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筝飘带(上下短篇小说卷)/北京文学55年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经典荟萃·五十五年佳作名篇尽数襄括,高手云集·三四辈子著名作家同台献技!本书为短篇小说卷,收入萧军、汪曾祺、王蒙、林斤澜、王愿坚、邓友梅、方之、李国文、从维熙、刘绍棠、高晓声等等著名作家的经典名篇,代表了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内容推荐

丛书尽数收入《北京文学》55年来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之精华,不少为绝版或者结集出版,代表了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短篇小说卷(上、下),收入萧军、汪曾祺、王蒙、林斤澜、王愿坚、邓友梅、方之、李国文、从维熙、刘绍棠、高晓声、浩然、刘心武、陈忠实、张洁、陈建功、莫言、韩少功、余华、贾平凹、王安忆、张承志、马原、李锐、周梅森、苏童、刘庆邦、迟子建、格非、叶兆言、邹静之、北村等著名作家的经典名篇,其中不少为处女作,也有成名作、代表作,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王安忆的《雨,沙沙沙》等作品,最早就是在这里推出,并走向世界。

目录

序  上  下

序二 凝固一段文学史

该从哪儿出发

收  获

喜鹊登枝 

普通劳动者

杜子美还家

话说陶然亭

内  奸 

小薇薇 

梧桐雨 

伍子胥和浣纱女

爱,是不能忘记的 

聚  会 

枫叶红似火

风筝飘带 

雨,沙沙沙

笨人王老大

丹凤眼

空谷幽兰

受  戒

雨  中

温柔之乡的梦

大淖记事

辘轳把胡同9号

好了歌

寻  找

谷雨茶

七奶奶

黑  墙

枣树院

大哉赵子谦

逍遥之乐

沙灶遗风

春  天

谁是我

云致秋行状

枯  河

雪  霁

陶  罐

走窑汉

支书下台唱大戏

毛茸茸的酸杏儿

最后一只蜘蛛

哆  嗦

十八岁出门远行

宋诚斋仙去

桑园留念

小小说两篇

走  神

黑 道

厚 土

无歌的憇园

年关六赋

拾掇那些日子

蚌  壳

逃亡者说

古老话题

她和她的小屋

我和母亲之间

团  圆

安魂沙街

问  天

两只兔子,一公一母

司机的故事

青春遗址——致隐名者的信

口  红

露天电影

抛  弃

穷人皮顺子

在明孝陵乘凉

青柠檬色的鸟

朱颜在一九六六年

天津赌事

我家房后的月亮

花好月圆

基本国策

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

外地人

附录一:存目

附录二:《北京文学》获国家级奖项的作品

试读章节

伍子胥和浣纱女

萧 军

浣纱女

赍恨投金忆断肠,

恩深一饭几寻常!

依稀似梦行非梦,

濑水悠悠未许量。

——《吴越春秋史话》之二

这一天伍子胥终于逃到了楚国的边境长江北沿,一处名叫裕溪的地方,过了长江就是吴国的境界了。他仍然不敢去奔正式的渡口,还是选择了小路去寻找渡江的地方。这时快近中午,他还没有吃到什么,腹里饥饿得实在难以忍耐,浑身颤抖,脚下无力,眼前发花。他也不敢到附近人家去乞食,因为这是国境的地方,在村庄里全有军兵把守的。他把最后的一支竹箭抽出来,想要射点什么来充饥。可是这一片平平的草地,什么也没有,他只好忍耐着前进。转过一处林脚,忽然有一条不太宽阔的小河横在了面前,河两岸却是成列的树木。虽然树叶有的发黄发红,但还是很密茂的。河水清澈,平静得可以看到沙底,对面一丛芦苇边正有几只灰色的野鸭在那里悠闲地游动着。伍子胥正准备把最后的一支竹箭射出去,可是那些水鸟们却早就感觉到了,竟噪叫着一齐飞向了天空。伍子胥的箭竟在一只水鸟身下擦着飞脱了,一直飘向了林中。这失败是出乎他意外的。平常他的箭是不容易落空的,这也许是由于饥饿和疲乏的缘故,眼力昏花和掌弓不稳,他只有空空地垂下了弓,眼睛痴痴地望向那天空水鸟们飞去的方向——他完全绝望了。

沿着小河的下流这岸,距离伍子胥几丈远的地方,忽然一个洗着什么似的女子,被伍子胥发现了。那个女子似乎也在向这边侧脸张望。伍子胥思量了一下,决定到那里去看看。也许会能乞讨到一点什么可以充饥的东西。

那个女子正在水里漂洗着一挂淡黄色的丝棉,大约有二十六七岁,穿了一身淡黄色的衣裙,头顶上挽了一个螺形的很大的发髻,用一条深紫色的绢帕围在了四周。虽然是半跪在河边,身材看起来还很高大,脸色是接近棕红。身边一面是两只安放丝棉的筐笼;一面是一只有着提绳的瓦罐,瓦罐旁边有一只较小的有着盖儿的光皮树条编成的饭篓。

当伍子胥快走近她的附近,她就低下头去洗摆手里的丝棉……

“我是一个过路的猎人,实在饥渴了,你吃剩下的浆饭,可以施给我一点么?”伍子胥深深地躬下了身子去,两只手交抱在胸前。

“我并没有富余的饮食给你,这只够我一个人吃用,你到后面的村子里去找吧,那里会款待远路客人的。”

那女子的声音是清朗、坚定而分明的。这使伍子胥绝望了,他退后了两步,转身要走了,那女子忽然向他直望过来,说:

“你真是一个过路的猎人吗?”

“一个猎人……”伍子胥转过身来,这一次他才直截地望向了那女子。他感到她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放射出一种惊诧的光芒来盯向他的周身,手里已经停止了漂丝的动作。这使伍子胥吃了一惊,他想到莫非这女子认出他是什么人了么?他伸手握住了身边的剑柄。

“请你不必吃惊。”这女子似乎也看出了伍子胥的戒备,但她却立起来,迅速地打开了那饭篓和水罐,指着说:“你把这吃了走吧。”

这倒使伍子胥呆住了,他摸不清这女子为什么忽然间拒绝他的请求,忽然间又是这样慷慨地打开了饭篓和水罐?一一他松开了剑柄,把手又横在了胸前问着:

“姑娘,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是逃亡的伍子胥,就用了这饮食,赶紧走你的路罢;如果你真是个过路的猎人,就不要动我这饮食,你可以到村中去找。”  为了某种自尊,伍子胥却不愿在这个坦率的女子面前隐瞒自己了:

“姑娘莫非要去讨那楚王的千金之赏吗?我愿意把我的头就此割下,完成你的愿望!——我就是那无罪于楚国的伍子胥……”忽然一种很辛酸的感情涌向了他的心头,一股热泪竟冲出了眼睛。他想着自己经过了九死一生,受尽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只要一渡过长江就可以到了吴国,想不到在这样荒僻的地方,一个女子会认出他是伍子胥,可见这楚王对于他的捕捉是如何的残酷和周密。陡然间万念俱灰,不愿再存留这人世,再向那前途茫茫的异国去飘流,索性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倒在这楚国的土地上罢!唰——地一声竟掣出了剑来,拟向了自己的咽喉。但那女子却抢过来勇敢地抓住了伍子胥的手腕,厉声地申斥着:

“你这是想陷我于不义么?收起你的剑,请听我说!”

伍子胥退开了一步,低下头去……

“那楚王的千金之赏,对于我这浣纱的女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楚国人全知道你们父子是无罪的,我们已经相约过了,发誓不拿你去献给那楚王。这后村就住着准备捉拿你的官兵,他们也带来了你的图形……快快用过这饮食,离开这里吧。”

女子说完,并答应到林外面去张望,以防那些巡江的官军到来。

按着伍子胥的食量和饥饿的情况,这所有的饮食即使全部用完也还有些不足。但是他不愿失礼于人,仅是吃喝了一半就停止了,从身上取出了那剑饰上最大的一颗珠放在了那饭篓的盖上,算作报答,正准备走去。

那女子忽然很快地从林中走出,来到了伍子胥身边,样子有一些不安,她指着那食器说:

“你为什么不吃净它们?”

“够了。”伍子胥拱一拱手说,“这是我剑饰上最珍贵的一颗珠宝,留以报答姑娘你这一饭之恩!”

“我不贪千金之赏,又何取于一颗珠宝,希望你不要陷我于不义,请快收起,不然我就把它投进河水……”女子严厉地拒绝着,接着说:“村庄方向似乎有人,也许是楚王的军兵要去巡查江岸,向这边来了,你赶快走吧!”

这比渔父拒绝他的赠剑时,更使他感到了羞惭,伍子胥觉得自己在这些人面前,是鄙俗的、渺小的。一股汗流出现到脸上。  “为了报答今天的恩德,伍员有一日能够回到楚国,如果姑娘未嫁,愿您等待我……就以此珠为聘。”伍子胥不知为什么自己竟说出了这样鲁莽的话。他以为这女子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愤怒起来,急忙低下了头……

“我已年近三十,立誓终身不嫁,奉养母亲,请你别说这种话吧!况且你我贵贱不同,庶人百姓是不可以匹配王侯的!请你快点走吧,别落在官兵手里啊!”

“我的心已经决定如此了!请以此珠投水为誓!”伍子胥把那颗珠子投向了河中,用剑把头发和胡须割了两缕,掷在地上,又用剑在身边一棵树上削去了一片皮,刺破了手指,用血在树上写了四个字——“谨如此盟”,就返身而去……

载1979年第9期P71-73

序言

我与《北京文学》编辑部在一个单位里相处多年,现在出55周年纪念文集,叫我写几个字。正好遇上“高温天气”,我又是“高危人群”,戏言“天人合高”,也无可推辞。

拿过文集选目一看,觉得有些年头选得多,有些年头没有选什么,回想好些年单位里的“上下”,竟也杂乱。我不知道编辑部在干什么,想来他们也不知道我干什么去。

我不能“编”大事记,也不能“辑”年表,就是一般的叙述也困难重重。

我当《北京文学》的主编,也只是20世纪80年代一段时间。那是闭关锁国多年之后,“开放”开始,外国思潮不分先后都是时鲜,随时水涨,随网上来。

“一会儿,满刊物的意识流。一会儿,编辑部里全是人与人不可理解,世界荒谬。一会儿想人非非。一会儿寻根……可就是生活还是‘泥河一样流’,文学的时尚,与生活的真实脱节。”

偏偏脱节的同时,叫人睁眼看见“一元化”的“皇历”翻过去了,闭眼也觉出来多元的气象,探头探脑而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也要与世界接轨。

世界早已思潮万千,策略万变,昨日恍如隔世。我们做美梦的,做噩梦的,都若梦中惊觉。究竟清醒没有?问谁呢?全知全觉的死了。

最好不说话,如果非说不可,最好说点陈年八代。

陈年八代的意思是:不定哪个年代听说的,至今也还听见,也还听得过去。可见会有些道理,起码比生吞活剥的顶用。

这些话里有一句说:办刊物,就是出人才,出作品。这两“出”是一句还是两句,都有理由足够解释。不过没多少意思先放过一边,行文还是力求简略“为荷”。

《北京文学》一度停刊,先后总算“存活”了五十又五年,“变幻大王旗”也若干次。现在出作品选集,不免经年作难。有的年头选不清,推给篇幅限制,“存目”备考。有的年头推一个“代表”也难。就有“代表”在别的年头曾是“毒草”,又在别的年头“平反”,现在的年头又数他“帅”。

现在虽说“多元”,但“一元”派头还有皮有脸,还“唯我独革”。选家总要代表刊物要“多”,又总要有自己的“一”。要说“多”包涵,又要把自己的“一”押上去。还要在“多”中,看见有几分之“一”是自闭,直至自绝。

20世纪初,有一个大作家上教座说:“小说上官场吃不开,不能换个科长当当。小说上市场也没出息,不能够万儿八千的花花。小说顶多做做敲门砖,敲开了官场市场的门就放下。”

慢着,这位大作家在上世纪初,怎么说的是我们今天的情况?

不忙。今天的我们,不是在说小说没人看了。看完没看完就塞字纸篓了。小说随便写了。写什么算什么了。反正官场市场都不把小说当回事了。这一门古老艺术现当今连个地盘也没有了。

上世纪初,大作家说得像今天的这个那个,并不稀奇。真正的稀奇在说到最后,得出结论……

不要着急。他说的结论需要慢嚼细咽。

……结论是人们不把小说当回事以后,以后放下,以后走开。小说路上稀稀落落只剩下几个人影子,这几个爱艺术。爱,放不下,走不开,于是小说有救了。

历来,救星出现在干枯的地方,在冷落的地址,在遗弃的地盘。历来,到哪来找救星去,就在本身,本身的生命力。

为这本身,人们流传出来两句名言:“离功利远了,离艺术近了。”这两句话里边没有多少理念,只不过道破事实。还有快人快语的快感,要紧的是表现了一种不易表现的精神状态:把自己的前途都卖出去了,还犟着说:我愿意,我爱。

为这本身,又在陈年八代里“鹦鹉学舌”:“二出”——“出人才出作品”。

又把选集的多选少选,归到“二出”身上。

又把走开了的,出嫁他乡的,改换门庭的,眼见走向不归之路走向死胡同的,召唤回归文学本身。殊不知这召唤成了响亮的口号,成了文学运动。

这本选集上有栏目“文本典藏”。请出历史各个时期的文学标兵做本身的典范,请来当今的名家点评典范本身的标兵光彩。

我绕来绕去起了广告作用,却不能在请出的请来的中间,找出众口一词,议论一律,一口清。

我只找出一些有关系的字,如美如爱如力……生命力、活力、原力,还有生生不息,诗的本质,和谐,梦幻,灵感,启发,奇迹……

我想在在都有道理。但必须只挑一个的话,我打算挑“爱”。因为这个字在过去,“脸上也挂着斗争”的年代,被拷问过血统、出身、经历,从受过的教育和吃过的奶,体无完肤,灭了。现如今又被媒体宣传,电视表扬, “广而告之”, “歌以咏志”,宗教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街头巷尾,打做招牌,俗了。眼见灭过,俗过。也眼见不灭不俗。忽然警觉,难道这个字也有“双刃剑”的性格。

现在比喻“双刃剑”也不少了。尤其在重要的发明上,关系着“大事”。我说的不过“小情”。“大事小情”,若出一辙。

这也是奇迹,宗教家说:“奇迹就是奇迹”。不加解释。我想必要加上猛然的感受,如同灵感:刹那兴奋,若出战栗。

2005年8月,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筝飘带(上下短篇小说卷)/北京文学55年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恒//章德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61639
开本 16开
页数 7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4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4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