辛,并非如后人所想出自周人抹黑,而是源于周人的王政理念。在周人那里,君主对于王政堕落是要负全责的,此是后话。

今人对黑暗神权的反感也是应该获得尊重的。晚商之暴虐统治也确实不是出自儒家的抹黑,《墨子》便讲到纣王“贼诛孩子”。“刳剔孕妇”。把绝对王权视为天公地道的法家亦可为证,《韩非子·喻老》记载:“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甚至连殷的朝廷大员都觉得国家病人膏肓。《尚书·微子》中记录了微子和太师、少师的问答,说天帝要降灾于商,但君臣酗酒,竟不畏惧。国家祭祀荒废,却刑杀严苛,横征暴敛,民怨鼎沸,亡国不远了,赶紧弃暗投明吧!

在甲骨文考释工作展开以前.没有人确信商人会以杀人来祭神殉葬;在殷墟发掘之前,人们更无法想象杀戮的残忍程度。吴其昌早年所作《殷代人祭考》就认为“伐祭”是砍人头祭祖,但信者寥寥。其实以今日的文明程度来回顾三千年前“天邑商”这个政教合一的王国绝对是黑暗多于光明。纣王杀死大臣比干并残忍地剖视其心,这标志着晚商核心人物的彻底疯狂。即便没有《周书》与《史记》的渲染,甚至没有任何文献的记载,看官们仍可结合世界早期历史来推想殷商时代的糟糕。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不仅都是严格区分平民与奴隶的,而且都为奴隶准备了悲惨的境遇。古埃及对待以色列人的刻薄,以致后世的西方国家广泛地了解“埃及的黑暗”,耶和华所降的“十灾”便是对埃及的惩罚。殷商野蛮的神权政治毫无疑问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疯狂的人祭人殉灾难,这种判断果然得到了近世考古发掘成果的支撑。人祭乃是以活人作为祭品祭献神灵的宗教仪式,《左传》中有“用人”之指,即杀人以祭。可奴隶像牛羊一般作为牺牲,算不算人呢?这些奴隶或被活生生烧死、或被投入江中、或被去头沉埋地下,而人殉则是用人陪葬的丧葬习俗。大批的奴隶多来源于战俘,可商人并未将其用于经济生产,而是奴役他们从事其他的苦差。等待那些胆敢逃跑之奴隶的,是无比残忍的酷刑,比如刖刑(锯掉一只脚),而受刑之后仍然不能逃脱悲惨的命运,不是不死,而是时候未到。他们死后,骨骼还可能被精选一番,以用作骨器的原料,为这个世界增添美好。按奴隶制的标准来看,殷周都是不合于西方的,但殷人尊神的血腥真相却不容掩盖。

神权统治的特性决定了部族信仰不能垮、局势不能乱,一旦如此,神权见鬼。《吕氏春秋·贵因》说武王伐纣前曾派出探子,据其回报称,商之王政江河日下,从“谗慝胜良”到“贤者出走”,再到“百姓不敢诽怨”的极点,简直无可救药,于是武王决定出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重大决策过程中,占卜并未居首要地位,而让位于情报收集与形势分析。孔后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孔子的感情很复杂,他自然知道暴政注定商的灭亡,在形势上,商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逆转;在道义上,周人早该为天下兴利除害,但周人还是等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发起军事行动。周人的隐忍至德既合乎儒家提倡的君臣之义,同时也切中了孔子内心对“根”的天然同情。

《苟子·议兵》记载:“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

P24-P25

序言

近年来大街小巷流行着“中国风”,虽悦人耳目,热闹不已,但“中国”并未因此彰显。而在高倡“中国梦”的今天,关于中国究竟为何,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变得越来越迫切。愚虽不才,却也怀着对国族未来之忧思。我们知道,无论国人洋人,凡瞩目中国文明者,必会回望其往昔种种,助成认知。故千古传诵与谬种流传皆有其历史因果,真需要“上穷碧落下黄泉”。既然如此,中国理当从先秦开始追问下去。

一友尝与我言,作此等文章乃是自讨苦吃。我自知甘苦,故发愿将写“快心之文”当作行“快心之事”。然而怎样厘清千头万绪的先秦史,同时凸显新意与时代性,却令我大伤脑筋。经过不断摸索,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创作诚意:

一、梗概。《头颅·中国》的书名实无须多言,“秦军斩首,秦俑无头”这八字已满是沧桑,大历史总给人以宿命轮回之感。至于大、小标题颇有些讲究,大标题全是七言,小标题多为四言,偶有三言。因标题并不直白,故有必要在此粗略解释——第一话主讲商、周合力催生中华文明;第二话主讲中华文明史上首次东西之争;第三话主讲大变革时代的伟人贡献;第四话主讲中华文明史上首次深刻变革的深远影响;第五话主讲诸族联合建国的历史进程;第六话主讲西周王朝体系受到的挑战;第七话主讲东方贵族时代的思想资源与政治遗产;第八话主讲中华文明的第一次全面动乱与文化衰退;第九话主讲两周时期经济大发展的明暗两面;第十话主讲几大思想流派对大变革做出的反应;第十一话主讲“儒法斗争”的真正内涵与圣人的先见之明;第十二话主讲士人时代里儒家脱颖而出与长盛不衰的秘密;第十三话主讲秦、楚崛起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第f四话主讲专制崛起以及秦发动战争的实质;第十五话主讲秦得天下的历史哲学问题:第十六话主讲百代行秦政的恶果;第十七话主讲中华文明史上第二次“东西之争”与近世的相似;第十八话主讲孔儒是非以及国人对待传统的态度:第十九话主讲个人生命与历史信仰;第二十话便尝试回答中国是什么,从何而来,应向何处去。

二、寓意。提笔之初,我已告诉自己,“头颅·中国”这一书名必须有开放式的寓意,理应是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头颅·中国》,尽管我无比清楚想要通过《头颅·中国》这本小书表达什么。就像顺产,我们关心头是否先出来,脚先出来那叫难产,日“寤生”,郑庄公是也。令人鼓舞的是,本书的前半部草稿在网络连载中得到了众多读者的支持,特别是有心人给出了不错的解读——“头颅”象征着中国人的“智慧”、“尊严”、“信仰”、“理想”、“勇气”与“性命”。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地利。梁启超曾用“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阶段划分国史,先秦时期正处于“中国之中国”的大阶段。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先秦的精神是中华文明高贵的头颅。秦吞灭六国,主导了历史进程,其间以斩首为尚,也斩掉了先秦这颗“头颅”。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湘西的里耶古镇(秦洞庭郡迁陵县),这里出土了3.7万枚秦简,是比咸阳、云梦更新鲜的秦文化据点。我以里耶秦简博物馆作为创作地点,带着那份历史的置入感开始了对先秦文明的思索。

四、体裁。章学诚有言:“古人文无定体,经史亦无分科。”作为向蔡东藩的“演义”系列、黎东方的“细说”系列致敬的国史作品,我试验了全新的“话体”,有意打破以往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分而论之的著史格局,以二十“话”为框架,每话各有主题以统摄小节,并基本遵循时间顺序,讲述先秦文明史。这既可以视作引入漫画中的“话”模式,也可以算是本土化历史写作的返本开新。

五、风格。为了配合史论的深沉主题,我追求文字的庄重典雅与缓急相宜,当然绝不排斥必要的情趣与机锋,这些都散落在全书的每一话里。我也尽力将史料编排做得详略得当,并致力推翻陈见,阐明义理。文中我频繁使用了“看官”一词,以此与读者坦诚相对。当然,拙作或许会让那些倾心于历史戏说的读者大失所望,可这世上向来是寻“同好”易,觅“同道”难。只好说,出来混,尤其在“道”与“理”面前,要谦卑,勿做征服者。

《头颅·中国》的笔墨多放在殷周之变与周秦之变,这是国史的两大关节,确实耗费了我不少心血,然而此书终能幸运地与大家见面,这已使我感到非常满足,如还能开卷有益,则之前的一切辛酸都不值一提。当然,因个人才智有限,本书的错讹与浅陋在所难免,还望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还请开卷诸公先受摩崖一拜,因为我一早就决定甩开后记,在序言里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挚友,他们都是我的“头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颅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摩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08744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5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