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淑霞编著的《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是一个家教类图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告诉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态度及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要发现孩子的能力与优点,大力鼓励教育,不能动辄大吼大骂,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全书八个章节,例证丰富,论证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内容推荐

刘淑霞编著的《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第二章、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第三章、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第四章、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第五章、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第六章、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第七章、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第八章、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中各个章节之间衔接自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针对家长该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一起共勉。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培养孩子的完美性格不能吼不能叫

1.孩子的暴脾气与父母的行事作风有关/002

2.父母心态平和,孩子脾气自然会好/007

3.理解孩子的坏脾气/011

4.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小脾气让身心更健康/015

5.培养孩子的好性格,父母不能吼叫/020

6.让暴躁的孩子改掉坏脾气,首先要让父母改掉坏脾气/024

7.父母错误教育,孩子的脾气不会好/028

8.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骂出来的/033

第二章 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和孩子建立正常的沟通模式不能吼不能叫

1.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你的下属/038

2.对孩子吼叫,他们是不会把你当朋友的/041

3.和孩子沟通时,别忘带着诚意/046

4.不要忽略和孩子的非语言沟通/050

5.要重视和孩子的约定/054

6.给孩子一次争辩的机会/058

7.不要盲目溺爱孩子/063

8.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067

9.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072

第三章 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记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吼出来的

1.理性对待男孩的坏成绩/078

2.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082

3.批评孩子要注意技巧/087

4.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091

5.成绩单不是学习的唯一评判标准/097

6.挖掘“差学生”的天赋/103

7.正确看待孩子的偏科/107

8.帮助孩子合理处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114

第四章 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孩子犯了错既不能吼也不能叫

1.不要大吼大叫,没有不犯错的孩子/120

2.父母小时候也犯错,不要用错误的方式教育犯错的孩子/124

3.顺其自然,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128

4.父母犯错也要向孩子道歉/133

5.不能对孩子管制太多,应该给他自由的空间/138

6.父母要懂得有效地引导孩子纠正错误/143

7.大吼大叫地批评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148

8.就事论事,对孩子不翻旧账/152

第五章 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

1.大吼大叫硬让孩子“吃下去”,往往会有反效果/158

2.父母挑食,你的孩子就学挑食/163

3.孩子爱吃零食不爱吃饭其实都是父母惹的祸/168

4.改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坏习惯/172

5.父母静心分析孩子挑食的原因,教会孩子合理饮食/176

第六章 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亲不亲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

1.和孩子做朋友,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182

2.说教和批评更容易产生距离和怨恨/187

3.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191

4.妥善处理孩子的抵触情绪/195

5.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00

6.诚实守信,赢得孩子的信任/205

7.运用幽默的语言教育孩子/209

第七章 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孩子的青春期需要一个理性的家长

1.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216

2.换一种视角看待孩子的早恋/220

3.孩子早恋问题真的就是“洪水猛兽”吗?/224

4.家有儿女,青春期的烦恼/228

第八章 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1.将改变坏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才能找到突破口/232

2.对待孩子的“小磨蹭”,首先要学会接纳/237

3.不能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但是也不能大吼大叫/241

4.聪明父母都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及时扭转孩子的坏习惯/244

5.改掉孩子心胸狭隘的坏习惯/248

6.怎样让胆小鬼敢于挑战/253

试读章节

4.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小脾气让身心更健康

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发脾气,会让父母觉得很没有面子,出于对面子的考虑,父母都会尽力地压制孩子的这种行为。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众人面前的异常反应会引起父母的强烈反感,而父母在发泄怒火时,却很少会顾及孩子那个时候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很明显,父母当众教训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成年人,父母脑海中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标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最好不做。在感情上,父母心中也把控得清楚,什么样的情感适宜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感发泄出来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然而,父母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掌控自己的概念。比如说,孩子在两至三岁的时候,喜欢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应该责骂孩子。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懂事,自制能力差,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发泄自己的情感,所以发脾气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而且,父母不让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他们也理解不了。但是如果到了四五岁,孩子还随意地发脾气,那父母就要反省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白比较浅显的道理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妞妞是一个十分固执的孩子,什么事情一旦自己认定,就一定要做到,旁人不能够影响分毫。比如,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得到,不管妈妈答不答应。如果妈妈不给她买的话,她就会大发脾气,不管在什么场所。对于妞妞固执的性格,妈妈十分烦恼,总是要提防她随时随地发脾气。

为此,妈妈特地去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董琪教授。妈妈对专家说:“我家妞妞平常都很乖的,就是一不顺她心,她就会发脾气,而且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让人烦恼!”

董教授对她说:“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情感宣泄,作为父母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还要想办法安抚孩子,不能和孩子硬着来,也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

听完董教授的劝告之后,妈妈回去留心观察妞妞发脾气时的场景后,发现妞妞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者有愤怒的表情之后才开始发脾气的,而且很难被劝服。在听从董教授的建议,并且看了一些董教授推荐的育儿书之后,妈妈明白了孩子也有归属感的需要,随后不禁幡然醒悟——妞妞看到父母发脾气,可能是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并且产生了恐惧感,然后借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害怕。

妈妈找到原因之后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对策。有一次,妞妞又发脾气了,这次妈妈没有表现出丁点的厌烦,也没有不问缘由地就对她大加呵斥,反而是抱紧妞妞,对她说:“妞妞,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知道你难。过,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难过吗?”问完之后,妞妞止住了怒火,犹豫地说道:“妈妈,你刚刚生气,是不是你不喜欢我了?”

妈妈听后,会然一笑,接着抱了抱妞妞,说道:“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妈妈爱你都来不及呢!妈妈刚刚心情不好,才会对你态度不好,但是妈妈是很喜欢妞妞的,妞妞要相信妈妈。”从此以后,每当妞妞要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说妈妈很爱妞妞,这样说了之后,妞妞就变得平静了许多,也不会再随意发脾气了。

孩子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还会让父母变得焦虑不堪。而父母无法让孩子平静下来,往往就会采用吼叫等不理智的方法命令孩子平静下来。可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父母与子女都不利。因此,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极力劝服孩子,而且只有“对症下药”,孩子才不会随意发脾气。另外,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当孩子处于盛怒的状态中时,父母不要阻止其宣泄情感。强行要求孩子不发脾气,打断他的宣泄会让孩子将怒火郁积在心中,长期如此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这时,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谈。并且,在孩子发泄怒火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厌烦的表情,这样只会令孩子怒火更盛。此时,父母应该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处于怒火中的孩子,看着他,静静地等他发泄完。这样做无疑是在给孩子发出一个讯息:父母很关注你,也很在意你的感觉和情绪。

美国心理研究学会发布报告称:当人感到愤怒想发脾气时,应该及时宣泄出来,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使自己更长寿。如果有怒气而不发泄就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有气不发一方面损害心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起内分泌的变化。所以,合理地发泄怒火能够降低情绪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益于孩子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二)给予孩子适合发泄的机会

父母发现孩子有发脾气的倾向时,应该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而且在弄清楚什么事情困扰孩子之后,要尽量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烦恼。如果交谈之后还是不能够阻止孩子发脾气,那么就让孩子将脾气发泄出来。而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或者,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比如让孩子通过做运动来发泄怒火,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将怒火宣泄出来,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唱歌——在唱的过程中,孩子会忘记烦恼,这样孩子的脾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总之,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立刻阻止,要等孩子发完脾气后再进行疏导。

孩子处于疲劳或者是饥饿状态时,特别容易发脾气,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发泄出来,然后再加以解决。但是孩子因为心理需要而发脾气时,父母能否正确处理,对于孩子将来会不会乱发脾气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父母应该培养他们正确发泄怒火的方式,诸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乐器、绘画、下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可以降低由于满足不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怒气。

(三)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态度要一致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态度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习惯有人扮红脸,有人扮白脸,有人不予理睬,有人上前哄劝,也有人赶紧离开孩子,而对待孩子的怒火,父母态度不统一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困扰。因而,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能分成几派,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在应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情上,父母态度一定要一致,彼此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大哭大闹起来,父母也可以用态度一致的表现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更加迷茫,不知道听谁的才正确。妈妈哄劝正在发怒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越发娇气,脾气也会越来越暴躁,而如果此时爸爸上前呵斥孩子,孩子会因为有人在哄劝自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对于爸爸的训诫不予理会,如此一来,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会被妈妈的哄劝给消磨殆尽。如果父母态度一致,在孩子犯错时,都加以纠正,孩子就会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反应,那自己做得肯定不对,进而就很容易改正自己的行为。

P15-18

序言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优秀的人。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父母们头疼不已。而父母们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所以常常不顾孩子的意愿,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从而使亲子关系渐渐恶化的。

因此,要怎样良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就成为了当今困扰父母的一大难题。在面对孩子莫名其妙地生闷气时,很多父母总是想不通原因——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他们呢?而其实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而不是站在父母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把一些父母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孩子犯了错之后,心里也会害怕,怕父母责罚。由于当下“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在人们的心里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很多父母依然奉行这一准则,觉得孩子犯了错就该严厉批评,这样他才能长记性,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依然我行我素,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亲子关系产生裂痕。

“我不喜欢吃胡萝卜,我不要吃。”“我就是要买那条裙子,我就要。”“我没错,不是我干的!”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做父母的总是万般无奈。大多数时候,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都会忍不住脱口而出:“不吃就算了,以后不许再吃冰淇淋!看你吃不吃!”“那么贵,买什么?学习成绩又差,还想买什么裙子?”“不是你干的是谁干的?家里就你一个小孩,难不成还是我干的?!”是的,面对孩子的无礼行为,父母总是忍不住大吼大叫。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他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长大,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明白父母所说的话的含义,还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如果肆意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往往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信任的人,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天性好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不吃黄瓜,小孩也不爱吃,但是黄瓜里面有充足的维生素,妈妈教育孩子要吃,但孩子看到父亲没有这么做,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听从指挥,他会想:“爸爸都可以不吃,我为什么不可以不吃?”面对这样的问题,做家长的更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父母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当然也要做到。要知道,父母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以后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信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犯各种错误,很多家长一提起孩子的错误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可是家长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孩子才老是犯这些错误的?孩子犯了错,做家长的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批评,父母也曾是孩子,应该更能理解孩子,要学会用他们以往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不至于走上歪路。没有哪个孩子在做哪件事的时候都是一步成功的,成长本身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他才会明白个中道理,然后完善自己,才能做得更好。父母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观点来衡量孩子的对错,这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误解,影响亲子关系。

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对方才会心悦诚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如此。父母应该知道,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对于父母的话不再听从,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如果父母对孩子继续采用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孩子会越来越抗拒父母,而且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越来越强。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等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审视孩子的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教育学家建议人们使用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不吼不叫,照样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当父母自己情绪稳定时,才能更好地分析孩子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吼不叫的家教方式,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家教方式,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更多的是应该引导孩子怎样走出心理误区,怎样改正错误,而不是替孩子决定一切。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这样,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力量。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天才也是要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这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对孩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认清孩子每次犯错的价值,做好指导工作,让孩子明白成功必然要经历挫折,鼓励他们要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挫折,让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直面磨难。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他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跌入深渊,走上不归之路。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不要大吼大叫,要杜绝一切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语言,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若能给他足够的信任,就是对他最好的帮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更何况是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父母,哪怕是出了问题,也是想对父母诉说,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时候,父母要充分扮演好“知心姐姐”的角色,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错误,改掉坏习惯,让孩子走出错误的困扰,赢得自信的人生。而不是靠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容易令孩子走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是万分宠爱,要什么给什么,而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孩子做事肆无忌惮,养成刁蛮任性的坏习惯。而一般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这种坏习惯时,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大吼大叫,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显然,大吼大叫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家长要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错误的认知,赢得精彩的人生呢?这无疑已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本书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入手,旨在告诉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孩子走出误区,使其茁壮成长。家长在注重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要从孩子的生活小事入手,而且对待孩子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给其蒙上心理阴影。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第二章、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第三章、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第四章、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第五章、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第六章、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第七章、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第八章、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书中各个章节之间衔接自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针对家长该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一起共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淑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7512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2013240059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8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29:23