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锐笔方阵(晶报八年优秀评论集粹)
内容
编辑推荐

从纯粹数据统计来看,本书170篇评论文章,绝对是“百里挑一”。如同一场海选,经层层推荐、比较、定夺,这些文章从晶报创办8年来的近两万篇评论中脱颖而出,堪称精萃之作。

该书收录的文章,是晶报创刊以来的言论精选。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中还有一部分是文化评论娱乐评论、体育评论和国际时评,这充分说明晶报的观点提供和意见主张覆盖到了以上领域,说明晶报对言论的重视程度。各位名家撰写的专栏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读者一定能领略到思想的魅力。

内容推荐

本书“社论·社评”、“讲场·时评”和“国际时评”3大部分,涵盖了晶报所有类别的评论文章。社论是晶报目前每天推出的一个专栏,在此之前,类似社论的文章,曾以社评的形式出现。二者本质上均代表报社立场发言。讲场是长期以来晶报评论专版的名称,保留至今,目前主要为名家专栏;时评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类别,不仅包括时事评论,还包括体育、娱乐、文化、财经等题材的评论,反映了相应版块在评论方面的特色;国际时评,之所以独立列出,是因为与国内其他都市报相比,晶报对此一直以来格外重视,无论规模与品质,均赢得读者青睐,形成了一定品牌版面和栏目。

目录

总序

序言

社论·社评

 春天里的和平之旅/李鸿文

 请相信青春的深圳,青春的力量/李跃

 违建可以这样操弄“合法”吗?/刘秉仁

 阅读丰润内心 阅读不求功利/李跃

 笔架山的华南虎传说/李宏文

 限期清退没有讨价还价余地/邓海建

 是谁闲置了这27块土地/邓海建

 民宅拆得离奇,疑云还得廓清/彭健

 从人性出发,关注农民工性健康/邓海建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出路/彭健 邓海建

 公务员过热将致社会创富人才流失/邓海建

 保护生命的立法本义不应被遮蔽/邓海建

 “70后”各领域翘楚生猛 显见大国崛起虎虎生气/彭健

 从朗讯事件观照商业贿赂治理/邓海建

 权利回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彭健

 真实人生,折射大义挚爱/李跃

 黄钟大吕再响南粤/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首要讲真话/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以世界眼光谋事/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胆识兼备 方有大作为/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都把自己摆进去/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敢破潜规则/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学风非小事/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以排头兵的姿态,亮剑!/陈寅 刘秉仁 李鸿文 陈冰等

 呼唤新一代改革家实于家/邓海建

 拒当“剪贴一代” 张扬灵性和创意/李跃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更多的“罗德里克”/李跃

 开放民主的两会激发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邓海建 彭健

 直穷绝顶高 始觉天地阔/陈寅

 集体返航,但民航业改革不能迷航/彭健

 打政治牌是对奥运精神的玷污/陈冰

 网络“灌水” “拍砖”由虚化实

 网民政治参与方能有序扩大/邓海建

 悼念柏杨,做争气自信的中国人/李鸿文

 以史为鉴,不讳言“向日本学习”/陈冰

 伸出援手灾区人民的疼痛就是我们的疼痛/彭健

 我们揪心灾区,我们向人民的总理致敬/邓海建

 祭汶川死难者/史杰鹏

 万民倾泪 天坠共擎/邓海建

 灾难中的人性光辉让民族精神迸发升腾/彭健

 魂兮归来,英雄永生!/李跃

 擒下周假老虎,正义与真相的胜利/李鸿文

 索尔仁尼琴走了,真话和良心永存/李跃彭健

 奥运盛典今日启幕 强国梦想照进现实/彭健

 三鹿集团遮掩真相令人齿冷 监管部门未尽职责难辞其咎/彭健

 武汉光谷退赛,刺中足球行政化毒瘤/彭健

 在中国模式中创造“深圳示范”/彭健

 知识成就价值 文明缔造力量/陈冰

 期待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更大交集/管姚

 期待国际马拉松赛与深圳激情相拥/邓海建

 网络问政开辟政治参与新路径/彭健

 咬定目标,让知识成就价值大放异彩/陈冰

 假按揭埋真隐患,金融监管要发力/邓海建

 权力操弄下的高考加分伤及教育公平/李跃

 “护航”软件新规用意虽好但失之草率/彭健

讲场·时评

 慎将一生福祉建在7个数上/郭洪义

 小李的飞刀/姚宇铭

 本报今天没有谢霆锋复出消息/郭洪义

 自杀的偶像是不可原谅的/冯景

 山高人为峰/昊邦

 “万恶”的娱乐圈/冯景

 用胸部或臀部思考?/郭洪义

 意义为何超出事件本身/李鸿文

 给不义的“义诊”把把脉/李跃

 要赋予公共绿地宪法般的权威/曹林

 从董方卓到陈忠和/姚宁铭

 为财物与权利公证/毕舸

 空城/岳进

 动物留给东方,福利献给西方?/李鸿文

 流淌在血管里的城市表情/李跃

 阅读城市以及城市的阅读/李跃

 一张万众瞩目的欠薪罚单/毕舸

 请贫困的道德审判官退场/李跃

 明星非正常死亡的隐忧/郭洪义

 每小时3毛加班费背后的多重短缺/刘显东

 中庸必死/颜强

 有义务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杨耕身

 洋帅的命运/张斌

 发给未来的推荐书/郭洪义

 个性问题/张斌

 曼联的未来/朱健

 路灯柱报警标志能否用荧光漆/李跃

 手机实名制中的各方利益/彭健

 数数你有多少枚回形针/李鸿文

 给钱就卖的质量认证哪有公信?/刘显东

 读书时代/刘敬文

 “从源头抓起”可能是个馊主意/李鸿文

 直面人性中的弱点和局限/李鸿丈

 学沙祖康,像男人一样“打架”/李鸿丈

 球霸精神/苏东

 别让抢新闻的快感冲破媒体底线/管姚

 运动的心永远年轻/姚宇铭

 红楼梦已成红楼梦遗/李承鹏

 中国教授的伟大被低估了100倍/王小峰

 人人都爱马拉多纳/朱健

 “教育平等”也有罗生门/李鸿文

 艺术的本质是爱/刘敬文

 筷子上的国际化/陈冰

 “跪”是一种什么教育?/熊丙奇

 书籍是心灵互达的车票/陈冰

 致爱诗的人归来/刘敬文

 消费布莱尔/刘显东

 惬意的麻将,茫然的人生/彭健

 蹦上社论的那只发情的猫/李鸿文

 洁本诺奖颁授礼/刘洪波

 你看,你看,民意的脸/肖余恨

 采访张爱玲/大仙

 大学生考村官:中国的阳关道/刘隶仁

 一头猪的自白/李跃

 给粉丝女青年上课/大仙

 油价逼着帆船复活/刘隶仁

 国民自信如何拿捏/于长江

 我们该进谁家的门店/刘秉仁

 英雄/白岩松

 重拍四大名著/周黎明

 英国足球与绅士风度/陈冰

 上帝爱每一个痛苦中的女人/吴菲

 经济学者“学而优”后干什么/汪晓波

 春晚该不该抵制?/周黎明

 解放思想,应深化权利界定/邓新华

 周杰伦耍花枪/大仙

 在“网民全球最多”之外/刘洪波

 治理乱收费还需司法权强势介入/陈有西

 生命价值经不起比较和计算/李鸿文

 臣妾人格有了鲜活版本/李鸿丈

 撒钱秀解决不了经济与民生难题/叶檀

 我为社保画张素描/魏英杰

 月牙泉“死活”都赚钱/邓海建

 北大,北大爷/王小峰

 写在张国荣5周年/吴菲

 节制我们的“象征癖”/曹林

 从崔健说起/杨波

 我们不能自由得一无所有/曹林

 重视网络的政治传播价值/肖余恨

 “模糊”也是潜规则/李跃

 从现在开始快乐/白岩松

 中国元素/陈寅

 再谈奥运全球化/陈寅

 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陈寅

 没有刘翔的鸟巢/岳进

 为卓越的组织工作感到自豪/陈寅

 赞选手/陈寅

 八月:无与伦比的收获/陈寅

 糟蹋明星的安先生/杨波

 像“少数人”那样有主见/习风

 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习风

 人心是最重要的奖牌/刘敬文

 “知识老年”再来一次上山下乡吧/刘敬文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童大焕

 下属爱打牌,上司要小心/邓海建

 “80后”是怎样读“司徒雷登”这条新闻的/刘敬文

 度股评家,当以小人之心/习风

 强国梦/颜强

 诚信记录,仅供参考/习风

 其实,我们都输了!/刘忆斯

 “购房落户”的要害在政策歧视/马光远

 “全民偶像”/苏东

 它的冗长,我只有捱着/刘忆斯

国际时评

 账簿里的英国/陈冰

 咖啡屋里的法国/陈冰

 年少丧父 易成领袖/陈冰

 作坊里的日本/陈冰

 绿色是一种文明/陈冰

 美式反恐战的失败/管姚

 胜利属于德意志/管姚

 里根不是我们的英雄/陈冰

 大国应说大气的话/陈冰

 美国大选的“YouTube”效应/管姚

 对于媒体的“恐怖提醒”/管姚

 伊拉克顽症“绞”不绝/陈冰

 今天我们如何乐活/管姚

 五角大楼的忽悠术/管姚

 输在战争 赢在和平/陈冰

 希拉里的“乳沟问题”/管姚

 三把枪的指向/陈冰

后记

试读章节

与新加坡等地对弄虚作假者实行5000新元罚款或6个月监禁等强硬措施相比,此次清退只要求占用者退出不属于自己的房子,未追加处罚,给足了缓冲期,已然留有余地。以强硬姿态拒不清退的人,于情于法都不能容忍。

党的十七大把“住有所居”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也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任何政府及任何政府公职人员在关涉住房问题上的任何姿态,都直指和谐民生、直指公权公信。

清退工作领导小组遇到的阻力表面看是来自于各散住的租户,实质上恰恰是背后享受“政策性住房”的某些公职人员在作梗。一者,清退行动雷厉风行、清退工作扎实细致,租住户不可能不与出租者联络协商;二者,在资讯社会,未退房且未说明理由者几乎不存在主观想坦白、客观却遭遇信息梗阻的可能。个别租户辱骂工作人员等行径的底气,自然不是凭空陡涨的。最简单的一个逻辑:如果这些霸占的房子都找不到责任人,难道是住房自己把自己契约化地租售出去了?“人间蒸发”的游戏总不能兑现为“责任蒸发”的成本吧。

政府公职人员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应当是公共利益的谋划者和捍卫者。有人说,就历史和人性来看,革别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难,那么,我们在既有寻租利益的整饬与矫正上,不仅需要一种壮:上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更需要一种警惕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制度生态——恰如许宗衡市长所言,“政府资源被公务员非法占用,证明政府部门的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当然,恶意霸占者迟早要为其行为埋单:按照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发出的《关于开展政策性出租住房清退工作的通知》规定,对截至2007年11月20日仍未退回或搬出其承租或非法占有的全成本微利房和社会微利房的租户或非法占有人,其名单将被上报市政策性出租住房清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市监察局介入处理。

在党和政府将“住有所居”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的现实背景下,“清退”已不只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更成为一个承载着公平正义的符号。人们就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度与规则,看看政府的承诺到底能不能兑现。

(邓海建执笔2007-11-21 A04版)

是谁闲置了这27块土地

深圳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清理已批未建地738宗,并在清理过程中收回使用权27宗,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采取多种方式依法再收回一批闲置土地。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深圳开展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盘活土地存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破解以土地资源短缺为首的“四个难以为继”、建设效益深圳具有深远意义。

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重庆,依法有序收回闲置土地,是政府旨在解决民生困境的宏观举措。于法而言,依据《宪法》第十条:“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集体的,收回权的依据是所有权,经营使用权仅仅是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收回权是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于情而言,那些乱草丛生的城市土地本身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反讽,城市土地资源的人均稀缺性也容不得这种“败家子”行为。

今年5月,深圳出台了《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出台,国土房产部门也制定了《闲置土地处置方式政策指引》等配套细则,可谓殚精竭虑。其意义在于:一者,直接打击了部分不法地产商的囤地行为。政府在保障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可供房产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部分开发商大量圈地后又大量闲置的目的,无非就是等着总量减少后的地价增益,即便是转手,也是暴利惊人。我们只要看看最近几年的地价上涨比率,以及2007年建设银行研究部刚刚出炉的一份《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01年初至今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60%,这说明,囤地对推动地价、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者,有利于推进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人曾表示,要通过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坚决履行合同规定,缩短土地开发周期,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规定等具体措施,保证中低收人家庭住房的有效供应。收回的土地可以为中低收入群体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以解民生的燃眉之急。

闲置土地本身就是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是法律严禁和要求严肃查处的行为。深圳国土房产局在这方面勇于担负城市土地资源“守夜人”角色,值得褒扬,也会得到市民的拥护和支持,但市民不“解渴”的是,既然土地是国家的,是集体的,那么,从知情权角度说,大家更急于想知道:这27块闲置土地究竟分布在哪里?这些被闲置的土地究竟姓甚名谁?遗憾的是,至今找不到答案。

一块长满杂草的空地,几年没有动静,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了。在这个资讯社会,如果不把这些“闲置者”的名单公开出来,难免会给“抓小放大”等流言以空间和机会,难免会引来社会上对处置工作“可公关”、“有退路”的猜疑,如是,处置工作很可能更容易陷入被动。

诚然,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的确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毕竟关涉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毕竟一些土地几经开发商倒手,形成长期搁置的“历史问题”,但既然敢于收回闲置土地,就可以公布这些“闲置者”的身份。当年审批下去的这些土地不至于是“无主财产”而无案可稽吧?及时给一个透明的答案,更能对其他闲置土地者起到震慑作用。P15-17

序言

为权利的回归而出声

◎李鸿文

传播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进步,为言者提供了自由表达空间。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今天的言者不必再背负“惟一正确”的厚重,能够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畅所欲言,言发心声,言之有物。今天的言论拒绝矫情,拒绝伪装和高深。无论是“权威”的作者还是“权威的媒体”,都不足以自然生成观点的价值与力量。观点的价值与力量来自于表达的专业和真诚,而非其他因素。这是当下的言论趋向时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晶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短短几年时间,晶报的言论从无到有,从当初的少许到一个版,到现在的3个版,版面的增加并不只是容量的简单扩充,更主要的是体现出言论多元价值取向的盎然生态。晶报时评分为3个版块:一是社论版,表达报社立场。值得说明的是,社论版中的所有元素,包括“绵里针”、“也许流行”、“纯属个人”及“特别推荐”栏目,都代表了报社的价值取向;二是“讲场”版,这是一个观点专栏版,约请专业人士及全国各地的知名评论员加盟,提供“观点优化选择”;三是“议苑”版,由编辑部选择社会热点事件设置议题,汇聚社会各界的声音和来自民间的智慧。这样具有层次感、立体感的版面设置,无形中构成表达的张力,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同的立场与不同的价值判断,提供发言席。

公民表达是时评的重要属性。都市类媒体的时评,通常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将公民表达理解为民粹表达或情绪化宣泄。公民表达同样要判断事件的真假、是非,明晰利害得失。当今世界无论哪种体制的媒体言论,都有基本的利害原则。以美国为例,伊拉克战争初期,其主流媒体的言论无一例外为开战造势,主动配合美国政府营造出一种同仇敌忾的“团结”氛围。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反思的言论,但这类反思正如当初对战争的支持一样,还是基于美国利益和其媒体自身的利害考量。

真假、是非、利害,是检验观点产品是否能优化价值选择的评判标准。时评自身的价值,在于依托常识,回归常识,再发掘常识,进发出坚守普世价值而又适合国情的灼见真知。一个社会有多文明、多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常识的尊重程度上。而作为公民表达的时评写作,必须穿透事件表象的重重迷雾,洞见真相,感知因果,进而普育常识。

时评为时而作,其“时”不仅指时效性,更指要敏锐地捕捉时代脉搏,在发生重大事件时第一时间在“现场”,在“高地”。这是对媒体言论,特别是社论、社评的基本要求,可以说,晶报社论做到了这一点。这几年中国的民主政治、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这就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2008年初在广东的思想大解放讨论中,晶报连续刊发8篇社论,鲜明地倡导解放思想,从《首要讲真话》,再议及胆识兼备、世界眼光、敢破潜规则、把自己摆进去、学风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是否能更解放的关键所在。收在《锐笔方阵》中的这组社论立意高远,情感诚实,判断准确,思想颇具穿透力。

2008年,中国发生两件大事:一是汶川特大地震,二是北京奥运。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强调,一个民族的灾难总会有民族的进步来补偿。而民族的进步需要发现和说明,需要积累和总结。此时,晶报言论担当了这个责任。在地震当天,晶报就约请著名心理学家张结海撰文,呼吁要重视心理救济,晶报是国内第一个发出这个呼号的媒体,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后来,社会上关于地震等问题又出现各种杂音,晶报坚决不跟风,并在观点版中率先提出“且慢反思”,强调在国难当头,要同心同力,凝聚意志,这篇文章同样取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晶报言论每天以两个版的篇幅,悼我罹难同胞,鼓舞抗灾士气,倡扬慈善美德,为抗震救灾贡献了一份力量。

北京奥运,世界注目中国。中国最后赢得了“无与伦比”的赞语,不仅是指赛事组织这些“硬实力”,更主要是民众在赛事进程中体现出文明进步“软实力”,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晶报不仅在社论中关注,更在奥运特刊中开辟言论版,其中的“总编揽奥”栏目,总编辑在奥运期间,每天抓住一个核心议题,点评赛场内外有意味的事件。比如《中国元素》、《奥运全球化》等文章,让读者在观赏精彩赛事之余,又领略思想的奇妙。尤其是刘翔退赛后,社会上流传各种议论,该专栏在第一时间发出《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掷地有声地再次强调人的生命是所有价值中的至高价值。

我们还得承认并直面,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贫富不均现象的存在及一些地方官员失德失范,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容易蓄积和爆发。从周老虎事件到近期出现的瓮安事件、习水案、邓玉娇案以及上海倒楼事件等,无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事件之所以能产生影响,网络介入放大民意监督力量是一个原因,更深层原因是公民权利意识开始全面觉醒。这是一个权利回归的时代。权利意识觉醒首先要归功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但是,民众权利意识觉醒必然和公权力不受制约构成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媒体的言论具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善于明辨是非的智慧,坚定地维护公民的知情、表达、生存、文化教育等基本权利。晶报言论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在2008年初的“讲场”版上,时评家童大焕就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县域一级已然形成割据态势,应该加强这一层级的吏治。这也是最早就此现象提出预警的时评,此后发生的瓮安事件及习水、丽水、巴东等地的事件,果然印证其观点。

该书收录的文章,是晶报创刊以来的言论精选。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中还有一部分是文化评论娱乐评论、体育评论和国际时评,这充分说明晶报的观点提供和意见主张覆盖到了以上领域,说明晶报对言论的重视程度。各位名家撰写的专栏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读者一定能领略到思想的魅力。

(作者是晶报评论部主任)

后记

从纯粹数据统计来看,本书170篇评论文章,绝对是“百里挑一”。如同一场海选,经层层推荐、比较、定夺,这些文章从晶报创办8年来的近两万篇评论中脱颖而出,堪称精萃之作。

我们竭力站在读者的立场和情感之上,拮取出这些代表性时文,期望再次能带给读者愉悦的感受。这一篇篇文章,均曾在当日之时境中,夺目俘心,令人刮目。如今,历经风雨,时移势易,集聚成书,价值所在,无疑是其洗尽铅华、跨越时空的精神内涵。显然,这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从整体上检阅晶报评论的一个机会,让我们从一般都市报所没有的一个新视角,感受和思考晶报评论所追求的方向和理念。

本书“社论·社评”、“讲场·时评”和“国际时评”3大部分,涵盖了晶报所有类别的评论文章。社论是晶报目前每天推出的一个专栏,在此之前,类似社论的文章,曾以社评的形式出现。二者本质上均代表报社立场发言。讲场是长期以来晶报评论专版的名称,保留至今,目前主要为名家专栏;时评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类别,不仅包括时事评论,还包括体育、娱乐、文化、财经等题材的评论,反映了相应版块在评论方面的特色;国际时评,之所以独立列出,是因为与国内其他都市报相比,晶报对此一直以来格外重视,无论规模与品质,均赢得读者青睐,形成了一定品牌版面和栏目。

这本书凝结了晶报多个部门的心血,在此,感谢评论部、时事部、体育部、娱乐部、人文副刊部、财经部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在繁忙中向本书推荐各类评论文章,对初选篇目进行了精心审核,为提升本书品质起了重要作用。

编者

2009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锐笔方阵(晶报八年优秀评论集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高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2766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3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